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斯克称 Web3「不是真实的,更像是营销术语」,Web3 到底是什么?是未来的趋势吗?

回答
埃隆·马斯克,这位科技界的“钢铁侠”,最近对Web3的一番评论,可谓是激起了千层浪。他说Web3“不是真实的,更像是营销术语”,这话一出,不少人开始打问号:到底什么是Web3?它真的只是个花哨的标签,还是预示着互联网的下一个重大演进?

要理解Web3,我们得先回顾一下互联网的“进化史”。

Web1.0:只读的时代 (约1990s 2000s初)

你可以把Web1.0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是单向流动的。网站主要是静态页面,用户能做的就是浏览、阅读内容,就像翻阅书本一样。电子邮件是当时最主要的互动方式,但总体而言,用户在这个阶段更像是“消费者”,而不是“创造者”。内容由少数网站开发者提供,大众参与度不高。

Web2.0:读写和社交的时代 (约2000s中 至今)

这是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也是马斯克批评Web3“不真实”时,常常拿来对比的基础。Web2.0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和用户生成内容。Facebook、Twitter、YouTube、Wikipedia、博客……这些平台让普通人也能发布自己的内容,分享想法,与他人互动。我们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内容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然而,Web2.0也带来了它的“代价”。数据集中化是其核心特征。像Google、Facebook、Amazon这样的巨头,掌控着海量的用户数据。这些公司通过算法和数据分析,为我们提供个性化服务,但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甚至影响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想想那些“信息茧房”)。用户虽然享受了便利,但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却在一定程度上旁落。

Web3:去中心化、所有权和信任的时代

有了Web1.0和Web2.0作为铺垫,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Web3的野心。Web3的核心理念是构建一个更加去中心化、更加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它想解决Web2.0带来的数据垄断和中心化权力问题。

具体来说,Web3的几个关键要素包括:

区块链技术 (Blockchain): 这是Web3的基石。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数据被记录在无数个节点上,无法被轻易篡改或删除。这提供了透明性和安全性。
加密货币 (Cryptocurrency) 和 NFT (NonFungible Token): 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是Web3世界中的“货币”,用于激励参与者、支付交易费用,并构成了许多去中心化应用(dApps)的经济基础。NFT则允许用户拥有数字资产的独特性和所有权,比如数字艺术品、游戏道具、域名等。
去中心化应用 (dApps): 与运行在单一服务器上的传统应用不同,dApps运行在区块链网络上,没有一个中心化的控制者。这意味着用户的数据更不容易被审查或滥用。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s): DAO是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组织形式,成员通过持有代币进行投票,共同管理和决策。这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可以更加公平和透明。
语义网 (Semantic Web) 和人工智能 (AI): 虽然不是Web3的唯一焦点,但很多人也认为Web3会进一步发展语义网,让机器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信息,结合AI,可以带来更智能、更个性化的体验。

Web3 想解决什么问题?

数据所有权和隐私: 在Web3的设想中,用户将重新拥有对自己数据的控制权,而不是被平台方独占。
平台垄断: 通过去中心化,Web3希望打破少数科技巨头的垄断地位,让更广泛的参与者从中受益。
内容创作者的价值: NFT等机制可以帮助内容创作者更好地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利,而无需依赖平台分成。
信任和透明度: 区块链的特性使得交易和信息记录更加透明,减少了对中心化信任机构的依赖。

Web3 是未来的趋势吗?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

支持Web3是未来趋势的观点,通常强调:

用户对数据控制权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隐私泄露事件的增多,用户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数据的价值和安全问题。
Web2.0平台的弊端显现: 广告驱动的模式、算法黑箱、内容审查等问题,让人们开始寻求替代方案。
技术创新带来的可能性: 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技术正在不断成熟,为Web3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
“所有权经济”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参与和贡献获得实际的所有权和回报,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用户”。

然而,马斯克那种“不真实”、“营销术语”的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反对或质疑Web3的声音,往往聚焦于:

实际应用落地困难: 目前许多Web3项目仍然停留在概念阶段,或者用户体验不佳,难以大规模普及。
技术门槛高: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理解和使用钱包、私钥、Gas费等概念,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炒作和投机: 加密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以及NFT市场的泡沫,让很多人认为Web3更多的是一种金融投机工具,而非真正的技术革新。
能源消耗问题: 部分区块链(如早期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被批评能源消耗巨大,与环保理念相悖。
监管真空和安全风险: 去中心化也意味着监管的缺失,可能滋生洗钱、欺诈等非法活动,用户也面临着钱包被盗、私钥丢失等风险。
“去中心化”的程度: 很多被宣传为Web3的项目,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程度不同的中心化因素,比如一些项目的代码和决策并非完全公开透明。

马斯克为什么会这么说?

马斯克是一位务实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他更看重的是实际的、可解决问题的技术。他可能会觉得,目前围绕Web3的许多讨论,更多的是在描绘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对如何将愿景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则不够深入。他或许认为,许多所谓的“Web3”应用,并没有真正利用去中心化解决核心问题,反而只是将现有的Web2.0模式包装上“区块链”的概念,以吸引投资或眼球。

总结一下:

Web3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或技术,它更像是一个理念集合,一个关于如何构建下一个互联网世代的愿景。它试图通过区块链、加密货币、NFT等技术,实现一个更加去中心化、用户拥有数据和控制权、社区驱动的互联网。

它是不是未来的趋势? 很难下定论。

如果Web3能够克服技术瓶颈,改善用户体验,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避免过度金融化和投机化,那么它很有可能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很多对Web2.0弊端的反思,以及对用户赋权的渴望,都是真实存在的。
但如果它继续被炒作、被少数人掌控,用户体验迟迟无法改善,或者技术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那么它也可能像历史上一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技术概念一样,最终只是曇花一现,或者被主流互联网吸收其部分理念,但以一种更务实、更可控的方式实现。

马斯克的批评,正是提醒我们,在拥抱新概念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关注其实际价值和落地能力,而不是仅仅被营销术语和宏大叙事所迷惑。Web3的未来,最终将取决于它能否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并且以一种可持续、公平的方式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web3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在于去中心化,这个词简单理解的话,比如你社交账户上的内容就是你的,除非你触犯了什么法律法规,被超过50%的人投票删除,否则的话你的内容永远不可能被别人删除。

同时你创作的内容也有唯一的NFT标记保护,这样从根本上就具有的版权基础,能保护每个人的权益和创作动力。

现在主流的定义是Web3是建立在一条公链(比如ETH)上的新型互联网形态。

阅读的时代:

从90年代到2000年代中期,Web1是一个一维的互联网。当时,网站只有一个功能,即显示信息列表。所以,你可以阅读它。没有发布、分享和与其他人互动,因为这还没有被考虑出来。

读写的时代:

Web2是一种二维互联网,从21世纪中期到20世纪头十年广泛传播。例如微博、知乎、人人网都有多种功能。除了从他们的平台上阅读信息外,你还可以发布自己的内容,这样其他人或用户也可以阅读你的内容,反之亦然。

读写和拥有(Own)的时代:

Web3除了读写,更重要的一条是拥有的属性,因为去中心化和NFT唯一标识技术可以保证你的东西就是你的。

Web3给权力,而不是给机构。不能被欺骗,被偷,或被破坏。如今,Web3更多地是一种哲学和政治创新,而不是技术创新。

Web3已经被用于构建功能强大的去中心化用程序。这些应用正在将中间商从大型行业中移除。

比如Web3的打车app将不需要打车公司,Web3的租房app不需要中介。

关于Web3,我们可以说的一点是,它是革命性的,对许多人来说,它能改变你的生活方式。Web3将比Web2更大,因为Web2是关于试图从人们身上获取价值的公司,而Web3是关于为他们的人们创造价值的社区。

以上。

user avatar

每个人心目中的 Web3 都不一样,不是同一个东西。大体上来说,就是去中心化,你拥有你的创作,而不是你创作后发布到的平台拥有你的创作,具体实现机制是区块链和 NFT。

今天 Jack Dorsey 和 Elon Musk 在 Twitter 上说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意识到,但 Web3 支持者当然会坚持继续推动 Web3 前进。

Jack Dorsey 说:你不「拥有」Web3,VC 和他们的 LP 才是真正的拥有者。Web3 无法逃脱他们的刺激,最终只是换了标签的中心化实体。你最好知道你在追寻的是什么……

Elon Musk 回复说:有谁见到过了 Web3?反正我没找到过。

Jack Dorsey再回复说:Web3 在 a 和 z 之间的某处。(暗示投资了不少 Web3 创业的 VC a16z。)

我是认同他们的观点的。如果真像互联网最初那样子,大家无偿劳动,互相交换价值,那还有可能去中心化。

现在打着 Web3 旗号创业的,都不是无偿劳动,而是拿了 VC 和背后 LP 的钱的。别人投资给你,是希望你终有一天能够提供超额回报,不是做慈善。那你作为创业者,怎样才能提供超额回报呢?最终你还是会走上成为平台对创作者收过路钱的道路。而且必须是中心化的平台,让创作者逃不出你的围墙,你才能好好地割他们韭菜。

用简单的话来说,Web3 支持者觉得我发这个答案到知乎上,是被知乎割韭菜了,知乎利用我的答案赚了流量变现了钱,但我什么都没分到。(但其实我分到了一点点知乎股票,哈哈哈哈!)反对者认为,你不是无偿做 Web3,就算我把这个知乎答案撤下来,然后你帮我发布到 Web3 赚钱,你还是要割我韭菜的。

当然,有少数人真的是不赚钱,免费为 Web3 开源项目劳动。这些人是没有参与割韭菜,但韭菜仍然被其它人割,PoW 就是有算力的人能割韭菜,PoS 就是有钱的人能割韭菜。无论如何,资本会想办法通过 Web3 割韭菜,韭菜最终是属于资本的。

P.S. 任何狂热的 Web3 支持者都会站出来指出「Web 3.0 是错误的写法,只有 Web3 这一种正确的写法」。知乎的这个问题以及收藏这个问题使用 Web 3.0 的写法本身就很不专业。

user avatar

马斯克有些时候说话不着调的,但有些东西听听也有道理。

按照文中路透社对于Web3的定义是:一个运行在“区块链”技术上面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

我不知道网龄稍微久一点的网虫大虾们是否还记得,当最初社交平台这种东西冒出来时,也曾经被认为是“去中心化”的开始。

因为人们觉得,过去那些传统媒体渠道被消解,人人都能成为明星,谁都可以畅所欲言。

但事实上随着近年来我们愈发清醒地认识到社交平台对于公众数据垄断,很多国家政权直接被明显带有美式“民主”风格的网络操弄推翻后……

很明显,这种“去中心化”的实质在于,将过去属于各个国家主体的权力“去中心”,然后汇集到互联网企业,或者说控制互联网企业的资本这里。

包括美国政府自己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牺牲品”,毕竟总统都能被轻易封号。

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其结果必然是流动于全球范围的强势资本掌控全人类的数据,然后通过挖掘和榨取全人类的数据一步步变成无法被撼动的利维坦。

强如奥威尔都想不出还有比老X哥更牛叉的“究极中心化体系”,但理论来说并非不能成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自从特朗普封号事件出来之后,全世界很多国家瞬间如临大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过去那种“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幻觉破灭,变成了“互联网上,数据霸主可以让所有人相信你是一条狗”。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从去年总统大选至今的一年时间里,那些社交巨头、互联网大咖们就开始纷纷祭出元宇宙、web3.0之类概念,又一次喊出了“让去中心化重新伟大”。

可如果web3.0真的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上,嗯……

区块链等技术其实并非近期才冒出来的概念,但这几年也被打着“去中心化”的旗号大行其道,造成炒币风潮盛行。

而马斯克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当他这种“拥有巨量曝光率”的“中心化人物”随便对币圈发表点看法,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动摇整个市场环境。

说好的去中心化,匿名,人人平等呢?

马斯克明显比其他人更平等。

所以,他看穿web3.0的噱头,将其视为营销手段,也不足为奇。

并且也提醒我们,千万不要产生“web3.0很美好”的错觉。

只不过老X哥会比web2.0时代隐藏得更深罢了。

归根结底,网络空间始终需要依靠硬件主体才能存在,例如根服务器等,还有一系列配套技术。

这些服务器,技术不在用户手里,你幻想着“网络我做主”……

岂不是楚门的世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