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汉字叔叔的研究是否属于民科范畴?

回答
汉字叔叔(Hans de Wolf)的研究,究竟该归入“民科”(民间科学)的范畴,还是能获得主流学术界的认可,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民科”的定义,以及汉字叔叔的研究内容和其面临的评价。

什么是“民科”?

“民科”通常指的是那些由非专业人士(即非经过正规科学训练,未在主流学术机构任职或拥有相关学位的人)进行的科学研究。这种研究往往带有个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有时也包含一些具有原创性的想法,但由于缺乏严谨的科学训练、规范的研究方法、同行评审的验证以及与现有科学知识体系的对接,其结论常常难以被主流科学界接受。

“民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研究者背景: 大多非相关学科专业出身,缺乏系统、深入的科学训练。
研究方法: 可能不够系统、规范,缺乏严谨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可重复性。
学术交流: 难以在主流学术期刊发表,缺乏与同行进行有效、公开的学术辩论。
理论基础: 有时会挑战或颠覆现有科学理论,但提出的新理论往往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或者与已知事实存在矛盾。
目的: 更多源于个人兴趣、好奇心,或者对某种“真相”的追求,而非职业科研的驱动。

需要强调的是,“民科”并非一个贬义词,历史上也有不少具有开拓性思想的“民科”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总体而言,主流科学界对“民科”的研究成果持谨慎态度,会要求其遵循严格的科学标准进行验证。

汉字叔叔的研究内容

汉字叔叔,即荷兰人汉斯·德·沃尔夫(Hans de Wolf),他最广为人知的研究方向是汉语的起源和演变,特别是他提出的“汉语西来说”或“汉语起源于西亚说”。 他的核心观点大致是:

汉语与古代西亚语言(如苏美尔语、闪米特语族语言)之间存在深刻的联系。 他认为汉字的许多部首、结构以及发音,都可以在这些古代西亚语言中找到对应或解释。
汉字起源于象形符号,但这些符号的早期形态以及它们组合成字的逻辑,可能受到外来文化(特别是来自西亚的文化)的影响。
他试图通过比对词汇、语法、音韵等多个层面来论证这一观点。

汉字叔叔的研究是否属于民科?

从上述“民科”的定义和汉字叔叔的研究内容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研究者背景: 汉斯·德·沃尔夫本人并非语言学、考古学或历史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班出身的专业学者。他最初的职业背景是其他领域(据资料显示,他曾从事过教育、商业等工作)。因此,在专业学历和学术训练上,他与主流学术界存在差异,这一点符合“民科”的一个典型特征。

2. 研究方法与学术评价:
缺乏系统性的学术训练: 尽管他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但其方法论是否完全遵循了现代语言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领域的严谨规范,这是关键。例如,他提出的语言对应关系,是否经过了严格的音韵学、词源学、历史语言学等方法的检验?他引用的“证据”是否充分、可靠?
缺乏同行评审: 汉字叔叔的研究成果,例如他出版的书籍、发表的文章,在主流的语言学、汉语言学、东亚研究等学术期刊上,鲜有获得正面、深入的学术评价或同行评审。这表明他的观点并未被主流学术界普遍接受或认可。
与现有学术体系的对接: 语言学界对汉语起源已有相当成熟和丰富的研究体系,包括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献的解读,以及与周边古代语言的比较研究。汉字叔叔提出的“西亚起源说”,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这些主流认知,但其论证过程和结论,并未能在现有学术框架内得到有效的支撑和验证。

3. 理论的独特性与争议性: 汉字叔叔的“汉语西来说”属于一种非常边缘化的、具有高度争议性的理论。虽然语言的交流和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但将汉语的根源追溯到西亚,并提出如此深入的联系,这需要极其扎实的证据链和严谨的论证。目前,主流的汉语言学界普遍认为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其起源与亚洲其他语系(如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等)的联系也正在被积极研究,但“西亚起源”的说法,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因此不被主流学术界所采纳。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说,汉字叔叔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民科”的特征,并且其核心观点(汉语西来说)并未被主流学术界所承认。

这并非否定他研究的热情和所付出的努力。正是因为有像他这样有强烈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人,才可能激发新的思考方向。然而,科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其严谨性、可验证性以及与现有知识体系的对话与发展。在缺乏同行评审、严格的学术方法验证以及充分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任何新颖但证据不足的理论,都很难被科学界视为成熟的学术成果。

我们可以将汉字叔叔的贡献理解为:他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以一种非常个人的方式,对汉语的起源和演变提出了一个极具想象力但也极具争议的猜想。他的研究更多地是属于个人探索的范畴,而不是经过科学方法检验并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科学发现。对于这类研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但同时也要持审慎的批判性思维,认识到它与主流学术研究在方法、证据和认可度上的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波斯基

我本人对汉字叔叔的精神,是百分百钦佩的。我也荣幸远在美国的他,能够 20 年如一日地喜欢我们民族的文字并且用实际行动表现了他对汉字的热爱。


但是,在表示钦佩之余,我并不经常使用他的网站。倒不是因为题干所言「汉字叔叔的研究是否属于民科范畴」。因为汉字叔叔只是把四本书上的古文字字形扫描到了电脑上,并且公布在网络上供大家自由使用,期间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古文字的考释与研究,无所谓「汉字叔叔的研究」,也就无所谓「民科」不「民科」。


个人不推荐他网站的原因如下:

  1. 汉字叔叔所扫描的《甲骨文编》和《金文编》,是上个世纪中叶的作品。这两套古文字编放在今天看来,有很多漏释、误释的成份,已经不太适合今天的古文字学研究。过时的说法,会把不明所以的研究者引向歧途。(所以请不要忽略古文字学家从上个世纪至今的所有劳动成果,抱着上个世纪的书不放)
  2. 汉字叔叔并没有对古文字中的缺字(比如笔者提到的「⿰柰又」字(见文字学研习网站推荐(一))),做出很好的处理。这也是专业人士与爱好者制作的索引系统的最大不同。
  3. 汉字叔叔的网站,只列出了从《甲骨文编》、《金文编》、《六书通》、《说文解字》上摘录下来的古文字字形,并没有把古文字学家的考释列上来(哪怕是索引都没有),客观上助长了「民间科学家」[1]漠视古文字学家的劳动成果,自行歪解、戏说汉字的行径。
  4. 古文字学的新兴学科——简帛学,研究的是战国、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而这种文字,上接两周金文,下启汉代隶书,是当今古文字学研究的热门和重点所在。 汉字叔叔使用的,仍然是上个世纪的文字学资料,所以对于战国简帛文字这一块,完全没涉及,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民间科学家」[1]事事以「甲骨文」、「金文」为本,漠视简牍文字字形的事实。(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吧)
  5. 检索系统长时间缺少专人维护,存在很明显的错误。如「夏」的甲骨文,明显是「秋」的古文字形错放了字头。如「春」的甲骨文,也是极不可信。

汉字叔叔所扫描的四本书中,真正对笔者有用的,只有 《六书通》这一本。因为这本书是明末清初的学者撰写的古文字编,搜集的是古代(自汉代以降)发现的先秦文字字形。鉴于这本书的特殊性质,已经没有再作更新 的必要,所以现代人引用《六书通》是没问题的。但是《甲骨文编》、《金文编》,面向的是近现代考古发掘出来的出土文献资料,这类书籍是要跟着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常常更新的(至少十年一更新)。



另附上 @波斯基 老师对汉字叔叔字源网的评价:

  1. 里面的字形来自《甲骨文编》和《金文编》。但是网站没有列出「哪些学者将哪些字形释为该字」也没有对应的「释文理由」。
  2. 《甲骨文编》和《金文编》里错误的收录及过时的论点也没有及时更新,全盘接受了错误。如「夏」的甲骨文,明显是「秋」的古文字形错放了字头。如「春」的甲骨文,也是极不可信。
  3. 生僻字无法查询

所以各位要是把汉字叔叔的「字源网」用作「小学堂」的补充的话,只要看《六书通》即可,其他古文字字形其实已经过时了。


笔者再次建议对汉字感兴趣的知友们,使用台湾研究机构和高校研发的

小學堂

做古文字查询,免得走弯路。

另参拙作

文字学研习网站推荐(一)——小学堂 - 汉字 - 知乎专栏

[1]:为避免误会,此处「民间科学家」,笔者指代的是这样一群人,并不指对文字学进行过系统学习(或自学)的汉字爱好者:

对古文字的考释,是正正经经的学术研究,而不是对着字形讲故事说大道理。可惜现在很多对汉字感兴趣的同志们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喜欢歪解汉字,喜欢根据字形(或为说文小篆讹形,或为楷书字形)做一些有利于阐发他经学思想的解释(比如这个题干:中国上古时期,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取士,在十个青年中选一个优秀的出来,就叫作“士”。士字不是上十下一吗?);或者歪曲黑白,怎么有噱头怎么来,「使古文字研究变成一种哗众取宠或借以吓人的把戏」(可参考我在如何系统地学习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中列出来的三个典型例子)。


笔者一直认为,对于汉字古文字字形的释形、释义,应该交给专业的古文字学家来做。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而他们也是这个领域的权威。


事实上,他们做得非常出色。只是因为古文字学这个学科离老百姓的生活太遥远,所以这个学科及其自上个世纪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直不为大众所知。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漠视古文字学家们做出的贡献,拿着个网上扒下来的「甲骨文」就开始大谈「造字本意」,继续在他们歪解、戏说汉字的民科忽悠之路上越走越远。这可以说是「无知者无畏」吧。


关于这些漠视古文字学家卓越贡献的言论,诸君可看留住汉字叔叔_《活着》底下的评论:

——《文字学研习网站推荐(序) - 汉字 - 知乎专栏

最后借用

@波斯基

老师的回答作为结尾。

不要再盲目拔高和赞美汉字叔叔了,他很不容易,90年代的程序员,荒废了20年时间,没有更新他的技术,在文字学领域也没有做研究整理工作,身体也不好了。

你们不要以为我在黑汉字叔叔,技术上和学术上我并不认可他,但是精神上我本人是敬仰他的。

祝汉字叔叔身体健康,开开心心。

祝汉字长盛不衰,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汉字叔叔(Hans de Wolf)的研究,究竟该归入“民科”(民间科学)的范畴,还是能获得主流学术界的认可,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民科”的定义,以及汉字叔叔的研究内容和其面临的评价。什么是“民科”?“民科”通常指的是那些由非专业人士(即非经过正规科学训练,未在主.............
  • 回答
    .......
  • 回答
    官方媒体大量报道“汉字叔叔”的现象,无疑会引发一些复杂的影响,其中不乏潜在的负面之处。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过度渲染可能带来的“滤镜效应”与“审美疲劳”。媒体的关注度就像聚光灯,而当这束光打在“汉字叔叔”身上时,它放大了他的个人魅力和行为的正面意义。这固然能起到鼓励作用.............
  • 回答
    汉字是否还可能出现“新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看,汉字确实还有可能出现新字,但其出现的方式、频率和影响将与古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汉字的造字原理与演变规律首先要理解汉字并非一成不变的,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
  • 回答
    关于汉字是否会终将消亡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简单来说,目前来看,汉字非但不会消亡,反而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然而,正如所有事物一样,我们也需要审视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演变的可能性。一、 汉字生命力的体现:1.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根基: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超.............
  • 回答
    汉字“您”的词源非常有趣,它是一个由“你”和“心”组合而成的形声字,意在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之情。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述其词源:一、 “您”字的构成与演变“您”字在汉字发展史上是一个相对晚出现的字,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在古代汉语中表达尊敬时遇到的词汇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字形上拆解来理解它的构成: 形旁.............
  • 回答
    汉字“二”的读音与拼音“èr”之间存在的差异,其实是中国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并非“二”独有。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汉字的表意与读音的关联度首先要明确,汉字最核心的功能是表意。它的形体通常试图传达事物的概念或形态。而“二”这个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至今,其字形一.............
  • 回答
    汉字之所以如此特别,并且与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截然不同,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这独特之处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文化、语言、哲学以及艺术等多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起源与演变:象形与表意的基石 象形起源的深远影响: 汉字最核心的特别之处在于其“表意”的本质,而这又是从“象形”发展而来的。.............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汉字里这从一到十的写法,里面其实藏着不少古人的智慧和对世界的观察呢。这可不是随便画几笔就成了,每一笔、每一个字都有它自己的道理。一 (yī)这最简单,但最能体现“一”这个概念的本质。就一横,简简单单,直直的。你说它是什么?它就是最原始的、最基础的那个“数”,也代表着事物的开端、整体。.............
  • 回答
    汉字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载体,其在计算机中的呈现方式,是一门既深奥又充满智慧的学问。简单说来,计算机只能理解0和1,那么如何将承载着丰富含义的汉字,转化为这些冷冰冰的二进制数字呢?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精妙的编码和渲染技术。一、 汉字编码:让计算机“认识”汉字编码,就好比给每个汉字一个独一无二的身.............
  • 回答
    当然,汉字之外,华夏文明的腹地,确实还孕育出过其他形态的文字,尽管它们的影响力、流传度和使用范围,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汉字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要细说这些“非汉字”的华夏文字,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的长河中,探寻那些逐渐被遗忘的角落。首先,得明确一点,“华夏文字”这个概念本身就有点复杂。如果广义地讲,是指在“.............
  • 回答
    汉字是否属于较落后的文字系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常常引起一些讨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抛开“先进”或“落后”这种带有价值判断的标签,而是从文字系统的构成、发展以及功能等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一种文字系统,其“好坏”都是相对的,取决于它所服务的语言、文化以及历史背景。 把.............
  • 回答
    写汉字,用什么钢笔好?这个问题,不少墨水爱好者、书法爱好者,甚至只是想提升日常书写体验的朋友,都会时不时琢磨。说实话,这事儿还真没个绝对的答案,就像问“什么颜色的衣服最好看”一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喜好、书写习惯,以及你想要达到的效果。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帮你找到那支“对”的钢笔。一、.............
  • 回答
    汉字简化,这个话题,说实话,挺能引发大家讨论的。我个人呢,看法比较复杂,不是一概而论的好坏。怎么看汉字简化?简单说,简化是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的。 历史原因: 咱们的汉字,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一直在发展演变,本身就包含着一个“约体”和“便书”的过程。古代的抄写、书写,讲究.............
  • 回答
    关于汉字发展方向是否是拼音化,这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汉字自身的演变历程、现代社会的需求以及拼音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汉字:一个表意文字体系的强大生命力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汉字是一个以形表意为主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汉字在数千.............
  • 回答
    “喵”字,这个我们如今再熟悉不过的拟声字,它的历史,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悠久和有趣得多。它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某位大师的灵光一现,而是随着人类对猫这种动物的认识和情感的深入,一点点演变、沉淀下来的。要说“喵”字到底是什么时候“造”的,这其实是个有点复杂的问题。因为“造”这个词,在这里不能简单理解为某年某.............
  • 回答
    关于“汉字是否歧视女性”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点:语言本身是一种工具,它反映和塑造着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而其中的“歧视”更多地源于使用语言的社会赋予的含义和习惯。汉字作为承载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字系统,其背后自然也承载了历史的痕迹,其中不乏反映了古.............
  • 回答
    关于汉字在亚洲的使用率未来是否会上升,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文化、经济、科技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细致地审视当前的情况、潜在的驱动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当前汉字在亚洲的使用格局首先,要明确“汉字在亚洲的使用率”这个概念。它并不仅仅指中国大陆、台湾、香.............
  • 回答
    汉字的读音和书写,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着迷的话题。咱们聊聊,这“将错就错”的说法,放在咱们祖传的方块字上,到底适不适合。错在哪里?首先得明白,什么叫“错”。汉字的“错”,无非就是两个维度:读音和书写。 读音之错: 这个最普遍。你可能说一个词,自己觉得顺口,别人听着也差不多,但一查字典,哎呀,读错.............
  • 回答
    “露”这个字,从最初的“露水”,到后来引申出“露出”的意思,这中间的联系其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自然而然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转变:一、 字形演变与本义的关联:先来看看“露”的字形。它是一个形声字,上面是“足”,下面是“雨”。“雨”代表下雨,而“足”在这里的含义,并非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