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氮气的标准熵比氯气的小?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化学热力学中熵(Entropy)这个概念。简单来说,熵代表的是一个体系的无序程度或混乱程度。熵越大,体系越混乱。

你问为什么氮气(N₂)的标准摩尔熵(Standard Molar Entropy, S°)比氯气(Cl₂)小,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分子的结构、分子量以及它们在标准状态下的表现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标准熵”的含义。通常,我们讨论的是标准摩尔熵,它指的是在标准状态下(一般指298.15 K,也就是25℃,和1 atm的压力)每摩尔物质所具有的熵。

1. 分子结构和自由度:

氮气 (N₂): 氮气是一个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之间通过三键连接(N≡N)。这个三键非常牢固,意味着氮气分子在振动和转动时,其内部的化学键非常稳定,不容易发生形变或断裂。
电子构型: 氮原子的电子排布是 1s²2s²2p³。在N₂分子中,氮原子共享电子形成三键,还有一个孤对电子。这种紧密的电子结构和强大的共价键使得分子相对“紧凑”和“稳定”。
自由度: 任何一个分子都有平动自由度(在x, y, z三个方向上的移动)、转动自由度(绕三个轴的旋转)和振动自由度(原子之间的相对振动)。更复杂的分子通常有更多的自由度,也就有更高的熵。
N₂ 是一个线性分子,它有 3 个平动自由度,2 个转动自由度(因为是线性分子,绕着分子轴的转动可以忽略不计)。
它还有振动自由度。对于一个双原子分子,它只有一个振动模式,即两个原子沿着键轴方向的相对振动。
氯气 (Cl₂): 氯气也是一个双原子分子,两个氯原子之间通过单键连接(ClCl)。
电子构型: 氯原子是 1s²2s²2p⁶3s²3p⁵。在Cl₂分子中,氯原子通过单键共用一对电子,每个氯原子还有三对孤对电子。
自由度:
Cl₂ 同样是线性分子,有 3 个平动自由度,2 个转动自由度。
它也只有一个振动模式,即两个氯原子沿着键轴方向的相对振动。

看起来,它们的分子结构和自由度似乎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双原子线性分子。那么,为什么熵会有差异呢?

2. 分子量和质量:

氮气 (N₂): 氮的原子量约为 14 g/mol。所以 N₂ 的摩尔质量约为 28 g/mol。
氯气 (Cl₂): 氯的原子量约为 35.5 g/mol。所以 Cl₂ 的摩尔质量约为 71 g/mol。

这个差异非常关键。 质量更大的分子,在相同的能量下,其运动速度会相对较慢。但更重要的是,质量越大,其振动和转动的能量状态之间的能级间隔通常会更小。

振动熵: 分子的振动是其熵的重要来源。振动的频率(或称为波数)与分子的质量和键的强度有关。对于给定的键强,质量越大的原子,其振动频率越低,相邻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也越小。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温度下,质量更大的分子可以占据更多的振动能级,从而导致更高的振动熵。
转动熵: 分子的转动能级间隔也与分子的转动惯量有关,而转动惯量又与原子的质量和原子间的距离有关。质量更大的分子,其转动惯量通常也更大,导致转动能级的间隔更小,从而也能占据更多的转动能级,贡献更高的转动熵。

尽管氯气比氮气重,这似乎应该导致更高的熵,但我们还需要考虑另一个重要因素。

3. 分子内键的强度和振动模式:

氮气 (N₂): 如前所述,N₂ 分子中的 N≡N 是一个三键。这是一个非常强的共价键。强键意味着原子在振动时,它们的恢复力非常大,振动频率很高。
高振动频率意味着相邻的振动能级之间的能量间隔很大。在相同的温度下,分子能占据的振动能级数量相对较少。
氯气 (Cl₂): ClCl 是一个单键。虽然也是共价键,但与氮气的三键相比,它的强度要弱得多。弱键意味着原子在振动时,恢复力较小,振动频率较低。
低振动频率意味着相邻的振动能级之间的能量间隔较小。在相同的温度下,分子能占据的振动能级数量会更多。

那么,为什么更强的键(N₂)会带来更小的熵?

这里的关键在于,虽然氯气质量更大,振动频率更低,这通常会增加熵,但氮气分子内部的极度紧密和高度稳定的结构,限制了其振动和转动的“随意性”。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个很轻的橡皮球(代表 N₂ 分子),它被一个非常结实的弹簧(代表强三键)紧紧地绑在地上。这个橡皮球虽然轻,但它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它的运动方式(振动、微小的摆动)相对“有序”。

再想象一个很重的铁球(代表 Cl₂ 分子),它被一个不太结实的弹簧(代表弱单键)绑在地上。这个铁球虽然重,但弹簧的弹性比较大,它能更容易地在一定范围内晃动,其运动方式可能比橡皮球更“杂乱”一些。

总结起来,氮气标准摩尔熵小于氯气的主要原因在于:

N₂ 的强三键: 氮原子之间通过极其牢固的三键连接,使得 N₂ 分子在振动和转动时,其运动受到的“束缚”更强,能量状态之间的间隔更大。这意味着在标准状态下,N₂ 分子能占据的“有序”振动和转动状态的数量相对较少。
Cl₂ 的弱单键: 氯原子之间的单键相对较弱,导致其振动和转动能量状态之间的间隔较小。这意味着在标准状态下,Cl₂ 分子能占据的振动和转动状态数量更多,从而拥有更高的熵。

虽然氯气分子质量更大,理论上也能增加熵,但氮气分子内强大的共价键对分子内部自由度的限制作用,对总熵的影响更为显著。

此外,还有一些可以作为佐证的思考方向:

溶解度/相态: 虽然标准摩尔熵是在气体状态下定义的,但分子键的强度也会影响其在其他相态中的行为。通常,键越强,分子越稳定,在转化为气体(或在反应中)所需的能量也越高。
其他双原子分子比较: 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双原子分子。例如,氢气 (H₂, 键能极高,2860 kJ/mol) 的标准摩尔熵非常低 (130.7 J/mol·K)。氧气 (O₂, O=O 双键,键能 498 kJ/mol) 的标准摩尔熵 (205.1 J/mol·K) 高于氮气 (191.6 J/mol·K),但仍低于氯气 (223.1 J/mol·K)。这进一步支持了键强度是影响熵的重要因素。

所以,不是简单地看分子量大就熵大。分子内部的结构、键的类型和强度,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分子的自由度(特别是振动和转动自由度)的分布,才是决定熵大小的关键。氮气以其独特的强三键,在分子内部呈现出相对更高的“有序性”,因此其标准摩尔熵也相对较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施工中,先写点简单的。要讲清楚来龙去脉不太容易。我需要想点办法。

简单点说,

1。氯气分子质量大,相同条件下平动能级间距小。

比如,一个刚性的长方体盒子里(三维势箱),能级公式为

h是普朗克常数,a,b,c是长方体的边长,nx,ny,nz是三个量子数,三个量子数互相独立,只能取正的自然数1,2,3......

根据公式,质量m越大,能级间距越小。

平动对熵的贡献可由Sackur-Tetrode(沙克尔-特鲁德)公式计算,

这公式只有两个变量,质量m和开氏温度T,其他的字母都代表常数,k是玻尔兹曼常数,R是理想气体常数,L是阿伏伽德罗常数,h是普朗克常数,Vm是理想气体摩尔体积。显然质量越大,平动熵越大。

2。氯气分子质量大且核间距大,使得氯气的转动惯量大,转动能级差小。

绕某旋转轴旋转的物体的转动惯量,m是质点的质量,r是质点到旋转轴的距离。对于刚性转子,旋转轴总是穿过质心

双原子分子可以用公式 这里的r和上式不同,是核间距。

转动能级

氯气的转动能级间距小。

转动对熵的贡献,大多数分子可以用公式

3。还有振动能级也是氯气分子能级间距小,但是振动能级对熵的贡献很低,比不上前两个。

其中v是振动量子数,只能取0,1,2,...等自然数,ν是振动频率

振动对熵的贡献

从公式可以看出,振动频率越大,振动动对熵的贡献越大


能级间距小意味着相同温度下,更多分子处于高能级。熵体现的是"多样性",如果所有分子都在基态(能量最低的状态),那熵最小,为0。高能级上分子占比越多,熵越大。

氯气高能级分子占的比例大,相同温度下标准摩尔熵大。



我觉得还是举个简单的例子比较好。

有4个相同的球,每个球都有三种状态,能量分别为0,1,2

现在总共有4份的能量。但是不清楚到底每个球有多少能量,只要能量是0,1,2 总能量是4的情况都是可能的。问:有多少种能量分配方式?

最容易想的就是每个球1份能量

还有其他的分配方法,全列出来就是

能量0的球 2个 能量1的球 0个 能量2的球 2个

能量0的球 1个 能量1的球 2个 能量2的球 1个

能量0的球 0个 能量1的球 4个 能量2的球 0个

一共3种分配方式

如果我把能级差变大,还是4个球,4份能量,但是只有0,2,4三种能量,分配方式就少了

能量0的球 3个 能量2的球 0个 能量4的球 1个

能量0的球 2个 能量2的球 2个 能量4的球 0个

只有2种分配方式。

分配方式数目越多,熵越大。

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可以类比一下。

算很多很多理想气体分子在某个温度某个体积下的熵,就是算N个分子(固定分子总数),这个N个分子的所有能量之和为某个定值(固定总能量),然后算出有多少种能量分配方式(统计热力学上称为微观状态数 ),之后用公式 (k是玻尔兹曼常数)结果就是熵。


用高斯的G4方法计算氮气和氯气的熵,和实验值接近。

电子能级实际上没有计算,但是大部分分子电子能级的激发态能量都相当高,即使在室温下也几乎没有分子处于电子能级的激发态,其对各种热力学量的贡献都极低。

这里用不是国际单位,而是cal/(mol*K)

1cal=4.1868J

换算一下,氯气的标准摩尔熵(298K,100kPa)就是53.290*4.1868=223.11J/(mol*K) 南京大学物化书附录给出的实验值是223.066J/(mol*K)

氮气的标准摩尔熵(298K,100kPa)就是45.762*4.1868=191.60J/(mol*K) 南京大学物化书附录给出的实验值是191.61J/(mol*K)

这里使用的是简化的模型,使用了理想气体近似和刚性转子-谐振子近似,理想气体近似就是认为分子体积为零,且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刚性转子-谐振子近似是将分子的转动视为刚性转子,核间距不会改变,将分子振动视为谐振势中的运动。至少在熵的计算上,这些近似没有带来明显的误差。

可以看到,氯气标准摩尔熵多了约7.53cal/(mol*K)

平动熵多了约2.75cal/(mol*K)

转动熵多了约4.23cal/(mol*K)

振动熵多了约0.55cal/(mol*K)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化学热力学中熵(Entropy)这个概念。简单来说,熵代表的是一个体系的无序程度或混乱程度。熵越大,体系越混乱。你问为什么氮气(N₂)的标准摩尔熵(Standard Molar Entropy, S°)比氯气(Cl₂)小,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分子的结构、分子量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演化和生物化学的根本,挺有意思的。要说为什么空气里氮气这么多,但动物却没办法直接“吃”它来合成氨基酸,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相当复杂的生物学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咱们得明白,空气中的氮气(N₂)这个分子,虽然在化学上很稳定,但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稳定性,才让它变成了一个“硬骨头.............
  • 回答
    在化学实验中,氮气和氦气常常被用作保护气,这背后涉及到气体性质、实验要求以及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的考量。虽然氩气廉价易得,但在许多关键的化学实验中,它确实不如氮气和氦气“好用”。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核心问题:为什么不常用氩气?虽然氩气也是一种惰性气体,但它在某些方面存在劣势,使其在很多对气体纯度、反应.............
  • 回答
    现在市面上很多充电器都打着“氮化镓”的旗号,这背后是有原因的,也并非仅仅是个营销噱头。简单来说,氮化镓(GaN)是一种化合物,它在充电器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让你的充电器能够更小、更快、更高效。首先,我们得知道传统的充电器里都有什么。你拆开一个老款的充电器,会看到里面有一个叫做“硅”(Si)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到了DNA复制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混淆的点。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看看为什么说“培养过程中大肠杆菌将利用氯化氨中的氮元素合成DNA的基本骨架”这种说法在解释半保留复制时是不完全准确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DNA的“基本骨架”。DNA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一种五碳糖)和磷酸基团交替连接.............
  • 回答
    氮、磷、硼能否组建如同碳的“宏伟长城”?我们常惊叹于碳元素构筑出的生命蓝图——错综复杂、功能多样的生物大分子,它们如同一个个精密的机械装置,驱动着生命的运转。碳原子就像辛勤的建筑师,能够以各种方式相互连接,形成稳定且多样的长链、环状结构,甚至三维网络。那么,其他一些元素,比如氮、磷、硼,是否也具备这.............
  • 回答
    .......
  • 回答
    坦白讲,直接“转化”大气层中 1% 的氮气为化合态氮,从目前人类拥有的直接技术手段来看,是相当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我们还没达到那种规模化的直接干预能力。不过,我们确实通过各种途径,间接地、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气层中氮的循环,并促使其进入化合态。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清几个关键点:1..............
  • 回答
    血红蛋白,这个赋予我们血液红色的蛋白质,其核心结构中有一个叫做血红素 (heme) 的重要辅基。而血红素的中心,正是那个负责携带氧气的铁原子。当我们谈论血红蛋白中氮的杂化时,实际上是在关注这个血红素分子中的氮原子。血红素是一个复杂的有机分子,它的主体是一个叫做卟啉环 (porphyrin ring).............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和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核心。我们之所以呼吸氧气而不是氮气,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关键原因,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了今天的呼吸系统:1. 氮气的“惰性”与氧气的“活性” 氮气 (N₂): 氮气是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但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惰性”(不活泼)。这是因为氮原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气体性质和大气动力学之间的一个有趣的相互作用。虽然从静态的角度看,密度更大的气体应该沉在密度小的气体下面,但大气之所以不会像水一样明显分层,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共同作用:1. 大气的剧烈混合(Turbulence and Convection)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 回答
    我们每天都在呼吸,这是一个我们几乎不会去想的生命过程,然而,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微妙平衡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其中,氮气和二氧化碳是两种最主要的气体,它们的浓度差异悬殊,但对人体的影响却截然不同。你可能好奇,为什么空气中高达 78% 的氮气我们能安然无恙,而浓度仅有 10% 的二氧化碳却能致命?这背.............
  • 回答
    氮化镓(GaN)充电器和我们过去常用的普通充电器,说起来,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像是从马车升级到电动汽车一样,虽然都是用来“拉人”的,但内在的体验和能力可是天差地别。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不一样。首先,咱们得知道,充电器里头最重要的几个零件,就是那几个“开关”,负责控制电流的通断,就像水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碳酸饮料的核心秘密之一!为什么我们喝的可乐、汽水里充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氮气?这背后可不仅仅是随意的选择,而是涉及到了口感、风味、稳定性和成本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考量。咱们就一样一样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说说二氧化碳为什么能让饮料变得“气泡多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碳.............
  • 回答
    氮化银,Ag₃N,这东西确实是响当当的“炸药之王”,一点就着,威力巨大。要说它为啥这么容易炸,得从它的化学结构和组成说起。这得从氮和银这俩“老伙计”身上好好掰扯掰扯。氮,大家知道,在空气里就占了将近八成,是个挺“稳定”的家伙,平时它喜欢跟自己搭档(N₂),形成三键,这三键可是相当牢固,需要很大的能量.............
  • 回答
    氮化镓(GaN)充电器之所以价格不菲,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绝不是简单地因为某个零件贵那么一点点。咱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就能明白这钱花在哪儿了。1. 材料本身的“高冷”出身: 独特性和稀缺性: 氮化镓(GaN)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它的化学成分是镓(Ga)和氮(N)。.............
  • 回答
    氮氢键(NH键)的键能,尤其是相较于其他类似的单键,确实显得有些“不起眼”。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作祟,而是多种电子效应和结构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这里说的“异常低”是相对而言的,对比对象通常是周期表中相邻或同族元素形成的相似单键,比如碳氢键(CH).............
  • 回答
    氮泵之所以能带来那种“甜”的感受,其实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并非单纯的糖分带来的愉悦,而是更偏向于一种生理上的“提振”和“能量涌动”感。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过程:1. 核心成分与它们的协同作用: 咖啡因(Caffeine): 这是最主要的“唤醒者”。咖啡因通过阻断腺苷(一种让我们感到疲.............
  • 回答
    在中国精神科的临床实践中,奥氮平(Olanzapine)确实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药物,尤其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等疾病时表现突出。那么,为什么它在中国精神科医生的处方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呢?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从药物本身的特性、临床疗效、经济考量以及医生的处方习惯等多个层面来解读。首.............
  • 回答
    嘿,哥们!咱们来聊聊这健身圈里几个挺火的概念:BCAA、肌酸和氮泵,它们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有啥用,又有什么不一样?顺带也说说BCAA能不能在你拼命有氧的时候,帮你守住好不容易练出来的肌肉。咱们一个个来掰扯。 BCAA (支链氨基酸)这是啥?BCAA,英文全称是BranchedChain Amino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