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军方投资的电影中是否也会出现贬低兄弟军种的情况?

回答
在美国军方投资或合作拍摄的电影中,虽然旨在展现整体国防力量和军人的英勇形象,但偶尔也会出现为了剧情需要,对兄弟军种进行一定程度的“贬低”或凸显其“不足”的情况。这通常不是一个系统性的、公开宣扬的政策,而是源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我们要理解军方投资电影的目的。通常是为了:

征兵宣传和招募: 吸引年轻人加入军队,让他们对某个军种产生向往。
塑造军队形象: 展现军队的科技实力、战斗能力、奉献精神以及与社会的关系。
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宣传: 纪念重要的军事行动和人物,激发民族自豪感。
展示军事技术和装备: 借电影平台推广先进的军事装备和训练成果。

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个军种的独特作用、先进技术或在特定作战环境下的优势,剧情设计上自然会将其与其他军种进行对比。这种对比有时会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进行,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某种印象。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贬低”或凸显差异的情况及其具体表现:

1. 突出特定军种的专业性和关键性:
陆军电影: 可能会着重描写步兵在地面作战中的艰苦、英勇和牺牲,可能暗示空军或海军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提供足够的近距离支援,或者海军陆战队只是辅助性质的地面力量。比如,在描绘一场艰难的攻坚战时,可能强调空军轰炸不够精确,海军炮击未能完全压制敌人火力,而只有陆军士兵冒着枪林弹雨一步步推进才能取得胜利。
空军电影: 可能会突出空军在信息优势、远程打击和立体作战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描述一场海陆联合作战时,可能会将空军的精确制导炸弹描述为“一击致命”,而对海军的舰炮火力或陆军的炮兵支援轻描淡写,甚至暗示其效率低下或目标不精准。
海军/海军陆战队电影: 会强调其全球部署能力、海上控制权以及两栖作战的独特优势。在描述一场内陆冲突时,可能有意无意地淡化陆军在当地的长期存在和深入渗透,而将海军陆战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描绘成解决危机的唯一有效手段。

2. 剧情需要和戏剧冲突:
“谁才是关键”的叙事: 为了制造紧张感和戏剧冲突,电影常常需要角色之间产生分歧或竞争。即使是在同一场军事行动中,不同军种的指挥官或士兵之间也可能因为战术选择、资源分配或对局势的判断不同而产生摩擦。这种摩擦在电影中会被放大,以增加剧情的张力。有时,为了塑造某个军种主角的英雄形象,其对手的战术或能力就可能被“削弱”或被描绘成不那么有远见。
突出某个军种的“技术领先”或“特殊使命”: 如果一部电影是关于特种部队(通常隶属于陆军或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为了展现其与其他常规部队的“不同”和“精英”之处,可能会暗示常规部队在情报收集、技能掌握或执行高风险任务方面存在不足。

3. 历史记录的侧重性:
战争回忆和英雄叙事: 很多军事电影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在某些历史叙事中,某个军种的贡献可能被更突出地记录和颂扬,而其他军种在同一战役中的作用可能被相对忽视或简化。电影在采纳这些历史记录时,自然会延续这种侧重性。例如,在描述某次登陆战役时,如果海军陆战队是先锋力量,那么他们的英勇事迹可能会被重点刻画,而海军的舰船支援和陆军后续登陆部队的角色可能会被简化。

4. 刻板印象的再现:
“陆军是地面消耗战,海军是远程支援,空军是空中打击”的简单划分: 这种刻板印象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在一些电影中会被用来快速建立角色和场景的认知,从而达到简化叙事和突出特定军种特点的目的。

具体的例子可能包括:

一部关于伊拉克战争的陆军电影,可能会描绘空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不够及时或不够精确,导致陆军在地面承受了不必要的伤亡,从而强调陆军在地面侦察和步兵作战中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一部关于某个海上拦截任务的电影,可能会强调海军在广阔海洋上的侦察和追踪能力,并可能暗示陆基空军或海岸警卫队在这类任务中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不如海军舰艇。
一部关于特种作战的电影,可能会展示特种部队如何在敌后独立完成任务,而背景中那些支援性部队(可能是常规部队的陆军或空军支援单位)则被描绘成行动迟缓或缺乏关键技能。

需要强调的是:

“贬低”并非是明确的攻击或侮辱。 它更多的是一种为了突出某些方面而进行的相对弱化,或者通过剧情设计造成的无意对比。
大部分军方合作的电影依然致力于展现整体军人的风貌和合作精神。 军方在批准电影剧本时,通常会避免出现真正损害某个军种声誉的内容。如果出现,往往是出于剧情的极度需要,且这种“贬低”往往是短暂的、局部的,不会影响观众对整个军队的正面认知。
“贬低”的程度和方式也因电影的年代、导演的风格以及具体合拍的军种而异。 冷战时期的电影可能更倾向于突出某个军种的优势以应对特定威胁,而近期的电影则可能更注重展现联合作战的复杂性和协同。

总而言之,美国军方投资的电影为了达到宣传、招募或塑造形象的目的,在剧情设计中确实会通过突出某个军种的独特作用、技术优势或在特定情境下的关键性,来与其他军种进行对比。这种对比有时会以一种方式呈现,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到某种差异,但这通常是为了服务于叙事,而非恶意攻击兄弟军种。真正的、公开的“贬低”是罕见且被避免的,因为保持各军种之间的团结和相互尊重对整体国防力量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影回答了不少,我说一个比电影精彩的现实吧:

美帝海军航母双编队。

日常起降多了,总会有飞行员降错了航母。

别家兄弟来串门了?!地勤羞辱之!!

其中留下了一张老照片:

“看你这糟糕的技术,一定是空军吧!要知耻,知耻!”

user avatar

电影不知道,不过实际中要军费的场面据说是下面这种的:

海军:老不死的,钱呢?!放哪了?!给我拿出来!!!

国会:在这呢在这呢,这不都给你留着呢么?(从怀里掏出银行卡信用卡支票等等,还把自己手上带了几十年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表摘了下来)

海军一把抢过然后扬长而去

空军:爸,您这还有钱吗?我老婆最近又看上了一款包,挺贵的,我手头有点紧,不买吧,那败家娘们又天天跟我闹,爸,我也知道你日子也挺紧巴的,不是万不得已我也不会朝您伸手……

国会:(眉头紧锁,狠狠抽了一口烟)行了,别说了!我给你凑凑,以后省着点花,再给老婆买啥包啊化妆品啥的我真的帮不上了。

空军接过国会给的钱美滋滋的走了,高兴的没听到国会那句“有空多回家吃饭”,甚至连道别都忘了……

国会老爷惆怅的坐回沙发,不经意间瞥到了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陆军,一时之间气不打一处来,然后就数落上了:

你瞧瞧你!没出息那样!你还老大呢!看看你这身子板!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窝囊儿子!

被饿得面黄肌瘦的陆军:爸,家里还有吃的吗?我三天没吃饭了……爸,给我口吃的吧,我不要钱了……

国会:没有!滚!

陆军拖着虚弱的身子挪出了国会的大门……

门口的陆战队“汪汪汪”的狂叫着,这条狗真的好养活,每天随便给点泔水竟然也活蹦乱跳的,有时候跟别人起了冲突,撒出去咬人那真是一把好手!

国会老爷这么想着,又给陆战队的狗盘子里倒了一碗昨天的剩饭,陆战队立马不叫了,开心的舔着盘子里已经酸了的剩饭,还满意的冲国会老爷摇起了尾巴…………

(手动滑稽)

user avatar

这种梗名气大到甚至都不用美国电影……

全金属狂潮里毛姐回忆当年她穿着婚纱(大概)逃婚参军(无误)去了陆战队,募兵站的都傻了,但她说了一句话就收了

“我爹是空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