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张女士被解聘了!
OK我匿名,谢谢大家的关心,还请把关注放在这件事本身,望张宏梅女士自食恶果。
我是南邮的研究生,下午一直在各平台想办法扩散这件事,不为别的,只求逝者瞑目。
这件事被学校瞒得很紧,圣诞的事,直到这两天我们才知道。
知道这件事,是前两天下课时,听见湖边教学楼有断断续续沙哑的哭喊:还我儿子啊...我的孩子啊...
然后听说,是有研究生自焚了,被导师逼的。
南邮材料院19.12.25凌晨三点六楼实验室发生火灾,第二天发现烧焦尸体。
他的母亲坐在教学楼顶哭喊,让学校给说法,但被压下去了。
据相关组织透露,起因是研三学生不堪导师张红梅三年长期以来谩骂压榨,人格侮辱,事发当天下午尤为凌厉,不让看六级,不给改文章,逼迫学生在承诺书签字延期毕业,甚至要求学生赔偿3200元的氮气实验费用,帮自己打黑工(张红梅在自己实验室私自屯放大量易燃溶剂,压榨学生给自己公司运送溶剂给客户),重度抑郁三年,最终不堪重负,在实验室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是死者室友流传出来的说法,结合自己对材料院的听闻,我是相信的。
学校今天晚上六点多给出了声明,避重就轻地让人心寒。
我很庆幸自己遇到的南邮老师都是德才兼备的,明天开组会,看看从导师那里能不能得到更多的调查消息。
(更新:有消息称,事发当天,领导在开会,当时大家都只是以为是实验室失火,有人故意纵火,有人目睹消防车和救护车过来,但没有消息透露出来,没人知道是自焚,我老师也一直以为只是失火,直到前两天才知道是自焚,老师对张女士评价极低。
这是前几天就看见的聊天记录,只是对真实度存疑,所以没放出来,现在看来是有可信度的。
)
根子上是体制问题,不改体制没治。中国博士制度是从英美学的,国家把经费和人头划给导师,导师负责招生和给学生发工资,导师决定学生能不能毕业。
这样一来导师一人拥有对学生的人事权,财务权,和管理权,学生除了退学对导师没有制衡手段。这种制度本质上是封建师徒制度的延续,在任何现代组织里人事管理财务都不会集中在一个人手里。
欧洲一些国家的制度就要好一些,经费直接划到学生头上,学生带着经费选导师,随时可以带着经费跑路,师生关系平等很多,毕竟压榨太狠学生就跑了,而别的导师肯定会接盘,自带经费的免费劳动力谁不喜欢呢。
实话说出来是很难听的,我也根本就不想哄谁开心,只希望有人能听进去,少一个轻生的人。
长期专注于一个领域当然是一件好事情,然而这么做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对本质性规律与普适性准则视而不见。研究生、博士生搞学术是这样,老老实实当农民也是这样,往往搞得高学历知识分子跟古代冤案里面的苦主一个套路,对“官官相护”感到无比震惊。
他要不官官相护那才值得震惊!
作为一个学生,始终要记住你是一个“过客”,你就在这个学校呆三五年。
而学校的教职员工呢?他们是同事关系,他们是要建立利益和感情关系的,他们不是学校里的过客。他们之间是有着利益或者感情联系的群体,这个群体,远远比你作为学生跟他们的关系要紧密得多。一旦有了利益冲突,他们必然要首先确保他们这个群体的利益,出卖你的利益。
很多年轻人搞不懂自己的定位,学校出了问题,别人提出质疑批评,他反而比谁都跳得高,这就是涉世未深的表现。
一个学校的教职员工才是这个学校的“人”,你作为学生,你只是一个过客,三五年匆匆的来匆匆的走,你走后这个学校能不能记得你都是个问题。能记得有过你这个人存在,那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学校了,千万别被校庆那点“大场面”骗了,离开学校投入茫茫人海你挣扎求生碌碌无为,你看这个学校还会记得你不?
教职员工不同,他们天然依附于学校而存在,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退休了还有可能死在这里。他们之间有同事关系,有邻居关系,是一个共同利益集体,甚至有可能有友谊、爱情、亲情。你与他们有了厉害冲突,他们不应该天然报团吗?哪怕是院长书记跟一个清洁工之间的联系,也远远大过他跟一个学生吧?
所以我们才需要许许多多的规定、制度,来约束这个群体,维护学生的利益,确保学生受到的是教育而不是压榨。
这才是社会运行的本质性规律,不要相信任何别的说法,什么师生之情,导师个人性格人品,学术氛围,这些都是虚无缥缈的。这个问题下很多人侃侃而谈什么看导师评价,看既往口碑,你要是不明白这个规律,那些都没有任何用。
你要清醒认识到,在学校里你天然就是弱势群体,没有一套成熟制度的保护,你就是案板上的鱼,横着切还是竖着切,不是你说了算的。
这就是我长期以来反对读研的原因:学术制度并不成熟,能不能读好纯靠运气。进去读三年,有很大概率学不到什么东西,反而把人读傻了。
学术制度,乃至于这个世界上一切制度,包括法律、甚至宪法,都是博弈的结果。
博弈,就是人心的较量。
很多学生习惯于“好好读书就行”的思想,从而在博弈这方面幼稚得像个三岁小孩,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就像这次事件一样,采取最惨烈却最无意义的方式去表达抗争,现实依旧一潭死水毫无波澜。学校群体可以用一万种方法大事化小,有一千种方法规避责任,而你却毫无办法,只留下一个伤心欲绝的母亲。
你能怎么办呢?
激愤不能解决问题,发泄情绪更不能。要解决问题还是要冷静下来参与博弈,而不是干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首先你要尽可能多的掌握规则,了解制度。就算制度还不完善,规则并不公平,但是那也是你能掌握的最有力武器,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呢?这个问题下还有鼓励犯罪的,叫嚣杀人然后自杀,这就解决了问题吗?诚然,这倒是算最没有办法的办法,可是你的一辈子,你的父母,又放到哪里去呢?
在制度还没有完全失效的时候不要走这种绝路。
其次你要善于掌握证据,制度不是你说了算的,没有证据谁也不会支持你。
然后你还要明确制度的仲裁机构,瞎胡乱告状是没用的。
最后,一定要珍惜生命,命是你自己的。哪怕要拼命,也要拼得有意义,而不是给人留下把柄,一句“意外事件”就糊弄过去了。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
世界是善恶并存的,既有善的花朵,也有恶的泥潭。单纯以为世界一片阳光灿烂是愚蠢的,这样遇到了恶,就会手足无措、目瞪口呆。善固然美好,恶同样面目狰狞,有些恶甚至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是阴险狡诈巧妙伪装的,是伪装成善来出场的,是顺着你性子来的。一个年轻人对此应当有心理准备,应该不屈服也不放弃,勇敢的去参与博弈,参与善与恶的斗争。一个学子,应当善于总结规律、把握规则,既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学好社会常识,才能更好的参与博弈,用聪明才智改变这个世界。
博弈让世界更美好,而不是鱼死网破。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官官民民,师师徒徒,是井然有序的文明社会的表现。
有那么一段时间,学生可以批老师,造老师的反,民可以批官,造官的反,是人类罕见的浩劫,是最黑暗的时代,乱了章法,我们一定要防止悲剧重演。
本问题下很多答案都有问题,戾气十足,问题很严重。我们一定要接受那段教训哪,防止悲剧重演。老师如果犯法,自有法律惩罚,关学生什么事?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读书,都滚回去读书去,乱发什么牢骚!
文明和谐社会应该是这样的:
“起初他们迫害杨宝德,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外校研究生。”
“后来他们迫害陶崇园,我没有说话,因为我老师是海外导师。”
“再后来他们迫害陆经纬,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打算读博。”
“最后他们迫害到了南邮,我环顾四周,发现死去的他已经没有名字了。”
我很害怕,我要说话了。
1月8日更新:
逝者的名字叫谭大伟
侮辱致人自杀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构成刑法侮辱罪。
强迫劳动致人死亡,也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构成刑法强迫劳动罪。
张宏梅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其学生可能被逼自杀而轻信学生可能不自杀,最后学生被逼自杀,故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数罪并罚,张宏梅至少要坐三年牢。
建议学生家属咨询刑法方面的律师,搜集证据,到公安局报案。
附:
是我太冲动了,修改了一下。
————————————此行专为吊念死者,愿天堂没有磨难!————————————
取匿了,我一个外人,爱咋咋地,只求真相。
一个多星期前的某天晚上,南邮材料院某栋楼六楼的发生火灾吸引了学校保卫处的注意,之后整个六楼被封锁,然后当天下午又来了警察,之后几天没有任何消息传出,直到前两天有一个妇女站在南邮的某栋楼顶要跳楼并大喊:“还我儿子!"。大家纷纷围观,然后才有部分事实水落石出,如下:
死者是南邮材料院的研究生三年级学生,因为压力较大,疑似采用了自焚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被发现时整个实验室都已燃烧殆尽,尸体疑似被火灾波及到。
死者是我一个同学的师兄,以上皆为道听途说,只是心中愤慨不已,才带有个人情感,望大家明辨是非。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欢迎大家来补充,不要让这些毒瘤们逍遥法外。
更新:以下两张图来自我的票圈
下面是官方的通告,有关通告的解读请参考 @笑出僧
持续关注:
有个疑问,这个话题已经这么多人关注并发言,看数据明显超过了今天热搜榜的第三名,为什么不在热搜榜内,我们我们屁民当真是人微言轻啊。
我被这个回答震惊了,难道真是我在传播恶臭吗。 @卫若兰
以下来自头条:(侵删)
南邮/研究生/自杀/导师,这些词串起来之后感觉就是历史又一次重演。
我的回答从2020-1-5 18:00左右发布到现在,几乎是一直占据着回答榜的榜首,直到8号变成第二。统计数据对着一事件来说算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5号短短6个小时左右的阅读量就达到了15w+,6号剧增到了65w+,到14号的时候已经跌到6924左右;点赞、收藏、评论、喜欢的数量几乎和阅读量的趋势一致。
目录
(一)其他类似事件汇总
(二)本事件的发展经过
(三)其他类似遭遇的学生,对自己导师的深度爆料。「避雷指南」
(四)如何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报一个导师之前,最好的是向目标导师的在读学生打听清楚,其次是向同学院的在读学生打听清楚。最后,还有一个途径是:导师评价网。
但是,评论区很多人都提到了这个网站存在花钱删差评和雇水军刷好评的情况(甚至是自己给自己好评的骚操作)。所以我的建议是:好评看看就好(不要太当真),差评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另一个匿名回答提供了一些导师为人的信息:
材料院本科生实名回答:
疑似同学院其他课题组研究生回答:
当事人明显是一个内向的人,看穿着家庭条件可能也不是太好,被老师骂了三年[6]。
下午:涉事导师按照惯例在组会上狂喷辱骂学生,并以延期毕业威胁、要求当事人支付课题组比往年多用的约50瓶氮气的费用;
下午5点左右:当事人回宿舍拿打火机,并在宿舍走廊试用(有监控);
凌晨2点左右:当事人等实验室师姐离开实验室之后,点燃了实验室存放有机溶剂的储藏室;
早上7点左右:发现实验室着火;
26日当天:学院让学生不许围观,不许拍照,不许网上评论。宣称实验室意外着火,让各个相关组查找是否有人不在,最后发现当事人失踪让相关人员赶紧联系。学校及时联系了警方,积极配合警方开展调查。
学校依据相规定,取消张某研究生导师资格。(消息来源于学校官方微博1月5日的情况通报。)
当事人母亲在楼顶哭诉,引爆舆论。
学校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
南邮材料学院毕业学生匿名回答:
关于材料院不推荐去的导师,除了ZHM以外,上述提到的LWY,XLH的课题组绝对不能去,无论是挂谁的名去,或者是去这2课题组里其他老师底下,都别去!,这2个课题组毒性最大。
赖老师现在老实多了,还不是因为学生举报了[8]。
匿名回答提到的除了涉事导师之外,应该还有下面这两个老师,慎重选择:
1. 回答下面最受关注的就是高赞回答,匿名用户已经向教育部实名举报:
2.太多了,所以建了一个收藏夹,望广而告之。
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说说发生这种事情之后公众主要有哪些反应:
近些年因为和导师矛盾自杀的研究生、博士生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我们说过,也写过。
再往后......
谢谢大家的厚爱啊,本人其实并没有轻生的想法,可能因为措辞不当引起了大家的误解,再次感谢大家的劝导。
————————————————————————
再次证明学校控评能力的强大,
直到家长到圆楼楼顶上哭我才知道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直到今天,也就是10天后我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挺讽刺的。
可能我(的声音)马上也没了。
凡是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出了重大伤亡事故、经济事故,第一责任人都是一把手。
处理一把手,100%错不了。
如果说 冤有头债有主,那么请别忘了带上 南邮现任校长--叶美兰。
加上学校第一时间掩盖事实真相的表现,叶美兰罪上加罪。
@霍华德 曾经写过这么一个回答:
而翻看这位老师的履历,你会发现:
这位老师本科毕业于长春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电路与系统专业;
这两个都是不折不扣的通信类专业。
而从博士开始,这位老师在就职的吉林大学里读了有机微电子方向的博士。
关于为何做这个选择,在大家都搜出来的那篇访谈里,这位老师也都解释得很清楚了,因为她要报考的导师换了这个研究方向。
其实微电子和材料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这一点在霍华德回答的那个问题下面,许多人也都进行了阐述。
但是根据报道的描述,还有她的publication list来看,她博士毕业后,无疑是投向了纳米和材料的怀抱。
在科研成果评价唯论文的当下,做出这个选择并不奇怪。
如果不是做了这个选择,恐怕她再怎么努力奋斗,都发不了这么多的JCR一区论文,这是一个对导师有百利而无一害,对学生却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选择;
老师是论文发得飞起,基金和经费都有了,但学生却读了一个不好就业的方向,更关键的是,有机光电材料的实验要被迫常年接触大量的有机溶剂和剧毒试剂。
整个科研过程可以说是以正交调参为主,以玄学指导为辅,以XJB试为核心,以重复重复再重复,和努力努力再努力为两个基本点。
而这一点,在她自己引以为豪的两段科研经历中也可以得到验证,两次不错的研究成果都源于一开始阴差阳错地XJB试。
这样就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导师想要出成果,除了经费充足,来保证实验耗材够用之外,就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去做正交调参实验。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好数据需要千万个无效数据做陪葬,而谁来做这个牺牲呢?
什么事情都需要炮灰,而科研成果的炮灰就是... ...
而学生一般摊上这种导师,想的都是低声下气地服从,选择忍了,反正研究生也就三年时间,忍三年换一个学位赶紧走人。
而从透漏出来的信息来看,这个老师存在着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不毕业,延期的行为。
那一般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绝望了,因为不知道要到什么时间是个头,但这一般是博士才会遇到的问题,因为博士延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天坑学科而言,能按期毕业都是极其幸运的事情。
所以,以前才有“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的说法,而现在硕士就要面临延期的问题,而这个延期的结果大概率还不是自己造成的,以后能否毕业也不取决于自己,面临这种困境,许多人都绝望了,似乎只有退学一条路可以选择,而谁又能接受三年的沉没成本呢?
如果流传出来的,“老师通过压文章等手段迫使学生必须延期”的说法属实的话,那这一点就是这个老师最恶劣之处,居然要靠延期硕士来充当劳动力,说明她既没有优质的博后劳动力,也没有稳定的博士劳动力,所以只能在有限的硕士生头上想办法。
有些事情其实许多人在做之前就已经隐约觉得可能会在哪里有风险了,但大部分人宁愿相信自己的运气。
不要重复王奋斗的悲剧:
参考资料:
1.
2.
瞒不住了才终于出来了…
如你所知,我是个大喷子,喷人无数,骂过几家世界五百强公司,骂过当红明星,黑过顶级偶像。
直到今日,无论是科技公司、房地产企业、当红明星、流量鲜肉都没有本事删掉我的帖子,我一共被删文两次,一次因为某大学的爸爸导师,一次因为某大学被举报的反华老师。
所以,我这才知道,学阀猛于资本家,什么大企业大明星,都是纸老虎,一次舆论危机足以让他们怂上半年,还得烧钱营销,讨好消费者和粉丝。唯有高校学阀,真是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强奸性侵的,可以继续留校当研究员;逼得研究生自杀的,可以继续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搞课题弄项目圈钱;贪污数千万东窗事发的,还有无数学界同行、门生故吏为他喊冤叫屈。
导师制玩成了封建家长制、科研奴隶制,先生们高高在上,取经费如探囊取物,真正卖命科研的都是博士硕士,用着免费劳动力,还卡着不让人家毕业,非要让人家把青春和生命都耗在他的私活生意上,某些变态还要学生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日常用度。这不是当导师,这是当土皇帝。一方面把学生当农奴使唤剥削,一方面自己还要享受师道的尊荣,真是啥都要。
资本家真比不了他们,资本家是要受劳动法约束的,工资是要按时发的,你不想加班是可以不加班的,你也可以冲老板拍桌子骂娘说老子不干的。
高校的“老板”不一样,什么996,你裹床被子睡在实验室吧,工资?劳务费发给你还得要回来呢!你来这里是搞科研的,谈钱有辱科学,你冲“老板”拍桌子说不干试试?头发秃了胡子白了你也毕不了业。
我也建议高校改革,最该改革的就是研究生导师制,你想当老师,就老老实实当老师,老老实实搞科研;你想当老板,就正正经经做老板,正正经经运作公司,想要学生卖命的成果,想要学生为你打工,拿钱来。
这个太让人难过了,几年前印象很深的是陶崇园。如果没有让导学关系更加平等,没有把这些奴隶主导师、虐待狂导师清理干净,即使做出什么高水平研究也是不光彩的。更何况高校最主要目标是培养人,最重要的成果是培养出的人才,而不只是那些论文而已。
实在有点气愤,这QQ热搜一下子就没了。。。。
到现在为止,很多人都不知道发生了啥
我这辈子,最痛恨拿捏别人的人。
在之前,师生之间的矛盾不比现在少,只是这些年爆出来了而已。我不习惯匿名回答,所以不便举例,太多了,你只要身边但凡有个硕博士朋友,一盘花生米他就能给你好好讲讲他所在学校/学院的师生恩怨情仇。
八零后巨缺乏安全感,这些每天在实验室埋头苦干的学生很多是把读研读博当做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路径,心里很多时候想的是压榨就压榨了、挨骂就挨骂吧,让我安稳毕业找一个好点儿的工作。我记得十年前第一批九零后刚上大学的时候大家黑九零后说他们脑残,过去了几年,这些情绪化的九零后真的闹出一些动静,让社会开始关注师生之间的矛盾。没有对死者不敬的意思,但是这事换我,我不敢死,我只有忍。
这个问题的产生不仅跟老师的个体私德有关,也跟中国长久以来的commen sense有关,那就是天地君亲师。老师不会错,你不顺从老师那是你的问题。所以,几千年来,每个中国人都在默默摸索见义而为和明哲保身之间的界限,端稳饭碗和揭竿而起这两者不停在脑海中演练。面对不公,你是否有本钱去反抗,你闹得不厉害,学院、学校会压住事情保护老师不了了之,而怎么算闹得厉害,付出生命?
对,我这辈子,最痛恨拿捏别人的人。
有时候你就想,要不要设立一个制度来保护学生免受奇葩导师的欺负。这个想法非常可怕,因为你一定要明白一点,真的一定要明白一点,奇葩学生特么的比奇葩老师多太太多了。我也不知道咋办了,祝你们都有安全感,都有的选。
ps:评论里太多反驳我关于“奇葩学生比奇葩导师多太太多”的人,我深感国人值得拯救的还是太少。你们点开任何一个回答只想看到为你们说话的、跟你们心里预设观点相同的,全然不顾自己见识如何、圈子如何、经验履历如何,你们挺好的。祝你们一直这样下去,并且一定不要和我产生任何交集。
在学校这种本来讲公平,讲平等,讲正直的地方,出现了比职场还严重的事情,真是极大的讽刺。
恶意压榨,疯狂的剥削,不管学生的精神健康,这种人枉为人师,应该一辈子禁当老师。
职场不满领导或老板,还可以跳槽换行,研究生哪能随意换学校,学生已经处于最弱势的地位了,这种老师还要把学生往死里踩,简直是恶魔一样的存在。
建议社会经验还不够的年轻人,好死不如赖活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