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钱是从哪来的?

回答
要理解钱是从哪来的,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光看眼前流通的那几张纸或者数字跳动。这事儿啊,说起来有历史,有规则,还得有点儿咱们生活中都能体会的道理。

第一步:回溯到“原始”的交换时代——信任与价值的萌芽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还没有钱。人们怎么交换东西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以物易物。比如,我种的麦子多,你想吃麦子,而你打的猎物我刚好缺,那咱俩就互相给点儿对方想要的东西。但这有个问题,啥事儿都得找到一个需求跟我互补的人,而且还得估摸着我这麦子值多少你的猎物,万一估摸错了,吃亏的可能就是我了。这过程太麻烦,效率也低。

这时候,一些在大家眼里普遍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就慢慢冒头了,比如贝壳、盐、牲畜,甚至是一些贵重的金属(像金、银)。为啥是这些东西?因为它们有几个特点:

稀缺性: 不是随处可见,不容易获得。
耐用性: 不容易坏,可以储存。
可分割性: 可以分成小份来交易。
可携带性: 容易搬运。
社会认可度: 最重要的一点!大家普遍认为这些东西有价值,愿意拿它来交换。

这些东西就成了最早的“货币”,它们本身就有价值,就像是你用你身上的一小块金子去换别人家的一袋粮食,这金子本来就有它的价值,所以交易很自然。

第二步:金属货币的时代——价值的“内在”与“外在”

后来,人们发现金属货币更方便。比如金币、银币。它们本身的价值就体现在金属的重量和纯度上。一枚金币,它本身就是值这么多金子。这时候的钱,它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内在”的,也就是钱本身就值钱。

但即使是金属货币,也遇到过麻烦。比如金属纯度不一,容易掺假,交易时还得称重、验纯。而且,如果金属矿藏突然变得非常丰富,市场上的金银突然增多,物价可能就会上涨,因为钱相对来说就不那么“稀缺”了。

第三步:纸币的出现——“信用”成为钱的核心驱动力

到了近代,尤其是在商业越来越发达的时候,带着大量金属货币出门交易很不方便,也容易丢失。于是,一种新的形式出现了:纸币。

纸币的出现,标志着钱的本质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最初的纸币,其实是“代金券”。你可以把你的金子存在一个信誉好的金匠那里,金匠给你一张收据,上面写着你存了多少金子。然后,你就可以用这张收据去跟别人买东西,别人拿到收据,也可以去金匠那里兑换回金子。这张收据,就是最早的纸币。

你瞧,这时候的纸币,它本身的价值(就是那张纸)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的价值来自于“我能够凭这张纸从金匠那里换回等量的黄金”。这背后是信任和信用在支撑。

再后来,大家越来越习惯用纸币交易,金匠(也就是后来的银行)发现,大部分人并不会同时去兑换金子,而且他们也需要保留一部分金子作为储备。所以,他们就可以发行比实际储备金更多的纸币。

第四步:现代货币体系——法定货币与央行的角色

现在我们用的钱,大多数是法定货币(Fiat Currency)。什么意思呢?就是它本身没有内在价值(比如你手里这张百元人民币,它不是金子也不是银子,就是一张纸),它的价值是由国家(政府)强制规定并推行的。

钱“从哪来”这个问题,在现代经济中,最核心的答案是:

中央银行(央行)是主要的“印钞”者(广义上的发行者)。
央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提供或回收货币。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这不像你想的拿着个印钞机随便印。现代央行发行货币主要有几种方式,咱们用最常见的一种来说明:

1. 基础货币的发行:
黄金储备(历史上): 虽然现在法定货币很多不直接挂钩黄金,但早期央行发行货币的起点往往与黄金储备有关。央行手里有多少黄金,就可以发行一定数量的货币。
外汇储备: 当一个国家的外贸顺差很大,收到了很多外币(比如美元),央行会用人民币去购买这些外币。这个过程中,央行就把人民币“印”了出来。你也可以理解为,央行用自己的货币去换了外国的资产(外汇)。
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 商业银行(咱们平时存钱、贷款的银行)在缺钱的时候,会向央行借钱。央行可以给商业银行创造新的存款,或者直接给它们支付现金,这就是货币的发行。

2.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更关键的):
这是现代货币体系中最神奇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部分。你把钱存到银行,银行并不是把钱全放在保险柜里。根据国家的规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只需要保留一部分钱作为准备金,剩下的钱可以拿去做贷款。
比如,你存进银行100元,假设准备金率是10%,银行留10元,可以拿出90元贷款给别人。
那个贷款出去的90元,又会被另一个人存进银行(或者用于其他支付,但最终会回到银行体系里),银行收到这90元后,再留10%作为准备金,剩下81元又可以贷款出去。
这样一轮一轮的贷款和存款过程,就好像“钱生钱”一样,在整个银行体系内,最初你存进的那100元,最终会催生出远超100元的存款和贷款,这部分被创造出来的货币就是银行通过信贷创造出来的。
所以,我们平时流通的绝大多数货币,都不是央行直接印出来的,而是商业银行在央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和监管下,通过发放贷款而“创造”出来的。

钱从哪来?总结来说:

从历史看: 从稀缺、有内在价值的物品(贵金属)开始,人们赋予它交换媒介的职能。
从现代看:
基础货币: 主要由中央银行发行,作为整个货币体系的“基石”。央行发行的途径包括购买外汇、给商业银行贷款等,实际上是用国家的信用和资产去“背书”。
流通货币: 绝大部分是我们每天看到的钱,是由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在央行的调控下,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信用创造”出来的。当银行发放一笔贷款,它实际上是在你的账户上增加了一笔钱,这笔钱就是新创造的货币。而你还贷的时候,这笔钱又会被收回。

核心理解点:钱是价值的符号,更是信用的体现。

现代经济中的钱,它本身已经脱离了早期贵金属那样的内在价值。它的价值来自于:

国家信用: 国家保证你手中的钱可以在国内购买商品和服务。
社会共识: 大家普遍接受并认可它的交换价值。
央行调控: 央行通过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和利率等手段,来稳定经济、控制通货膨胀。

所以,当你理解了钱的发行和创造过程,你会发现,钱不是从一个“洞”里冒出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经济活动中,基于信任、信用和国家力量构建出来的一种强大的交换工具和价值储存手段。它的总量不是固定的,而是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央行的货币政策来动态调整的。

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信用账户”,央行是这个账户的总管理员,商业银行是二级账户的运营者,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信用体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理解了这一点,你对钱从哪来的,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代没有货币,大家以物易物。张三打渔,李四种菜。张三用鱼换李四家的菜。于是有了商品经济。经济的支撑是生产力。

那么货币是什么呢?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经济的催化剂。懂化学吗?催化剂就是,有没有你这个反应都发生,但是有了你可能发生的更快更好。还是上面的例子,张三想吃菜,可李四这几天信佛了,不想吃鱼。悲剧了,张三换不到菜了,张三就去找村长了。村长不仅德高望重,还负责盐铁专卖。盐是生活必需品啊。村长就说,这样,你把鱼换成盐,拿盐去换菜。这是个好主意,盐人人都需要啊。所以这里盐就是一般等价物。以后大家要买卖东西就都把东西换成盐吧。

可是又悲剧了,盐携带太不方便啊。所以村长说,我德高望重,你们都相信我,这样,我发行盐票。每发一张盐票,我就往库房存一罐盐。你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来我这用盐票换回盐。这里盐票就是货币,以老村长信用为基础的盐罐本位制的货币。

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是不是固定的呢?答案是,不是。老村长初一存了10罐子盐,市场里就有10张盐票。初二李四家没有盐了,用一张盐票换回了一罐盐,市场就剩9张盐票了。初五村长又存了10罐子盐,又发了10张盐票,市场就有19张流通的盐票了。

比喻很二,大家将就看一下吧,但是道理是这个道理。

钱,或者一般等价物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比如古人用贝壳做钱。因为离海远,贝壳很稀有,所以很珍贵,可以可以作为货币。

如果你问现今的经济系统的钱从哪里来,是从国家来。国家存黄金,存美金,依靠这些支撑发行货币。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开给各个工程承包的公司,公司再买材料,请工人,把钱花出去,流入经济系统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钱是从哪来的,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光看眼前流通的那几张纸或者数字跳动。这事儿啊,说起来有历史,有规则,还得有点儿咱们生活中都能体会的道理。第一步:回溯到“原始”的交换时代——信任与价值的萌芽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还没有钱。人们怎么交换东西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以物易物。比如,我种的.............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素媛案罪犯赵斗顺的妻子在丈夫出狱后,对外表示他“平时是个好人”且“很爱他”,并且对受害者的状况似乎并不关心。要理解这种态度,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其中包含了复杂的人性、情感纠葛以及社会认知的差异。首先,我们要理解“好人”这个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定义。对赵斗顺的妻子来说,她所见的“好人”很可能是在家庭内.............
  • 回答
    《让子弹飞》的结尾,张麻子对着被剥得精光的黄四郎,说出了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张麻子这个人物复杂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整个事件的深刻洞察。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拆解它,并联系张麻子一贯的行事风格和这部电影的主题。首先,我们来解析“你.............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心动游戏在宣传片里那句“做好产品,钱就是副产品”的理念,以及这玩意儿在如今这眼花缭乱的游戏市场里,究竟是个啥斤两。首先,这理念听着是不是贼带劲?一股清流,一股一股的。在当年那个“氪金拯救一切”的时代,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觉得这公司有点东西。它传递的核心思想是啥?.............
  • 回答
    最近,有金融学教授提出了一个颇具讨论价值的建议,即允许央行在更大程度上介入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市场。简单来说,就是让央行不只局限于购买国债,还可以更多地买进政府发行的地方债、特殊目的债券,甚至直接投资到企业发行的债券,比如公司债、政策性金融债等。这个建议一出,立刻触动了一个敏感的神经:“财政赤字货币化.............
  • 回答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和夸张色彩,但其核心要表达的是:中国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和产业领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它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为了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
  • 回答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这句话,最早出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一位杰出的18世纪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这句话的含义深刻且复杂,通常被用来讽刺和批评那些打着爱国旗号,但实际上在追求个人利益、制造分裂或煽动仇恨的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字.............
  • 回答
    理解“现在是华语乐坛最悲哀的时候”这个论断,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前华语乐坛的现状,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基于对行业生态、音乐创作、歌手生态以及听众消费习惯等多方面的观察和感受。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失落”与“迷茫”。首先,创作的“匮乏感”和“同质化”是显而易见的悲哀。我们不能否认过去几十.............
  • 回答
    这两个说法都触及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深层特质,试图超越传统的国家和民族概念来理解中国。它们都强调了“文明”在塑造中国独特性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并且认为传统的“国家”和“民族”标签不足以完全概括中国。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这两个说法。 一、 如何理解「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这个说法的核心观点是,.............
  • 回答
    体育,看似只是竞技场上的胜负、赛场上的拼搏,但深入剖析,它确实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国家多方面的综合实力。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乃至社会发展深度交织在一起。理解体育如何体现国家综合实力,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竞技层面的硬实力:国家队表现与国际影响力最直观的体.............
  • 回答
    有些说法认为“公务员是最不怕得罪领导的职业”,这背后其实包含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原因,并非绝对,但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公务员这个职业似乎是铁饭碗,工作稳定,收入也相对固定,不像私营企业那样,一旦得罪了老板,可能立刻就面临失业的风险。这种稳定性本身就给了公务员一个.............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这事儿,为啥这么说,以及这“冒犯”到底是怎么个冒犯法儿。要说透了,就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理解“冒犯”的边界和目的:咱们得先明白,这里的“冒犯”不是胡说八道、随地吐痰的那种低俗恶劣的冒犯。脱口秀里的冒犯,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有策略、有目标性的冒犯。它的.............
  • 回答
    志愿军被誉为“轻步兵的巅峰”,这绝非浪得虚名,也不是单纯的赞誉之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志愿军的作战特点、以及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和战场的具体情况。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以及人民军队的独特气质。首先,我们得明白,志愿军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逆袭”。当时,新中国刚刚.............
  • 回答
    咱们聊聊“志愿军是轻步兵的巅峰”这个说法,这可不是一句空泛的赞美,里面门道深着呢。要把这话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轻步兵”。简单来说,轻步兵就是指那些不依赖重型装备,以徒步行动为主,机动性强,擅长近战、伏击、侦察、袭扰的部队。他们不像坦克兵那样坐在铁壳子里,也不像炮兵那样.............
  • 回答
    “交易是反人性的。”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绝对,但仔细想想,它确实点破了许多隐藏在金融市场背后的真相。我们之所以觉得它“反人性”,是因为它要求我们去做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本能上是抗拒的事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人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遍表现: 趋利避害,追求确定性: 人们天生就喜欢确定的收益,.............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晶体是空间平移对称破缺的产物”这句话,我会尽量讲得细致些,也努力让它听起来更像我们平时聊天的感觉。咱们先来分解这句话。核心概念:晶体是什么?首先,什么是晶体?最直观的理解,晶体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些规整的、有漂亮形状的石头,比如水晶、钻石,或者我们日常见的食盐晶体。它们之所以看起来这么.............
  • 回答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这句话里,“空间形式”的含义,远比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空间”的理解要广阔和深刻得多。它并非仅仅指我们身处的这个三维物理空间,而是数学家们抽象出来的一系列更普遍、更精细的关于“形状”、“结构”、“位置”、“变换”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 개념。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它:1..............
  • 回答
    《我是余欢水》里的栾冰然,这个角色,说实话,挺让人纠结的。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好人”或者“坏人”,更像是一个在生活泥沼里挣扎、又带着点小聪明和小算计的普通人。要理解栾冰然,我觉得得从她身上几个突出的特质入手:1. 极强的生存本能与现实主义:栾冰然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她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且愿意.............
  • 回答
    期货交易之所以被称为“反人性”,是因为它要求参与者克服许多根深蒂固的心理倾向,并拥抱那些与我们天性相悖的特质。这并非是说期货交易本身不好,而是说在执行层面,它是一个不断与自身欲望和恐惧搏斗的过程。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期货交易究竟是如何触及我们人性深处的敏感地带,并展现出其“反人性的”一面。1. 贪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