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斯克称「不太相信元宇宙,因为没人愿意整天把屏幕绑在脸上」,透露了哪些信息?

回答
马斯克关于“不太相信元宇宙,因为没人愿意整天把屏幕绑在脸上”的这番话,看似简单,却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不仅反映了他对当前元宇宙技术和发展方向的理解,也折射出他对未来人机交互、虚拟现实以及用户体验的深刻洞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1. 对当前元宇宙技术成熟度和用户体验的质疑:

“没人愿意整天把屏幕绑在脸上” 是对当前VR/AR设备最直接、最尖锐的批评。他指出了当前设备在舒适性、便携性、续航能力、视觉清晰度、以及长时间佩戴对人体的影响等方面的不足。
舒适性与人体工程学: 目前的VR头显普遍体积较大、重量不轻,长时间佩戴容易导致颈部不适、压迫感、甚至面部红肿。这种“绑在脸上”的感觉,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科技产品的期望——轻便、无感、融入——相去甚远。
续航与连接性: 许多VR设备需要连接线或电池续航有限,这极大地限制了用户的活动范围和使用时间,与“整天”这个概念相悖。
视觉体验: 虽然技术在进步,但目前的屏幕分辨率、视场角、刷新率等仍然无法完全媲美真实世界的视觉感受,长时间佩戴可能导致眼疲劳、眩晕感。
社会接受度与隐私: 这种设备也可能引发社会隔离感,以及对用户隐私的担忧,因为摄像头和传感器可能会持续捕捉周围环境信息。

暗示了用户对“沉浸感”的真实需求与当前实现方式的脱节: 马斯克认为,元宇宙所承诺的“沉浸感”需要以牺牲基本的舒适性和便利性为代价,而大多数人(尤其是在非专业或特定应用场景下)是无法接受这种牺牲的。他看到了用户对技术的需求是“无缝集成”而非“强制植入”。

2. 对“元宇宙”概念本身的理解与定义:

可能将“元宇宙”等同于“纯虚拟现实体验”: 马斯克这番话,似乎将当前最容易被大众感知到的元宇宙形态——需要戴上厚重的VR头显才能进入的纯虚拟世界——作为了评价标准。他可能认为,这种“完全脱离现实”的体验,其应用场景非常有限,并且存在上述的体验障碍。
暗示了他更倾向于一种“增强现实”或“混合现实”的模式: 相较于完全沉浸的虚拟世界,马斯克似乎更看好那些能够增强或补充现实世界体验的技术。他自己也在Neuralink项目中探索脑机接口,以及通过SpaceX和Tesla推广实用的技术。这表明他更关注如何利用技术“赋能”现实,而不是“替代”现实。
质疑了“全天候”沉浸的必要性: “整天”这个词非常关键。马斯克认为,人们并不需要或者不想要将大部分时间都“绑”在虚拟世界中。工作、社交、生活中的许多重要环节,仍然需要在真实世界中进行,并且需要与现实世界保持连接。

3. 对用户行为和动机的洞察:

“没人愿意”是一种对大众普遍心理的判断: 马斯克作为一位善于抓住大众心理和市场需求的商业巨头,他的这句话反映了他对普通消费者真实需求的理解。他认为,尽管元宇宙概念很吸引人,但在实际体验上,它还没有解决核心的用户痛点,不足以让大众产生持续使用的动力。
强调了“实用性”和“价值创造”: 对于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来说,技术最终要落脚于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实际价值。如果元宇宙不能带来比现有方式更显著的优势,或者需要付出过高的代价(如不适的体验),那么它就难以获得大规模的成功。
对比了其他成功的科技产品: 像智能手机、电脑等,虽然也有屏幕,但它们是便携的、多功能的,并且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工具,而不是需要“绑”在身上才能使用的“设备”。马斯克可能认为,元宇宙的形态尚未达到这种程度的融入度。

4. 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侧重点:

对“轻量化”和“无感化”技术的需求: 这句话间接表明了他认为未来的AR/VR设备需要向更轻便、更接近普通眼镜的形态发展,甚至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如脑机接口)来实现信息交互,从而摆脱对实体屏幕的依赖。
关注“无缝集成”的交互方式: 他可能期待的是一种更自然、更直观的交互方式,让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无缝融合,而不是需要用户刻意去“进入”一个虚拟空间。
对“真正有用”的应用场景的期待: 马斯克可能认为,元宇宙要成功,需要找到一些真正能够解决痛点、提供独特价值的应用场景,例如高度专业的模拟训练、远程协作的全新方式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游戏或社交的层面。

5. 马斯克个人风格与商业策略:

标志性的直率和争议性: 马斯克一贯以其直率、甚至有时带有挑衅性的言论著称,这番话也符合他的风格。他敢于挑战主流观点,也常常能引发讨论和关注。
可能是在为自己公司相关技术铺路: 虽然他目前没有直接涉足元宇宙的VR/AR硬件领域,但他的公司(如Tesla的视觉技术、Neuralink的脑机接口)都在探索更高级的人机交互和信息处理方式。这种对元宇宙的“质疑”,也可能是在暗示他认为当前主流的元宇宙路径存在问题,而他有能力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例如,脑机接口如果发展成熟,理论上可以绕过“屏幕绑在脸上”的问题,直接将信息植入大脑。

总而言之,马斯克“不太相信元宇宙,因为没人愿意整天把屏幕绑在脸上”的言论,是一个多层次的表达:

他不看好当前VR/AR设备形态下的元宇宙体验,认为其舒适性、便利性和用户接受度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普及。
他质疑了“全天候沉浸式虚拟世界”的必要性,可能更倾向于增强现实或更无感、更融入现实的交互方式。
他从用户行为和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认为元宇宙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成功。
这番话也反映了他对未来人机交互技术发展方向的理解和侧重点,即轻量化、无感化和无缝集成。
最后,也体现了他一贯的直率风格和其自身的商业布局的潜在考量。

这番言论虽然对当前元宇宙发展泼了一盆冷水,但同时也指出了行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推动元宇宙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马斯克在实体产品之外的话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要信,光是最近一年这厮在支持虚拟货币上左右横跳割了多少韭菜?

一个骗子的话有什么可分析的?

user avatar

马斯克老资本家了,他说出的话不能简单当成技术路线,要更多的当成营销策略。同样扎克伯格也是老资本家,他的各种技术宣传要以融资为前提观察。

目前特斯拉市值是1.1万亿,脸书是0.96万亿,相差不多。而且恰好是一家做实体,一家做虚拟。打配合算不上,都是高科技企业互相撕是肯定的。

当然我对“元宇宙”没什么特别看法,无非是数字产业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目前看几乎不可能抵挡,这是信息生产效率的巨大提升。

只不过我不认为脸书能搞成,或者说缺乏规模化应用的可能,任何产业革命都需要硬件支持和能源革命作为基础。

遗憾的是脸书与数字革命所需硬件基础最好的中国产生矛盾,注定它会被历史抛下,现阶段就是看是哪家互联网企业能抓住这个机遇了。

当然凡事都有意外,假定脸书制造的需求增量足够大,以及美国重新恢复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经济,就可能再度见到当年美国修铁路和高速公路时的盛景。

user avatar

space公司都亏损了,马斯克内心是不是有星辰大海不知道,但是必须要做出让你们相信有星辰大海的样子。

user avatar

大忽悠何苦为难大忽悠

争韭菜地而已

看看美国CPI,看看滚烫的美股,加息预期

FED海量救市印钱已经到尾声,不管有没有人接盘也不能这么继续下去了

各个高科技公司需要尽可能多的吸收投资游资以备美股暴跌,金融风暴罢了,当然要讲新故事了

所以你跟老子抢钱?不骂你才怪


小时候的科幻片描绘21世纪,都会让汽车满天飞,高楼上千米,却没见过谁真正预测出了智能手机

十几年前你是相信诺基亚还是苹果?那个时候诺基亚是妥妥的业内,苹果是所谓外行,结果呢?

未来如何谁知道

你又怎么知道我们现在不是在一个虚拟的网络游戏《模拟城市》里呢?

user avatar

你看你的手机屏。

我抱我的布娃娃,正好别跟我抢。

你充钱来我消费,合适啊。

求哪位大佬带我玩。

user avatar

元宇宙关键看广义还是狭义。狭义的元宇宙本质就是一个网游;广义的元宇宙说白了就是网络实名制。

两者的区别:前者其实已经被做烂了,后者做起来难度太大,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都有利益驱使的做起来。

本身元宇宙这个词,其实就是扎克伯格对自己公司计划开发的网游的一次包装。

至于马斯克,其实他的意思也很简单,你们不要相信小扎那边的元宇宙,你们要相信我这边的元宇宙。

user avatar

从目前的回答来看大部分人应该都没有看采访原片段,很多都是一厢情愿地在脑补,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反对元宇宙的人认为马斯克是在diss元宇宙;支持元宇宙的人认为马斯克想法过时认知局限;还有反对马斯克的人认为马斯克怕元宇宙影响他割韭菜,支持马斯克的人认为马斯克是人类希望,不屑于沉溺虚拟世界,要带领人类走向星辰大海等等等等。

然而大家或许都被这个断章取义的新闻号误导了。

这段话出自12月21日播出的马斯克接受右翼媒体Babylon Bee访谈的播客。

其实这段将近两个小时的访谈里马斯克说了不少有意思的言论,比如“白左就是想要把幽默变得不合法 (wokenes basically wants to make comedy illegal)”,“相比于钢铁侠(iron man),我更想当讽刺侠(irony man)”。他关于元宇宙的这句话确实也很有意思,然而并不是新闻里断章取义的这么简单。

事实上,在这个访谈里,马斯克很快就说了:

“高阶的neural link(马斯克自己创办的脑机接口公司)将实现真正的虚拟现实。”

他这句话现放在当下当然是纯吹牛,只不过他的态度其实是很明确的:

马斯克对元宇宙并不持否定态度,否定的只是目前实现元宇宙的形式(比如vr眼镜)而已。

拿VR眼镜来说,他确实提到了一些现实的问题:

  1. 影响视力;2. 晕动症;3. 重量问题。

但显然这些问题多少都属于技术上的细枝末节,其实并不是什么很严肃的理由,也并不符合他所提倡的“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因此他自己多少也是以开玩笑的形式说出来的)。

真正的问题其实是,人类和机器沟通的效率问题:

一方面,在接受机器发出数据时,我们有非常高效的方式:视觉接受。比如我们能轻松解读出一个4k 60fps的youtube视频里包含的信息。

但另一方面,在给机器发送数据时,我们的速度慢得可怜。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很大程度上依赖几根手指打字,速度只有~10bit/s。

用马斯克的话说,“机器的速度太快了,它们和我们说话就像我们和树说话一样”

因此他不希望所谓的元宇宙只是在面前放一个屏幕,单方面地接受机器传来的信息。如果不能打破输出信息效率的瓶颈,那么就和手机电脑没有太大区别(电脑至少还有鼠标键盘来辅助输入)。用马斯克的话说,我们现在本来就已经是某种程度上的“义体人(cyborg)”,手机和电脑就是“义肢”。

马斯克自己设想的是通过脑机接口,直接通过人脑向机器发出指令,大大提高人类和机器沟通的效率,他把这称为“机械共生(symbiosis with machines)”。

当然,个人觉得,马斯克所设想的这种机械共生目前来看仍然且长期将处于口嗨阶段。我回答以上这些更多地是想还原马斯克本人原本的想法给知友。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用“第一性原理”去思考的好例子。

user avatar

除了瓜有 KPI ,新概念也有 KPI,比如今年最火的概念——元宇宙。

对此,马斯克也发表了相关的想法,他认为「元宇宙」只是「营销流行词」,他并未看到一个令人信服的「元宇宙」情境。

还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描述,说自己小的时候,一直被教育别坐得离电视那么近,会伤害眼睛。但现在,人们却要把电视放在鼻子上(暗指带着 VR/AR 头显),这会让人很不舒服。

元宇宙火到大小公司都要来倒插一把。

不过,在我看来,目前元宇宙,充其量就是年底新概念要赶 KPI,不搞个新概念,似乎今年这一年就跟白过一样。

但元宇宙概念出现,距离现在也有段时间了吧?愣是没看出有啥新进展,倒是看到不少借元宇宙做幌子开始割韭菜的。

从开始炒元宇宙概念股,到那些所谓做知识服务的商人,不断更新上线元宇宙课程,包括很多人已经出了几本《元宇宙》相关的书籍了。现在去一些线下书店,进门就能看到元宇宙这三个亮眼的大字。

我就在纳闷,这些人都对元宇宙这么了解了么?还是说我落后了,大家都靠元宇宙闷声发大财,唯独我在这陈述目前元宇宙割韭菜?

为什么我会说现在的元宇宙处于割韭菜为主的阶段呢?

一是今年普遍人都焦虑,原先的业务没啥进展不说,拦路虎倒是不少,不是罚款就是整顿,都着急着搞个新概念,亮一波新数据。二是人们普遍爱新概念,因为新概念出圈,人人都觉得自己有机会,于是一群人的狂欢开始了,但这类事情在互联网并不新鲜。

扎克伯格改名 meta,进军元宇宙,有没有错?这件事没有对错之分,只能说是人家愿意去探索。那到底有没有价值,是人家之后的事情。若是真的在认真思考元宇宙相关业务的人、提前布局的人、有耐心的人会在未来也都可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人家 all in 元宇宙,已经做好几年内不求回报去摸索,但现在很多人,只不过是短期收割一波韭菜,然后立刻跑路,仅此而已。

之前我说,一个谁也说不清楚的概念,最容易糊弄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你即便报了元宇宙培训课程,你也了解不到啥。一个真实情况是,元宇宙到底是什么,能带来什么价值,尚且没人能说出多有创新,多有利于大众的事情来。既然如此,那些培训课程算啥呢?那些短期就能出元宇宙书籍的,又算啥呢?

而你在探讨价值,在追究为什么的时候,投机者想的却是管你为什么,割完赶紧跑就好了。即便是某明星花大价钱买了虚拟土地,也不过是引起炒元宇宙房子这些噱头出现。

这就现实。

所以,参加元宇宙培训、元宇宙炒房,参与关于元宇宙的一切,究竟是翻身逆袭,还是被割韭菜,需要三思而后知,知后才能行。置身元宇宙这个所谓的虚拟空间,锚定赚快钱的投机,有可能是一戳即破的「泡沫」。

若真心想探究新事物,那不如把更多的关注和资源,给到储备了多年的硬件、操作系统、通信技术、物联网等等,而不是给贩卖焦虑者、概念玩家们,贡献他们会所嫩模的资本。

最后,我们当然要拥抱新事物,但那不是随意拥抱,而是真的去了解求证它会有怎么样的发展逻辑,求证新机会存在的可行性都有哪些,然后再一一证伪。

跨过求证这一重要一步,没研究它们的底层逻辑,你所做的,不过又是跟在别人后面,别人吃饱喝足,你跟在后面擦屁股。

我是 stormzhang,前程序员、产品人,现创业者,私信【666】,免费领悟职场、副业、学习等精华书。
user avatar

马斯克说到底是一个商人,有些人总喜欢给他一个强大的光环,所以会看起来很迷惑。

新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市场体现上的不同在于:新科技产业的竞争性更强。一个新科技产业的市值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科技公司的市场容量上限决定的,及我这个科技最大能容纳、能覆盖多少人的生活、多少市场。

打个比方,滴滴打车。滴滴打车默认在打车软件领域几乎一骑绝尘,所以他覆盖的是整个中国市场的市内出行交通,那么他的上限就是这些。而腾讯公司,他在社交软件上的用户份额最高,在此基础上他的市场覆盖是这么大。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因为市场覆盖过大。但单体的购买力与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出现了腾讯与字节跳动之间的战争。因为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用户在使用抖音的同时,就无法使用腾讯的产品。那么腾讯的用户占有量就会被挤掉。所以发现了吗?新科技产品的竞争比传统行业更加激烈。

所以,回到马斯克的问题上。元宇宙虽然还在开发阶段与马斯克的“宇宙梦”都处于起步,但元宇宙的最大上限量摆在那了。与你马斯克的“宇宙梦”上限几乎是不分上下,或者说元宇宙甚至更安全。所以元宇宙在最终竞争中很可能会与马斯克的蓝图进行碰撞。这个碰撞就是对未来总用户的争夺。在现在他是对如今股份的众多。股民手里的钱是有限的,对于两个未来发展都是无限潜力的选择必将做出选择。但无形中,你马斯克这事儿八字没一撇,很多国家举全国之力发展航天也不过如此,你马斯克这事儿靠谱程度确实有待商榷。但元宇宙不同,这玩意虽然听起来也很远,但他就是比你马斯克的蓝图好理解,而且听着就那么贴近生活。

所以,你说老马能不担心吗?

user avatar

“元宇宙”是“星际文明”的死敌。

作为一个励志要把人类文明从行星文明,变为恒星文明的人,对“元宇宙”的评价仅仅是现在的说法,马斯克已经非常克制了。

人类的未来,大概率会在赛博极乐和星辰大海之间进行抉择。

一旦元宇宙这种可以超低成本获得成就感的赛博世界成为主流,人类会把大量的资源用于开拓赛博的功能,以用各种低级的高级的奶头乐去制造极乐幻境。

无论是中心化还是非中心化的元宇宙,其终极目的一定会奔向最大化的替代现实成就。

当现实成就被赛博极乐取代之后,人类必然失去对现实世界中,对宇宙征服的欲望和资源。

更多的资源被用来内耗,被用来享乐。

更多算力被用于提供虚拟的成就感和商业链条。

人类会被锁死在地球,直到老去。

无数年以后,宇宙中新生的种族会来到位于距银河系中心大约2.4~2.7万光年的恒星系,发现这里有一颗死去的星球。

“逝去于他们自己的赛博坟墓。”

所以,马斯克没有骂人,真的算有修养了。

等有天你想要吃肉,只能进元宇宙才“吃”得起的时候,你会理解他的。

user avatar

这是个非常可笑的观点,包括不限于“元宇宙是星际文明、星辰大海、宇宙文明的死敌”,例如下文(没有冒犯的意思,只是看到):

首先,元宇宙又不是云天明,脑花元宇宙,你们倒是想要也做不到啊。

都把敌托邦理解成元宇宙的未来,而且是终极未来,没看到你们对小黄油口诛笔伐。就算是vr成人游戏和最高级的奶头乐刺激,也不可能超越生理,直接作用在人的大脑上。VR作用倒幻肢了吗?看《黑客帝国》光记得“很多枪”不记得浑身插管子了?

满地黄赌毒的时代,你们在这写科幻小说呢?

就算写科幻,也不要老想搞个大新闻,《星际迷航》你们总是知道的吧,比你们高明多了,里面的船员那个不在“全息甲板”里谈笑风生?

对于星际文明—宇宙帝国—星辰大海来说,元宇宙这种全息服务,最有效的解决了人均平效的问题。船员在果壳之中也是无限空间之王。

不要拿着科幻小说脑补未来,科幻小说可以指导我们对未来的现象,但不能指示我们对未来的想象。

元宇宙的未来就是互联网的未来,元宇宙会是互联网的放大器,但使用者依旧是人,乐观地说,人是有可能从物质的占有、堆积中解放出来,为了自身价值去奋斗。

人有可能溺死在奶头乐之中,但造成这一切的根本是什么呢?

而且马斯克还主要做脑机接口呢,那个就是脑花元宇宙的根本技术。他一个什么都要的成年人,随便逼逼几句,和你们的心意你们就欢欣鼓舞?哪天他开始推脑机接口你们可怎么办啊…

user avatar

先嘲讽看衰,再低价抄底。

这操作老熟了。

“不太相信元宇宙,因为没人愿意整天把屏幕绑在脸上”瞧瞧人家这话术,这话可回转的余地太大了,等他的脑机接口或者其他方式成熟了,再给你一个回首掏。

user avatar

坚决支持,坚决拥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