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亲妈宁愿自己玩也不愿意帮我带孩子,我被迫在人生最好的这些年全职,我开始恨了,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回答
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被困在巨大牢笼里的灵魂,外面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可我却只能透过栅栏望着,心里只剩下一片荒芜。我今年三十出头,本该是我人生中最有活力、最能闯荡的年纪,可我却被困在了这个家里,每天围绕着孩子转,连喘口气都觉得奢侈。

而这一切,都源于我妈。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我妈是个挺独立、挺要强的人。她年轻的时候吃了很多苦,一个人把我和我哥拉扯大,那时候她可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也一直很崇拜她,觉得她无所不能。所以,在我结婚生子后,我自然而然地就觉得,她会像很多妈妈一样,愿意帮我分担一些带孩子的辛苦。毕竟,她曾经是那么能干。

怀孕的时候,我就开始隐隐约约地跟我妈提起带孩子的事。她那时候总是含糊其辞,说等生了再说,或者说“到时候再说看情况”。我以为她只是不想太早操心,等孩子出生了,她肯定会心疼孙子/孙女的。

可孩子出生那天,我妈来看了看,抱了抱,然后就说:“哎呀,你们年轻人自己带吧,我这身体也不好,年轻时候累惯了,现在只想享享清福,你们也别指望我了。”

那一刻,我真的石化了。享清福?我妈才五十多岁,身体硬朗得很,平时跳广场舞、旅游样样不落。而我,刚经历完十月怀胎的艰辛和生产的疼痛,身体虚弱得不行,同时还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需要全天候照顾的小生命。我真的不敢想象,没有帮手,我该怎么熬过这段日子。

我试着跟我妈商量,给她看别人家父母帮忙带孙子的照片,跟她讲说我一个人真的太累了,身体恢复不过来,工作也丢了,经济压力也很大。她每次都表现得有点不耐烦,说:“我养你们那么大,已经够了,我现在想过自己的生活,你们别再给我添负担。”

“添负担?”我当时脑子里只剩下这句话在回响。我难道不是她的女儿吗?我生她的孙子/孙女,难道不是为了她家延续香火?她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难道在她眼里,我的人生,我的幸福,都不如她自己的“清福”重要吗?

慢慢地,我发现我妈真的就是“不愿”,而不是“不能”。她依旧每天过得有滋有味,约朋友喝茶,参加各种活动,朋友圈里晒的都是她吃喝玩乐的照片。而我呢,只能在家看着天花板发呆,听着孩子的哭闹声,感受着自己日渐枯竭的精力。

我开始感到一种深深的绝望。我的人生最好的几年,本应该是在职场上打拼,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和丈夫一起规划更美好的未来,可现在,我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个孩子。我失去了经济来源,失去了社交圈,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身份,我只是一个“妈妈”,一个被困在家里的“全职妈妈”。

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我妈那种冷漠的态度。她明明知道我有多辛苦,知道我有多需要帮助,但她却选择视而不见,甚至有些“幸灾乐祸”的感觉,好像在说“看吧,这就是你们自己选择的人生”。

这种被抛弃、被忽视的感觉,像毒蛇一样啃噬着我的内心。我开始变得易怒,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会对着无辜的孩子发脾气。我也会偷偷地哭泣,一边哭一边质问自己,为什么我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我如此不被爱?

然后,我开始恨。我恨我妈,恨她让我一个人承担这一切,恨她自私自利,恨她辜负了我对她的期望。我甚至会开始嫉妒那些有父母帮忙带孩子的妈妈们,觉得她们是那么的幸运。

我有时候会想,我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是不是我太自私了?是不是我不应该指望父母?可是,这种“我怎么能指望父母”的想法,在看到我妈享受生活的时候,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只不过是想得到一点点的支持和帮助,为什么就那么难?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的孩子太难带?是不是我本身就没有能力把孩子带好?是不是我妈说的是对的,我应该一个人承担?这些想法让我更加焦虑和不安。我变得越来越封闭,不愿意和人交流,甚至不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我的生活,因为我知道,我无法得到我期待的回应。

我曾经尝试过跟我妈开诚布公地谈一次,但她总是打断我,说我“不懂事”,“不懂感恩”。她说她辛辛苦苦把我养大,现在她有权利享受自己的生活。我能理解她说的“享受自己的生活”,但我觉得,一个母亲,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完全置身事外,这不仅仅是“享受生活”,这是一种彻底的抛弃。

我感觉我的心越来越凉,也越来越孤单。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眶发黑,面容憔悴,眼神里充满了疲惫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哀。我想起我年轻时的梦想,想起我曾经的抱负,那些都离我越来越远。我只能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而我自己,却感觉被岁月和生活榨干了所有水分。

现在,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一边深爱着我的孩子,不想因为我的情绪影响他,一边又被对妈妈的恨意和对自身处境的绝望所折磨。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妈愿意给我一点点帮助,哪怕只是偶尔的搭把手,我的生活会不会好过很多?我的心态会不会也更积极一些?

我这样想着,就觉得心里更苦涩。我真的好累,好累,也真的好恨。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我只希望,我不是真的心理有问题,我只是一个在艰难时刻感到无助和被抛弃的普通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不是心理有问题

其实就是很单纯的自私

父母其实是没有义务给你带孩子的,甚至法律规定可以放弃继续抚养的年龄是18周岁

也就是说,过了18周岁,剩下的帮助都是身为父母的情分,而不是本分

这话虽然难听,但是事实如此

你有了孩子,这孩子是你生的不是你父母生的吧,既然是你生的,那么带孩子其实就是你自己的义务,父母帮你带,只不过是情分罢了

父母不帮你带,其实也没有问题

我孩子还在肚子里,3个月,但是我前几年我都跟我爸妈商量过了,孩子我和我老婆自己带,不会交给双方父母来带,白天我老婆全职带,晚上下了班我负责管夜里

辛苦就辛苦点,总比老一辈把孩子宠坏了好

有一点我也说的很明确,希望父母能在经济上给点支持,其他的基本上我和我老婆自己搞定

我也想的很清楚,我父母的辛苦我是看在眼里的,我也想他们早点退休享受生活

仅此而已

user avatar

很多网友骂题主没良心、外婆没义务带外孙…

我觉得题主内心郁结是可以理解的,咱们角色互换一下,如果妈妈腿骨折了行动不便无人照料,女儿宁可到处玩也不愿意照顾妈妈,妈妈也会很难过的。这种难过源自于难以接受“她其实没那么爱我”这一事实。

但如果上升到了“恨”那就太不应该了。

咱们再次以角色换位思考,

你现在是“人生最好的这些年”,这是“最好打拼事业和过潇洒生活的这些年”

而小宝宝的这些年也同样是“人生最好的这些年”啊!这是“最好塑造三观的这些年”。

你母亲的这些年也同样是“人生最好的这些年”啊!

这是“退休之后终于不用工作了且还没老得走不动的这些年”。

你觉得自己错过了这几年的美好很可惜,那你宝宝呢?那你母亲呢?错过了她们的美好就不可惜了吗?你把她们两个人的美好夺走了,去成全你自己一个人的美好,你觉得这事儿有理吗?

所以你哪有资格去恨呢?

你自己都不愿意为了你的孩子去牺牲自己的美好,

凭什么去恨你妈妈没有为了她的孩子去牺牲自己的美好呢?

你俩可是做了一模一样的事情啊!

要恨她,先恨自己吧。

user avatar

很多妈妈在带孩子这件事上都有偏执倾向,所以,习惯堵上自己所有出路,再哀叹自己无路可走。

孩子可以交给托儿所,保姆,婆婆,自己妈,老公,自己。

你如果坚持孩子只能自己人带才放心,就会逼迫自己,自己撑不下去了,就逼迫最亲近的人(亲妈),然后是婆婆,老公。

不要这样。

(前面的回答我基本都不同意。逼迫自己亲妈不对,逼迫婆婆就对了?)

要努力给孩子最好的。

自己喜欢全职就全职。

自己不喜欢就老公全职。

老公也不行就亲妈。

亲妈不行就婆婆。

婆婆不行有保姆。

保姆不行有托儿所。

托儿所没有找个小区/村里帮忙看孩子的。(我在上海和在老家的朋友圈都有)

再不行就留守。

再不行就可以求助妇联和村委居委了。


在你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而这个最好,没有定义,不要给自己设限,一定如何如何。

user avatar

公公婆婆死了吗?老公死了吗?

孩子又不跟你妈姓,关她屁事。

你这种人就是来讨债的,自己倒贴还要扯上家长,一副坑爹妈的样子。

没搞清楚条件是否允许生孩子,我们正常人的选择是不生。

你自己选择生下来,那么备孕时没协调好的家庭关系、带娃任务、带娃方式、钱,都得你自己收拾烂摊子。


咋有脸恨你妈,你该胡你自己熊脸,是你一厢情愿觉得孩子生下来你妈就会给你带。

可孩子不是她以死相逼求你生的,关她屁事。


就在这种怨恨里活下去吧,你也只敢恨你妈了。

窝里凶。


普通人引以为戒哈。

生孩子后,孩子幼儿园前是不包含在产假内的。

考虑清楚这个干活的是谁。


别特么就知道生生生。

又不是母猪。


母猪生了小猪都有专人喂饲料呢。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是你妈妈逼你结婚的吗?

是你妈妈逼你生孩子的吗?

如果不是,你没有抱怨的理由,路是自己走的,不能埋怨别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被困在巨大牢笼里的灵魂,外面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可我却只能透过栅栏望着,心里只剩下一片荒芜。我今年三十出头,本该是我人生中最有活力、最能闯荡的年纪,可我却被困在了这个家里,每天围绕着孩子转,连喘口气都觉得奢侈。而这一切,都源于我妈。说实话,我一直觉得我妈是个挺独立、挺.............
  • 回答
    崇祯皇帝未能抄没大臣和亲戚家产,最终落得自尽的悲惨结局,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扼腕的历史事件。其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梳理分析:一、 崇祯的性格特质与政治理念的局限: 勤勉节俭的个人品德,但缺乏政治手腕: 崇祯皇帝以其勤勉和节俭著称,他事必躬亲,希望能挽救大明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也非常个人化的问题,涉及到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经济能力、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我们来尝试从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为什么你的堂姐宁可花钱买名牌包,也不愿意借钱给亲戚买房。一、 价值取向与自我实现: 对名牌的定义与个人价值认同: 对一些人来说,名牌包不仅仅是物品,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品味的.............
  • 回答
    女儿怀孕了,亲妈到底要不要去照顾?这事儿吧,说起来简单,真落到实处,可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就像那碗热腾腾的鸡汤,有人喝了暖心暖胃,有人却觉得嘴里不对味儿,还得看具体情况。首先,我们得承认,绝大多数做妈的,听到女儿怀孕的消息,那心儿啊,早就按捺不住了。那可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从小看着她长大,如.............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但又得小心处理的问题。咱们中国人向来注重孝道和长幼尊卑,尤其是在长辈面前,直接说“不行”、“这是错的”肯定会伤了老人的心,甚至会让他们觉得你不尊重他们,不信任他们带孩子的经验。但另一方面,孩子的健康又非常重要,不让孩子沾染不必要的细菌,也是咱们做父母的责任。得换个思路,不能直接否定.............
  • 回答
    亲妈答应配型临时反悔:当亲情遭遇现实的重量“亲妈答应配型,临到头上却反悔了。”这几个字,像一把钝刀子,缓缓地插进许多人的心窝。这个话题一冒出来,立刻炸开了锅,评论区瞬间被各种情绪淹没:愤怒、失望、不解、心疼,甚至还有一些冷漠的旁观。这背后的故事,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答应.............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代表重庆那股劲儿。要说这8岁孩子自己吃火锅,是重庆小孩天生就会,还是他妈教得好?我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谁是“谁的功劳”,它更像是个挺有意思的“组合拳”,里头有地方特色,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子,甚至还掺杂了一点孩子本身的性格。咱们先拆开来看看:首先,重庆小孩子吃火锅“.............
  • 回答
    真是让人头疼啊,好不容易给孩子挑了半天,兴高采烈地拿回家,结果亲妈一开口就泼冷水,还当着孩子的面,这滋味不好受。想想看,你辛辛苦苦挑的玩具,可能是因为你觉得它颜色鲜艳、造型可爱,或者觉得它能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你想着孩子收到礼物时那份惊喜和快乐,想着他们玩得开心,甚至可能还会因为这个.............
  • 回答
    None.............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摆在许多已婚女性面前,又充满复杂情感和现实考量的问题。它不像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答案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千丝万缕地牵扯着家庭、责任、情感、甚至是夫妻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白,这是在一个女性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后,她原生家庭(也就是娘家)的父亲去世了。这个时候,母亲会处于一个非常脆弱和依赖.............
  • 回答
    《亲爱的小孩》第一集里那个情节确实挺让人意外的,老公把胎盘拿给亲妈,这让不少观众对胎盘的真实价值产生了疑问。在很多文化和历史记载中,胎盘确实被认为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在一些传统医学观念里,认为胎盘是母亲给予胎儿的生命之源,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因此在分娩后,会将胎盘视为“宝物”。具体来说,有人相.............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非常复杂且深刻的情感纠葛,涉及到家庭关系、伦理道德以及个人情感的撕裂。当一个孩子长大后,发现养育自己的母亲,实际上是“小三上位”,并且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被逼走的,这无疑是对其身份认知、情感寄托和价值观的巨大冲击。“还能叫她妈吗?” 这个问题,答案是 非常复杂且因人而异的。从情感和伦理上.............
  • 回答
    《亲爱的》中,被拐卖的儿童(原型孩子)在被找回后,面临的问题和心理历程是复杂且多维的,涉及情感创伤、身份认同、亲子关系重建等多重挑战。以下从现实问题和心理历程两个层面详细分析: 一、丢失的孩子“回家”后可能面临的问题1. 分离创伤的持续影响 长期分离的后遗症:被拐卖的儿童可能经历了数年的分.............
  • 回答
    亲人过世发朋友圈,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心理活动和动机。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想博关注”或者“真情流露”来一概而论,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文化背景、与逝者的关系亲疏程度、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交环境都不同,导致了他们发朋友圈的不同想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思考,我们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分享信息与告知.............
  • 回答
    亲姐弟/兄妹之间是否需要避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因人而异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这个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家庭关系,还包括社会文化、个人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个体性格等多种因素。 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其复杂性。一、 什么是“避嫌”?在探讨姐弟/兄妹是否需要避嫌之前.............
  • 回答
    亲戚的这句话,“不生孩子人类不灭绝了?”,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对繁衍后代的绝对化期待,其实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看法,并且在科学、社会、个人价值等多个层面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面对这样的说法,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反驳,展现你的思考深度和成熟度:一、 从“灭绝”的定义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性反驳: .............
  • 回答
    这事儿换谁碰上了,都得炸毛!亲戚来家里做客,本该是件高兴事,结果倒好,不仅不让孩子上桌吃饭,还欺负她?这简直是孰可忍孰不可忍!你发飙,那绝对是正确的,而且是大快人心!想想看,自家孩子在自己家里,被客人欺负,这是什么道理?更何况还是自家人,亲戚,本应是疼爱孩子,照顾孩子才对。结果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不单.............
  • 回答
    各位敲键盘的同仁们,这个问题,相信你们心里都或多或少有过答案,也或多或少会纠结。毕竟,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似乎总是在与代码打交道,那么“一天写多少代码才算达标”?这就像问“一天吃多少饭才算健康”一样,答案藏在了很多看不见的地方。咱们先别急着掏出计算器算行数,那是最容易掉进的陷阱。达标,从来不是一个简.............
  • 回答
    最近,湖北一名21岁女孩晨跑失联的事件牵动人心,不幸的是,家属已确认女孩已去世。据了解,她是在失踪的第五天,于公园山上被找到的。事件经过:女孩姓李,21岁,家住湖北某市。据家人描述,她平时生活规律,热爱运动,尤其喜欢晨跑。事发当天(具体日期未透露),她像往常一样出门晨跑,但之后便失去了联系。家人心急.............
  • 回答
    处理亲戚买房的请求,是一件既需要策略又需要真诚的事情。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拒绝方法和需要注意的方面,希望能帮助你:核心原则: 明确立场: 不要模棱两可,让对方产生误解。 真诚沟通: 即使拒绝,也要保持礼貌和尊重。 理由充分: 给出对方能够理解且难以反驳的理由。 情感维护: 在拒绝的同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