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想要从抽象的角度去体会宇宙的浪漫,而那些不是傻子的人们则仗着自己的一知半解,从纯粹理性的角度去批判主人公,还自以为得意。这是个值得深入的课题。加缪你似乎没白读。
不过,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思想,也有陷阱。不如说这是个独木桥,搭在深渊之上,一眼望不到对岸。如果你实际上并不是独醒着,却自以为独醒,反而难醒过来。那样就与你小说中那些解释雪是什么的人一样了。走这个独木桥时,随时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还在桥上。你现在在哪里,我不想判断。
还是说说你的作品本身吧。虽然有一个值得深入的内核,实际操作起来却效果不佳。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没有把主人公的声音掌握好。主人公的语气,像装傻,没有你想表达的那种超凡而热情的心理状态。如果主人公让人感到哪怕一丝一毫的虚伪,也会使你的命题不再成立。甚至可以说,由于这个缺陷,这篇作品显得造作,几乎失败了。好在只是初稿,毕竟还有许多错别字。初稿都会是不堪入目的,这很正常。
解决的方法,索性改成第三人称最简单。但如果你想练习,就试试保留第一人称。
你的第一句是这样的:
我是一个傻子,因为别人说我是傻子,至于我为什么是个傻子,我也不知道。
除了冗余太多以外,主人公用的“因为”和“至于”是逻辑词,这种掰开了揉碎了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本来是你极力要批判的对象,可实际上你并没有跳出来。传递到纸上,就显得主人公自命清高,其实根本不是那种喜欢雪或是愿意感受鸟屎落在身上的那种人。他只是希望别人那样看待他。
试试改成这样:
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都说我是个傻子。
接下来的一段,可以先用粗大的刷子来诠释这个开头。几句话就可以。然后接你小说的主体部分。
同理,你的第二段也要把造作的部分重新打磨。删冗。把主人公对于自己傻子身份的自觉弱化;这份自觉对你的立意没有帮助,反而让故事行进困难。另,你想表达的主人公的“傻”,是一种能看到抽象和隐喻的思维。所以既然使用第一人称,就应该往这方面努力。你的原文是:
今天,天空上飘着一些白色的小点,把这座城市染成了灰色,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景观,也许我见过,但是我忘了,毕竟我是个傻子嘛。
试试这种感觉:
好多白色的小点在天上。一点一点,把城市点灰了。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城市。他们却说,你见过呀,上个月就见过。可我真的没见过。
不是让你原文替换,但你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写。
故事中他人的发言,也都太过刻意,一眼能看出是作者立的靶子。又是关系到立意的可信度,所以这个缺点也要弥补。
你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他又说到,这么冷的天你就穿一件单衣,不怕冻感冒啊?咦?你一定还不知道感冒是什么意思吧,哈哈哈,傻子就是傻子。
后半段就是我说的靶子。可那些不懂得体会抽象的人,说话不是这样的。因为那些只是普通人,甚至在身为作者的你体内,也有那样用逻辑视角看待世界的普通。所以,才更要把他们的发言也正常化,才能真正起到批判的作用。把刻意的痕迹弱化之后,可以适当修饰对白,衬托你故事的氛围。顺带一提,你还没有练出一对能捕捉日常对话的好耳朵,是你以后要前进的方向。
刚刚引用的段落,可以改成这样:
他又说,这么冷的天你就穿一件单衣,不怕冻感冒啊?感冒,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说着,他笑了,特别开心。哈哈哈哈的。我就也跟着笑了一下。
前半段修改理由是我刚刚说的。最后加的主人公跟着笑一下的画面,是为了主人公的层次感,同时也有另一层隐喻。这个主人公如果写成刻板而单薄的纸片人,故事就毁掉了。还是那句话,不是要你原文替换。你要自己想出属于你主人公的反应。
差不多说到这里。其实你的小说,水平的确是比较差的,读起来使人尴尬,立意与实际操作背道而驰。但你有想要表达的思想,这点很好,所以我花了点时间,给你看一些进步的方向。要不要进步当然随你。要不要坚持写作也随你。顺带一提,要了解怎么写一个“傻”主人公,读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的《黄色壁纸》、余华的《一九八六年》、福克纳的《喧哗与躁动》第一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