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像《葫芦兄弟》《哪吒传奇》等画质不高的国产经典动画,还有给孩子看的必要吗?

回答


关于《葫芦兄弟》《哪吒传奇》等国产经典动画是否仍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这些作品虽然在画质和制作技术上与当代动画相比存在差距,但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对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仍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



一、历史与文化传承价值
1. 神话与传统文化的载体
《葫芦兄弟》以《西游记》中的葫芦娃为原型,融合了中国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哪吒传奇》则改编自《封神演义》中的经典角色。这些作品通过通俗易懂的叙事,将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和历史故事传递给儿童,帮助他们建立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例如:
《葫芦兄弟》中“七娃”的成长故事体现了“团结、勇敢、智慧”的主题,与传统文化中的“兄弟情谊”相呼应。
《哪吒传奇》中的“逆天改命”情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命与人欲”的矛盾,以及对反抗权威、自我成长的推崇。

2. 本土文化符号的塑造
这些动画通过角色设计、场景构建(如水墨风格、传统服饰)强化了中国文化的视觉符号,成为一代人对“中国动画”的集体记忆。例如:
《葫芦兄弟》中的“葫芦娃”形象成为国产动画的标志性符号,甚至在海外也具有辨识度。
实在的,这些作品在文化输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帮助中国动画在国际上建立独特的文化身份。



二、教育意义与价值观传递
1. 道德教育的载体
这些动画往往通过简单的情节传递明确的道德观念,例如:
《葫芦兄弟》中七娃各具特长(如火娃、水娃等),强调“特长互补”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哪吒传奇》中哪吒反抗天庭、挑战权威的故事,传递了“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与当代儿童的抗压能力培养有契合点。

2. 对传统美德的传承
动画中的角色往往具有传统美德,如孝顺、忠诚、勇敢等。例如:
《哪吒传奇》中哪吒与父亲李靖的父子关系,体现了“孝道”与“责任”的主题。
《葫芦兄弟》中葫芦娃与爷爷的互动,展现了“亲情”与“传承”的意义。

3. 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
这些动画的剧情相对简单,但通过重复和重复的结构(如“问题解决胜利”),帮助儿童建立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葫芦兄弟》中每个角色的“能力”与“弱点”形成鲜明对比,引导儿童理解“优势与劣势”的辩证关系。
《哪吒传奇》中哪吒的“三头六臂”与“一怒之下”的矛盾,体现了“力量与控制”的主题。



三、情感与心理价值
1. 童年记忆的符号
这些动画是许多中国儿童的“童年符号”,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例如:
《葫芦兄弟》中的“葫芦娃”形象与“葫芦娃”的口号(“我最棒!”)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哪吒传奇》中哪吒的“哪吒闹海”场景,是许多儿童最早接触“英雄”形象的启蒙。

2. 对儿童心理的积极影响
这些动画通过夸张的视觉效果(如“七娃”变身、哪吒的“混天绫”)和简单直接的叙事,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
《葫芦兄弟》中“葫芦娃”与“妖怪”之间的对抗,让儿童在简单的情节中体验“正义与邪恶”的对立。
《哪吒传奇》中哪吒的“逆天而行”,让儿童在故事中理解“挑战权威”的勇气。



四、时代背景与技术局限
1. 制作技术的局限性
这些动画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动画制作技术尚不成熟,画质、音效、特效等均受限于当时的硬件条件。但这种“低画质”反而让动画更具“怀旧感”,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2. 与当代动画的对比
当代动画(如《蜘蛛侠:平行宇宙》《冰雪奇缘》)在画质、特效、叙事复杂度上更先进,但可能在文化传承、道德教育、情感共鸣等方面存在不足。例如:
当代动画更注重“视觉冲击”,但可能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
当代动画的叙事结构更复杂,但可能对儿童的认知负荷更高。



五、家长的教育目标与选择
1. 教育目标的差异
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教育目标选择动画。例如:
对于年幼儿童(36岁),可能更注重动画的趣味性和简单性,而《葫芦兄弟》的“七娃”形象和简单情节更适合。
对于学龄儿童(712岁),可能更注重动画的教育意义,如《哪吒传奇》中对“勇气”与“责任”的探讨。

2. 文化传承与情感连接
这些动画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家长若希望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动画是不可替代的资源。



六、现代视角下的价值再审视
1. “低画质”与“高价值”的辩证关系
尽管画质不如当代动画,但这些作品在文化、教育、情感层面的价值远超技术层面。例如:
《葫芦兄弟》的“七娃”形象在互联网时代仍被广泛传播,成为“国潮”文化的一部分。
《哪吒传奇》的“哪吒”形象被多次改编(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说明其文化生命力。

2. 经典与创新的结合
这些经典动画可以作为现代动画的灵感来源。例如:
《葫芦兄弟》的“七娃”结构被后来的动画(如《小猪佩奇》《哆啦A梦》)借鉴。
《哪吒传奇》的“逆天而行”主题被现代动画(如《蜘蛛侠》)吸收。



结论:经典动画仍有教育意义
虽然《葫芦兄弟》《哪吒传奇》等动画在画质和技术上不如现代作品,但它们在文化传承、道德教育、情感共鸣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孩子而言,这些动画不仅是娱乐,更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价值观、建立情感连接的重要媒介。家长在选择动画时,应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教育目标以及动画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画质或技术标准。这些经典作品,正是中国动画独特魅力的见证,值得继续传承与传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必要,非常有必要,基本上每一代人的话语模式,都是和他童年时代接触的文学艺术作品息息相关的。假如能够做到互相欣赏一部分对方那个时代的动画片,就能很好地加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理解沟通,对亲子关系是一个非常好的调节,等于是培养了两个代际之间的一个共同爱好。

就说问题提到的《葫芦兄弟》为例子,我们现在把那种整容过度,像锥子一样的脸称为“蛇精脸”,基本上所有看过《葫芦兄弟》的人都能立刻想到蛇精那张夸张的脸。而且也能立刻明白“蛇精脸”肯定是一个贬义词,因为蛇精是大反派嘛,和反派沾边的肯定都不是好词。

但是完全不知道《葫芦兄弟》的00后05后们则不然,在一些不是很喜欢对网络模因刨根问底的孩子眼中,这种整容式的锥子脸可能是“好看的”,可能是“时尚的”,甚至“蛇精”也慢慢变成了中性词甚至褒义词。没有看过作品的未成年人,看了一两篇地摊文,甚至会在自己的想象中美化了“蛇精”的形象,代沟与矛盾就是这么产生的。

除此之外,包括《葫芦兄弟》在内,《哪吒传奇》《九色鹿》《三个和尚》这种上海美术制片厂或者央视出钱制作的动画作品,不仅与资本的干涉完全隔绝,而且有较高的艺术造诣,非常适合拿来培养一个孩子中正的审美。当代的动画片,由于有资本的介入,动画片的制作水准大多比较粗劣,而且几乎不考虑艺术性,只考虑商业性,动画片做出来绝大多数是为了卖玩具。这样的动画片也能看,只不过假如孩子的童年完全被这种商业氛围浓厚的动画片所围绕,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件好事。

当然,重看老动画片也有很多问题,最妨碍观赏的,就是粗糙的画质。说来惭愧,我前几天重新看了《龙子太郎》和《葫芦小金刚》,发现我习惯了各种4K高清的眼睛已经有点看不动这些低分辨率的作品了。由于老胶片的翻录,作品的画面模糊摇晃,还有层层叠叠的重影,就像在摇摇晃晃的长途汽车上,捧着一个6寸的小屏幕在看电影一样,差点给我看吐了。

你可以通过这张图片感受一下,尤其那个时代的作品,特效都用很粗暴的方式从背底打闪光,各种明亮刺眼的光污染循环往复,真的是观影五分钟,休息一小时。可能在早期色彩黯淡的显像管电视机上没有那么明显,在当代这种LED屏上看我都怕引发癫痫。于是我搜索了一下,想找找有没有高清重制版,你猜怎么着,还真有:

这个和上面的截图是同一个镜头,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看这硬朗的线条,看这饱和的色彩,看那匀称的光污染,看那过渡平缓的背景,让我唏嘘不已,直接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经过一番调查才知道,这个是西瓜视频和央视动漫、上美厂合作的一个经典动画作品4K修复项目,第一批修复的6部作品有《葫芦兄弟》《哪吒传奇》《黑猫警长》《小蝌蚪找妈妈》《小鲤鱼历险记》和《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每一部都是陪伴着我们这代人成长的优秀作品。后面包括《邋遢大王》《舒克与贝塔》这样的作品也会逐步得到修复。

而且很让我感动的一点是,他们还给每部修复好的作品重新制作了宣传海报。让他更符合当下互联网的语境和审美,让05后这一批人能接纳和认同这个作品,而不是看着一张张30年前模糊的截图和海报一脸嫌弃。

所以说这些作品不仅要给孩子看,而且要看高清4k版的,更要父母要陪伴着孩子一起看。一边看一边聊当初自己看这部作品时的想法和感受,亲子之间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和论点,如果两代人的童年接触的事物完全不同,那才是要出问题了呢。

以上

user avatar

我们仍未知道汉朝的孩子背诵着什么启蒙,但能肯定的是,一定没有唐诗。

  唐朝的少年,不知熟读了什么样的故事,但能肯定的是,一定没有三国水浒西游记。

  从历史规律上看,文艺作品的高度似乎从来不是循序渐进而是有着时代集中性的,初唐四杰也好,唐宋八家也罢,几千年脍炙人口的名篇经典,往往就是在那么几代人的时间里爆发出来的。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有的思想深邃,鞭辟入里;有的风气浮躁,充满戾气。如果未来,有下一代想回顾某乎平台的内容,那我一定愿意给他推荐那引经据典文采飞扬的干货时代,而不是充斥着性别对立,钓鱼引战的营销年华。

  动画片,也是一样。

  封建帝王不会愿意领略新文化运动的风起云涌,资本大亨也不想再看到革命视角的人民艺术,每个人所愿意奉行的价值观,是需要在不同的时代里寻找共鸣的。

  刚刚刷西瓜视频高清修复版本的葫芦小金刚,看着那已经被各路营销号解读翻烂的隐喻,顿时有些隐隐动容。在流量为王,市场把控的现在及未来,还会有对“钻到钱眼里就不容易出来”的隐喻吗?还有对“大锅饭可不好煮”的反思吗?即便有,也是出于对市场把控的目的,为了赚取资本而讽刺钻钱眼,那岂不是更讽刺了吗?

  西瓜修复的动画很多,一瞥眼,看到了右下角黑猫警长,想了想它的创作背景,又不禁深思,未来,还会有这种企业不依赖市场需求,个人不考虑前途未来的创作模式吗?诚然,对于黑猫警长的创作者而言,经历是不公的,是坎坷的,但这些坎坷经历所催生出的特殊作品,以后还真的会有机会重现吗?

  人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会受到童年接触的文艺作品影响,家长若对此有心引导,那么选择蕴含着合适时代精神的作品,是很有必要的。对这一点,很多儿童邪典输出者认识的极其明白。

  所以,关于要不要给孩子看那些经典动画片,我的回答是,如果你愿意将上个时代的精神和认知给你孩子传递下去,那么一定应该看。现在不比以前了,天天守着个电视机,别人放什么看什么,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儿童接触各种作品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在不知道以后的厂商能整出什么幺蛾子以前,自己童年筛选过的优秀作品,总归是比不管不顾刷到个邪典视频要保险的多的。

  而且众所周知,从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大闹天宫,葫芦七兄弟到哪吒传奇这一段,是我国动画创作载入史册的年代,宫崎骏沉默,不二雄流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是那个时期yyds,它在未来动画领域的地位,不会比初唐四杰在唐诗中的造诣差上多少,唐朝以后的孩童,背过多少句鹅鹅鹅,那么八十年代以后的少年,就有可能熟知多少年的葫芦娃。它的质量和价值,是值得延续的。

  孩童在幼儿时期,也许并不能体会如此许多,但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在他的一生中不断显现。我宁可以后带着小孩子继续在西瓜刷猫和老鼠,也不想他去看什么奇奇怪怪的弱智作品。汤姆和杰瑞都是八十多的老人了,但至今,它们依然是动画史上最不容置疑的ip之一

user avatar

想看就看,孩子喜欢看就看。

1,画质不高,与内容是不是值得看,没有任何关系。现在某些平台在低成本批量制造一些动漫的劣质品,叫做动态漫画,照样流量爆炸。

2,题主说到的这两个作品,其编剧水平和艺术水平不错,可以作为一些启蒙的基础。开始的时候最好家长陪同观看,来引导孩子对剧情中一些冲突的看法。

3,不仅仅是动画片,有些过去的经典电影,也可以在合适的时候给孩子看,虽然画质有些落伍,但内容的深度和叙事手法并不受影响。

4,要跟孩子说明,画质只是表象,文化作品的深度和思想是最值得研究的,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倾向,不以外观评价文化作品,也不以貌取人。

以上。

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葫芦兄弟确实太老了,不过给幼儿园的孩子看看还行。哪吒传奇我很喜欢,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我更推荐他们看《虹猫蓝兔》《环保剑》和《迪迦奥特曼》这样的经典。

不太清楚现在动画片什么样子,但这些动漫传递的,都是具体而朴素的正义,也是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正能量”的一部分。比如迪迦奥特曼全篇都在强调“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变成光。“虹猫蓝兔朴素的道德观。比起熊出没这种动漫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而全年龄都推荐的动画是《海绵宝宝》(当然某些画面确实邪典),这片你每长大一点回头看,都能看出一点新东西。

至于画质问题,这个其实更不需要担心,现在网络上可以随便看720P甚至蓝光的资源。

最后再多个嘴,让孩子看经典,总好过让孩子看现在网上那些不知名的动画,万一刷到个《happy tree friends》之类的东西....影响会很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