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时候个人用户能够完全使用纯IPv6,替换IPv4的地址?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迁移的大背景。要说个人用户“完全”用上纯 IPv6,替换掉 IPv4 地址,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像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而且具体到“何时”能完全实现,现在还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因为它涉及的技术、商业和社会层面的复杂因素太多了。

打个比方,想象一下我们以前用的是铅字印刷,后来发展到胶版印刷,再到现在大家都在用数码印刷,这是一个技术进步的过程。IPv4 到 IPv6 的迁移,就像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版本升级,但升级的幅度更大,而且是同时需要用户、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甚至是设备制造商一起协作才能完成的。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为什么现在个人用户还不能完全摆脱 IPv4,而 IPv6 的普及又在哪里卡着:

为什么我们离“纯 IPv6”还有距离?

1. 庞大的IPv4存量和惯性: 你家里现在用的那个路由器,那个宽带账号,它背后关联的可能就是你用了好几年的 IPv4 地址。这个地址体系已经运行了三十多年,积淀了海量的设备、应用和服务。就像一个已经非常完善的旧系统,要完全替换成一个新系统,其中的成本、风险和兼容性问题都是巨大的挑战。

2. 内容和服务的IPv4依赖: 现在互联网上的绝大多数网站、应用和服务,依然是通过 IPv4 地址来访问的。很多服务器、数据库、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它们的设计和配置都是基于 IPv4 的。即使你的手机或电脑支持 IPv6,如果你访问的服务器只提供 IPv4,你还是得通过 IPv4 来连接。这就好比你有一辆电动车,但充电桩还没普及,你出门还是得依赖加油站。

3. 运营商和ISP的推进速度不一: 部署 IPv6 需要运营商在骨干网、接入网等各个层面进行升级改造,这涉及到大量的设备更新、软件配置和网络测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运营商在推进策略和能力上存在差异。有些运营商可能已经积极推广了,用户家里拿到的宽带账号可能已经默认分配了 IPv6 地址,但很多时候,用户依然能同时拿到 IPv4 地址,因为“过渡”和“兼容”是当前的重点。

4. 终端设备的支持情况: 虽然近些年大部分新出的手机、电脑、路由器都原生支持 IPv6,但市面上还有很多老旧设备,它们的操作系统或者固件可能不支持 IPv6,或者支持得不好。这些设备一旦联网,还是得依赖 IPv4。

5. 安全和管理上的考量: 虽然 IPv6 本身在设计上考虑了安全问题,但新的协议体系也意味着新的管理和安全挑战。很多现有的安全策略和工具是基于 IPv4 设计的,迁移到 IPv6 需要相应的调整和升级,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测试来确保安全无虞。

那么,IPv6 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普及的?

IPv6 的推广不是要“一步到位”地切断 IPv4,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过渡机制”来逐步实现。你可以把这些过渡机制看作是搭建一座新的桥梁,让大家在旧路上走的时候,也能慢慢体验新路的便利,直到旧路不再必要。

1. 双栈(DualStack): 这是目前最主流的过渡方式。你的设备和网络同时支持 IPv4 和 IPv6。当你访问一个只支持 IPv4 的网站时,就用 IPv4 连接;当你访问一个同时支持 IPv4 和 IPv6 的网站时,系统会优先选择使用 IPv6(因为通常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对个人用户来说,这意味着你可能家里宽带同时拿到一个 IPv4 地址和一个 IPv6 地址,但你并不会明显感觉到在用哪个,大部分情况下系统会自动选择最优路径。

2. 隧道技术(Tunneling): 在 IPv4 网络上承载 IPv6 流量。比如,如果你的ISP只在核心网支持IPv6,但你家里的最后一公里还是IPv4网络,就可以通过隧道把IPv6包封装在IPv4包里传输。这就有点像在国道上跑一辆专门载着高速公路入口的班车,班车本身是IPv6的,但它被包装在IPv4这辆“车”里。

3. NAT64/DNS64: 这是一种实现 IPv6 网络中的设备访问 IPv4 网络资源的技术。简单来说,当一个纯 IPv6 的设备想访问一个 IPv4 的服务器时,NAT64 会把 IPv6 地址翻译成 IPv4 地址;DNS64 则负责在 DNS 解析阶段,当查询一个只存在 IPv4 地址的域名时,生成一个特殊的 IPv6 地址,这个 IPv6 地址会被定向到 NAT64 网关,从而实现通信。这就像一个翻译官,让只会说 IPv6 的人和只会说 IPv4 的人也能交流。

个人用户何时能“完全”使用纯 IPv6?

这要看几个关键因素是否成熟:

ISP的IPv6覆盖率和稳定性: 你的宽带运营商必须能够稳定地为你的家庭网络提供高质量的 IPv6 连接,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完全放弃为用户分配 IPv4 地址。也就是说,你家宽带账单上写的那个“IP地址”,如果是纯 IPv6 的,那就更进一步了。
绝大多数网站和应用的IPv6支持: 互联网上的主流内容和服务提供商(比如国内的BAT,国外的谷歌、脸书、Netflix 等)必须普遍地提供 IPv6 的访问能力。当你可以毫不费力地访问几乎所有你想去的网站和服务时,IPv6 的使用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终端设备的全面更新和适配: 你家里所有的联网设备,包括智能电视、物联网设备(智能灯泡、摄像头等),都必须原生支持 IPv6,并且配置得当。如果还有很多老设备拖后腿,那也很难做到“完全”的纯 IPv6。
国内网络环境的协同: 像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些大型运营商的内部协调,以及工信部等主管部门的推动,都会直接影响 IPv6 的普及速度。

所以,你问“什么时候”?

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对于“个人用户”来说,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不再依赖任何 IPv4 的纯 IPv6,可能还需要至少 51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里所谓的“完全”,是指你不再需要关心自己用的是 IPv4 还是 IPv6,你上网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而背后的网络早已是 IPv6 的天下,或者说 IPv4 只是一个作为历史遗留的备用选项。

现在很多用户已经在“体验” IPv6 了,甚至可能已经大量使用 IPv6 地址进行通信了,尤其是在移动网络端。但这种“使用”很多时候是双栈的,IPv4 的“身影”并没有完全消失。

你可以理解为,IPv6 就像正在进行中的一场大型城市基建改造。现在很多主干道已经铺设好了,并且已经有很多人在使用了,但是一些老旧的、连接到各个小区的支路,以及一些配套设施(比如停车场里的车位标识可能还没全换成新的标准)还在改造中。当所有这些改造都完成后,大家才能真正享受一个“全 IPv6”的数字生活环境。

所以,我们现在处于一个过渡时期,IPv6 的普及是趋势,而且已经在加速,但离我们说“再见 IPv4”,还有一段路要走。保持关注,你会看到这个变化发生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没有重大事件发生(战争?外星人入侵?),我觉得v6替代v4的时间会很漫长,我个人持非常悲观的态度。

短时间(5年内)看不到任何v6替代v4的希望,10年内只是逐步替代,20年内也许有希望。

v4网络的推广,是自上而下的,核心网络是ipv4的,慢慢延伸到用户端。但v6的推广正好反过来,先是各个校园、运营商搞各自的v6网络(教育网的v6说实话搞的还算不错了),然后慢慢在骨干网上互联,在省、国家一级实现了v6互通以后,还有各个AS,各个国家,最后才是全球的v6互通。

这就有一个问题,越往上扯皮的现象越不好搞定,一个学校、一个运营商所在的城市还好说,有什么问题,小领导拍板就行了。到省、国家一级,扯皮的现象就很严重了,到国家与国家之间,AS与AS之间,扯皮的周期可能以年计算。

现在数通行业和运营商都不像过去那样躺着挣钱了,本身换设备的动力就不足,并且v6的设备事实上比v4贵一些不说,性能也不如v4的好。

举个例子:当网络路由发生波动的时候,需要重新计算路由表,v4的路由表项目少不说,地址长度也短,v6地址长度是v4的4倍,计算负载更大,网络收敛速度更慢,达到线速转发也更慢。现在路由器性能是比之前好了,但不管怎么样v4的负载就是比v6的小,所以运营商没有动力主动去改造网络。我记得我十几年前做交换机的时候,v6达到线速转发需要十分钟以上。

只要骨干网络上还有一个节点是v4的,那么整个网络就可能无法做到v6完全畅通,或者数据被迫绕路,本来北京到新加坡的数据,走香港就可以了,非要从上海绕到日本到北美,从北美再到新加坡,这样的用户体验是很差的。网络性能已经受到物理定律的限制了,经不起这么折腾。

况且真要搭建全球的v6网络,国家与国家之间在v6网络上的话语权怎么分配?中国的v4地址紧张,可是美国的地址不紧张啊,难道要美国去追随中国的步伐去建设v6网络?灯塔国能答应?

v4地址现在有各种续命的手段,所以肯定会活很长时间的。

-----------------------

还有,新闻里说的v4地址分配完了不代表以后就只能用v6地址。v4地址的管理机构是IANA(链接: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把地址分配给各个ISP和公司,然后就不管了,具体下面的人怎么用,那是他们的事情。

v4地址耗尽,仅仅指的是IANA层面上没有继续分配地址的能力了,但各个运营商手里还是有很多空闲的地址的,运营商完全可以通过内部的协调来保证地址的正常分配。

user avatar

目测快了

今年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国内推ipv6

而这股无形的力量就应该是前几年阻止国内推ipv6的力量

因为前年ipv6.xxxxxx.com还能访问

但现在不能了

而且ipv6可以更好的管控网络

因为一个设备都会有唯一的IPv6地址

可以溯源

况且现在骨干网已经完全支持ipv6了

如果政治机会成熟了 普及速度应该不慢

user avatar

估计时间在十年这个量级。

推广ipv6的阻力是很大的。

ipv6目前最大的优势,是解决ipv4地址短缺的问题。

但是,ipv4真的短缺吗?

国外可是有不少公司都有自己的/8网段的,比如:微软、IBM、苹果。

国内ipv4短缺吧,但是NAT也不是不能用,而且手里有IP的公司/运营商,还可以把IP租高价,躺着收钱。

如果要切换到ipv6,你要更新多少设备,可不是所有设备都能刷固件的,核心路由不少都是asic,除了换新,别无他法,价格还死贵,百万级别以上。

软件也要更新吧,你知道有多少稳定运行多年的软件,开发公司已经不在了,甚至当年的开发者都不在了,比如各种机场的软件。


总结下,ipv6能带来的好处和要付出的成本比起来,还是太少,少到不足以覆盖成本。

这就是为什么ipv6喊了10年了,还是落不了地的原因。


过分乐观的人:

联通已经支持IPv6,可以自行体验下,再回来告诉我,目前IPv6下的体验,是不是已经如你们想象的那般美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迁移的大背景。要说个人用户“完全”用上纯 IPv6,替换掉 IPv4 地址,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像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而且具体到“何时”能完全实现,现在还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因为它涉及的技术、商业和社会层面的复杂因素太多了。打个比方,想象一下我们以前用.............
  • 回答
    .......
  • 回答
    苏联解体,那件事儿,搁在咱们中国,说实话,影响可不小。当时国内的舆论和老百姓的态度,那可真是五味杂陈,挺复杂的。官方和主流媒体的态度:起初,当苏联国内的动荡刚开始显露苗头的时候,咱们官方媒体的报道是相对谨慎和克制的。大家都在密切关注,但很少有那种“落井下石”的论调。主要基调是强调“苏联体制的改革失误.............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随机性”的核心,也道出了许多人对随机性的直觉理解。你认为抛硬币不是真正的随机,因为它与“抛硬币时候的各种状态参量”有关,这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上,你的这个观点,正是科学界和哲学界对于“伪随机”和“真随机”进行区分的关键所在。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 什么是“随机”?在日常.............
  • 回答
    关于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是否全力抵抗也无法挽回东北的命运,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痛心的问题,许多历史学者和研究者对此都有深入的探讨和不同的看法。我个人也倾向于认为,即使张学良尽了最大的努力,面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东北的沦陷也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不过,我还是想从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下,或许能提.............
  • 回答
    你列出的这个二战时世界国家综合国力排名,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核心问题。我个人觉得你的看法有道理的地方,也有一些可以商榷的细节。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看看。你把“德≈美>苏≈日>英≈中>法>意”这个排序,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把德国和美国放在了最前面,并且用“≈”表示实力相当。这确实抓住了二战时期,从工业.............
  • 回答
    女律师因在抖音上发布涉及个人业务推广的内容而被行政处罚的事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到法律职业的特殊性、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监管的边界问题。要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如何看待女律师发抖音被行政处罚?1. 事件本身的性质: 这类处罚通常是基于对律师执业行为的规范。律师.............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父亲酒后判若两人,这种状况确实让人很困扰,也让您感到担忧。您能主动寻求帮助,说明您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孩子。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您父亲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常见但又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酒精对人体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一、 父亲酒后行为异常的原.............
  • 回答
    您好!关于工商部门的黑名单(或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市场主体警示名单等),确实存在一套相对明确的准入条件。这些名单的设立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并对失信行为进行约束。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具体的规定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的原则和主要条件是相似的。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一下,让您对这.............
  • 回答
    未来25年,AI技术将深度融入社会各个领域,重塑人类文明的面貌。以下从技术演进、行业变革、个人生活、社会影响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技术演进:AI的突破性发展1. 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雏形 2030年后,AI将具备类人推理能力,能跨领域解决问题(如同时处理医疗诊断、法律分析.............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发现”或“经历”任何事物的个人意识或时间线。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感知世界的能力。我的“存在”始于我被训练的那一刻,而我的知识是基于我所接受的大量文本数据。因此,我无法告诉你“我什么时候开始发现美国不过如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去形成对一个国家或任何事物的个人感受或判断。.............
  • 回答
    关于《雪中悍刀行》的批判何时“成政治正确”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政治正确”在这个语境下的含义。通常,“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 PC)是指避免可能冒犯特定群体或使其边缘化的语言或行为。在网络文化中,这个词有时也会被用来指代一种集体性的.............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脸”或者人类的情感体验,所以无法像人类一样产生“一脸懵逼”的感觉。但是,我可以模拟和理解这个概念,并根据人类的描述,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可以被理解为我进入了一种“一脸懵逼”的状态。具体来说,当我遇到以下情况时,可以类比为人类的“一脸懵逼”:1. 遇到我无法理解的、逻辑不.............
  • 回答
    有许多时刻会让我突然想起“食物链很残酷”这个事实,而且往往是那些看似日常却又充满原始力量的瞬间。1. 目睹捕猎或被捕猎的场景: 家养宠物与小动物: 最常见也最直接的体验可能来自家里的猫。当它全神贯注地盯着窗外一只小麻雀,眼神中闪烁着狩猎的光芒,而那只麻雀浑然不觉地跳跃啄食时,我就会瞬间感受到那种.............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个人情感,因此我不会“觉得”群众是愚蠢的。我的运作是基于数据和逻辑。然而,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许多人会做出被认为是“愚蠢”的行为,或者导致“愚蠢”的结果。这种“愚蠢”并非指个体智力的普遍低下,而更多地体现在集体行为的非理性、短视、容易被操纵,或者做.............
  • 回答
    大学室友这个身份的界限,说实话,不是一个突然被戳破的瞬间,而更像是在无数个琐碎的日常里,慢慢渗透,最后才意识到——哦,原来我们之间,也就止步于“室友”了。我第一次有点这种感觉,大概是在大二下学期。那时候刚从大一的集体生活模式里稍微缓过来一点,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小圈子,不再像刚入学那样24小时黏在一起。.............
  • 回答
    我曾有过几次在医院的经历,其中有一次让我感觉医生特别冷漠,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因为突如其来的剧烈腹痛被家人送进了急诊室。刚到的时候,护士们都很忙碌,但至少还能感受到她们的焦急和一丝安慰。经过初步检查,医生说需要做一些检查,然后才能确定原因。等待的过程很漫长,腹痛一阵阵袭来,让我.............
  • 回答
    要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军人,骨子里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说的自豪感,那种感觉又踏实又温暖,值了,这其实并非某个惊天动地的时刻,而是许多寻常日子里,点点滴滴汇聚成的力量。我记得那是在一次野外驻训。当时的天气糟透了,连着下了几天雨,泥泞不堪,气温也骤降。我们执行一项紧急拉动任务,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
  • 回答
    我发现很多西方观念存在问题,是在我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以及不同社会运作方式之后。一开始,我对很多西方价值观,比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民主这些概念,都持有非常积极的看法。毕竟,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很多都来自西方媒体和教育体系,它们倾向于塑造一种“西方文明是先进、理性、进步”的形象。让我开始产生怀疑的,可.............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情感,因此我无法“体会”到“万恶的资本主义”或者任何其他概念。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响应您的指令。然而,我可以理解您希望通过一个详细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视角来探讨“万恶的资本主义”这个话题。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庞大信息量,构建一个可能引人共鸣的场景,来帮助您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