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骑行圈变了味道?

回答
骑行圈这几年变化是挺大的,很多人都能感受到那种“味道不对”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最直观的,商业化入侵太严重了。 以前玩车,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爱好,大家凑在一起聊车、玩车、分享骑行路线。现在,你打开任何一个骑行相关的平台,看到的广告、软文、推荐,铺天盖地。各种装备品牌、自行车品牌、骑行App、旅游公司,都在拼命地想从你口袋里掏钱。

这本来也没什么错,生意嘛。但是问题在于,很多内容创作者、俱乐部、甚至一些KOL,为了流量和变现,开始过度追求“高大上”和“网红化”。你看到的骑行视频,要么是国外风景美如画,要么是车队装备牛气冲天,要么是up主语不惊人死不休。普通人看了,一方面会觉得骑行门槛很高,另一方面也会觉得自己的骑行体验和他们相去甚远,产生一种疏离感。

其次,“装备党”和“性能至上”的心态被无限放大。 以前大家可能更看重骑行本身的乐趣,技术、体力、路线选择都是乐趣的一部分。现在很多新人入坑,第一反应就是“我需要一辆多少钱的车?”、“我需要XX品牌的XX型号的码表、头盔、骑行服才能出去骑吗?”。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也越来越倾向于器材的参数、品牌、价格。动不动就说什么“不XX万以上的车,都别出来丢人”。

这种心态的蔓延,导致骑行变得越来越像是一种消费升级的竞赛,而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骑友,尤其是新人,在这种氛围下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觉得自己的装备不够好,就不配玩骑行。久而久之,那些真正热爱骑行本身的、不那么在意装备的群体,可能会觉得这个圈子越来越不亲切。

再者,“社群”变成了“生意场”。 以前的骑行俱乐部,更多的是一个基于共同爱好的朋友聚会。大家一起约骑、一起吃饭、一起收拾装备。现在很多俱乐部,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商业运作的痕迹越来越重。各种赞助商活动、商业推广会、付费骑行营,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时间。这当然能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但有时也会让人觉得,参与俱乐部活动,更像是在参加一个被安排好的商业活动,而不是和一群朋友自在地骑行。

一些商业机构和商家,也开始利用社交媒体,打造所谓的“骑行KOL”和“网红车队”,通过包装和营销,吸引粉丝和赞助。这种模式固然可以推广骑行运动,但也容易让骑行文化变得浅薄和单一,过于注重外在的形象和流量,而忽略了骑行本身的内在价值和多样性。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攀比文化”的盛行。 在社交媒体上,大家习惯性地晒自己骑行的里程、爬升、速度、风景,甚至是谁的车又升级了。这种“晒”,本来可以是分享和交流,但很容易演变成一种无形的攀比。你看到别人的里程比你长,速度比你快,装备比你新,就容易产生焦虑和不满足感。

尤其是一些极端的数据,比如一天骑行几百公里,或者挑战不可能的爬升,被大量传播和鼓吹。这让很多普通骑友觉得,自己的骑行和他们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提不起兴趣。这种攀比,不仅体现在成绩上,也体现在装备上,车越来越贵,配件越来越轻巧,仿佛不追逐这些,就不算“硬核”。

最后,别忘了社交媒体算法的“助推”。 算法总是会优先推送那些更吸引眼球、更有争议性、更容易引发互动的内容。这客观上就导致了那些极端的、网红化的、或者充满商业推广的内容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而那些平淡的、真实的、充满生活气息的骑行故事,可能因为不够“爆”,就被埋没了。久而久之,大家看到的骑行圈,就变成了一个被算法“美化”和“极端化”过的样子。

总而言之,现在的骑行圈,我觉得“味道变了”,更多是因为商业的深入、对性能和装备的过度追求、社群的商业化运作、以及社交媒体放大效应下形成的攀比文化和单一化叙事。它不再是那个可以轻松分享的、纯粹的爱好,而是掺杂了太多杂质,变得有点功利和不那么“好玩”了。当然,这不代表骑行圈就彻底没救了,仍然有很多人坚持着纯粹的热爱,只是,要找到那样的人和那样的氛围,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些运动项目注定是有门槛的

你去发个“为什么现在马术圈变了味道?”试试?

不追求高配置,只要求设定合理,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太可能达到的,所以relax

user avatar

记住了,盆友:

任何一个以价值观或者共同爱好集结起来的圈子,最后都会以阶层划分变味,而阶层划分最直观的办法就是利益划分,所以圈子的终焉,尽是铜臭。

如果把某种爱好兴趣比作新鲜食材的话,货币价值就是氧气,食材再鲜美,终究会因为氧化而变质。

这里边又分好几种情况。

头一个是以利益博话语权的。

比如大家都因为兴趣,从天南海北谁都不认识谁,加入一个圈子。初期很纯粹,都是讨论圈子的核心内容。

但有内容存在,就有不同的观点和派系存在,就有见解相左的情况产生,而人们又是由于非交易关系进的圈,那怎么确定哪种意见是呼声最高的呢?

那就比谁投入多吧!如果圈子里有该领域公认的专家,则以他为准,因为人家投入的是时间成本,甚至本身就是人家的专业。

而大部分圈子是没有这种KOL的,于是在该圈核心价值舍得投钱的人,顺理成章就是KOL,讲话的分量会有高权重效果。

比如你说的骑行圈,就是这个情况。用高价的专业级装备,烘托自己的专业级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些圈子里确实有业内大咖的存在,可以零成本得到话语权,但他们往往正是把圈子内消费主义抬一把的推手,你得注意分辨。

二一个情况是用利益表忠诚的。

比如说一些圈子对某人或者某物中意,不过该人或者物属于非卖品,那么圈内人士就会通过间接的,近似于捐款的行为,在圈内表达自己的忠诚度最高。

类似一些明星的粉丝圈;或者一些众筹游戏的粉丝群初期打款的行为,都近似于这一类。

其实这也是正常的消费行为,用货币支付得到情感收益,只要别发展成宗教式的狂热分子,一切都还好说……

三一个,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圈内人士感情粘度,为自己牟利的。

这一类通常先会把自己下沉,俯首甘当普通群众,然后在圈子里找客户。

类似朋友圈的微商,类似同事圈里兼职买保险的同志,都属于此类。

这个情况本质上是符合情感货币率先支出,用来换取市场货币的行为,从商业道德上……似乎也无可厚非,毕竟情感支出也算是服务的一个品类,只要别整假货坑熟人,一切好说。

总而言之,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主角和群演,这一切角色安排,在商品时代,终究要靠价值证明来实现。

我甚至在京城的小猫咪收养圈子里,看到过谁家收养的多,谁就是圈内一咖的案例。

这可是性质近乎慈善的圈子啊!最后也是逃不过规律。

所以呢……在下一种新的价值衡量物出现,并且被全人类认可之前,当下一切圈子里的基本法则,也就是酱紫喽……

user avatar

看多数回答,这不装逼现场么?这不完美的展示了变了味道的模样么?

问你为什么骑行圈变了味道,不是问你骑行怎么装逼能装的让别人舒服。

不是问你啥装备多少钱

家住牡丹江小城镇,回老家创业,做农副产品

闲的慌

两个月前买了个小日本的自行车

在网上看了下公路自行车,捷安特,美利达

便宜的花色不喜欢,好看点的买不起

让朋友帮买了这个玩应

买了头盔,手套,尾灯,前灯

锻炼了一个月就骑自行车去长春了

500+公里边玩边骑

这阵子骑行的路上

碰到过这种标语


我碰到过骑摩托的对我竖大拇指的

碰到过山地托着50多斤行李的

碰到过下坡违停的傻逼客车

碰到过挤我的大卡车

碰到过老头骑着十年前公路刷30公里的

也差点送命

这骑行,主要看风景、锻炼冒险或磨炼意志

腿好,这中国随便蹬,随便冒险(但尽量别拿小命开玩笑)

下坡记得刹闸别整到50km/h…

这骑行路上,我看到过几千的自行车,看到过1W左右的自行车,就是没看到过十几万二十几万甚至百万的自行车。

你猜他们干啥呢?

他们在充满红绿灯与拥挤人群的城市里

自豪和同行的骑友说:“我自行车百十来个”

那自行车多数时间都放在屋子里,

链条上锈迹斑斑…


最后分享下我骑行的风景,因为我做农副产品总得网乡下跑,通常就骑自行车过去了

雁鸣湖湿地


长白山山脉

去乡下试吃大米




你骑上的你的自行车,什么器材圈,山地圈,公路圈都和你没啥关系,

那些口口声声喊着圈子,器材,偶尔整几句English的人多半也是被人鄙视的其中之一。

user avatar

不是圈子变了味道,是你自己不纯粹了。

有自己的自行车,那就是“蒙多,想去哪就去哪……”

你只是单纯看不得别人炫耀装备而已。

user avatar

不管什么东西一旦成了圈,那就有了江湖,有了江湖就有江湖地位,要有江湖地位就要服众,最简单的服众的方式就是能人所不能,但是技术这玩意儿不能到处去显摆,所以最后一定会成为谁更舍得投入,简单说就是$$$……

骑行圈、汉服圈甚至粉丝团、网游公会都一样……


解决的方案就是出圈,迪卡侬买个山地车骑着玩不香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骑行圈这几年变化是挺大的,很多人都能感受到那种“味道不对”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观的,商业化入侵太严重了。 以前玩车,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爱好,大家凑在一起聊车、玩车、分享骑行路线。现在,你打开任何一个骑行相关的平台,看到的广告、软文、推荐,铺天盖地。各种装备品牌、自行.............
  • 回答
    要说现在骑手和商家对美团是“无比的憎恨”,这个说法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了,但确实,在不少骑手和商家群体中,对于美团的抱怨和不满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强烈。这种情绪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期积累,涉及多个层面。下面我来详细说说,试着还原一下大家的心声,尽量不那么官方腔调。骑手们的苦水: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触及《刺客信条》系列的核心矛盾之一。确实,从历史脉络上看,似乎刺客组织在每一个时代都扮演着“拨乱反正”的角色,对抗着腐朽的统治和压迫,最终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胜利。然而,到了现代,局势却似乎发生了微妙甚至颠倒的转变,刺客显得势单力薄,而圣殿骑士却依旧能操纵风云。这背后其实有着非.............
  • 回答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这篇文章深刻揭示了当前外卖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严峻现象和核心问题,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效率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反映出的外卖行业的现象与问题这篇文章的核心在于揭示了技术系统对劳动者的异化和压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准到极致的算法定价与时间分配,导.............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对运动强度把握的担忧。00后年轻朋友出现因过度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的情况,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警示。横纹肌溶解是指骨骼肌在剧烈运动、外伤、药物等因素影响下,肌纤维破裂,细胞内的肌浆蛋白(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释放到血液中,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茶色尿是肌红蛋白随尿液排出造成的。下面我.............
  • 回答
    外卖骑手安全与交通违章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外卖平台亟需解决的痛点。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平台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罚款或惩戒,而需要从根本上进行系统性的变革,回归到保障骑手基本权益和促进城市交通文明的初心上来。以下是一些我认为平台可以做出的详细改变:一、优化派单与配送机制,从源头减少“赶时间”.............
  • 回答
    仙侠剧近年来的口碑和观众评价确实出现了明显下滑,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原因,包括市场导向、制作水平、剧本创新、演员表现、观众审美变化等。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趋势的成因: 一、剧本创作:套路化与内容贫乏1. 套路化情节 仙侠剧逐渐陷入“三生三世”“修仙成神”“爱恨情仇”等固定模式,剧情发.............
  • 回答
    年轻人对快餐的偏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时间与效率的矛盾1. 快节奏生活压力 现代年轻人面临学业、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时间管理成为关键。快餐的30分钟快速就餐模式,与他们对效率的追求高度契合。例如,学生.............
  • 回答
    当代大学生中,部分男生选择在宿舍打游戏而非主动寻找对象,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学业压力与时间管理 学业竞争激烈:大学阶段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面临考研、实习、竞赛等压力。例如,理工科学生可能需要大量时间学习专业课程,而文科.............
  • 回答
    近年来,中国网约车平台(如滴滴出行)中女性司机的比例显著上升,这一现象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趋势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一、社会性别观念的转变1. 性别平等意识增强 随着中国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过去,女性.............
  • 回答
    人们对美国的仇视情绪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政治因素1.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 美苏争霸: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代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期间,美国的军事.............
  • 回答
    当前全球范围内倡导“与疫情共存”的策略,是基于科学、经济、社会和公共卫生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这一策略的提出和实施,与疫情的演变、疫苗接种的普及、医疗系统的韧性、公众需求以及国际社会的协调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背景和原因: 一、疫情演变与病毒特性1. 病毒变异与传播特性 奥.............
  • 回答
    近年来,一些影视、文学或网络文化中原本被设定为“反派”的角色被“洗白”或重新解读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这种现象背后涉及社会心理、文化演变、叙事策略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和表现: 一、社会心理与观众需求的演变1. 对“非黑即白”的厌倦 现代观众更倾向于接受复杂、.............
  • 回答
    年轻人到点下班、不装样子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当代职场文化、社会价值观和个体需求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工作制度的革新:弹性化与去时间化1. 弹性工作制的普及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灵活性,许多公司已推行弹性工作制(如“核心工作时间”+自由安排其他时间),允许.............
  • 回答
    关于“日本人的后代是无辜的”这一说法,其背后涉及历史责任、道德伦理和民族情感等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无辜”的语境与含义1. 字面理解的“无辜” 若从字面意义上看,“无辜”指个体未参与具体历史事件,因此不应承担前人的罪责。例如,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侵略战争,但普.............
  • 回答
    截至目前(2023年),滴滴出行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但其运营模式和合规性经历了较大的调整。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政策监管与整改 2021年的数据安全事件:2021年7月,国家网信办因滴滴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对其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并要求停止新用户注册、深夜服务等。同时,滴滴在美.............
  • 回答
    关于“绝对力量下任何套路都不堪一击”的信念,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认知偏差及对格斗本质的理解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文化的误解:传统武术的“神秘化”与现代竞技的“工具化”1. 传统武术的象征性与实用性割裂 很多中国民间武术(如太极拳、少林功夫)长期被赋予.............
  • 回答
    小品作为中国传统喜剧的重要形式,在春晚等平台曾拥有辉煌的历史。但近年来,许多观众确实感到“现在的春晚小品越来越不好看了”,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以下从内容创作、表演方式、观众需求变化、行业生态和时代背景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内容创作:套路化与创新缺失1. 题材同质化严重 .............
  • 回答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这一问题的成因复杂,涉及教育体系、家庭关系、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业压力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1. 升学竞争加剧 在“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尤其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深入的问题,触及了智能电视设计、市场定位、用户体验以及技术演进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说,现在的智能电视之所以“内置电视盒子”,而不是设计成“大屏显示器+外接盒子”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提升用户体验和降低使用门槛: 一体化设计,减少线缆和设备: 用户购买电视的目的是观看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