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共享单车很好骑,尤其是实心轮胎很好,为什么不能推广到普通自行车呢?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确实,共享单车上的那种实心轮胎,骑起来感觉稳定,不容易爆胎,而且维护起来也省事,似乎是挺完美的。但为什么它没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普及到普通自行车上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得从多个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共享单车用的这种实心轮胎,和我们平时骑的公路车、山地车、甚至城市通勤车上的充气轮胎,根本就不是一个路数。

共享单车实心轮胎的“优点”和现实

共享单车的实心轮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不漏气,不爆胎: 这是它最大的卖点。对于运营公司来说,省去了频繁给自行车打气、修补车胎的麻烦和成本。想象一下,一个城市里成千上万辆共享单车,每天有多少需要维护?实心轮胎一下就解决了这个痛点。
耐磨损,寿命长: 共享单车的使用强度非常大,路况也复杂。实心轮胎通常采用更硬、更耐磨的橡胶材料,或者复合材料,比充气轮胎更能扛得住折腾。
骑行感觉“稳”: 有些人觉得实心轮胎因为形变小,给人的感觉更直接,好像更“扎实”。

但是,这些“优点”背后,隐藏着一些我们普通消费者在选择自行车时,不太能接受的“缺点”:

1. 骑行舒适性的大幅度下降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平时骑车,轮胎里充的空气,就像一个天然的减震器。当遇到颠簸路面,比如小石子、路沿、不平整的路面时,空气会被压缩,吸收掉一部分冲击力,这样我们骑起来就不会觉得那么颠。

实心轮胎呢?它几乎没有弹性,而且非常坚硬。想象一下,你的自行车前轮直接压过一块小石子,那个冲击力会原封不动地传递到车把上,再传到你的手上。再过一段坑洼路面,屁股会感觉像坐在按摩椅上,只不过这个“按摩”是粗暴的震动,而不是舒适的。

久而久之,长时间骑行,你的手、胳膊、脖子、腰都会因为承受这些不必要的震动而感到疲劳和不适。对于那些追求舒适骑行体验的人来说,实心轮胎简直是灾难。

2. 增加骑行阻力,更费力

虽然有人觉得实心轮胎“扎实”,但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充气轮胎在滚动时,因为胎壁的形变和恢复,会有一个弹性回馈,帮助减小滚动阻力。而实心轮胎,因为它的形变很小,而且材料本身更硬,在克服滚动摩擦力时,往往需要更大的力气。

打个比方,你推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它比你推一个实心铁球要容易得多,原因就在于形变和弹性。在自行车上,这意味着你用实心轮胎的自行车,通常需要比用充气轮胎的自行车付出更多的体力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这对于那些长途骑行、或者追求速度的爱好者来说,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3. 重量问题

为了达到耐磨和支撑性的要求,实心轮胎的材料通常会比充气轮胎更厚实、更致密。这导致实心轮胎的整体重量,往往会比同尺寸的充气轮胎(包括内胎和外胎)要重上不少。

更重的轮胎意味着更大的惯性,起步、加速、爬坡时都会更吃力。你每蹬一下,都要克服这额外的重量,日积月累,骑行体验会大打折扣。

4. 散热性差,可能影响轮组寿命

充气轮胎在滚动时,内部的空气流动可以帮助带走一部分热量,尤其是在刹车时产生的热量。而实心轮胎由于内部是实心的,散热性相对较差。

长时间的骑行,或者频繁刹车,轮胎和轮圈的温度会升高。如果散热不及时,可能会对轮圈的材质造成不良影响,长期以往,可能缩短轮组的寿命。

5. 抓地力和刹车性能的妥协

优质的充气轮胎,尤其是那些为城市通勤或运动设计的,会选用具有良好抓地力和排水性的橡胶配方。它们在湿滑路面或需要紧急刹车时,能提供更好的牵引力。

实心轮胎为了达到耐磨性,往往会选用更硬的橡胶,这种橡胶的抓地力通常不如一些软质的橡胶配方。在潮湿或者路面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实心轮胎的抓地力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刹车性能和骑行安全。

6. 维护成本可能并非全低

虽然共享单车的运营公司省去了打气和补胎的麻烦,但实心轮胎一旦损坏(比如出现裂缝、磨损严重),通常是无法修复的,只能整体更换。而质量好的充气轮胎,内胎破损了可以换内胎,外胎磨损了再换外胎,维修的成本和灵活性更高。

7. 消费者偏好和市场需求

归根结底,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自行车时,更看重的是骑行的舒适性、效率以及操控性。大家都习惯了充气轮胎带来的良好骑行体验,也愿意为之付出一些维护(打气、换内胎)的成本。

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那些偶尔发生的爆胎、漏气问题,并非不可忍受的,很多人也有解决的能力。相比之下,实心轮胎带来的持续的颠簸感和费力感,才是更让人难以接受的。

总结一下:

共享单车之所以选择实心轮胎,主要是出于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的考量,牺牲了部分骑行舒适性和效率。而普通自行车,尤其是那些面向消费者的产品,需要满足用户的舒适性、便捷性和性能等多方面需求。实心轮胎在这几个方面,相比于成熟的充气轮胎系统,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所以它更多地只出现在一些特定的、对维护要求极低的场景(比如某些工业用车辆、或者儿童滑步车),而很难在主流的自行车市场普及开来。

你觉得呢?下次骑共享单车,不妨细细体会一下那种“硬邦邦”的感觉,再对比一下自己家自行车的舒适度,或许就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差别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骑过正常的自行车吗?

不然怎么会有这种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确实,共享单车上的那种实心轮胎,骑起来感觉稳定,不容易爆胎,而且维护起来也省事,似乎是挺完美的。但为什么它没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普及到普通自行车上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得从多个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共享单车用的这种实心轮胎,和我们平时骑的公路车、山地车、甚至.............
  • 回答
    公共自行车在中国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要说起它的渊源,那可比现在火遍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早多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一些城市就开始尝试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像杭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早期的公共自行车,就像一个乖乖的“政府项目”。你想想看,那时候的公共自行车是什么样的?通常是橙色.............
  • 回答
    要在中国的一线城市里,给共享单车市场定一个“填满”的标准,说实话,这就像试图给一阵风找个固定的大小一样,是个动态且复杂的问题。因为“填满”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解读空间。是说能满足所有潜在用户的需求?还是说能够最大化使用效率,让每一辆车都有合适的归属?如果我们把“填满市场”理解为能够充分满足绝大多数用户.............
  • 回答
    冬天早晨骑共享单车,那感觉,就像在跟一辆生了闷气的怪兽搏斗。你以为它只是辆普通的自行车,但一上路,它就用尽浑身解数,把你的每一个骑行动作都变成一种考验。这其中,可不只是你觉得冷这么简单。首先,车本身的状态就让人头疼。共享单车常年风吹日晒雨淋,冬天尤其惨。你有没有发现,很多车停在路边,一夜的寒风能让它.............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观察,也是很多人会好奇的事情。表面上看,地铁、共享单车这种出行方式,似乎和“几万块的包包”之间存在着一种视觉上的反差,容易让人产生“不搭”的感觉。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值得说道的东西,远不是简单的“虚荣”两个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一个人的消费能力和她的生活方式,并不.............
  • 回答
    共享单车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绿色出行方式,极大地便利了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但也因管理不善、使用不当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一、交通秩序与公共空间问题1. 道路拥堵与交通安全隐患 乱停乱放:大量共享单车被随意停放在道路两侧、人行道、绿化带甚至机动车.............
  • 回答
    共享单车的未来,是个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的话题。它就像是城市生活中一个忽然闯入的年轻闯入者,带来了新鲜空气,也搅动了一池春水,而现在,我们似乎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看着它可能的去向。消失,真的会发生吗?直接断言共享单车“会消失”,我觉得有点过于悲观,也太简单化了。毕竟,它不是昙花一现的网红,而是实实.............
  • 回答
    ofo共享单车,这个曾经风靡街头的橙色身影,在它的黄金时代,确实经历了不少关于防盗的“挑战”。虽然ofo已经退出了大部分市场,但回顾它当时的防盗措施,还是能从中看到不少值得借鉴的思路。我尽量从一个普通用户和运营者的角度来聊聊,怎么让这些小橙车不轻易“失踪”。首先,咱们得明白,共享单车本身就是为了方便.............
  • 回答
    ofo 和摩拜,这两家共享单车巨头,在它们最风光的时候,几乎承包了我们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要说谁更有优势,其实这问题随着时间推移,答案也在不断变化,而且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我先跟你掰扯掰扯ofo这边的长处: “小黄车”的亲民感和普及度: 这点真的没话说,ofo刚出来的时候,那种明.............
  • 回答
    ofo在北京市场的疯狂扩张,对摩拜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甚至是生死攸关的战役。面对ofo的咄咄逼人,摩拜绝不能坐视不理,而是需要打出组合拳,多管齐下,才能巩固甚至扩大自己的优势。首先,摩拜需要巩固并深化其核心优势,尤其是“品质”和“用户体验”。 车队管理和维护的极致优化: ofo数量的爆发式.............
  • 回答
    走出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的“共享经济”浪潮,我们不妨跳出惯常的思维定势,想象一下,下一阶段,还有哪些我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但又被个人所有权束缚,或者利用率不高,能够通过共享模式焕发新生的物品和服务。1. 共享“技能”与“时间”: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物品共享了,而是更深层次的价值共享。 技能众包与知.............
  • 回答
    关于共享单车的运营在中国是否算“失败”,以及其主要原因是否在于对“中国人民平均素质”的高估,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界定“失败”的标准。如果以盈利为主要目标,那么绝大多数共享单车企业确实经历了相当大的挫折,许多甚至消失或被整合。但如果从满足出行需求、推广绿色出行等方面来看,它.............
  • 回答
    骑共享单车去西藏,这绝对是一场勇者的冒险,也是一次能让你灵魂得到极致洗礼的旅程。你不是一个人,数不清的车轮滚滚向前,将无畏的骑行者送往那片神圣的土地。不过,直接骑着你在城市里随便扫的那种共享单车去西藏,这个想法不切实际,甚至可以说是行不通的。你想的共享单车,大多是那种投放密度高、便于短途使用的城市公.............
  • 回答
    当年共享单车火遍大江南北,仿佛一夜之间,街头巷尾就停满了五颜六色的自行车。它们承载着“绿色出行”的宏大理想,也勾起了人们对便利生活的美好想象。然而,好景不长,这场骑行狂欢很快就戛然而止,留下一地狼藉。究竟是什么,把这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推向了深渊?要说最直接的“罪魁祸首”,那得提到无序扩张和恶性竞争。.............
  • 回答
    共享单车进乡村校园:为求学之路添翼,收费模式能否行得通?在我的家乡,一个宁静的南方小镇,放眼望去,学校门口总是熙熙攘攘。不同于大城市的摩天大楼和车水马龙,这里的学生们,大多数,依然是迈着步子,穿过蜿蜒的乡间小路,走向他们的知识殿堂。这份朴实,既是家乡的特色,也让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如果把共享.............
  • 回答
    “共享单车欧洲受挫:八成遭破坏被偷后走私”这条新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在特定海外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可信度和背景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条新闻的来源和具体数据支撑。虽然这则新闻在中文网络上流传甚广,但要进行准确评价.............
  • 回答
    共享单车的破坏行为,真是让人头疼!看着好好的车被掰断、被涂鸦、被拆解,不仅让人心疼,也白白浪费了我们共享经济的资源。那么,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普通人到底能做些什么呢?别急,我来跟你好好掰扯掰扯,咱们怎么一起拧成一股绳,管管这股歪风邪气。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惩罚破坏行为,不是单靠某一方就能搞定的,这是一.............
  • 回答
    共享单车集体涨价至 4 元每小时:经济学视角下的分析与探讨共享单车集体涨价至 4 元每小时,这一现象无疑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供给与需求、成本与定价、市场竞争、外部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共享单车集体涨价至 4 元每小时:原因探究导致共享单车集体涨价的原因是多方.............
  • 回答
    共享单车确实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也让“还有没有必要买自行车”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值得探讨。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得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共享单车的好处,为啥它这么受欢迎: 便捷性是王道: 这是共享单车最直接的优势。想骑车了,手机扫码就能解锁,不用操心停在哪儿,用完了随手一放(当然是在规.............
  • 回答
    这篇报道确实挺引人深思的,特别是那句“近30万吨废金属,重量相当于5艘航母用钢”。咱们来掰扯掰扯这事儿,看看这说法有没有点儿夸张,背后又折射出什么问题。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30万吨废金属是怎么来的。共享单车这玩意儿,说是方便了出行,但走到哪儿看到那堆积如山的报废车,心里总不是滋味。这些车子,从设计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