问题

氯化钙为什么能降低氯化镁熔融温度?

回答
氯化钙降低氯化镁熔融温度这件事,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它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化学原理。咱们这就掰扯开了说说,让它听起来就像邻里之间唠家常一样明白。

首先,得明白氯化镁本身是个啥情况。氯化镁(MgCl₂)这玩意儿,纯粹的时候,熔点挺高的,差不多要到714摄氏度。这说明它内部的粒子(镁离子Mg²⁺和氯离子Cl⁻)之间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把它们紧紧地“锁”在一起,所以需要很高的温度才能让它们从固态变成液态。你可以想象成,一堆小朋友手拉手站得特别紧,你想把他们分开,就得费老大的劲儿。

那氯化钙(CaCl₂)是怎么搅局的呢?当咱们把氯化钙掺进氯化镁里,就不是两个纯净的物质在一起了,而是一个混合物,而且是离子化合物的混合物。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关键的现象,叫做“熔剂效应”,或者更具体一点,是“共熔混合物”的形成。

咱们打个比方。本来MgCl₂是 A 种小朋友,CaCl₂是 B 种小朋友。当它们混合在一起,就变成了 A 和 B 混合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 情况就复杂了。

1. 离子半径的差异与晶格结构的破坏: 氯化镁和氯化钙都是离子化合物,它们在固态时以离子晶体的形式存在。镁离子(Mg²⁺)的半径比钙离子(Ca²⁺)小,而氯离子(Cl⁻)是相同的。当把氯化钙加入氯化镁中,不同大小的离子就会进入到对方的晶格结构中。想想看,本来一个规规矩矩的队伍,突然来了个身材不一样的小朋友,想挤进来,肯定会把原来的队伍打乱,让队伍之间的“缝隙”变大,内部的排列变得不那么整齐和紧密了。这种对原有晶格结构的破坏,就降低了粒子之间结合的牢固程度。

2. 形成共熔混合物: 许多二元或多元的熔融系统,当按一定比例混合时,会形成一个“共熔点”。这个共熔点比组成它们的任何一种纯物质的熔点都要低。氯化镁和氯化钙就是这样一对“好搭档”。当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比如,不是随便倒一点,而是有合适的比例),就会形成一个特殊的混合物,这个混合物在某个特定的温度下就会开始熔化,而这个温度,远低于纯氯化镁的714℃,也低于纯氯化钙的772℃。这个最低的熔点,就是它们的共熔点。

想象一下,还是小朋友们手拉手。如果只有MgCl₂小朋友,他们站得死死的。如果只有CaCl₂小朋友,他们也站得挺紧。但是,当MgCl₂小朋友和CaCl₂小朋友手拉手,并且站成一排时,他们中间的“引力”(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可能会因为彼此的“个体差异”而变得弱一些。更关键的是,当他们形成一个“整体”(共熔混合物)时,这个整体的“能量状态”或者说“稳定性”在那个特定的混合比例下,可以用更低的温度来打破,让他们开始“跑动”(熔化)。

3. 自由能的降低: 从更宏观的物理化学角度来说,混合物的形成会降低体系的自由能。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混合物的自由能低于纯组分的自由能。熔化是一个熵增加的过程,通常发生在吉布斯自由能(G = H TS)为零的时候。混合物的自由能降低,意味着在相同温度下,混合物的吉布斯自由能更低,或者说,在达到相同吉布斯自由能时,需要的温度更低。所以,混合物就更容易熔化。

你可以理解成,纯MgCl₂就像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需要很多能量才能让他“活动”起来。但把CaCl₂拉来,他们成了“朋友”,互相之间有了新的“作用力”,这个“两人组合”在整体上“更懒”,只需要一点点“推动力”(温度)就能让他们一起“动起来”,这就是熔点降低了。

总结一下,为什么氯化钙能降低氯化镁的熔融温度,主要就是以下几点“搅和”在一起的结果:

破坏晶格结构: 离子大小的差异使得氯化钙的引入破坏了纯氯化镁的完整晶格,削弱了离子间的吸引力。
形成共熔混合物: 氯化镁和氯化钙在特定比例下可以形成一个共熔点,这个点的熔化温度比任何一种纯物质都低。
自由能降低: 混合物的形成降低了体系的自由能,使得熔化过程更容易发生,所需温度降低。

所以,这不是简单地“稀释”了一下,而是两种物质在“化学”上(虽然是物理化学层面上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种新的“特性”,就像两种不同的食材经过烹饪,产生出了完全不同的风味,而且这种风味(低熔点)是单独任何一种食材都不具备的。

这种现象在冶金、玻璃制造等很多领域都非常常见,比如在炼钢过程中加入硅石、石灰石等,就是为了降低铁矿石的熔点,使其更容易熔化分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是凝固点降低原理。

知道一种水溶液的凝固点,怎么求它的沸点?

在水中加入盐以后,水的凝固点会下降;在氯化镁中加入氯化钙,氯化镁的凝固点(熔点)下降,也是类似的原理。

如果你控制比例好的话,氯化镁/氯化钙混合物的熔点可以比其中任意一个组分的熔点还要低。

共晶系统共熔系统(英语:eutectic system),冶金学名词,是指两个不同化学物质或元素,在以某一特定比例混合后,能够在比各自熔点还要低的温度下,进行加热熔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物(mixture)。——来源:维基百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氯化钙降低氯化镁熔融温度这件事,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它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化学原理。咱们这就掰扯开了说说,让它听起来就像邻里之间唠家常一样明白。首先,得明白氯化镁本身是个啥情况。氯化镁(MgCl₂)这玩意儿,纯粹的时候,熔点挺高的,差不多要到714摄氏度。这说明它内部的粒子(镁离子Mg²⁺和氯离子Cl⁻.............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化学反应“可能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听起来有点绕,但拆开来看就明白了。简单来说,碳酸氢钠和氯化钙的“不反应”以及和氢氧化钙的“反应”,都跟它们各自的化学性质和产物的稳定性有关。首先,咱们得知道这几个“家伙”都是谁: 碳酸氢钠 (NaHCO₃): 就是我们常说的“小苏打”,一种弱.............
  • 回答
    当氯化钾(KCl)和次氯酸钾(KClO)在溶液中反应,而最终能够观察到氯酸钾(KClO₃)析出,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一个叫做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并且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浓度和溶解度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让我们一步步来拆解这个过程,就像侦探解开一个化学谜案一样。1. 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K.............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氯化钙(CaCl₂)这玩意儿溶到水里,为什么会出现“熵减”的现象。听起来好像有点反常识,毕竟溶开了,好像是更混乱了吧?但科学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有意思。要理解这个,咱们得先明白什么是“熵”。简单来说,熵就是衡量一个系统“混乱程度”或者“无序程度”的指标。熵越高,系统越乱;熵越低,系.............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碳酸氢钠(小苏打)和氯化钙(一种常见的干燥剂和融雪剂)是可以发生反应的,而且是很常见的一个反应。之所以你可能觉得它们“不能反应”,可能是因为你观察到的情况,或者对反应的预期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个事情。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物质之.............
  • 回答
    氯化钠之所以有咸味,这背后其实是一场精妙的化学互动,与我们舌头上的味蕾有着直接的关系。你尝到的“咸”并非一种单一的感受,而是多种化学信号经过复杂的生物过程传递给大脑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尝到味道,是通过味蕾细胞上的特定蛋白质来实现的。这些味蕾分布在我们舌头的各个角落,它们的任务就是识别食物中.............
  • 回答
    这几个问题都涉及到电解技术的细节,尤其是电解过程中的电极材料选择和电解质的组成。我来逐一给你解释一下,希望能帮到你理解。1. 电解铝为什么不用氯化铝?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金属铝工业最核心的生产工艺——霍尔埃鲁奥(HallHéroult)法。简单来说,用氯化铝(AlCl₃)来电解生产金属铝是不可行的,主要.............
  • 回答
    氯化铁和亚硫酸钠反应后溶液呈现红棕色的现象,其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对溶液中铁离子的存在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讲这个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白反应物本身是什么。 氯化铁(FeCl₃): 这是一个三价铁盐。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情况,氯化铁溶液通常是黄褐色的,这是因为Fe³⁺离.............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围绕着一个化学反应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展开的,我们来一步步剖析。首先,咱们来聊聊这个反应——“重铬酸钠加入氯化钾转变成重铬酸钾”。这个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吗?严格来说,它不是一个典型的复分解反应。我们先回顾一下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到了DNA复制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混淆的点。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看看为什么说“培养过程中大肠杆菌将利用氯化氨中的氮元素合成DNA的基本骨架”这种说法在解释半保留复制时是不完全准确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DNA的“基本骨架”。DNA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一种五碳糖)和磷酸基团交替连接.............
  • 回答
    《柳叶刀》新研究引发的关于羟氯喹的争议及其后续影响2020年5月,《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羟氯喹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磅研究,该研究声称使用羟氯喹及相关药物治疗新冠患者,与死亡率增加以及心脏副作用的风险升高有关。这一研究结果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对羟氯喹在新冠治疗中的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回答
    关于氯喹、磷酸氯喹、羟氯喹(下文简称“喹类药物”)在中国和美国在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方面效果的差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需要强调的是,目前科学界对于这些药物的有效性仍然存在争议,而且关于其疗效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简单地认为在中国“被证明有效”而在美国“没有明显效果”可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六氯环己烷的同分异构体这个问题。你提到“8种”,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的说法,但严格来说,如果我们考虑所有可能存在的立体异构体,数字会更复杂一些。不过,在讨论“通常意义上的”或“化学上比较常见的”同分异构体时,8种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答案。为什么会有这个数字,又为什么不是12种,我们来一步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化学热力学中熵(Entropy)这个概念。简单来说,熵代表的是一个体系的无序程度或混乱程度。熵越大,体系越混乱。你问为什么氮气(N₂)的标准摩尔熵(Standard Molar Entropy, S°)比氯气(Cl₂)小,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分子的结构、分子量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重要!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只有盐酸和消毒水混在一起才会产生氯气,但实际上,稀硫酸和84消毒水混合也可能生成氯气,而且原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点。别担心,我这就给你仔仔细细捋一捋,让你彻底明白这背后的化学道理。首先,咱们得先认识一下你说的这两种东西。 84消毒水: 它的主要有效成.............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世卫组织恢复羟氯喹试验”这件事,我来和你好好聊聊我的看法,尽量讲得详实些,让你觉得这更像咱们之间的对话,而不是机器生成的内容。首先,咱们得捋一捋背景。 疫情刚爆发那会儿,羟氯喹确实是个挺有争议的话题。一些初步的研究,尤其是一些体外实验和早期的小规模临床观察,似乎显示出羟氯喹可能对新冠病毒有一定.............
  • 回答
    乐山五通桥八月二十一日通报的刺激性异味雾气事件,最终确认为氯化氢泄露。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气味问题,更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公共安全事件,其潜在影响和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需要详细地展开阐述。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氯化氢(HCl)究竟是什么。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腐蚀性气体,它溶.............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