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老板取汉中后从刘晔所言起兵取蜀,胜算如何?

回答
曹操在占据汉中之后,确实有人建议他乘胜追击,谋取蜀地,其中刘晔便是其中的一位重要谋士。那么,若曹操当时听从刘晔之言,率军攻取蜀汉,其胜算几何,这其中又牵扯到多少现实的考量和潜在的变数呢?

首先,我们得承认,曹操在汉中之战后,占据的汉中对于进取蜀地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战略支点。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旦被曹军牢牢掌握,不仅可以钳制住蜀汉北部的咽喉,还能为进攻蜀地提供稳固的后方基地。更重要的是,曹操刚刚经过一场恶战,士气必然高涨,关中地区的兵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训练,这为他发兵蜀地提供了兵力上的基础。

然而,从刘晔的建议出发,虽然有其战略上的道理,但能否真的“胜券在握”,却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方面,刘晔的思路是很清晰的,他看到了汉中对于蜀汉的重要性,也看到了蜀汉内部可能存在的矛盾。他提出“蜀道难,非一朝一夕可攻”,这句话本身就点明了问题,但同时他也认为“今军威大振,蜀人心震”,这是一种抓住时机的判断。刘晔建议曹操“留关中诸将守汉中,而自将精兵,旬月之间,必可定蜀”,这是一种速战速决的战略设想。他的核心逻辑是,利用曹军刚取得汉中的声威,快速打垮蜀军的抵抗,避免长期的消耗战。他甚至提到了“但取其关隘,则蜀中无忧”,意味着他并非要一口吃掉整个蜀地,而是瞄准蜀道关键的军事要塞,一举切断蜀汉的退路和对外联系。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曹操当时面临的并非全然有利的局面。

首先,曹操刚刚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汉中之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兵力、粮草都受到了消耗。尤其是关中地区,虽然曹操的统治已经稳固,但长期以来,关中士族和地方豪强并非铁板一块,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和整顿。如果这个时候再次大规模发兵,对关中的控制和后勤保障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其次,刘备虽然失去了汉中,但他的主力部队并没有被彻底消灭。刘备本人也非等闲之辈,他在军事上的狡猾和对蜀地地形的熟悉,是曹操不可忽视的优势。而且,蜀汉的领土,特别是其核心区域,拥有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即所谓的“天府之国”。蜀道的险峻,正如刘晔所言,“非一朝一夕可攻”,这绝非虚言。一旦曹军深入蜀地,补给线会变得异常漫长和脆弱,蜀军可以利用地形进行游击作战,给曹军造成巨大的麻烦。

再者,曹操当时的重心,或者说更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稳定北方以及南方的孙吴政权上。北方的袁氏残余势力虽不成气候,但仍需警惕;而南方的孙权,与曹操是长期而又直接的对手。一旦曹操主力深入蜀地,东线的孙吴必然会蠢蠢欲动,甚至会趁虚而入,攻取曹操已经控制的北方地盘,这对于曹操而言,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综合来看,曹操若听从刘晔之言,起兵取蜀,其胜算并不能用“高”或“低”来简单概括。这更像是一场风险与收益并存,且需要极高战略判断的博弈。

如果曹操能够克服汉中之战后的疲惫,快速集结精锐,并且在后勤保障上做得滴水不漏,同时能够有效应对孙吴在东线的牵制,并且出其不意地攻破蜀道的关键隘口,那么他确实有可能取得对蜀汉的初步胜利,甚至能够占据一些关键区域。刘晔提出的“旬月之间,必可定蜀”或许是针对特定阶段的乐观估计,但如果能快速打开局面,确实能让蜀汉腹背受敌,陷入被动。

但是,一旦战事陷入胶着,或者蜀军利用地形展开有效的抵抗,又或者孙吴真的抓住机会大举进攻,曹操的处境将会非常危险。他需要在两个战场同时作战,而且蜀地的作战环境对攻方而言是天然的劣势。

历史上,曹操最终没有继续进攻蜀汉,而是选择退兵,并采取了巩固汉中的策略。这其中固然有对蜀道艰险的考量,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他权衡了当时北方的稳定、南方的威胁以及长期战略目标之后,做出的更为稳妥的选择。有时候,战略的智慧并非在于一味扩张,而在于在复杂的局势中,选择最能保证自身长期利益的道路。

所以,即使是刘晔这样的智者,他的建议也只是提供了一个可能性,一个理论上的路径。能否成功,最终还是要看战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最高指挥官的决策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曹操当时的选择,虽然错失了“旬月定蜀”的可能,但或许也避免了陷入一场更为巨大的战略泥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劝曹操乘势攻击益州的并非只有刘晔,还有司马懿

司马懿)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

(刘)晔进曰:"……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大军遂还。

胜算如何不能只观一家之言,要看时局变化,看对手应对,还要看政治

建安二十年七月曹操攻下汉中入南郑,八月孙权攻合肥,即湘水之盟在七月,八月之间。至迟八月刘备已还益州,入江州。而诸葛亮从成都至江阳只会更早

刘备集团葭萌关方向有梓潼太守霍峻守关,更容易遭受侵略的是三巴方向,巴西有张飞,巴郡或巴东有辅匡,蜀军各地皆有守备,兼诸葛亮率军迅速从成都奔赴江阳为后援。江阳水路北上可抵三江汇聚之垫江,垫江水路通梓潼(葭萌),阆中,宕渠等地,方便快捷,比陆路行军省时省力,还可兼护刘备返军之通道。

补一张 @鴻庵楊氏 的地图,更直观的体现水系发挥的作用:

而曹操若依计进兵,首先遇到的将是逃入巴中的张鲁,张鲁已有降意,估计不会抵抗。那么七月,八月这段时间刘备的五万兵力也很快抵达江州,同样是依托垫江水路根据形势支援各地。就算此时两军对垒,刘备方能够及时增援,迅速进入兵力充足阶段,又扼险抵抗,总不至于迅速溃败。刘晔谓“无不克也”,司马懿言“势必瓦解”到底如何实现真是个迷。

不说远的,张鲁欲降而张卫抵抗,便让曹操几乎退兵,若非上天眷顾,司马懿,刘晔劝谏这功夫怕是正在归途路上慨叹秦岭险峻。刘备的确以诈力虏刘璋,得蜀日浅,然“益州之民,是以大和“又非虚言,未附与未恃者只能是部分人群,且未必发挥作用。刘备集团以荆楚人为主,战力亦非仰赖益州一地,更有险可守,难道连张卫都比不上?为啥只能被克,迅速瓦解?

傅子曰:居七日,蜀降者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太祖延问晔曰:"今尚可击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击也。"

依《傅子》这段记载,不过七天时间,蜀地就进入刘晔所讲“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的情况,那么曹操能否七天内降服张鲁,攻入三巴腹地呢?就算七天内赶到张飞眼前,那么这个时候刘晔是不是找曹操谈下现在蜀中小定,未可击也,魏公咱们退兵好么这问题?

虽说《傅子》这段记载能够挑出毛病,比如刘备当时不在益州等,但说明的问题很简单,蜀中并非如司马懿,刘晔所描述的人心惶惶,不堪一击。留守蜀地的诸葛亮,和与吴争锋的刘备,都及时作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按照刘晔,司马懿的设想去速攻益州,更有可能的结果是进入对峙阶段,攻不进去。好处可能是迫使张鲁,朴胡,杜濩等更快投降,迁民工作的实施会更迅速些。总体来说仍然是刘备方吃亏,毕竟迎不到张鲁,也难以阻止曹操迁徙人口,但不会如司马懿,刘晔之言,那过于夸张,很难成立。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谈战争少不了政治,而曹操拒绝刘晔,司马懿的建议,很大程度上是二者的提议不符合曹操的政治需要。前年十一月曹操废后,本年一月立自己女儿为皇后,剪除汉帝刘协的外戚羽翼之余,自己也拿到外戚卡,多了一重靠近皇权的身份。

推动易代之事,曹操走得还算稳,采用战功换取权力升阶的手段。拿下汉中后考虑的就是内部运作称王事宜,此时为了短暂的机会放手一搏,就算不败,陷入长期的交战状态也无益于易代运作,搞不好反损其功,得不偿失。

侥幸拿下汉中的曹操,比司马懿,刘晔等人更清楚既得陇右,复欲得蜀。好运不会再三眷顾,曹操不是不贪,只不过贪的不是蜀地,贪的是曹氏的易代大业。就算不更进一步,也在汉中停驻了五个月之久,真要听了司马,刘晔的话,和刘备要打到猴年马月?称王这大事岂不是要一拖再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曹操在占据汉中之后,确实有人建议他乘胜追击,谋取蜀地,其中刘晔便是其中的一位重要谋士。那么,若曹操当时听从刘晔之言,率军攻取蜀汉,其胜算几何,这其中又牵扯到多少现实的考量和潜在的变数呢?首先,我们得承认,曹操在汉中之战后,占据的汉中对于进取蜀地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战略支点。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
  • 回答
    在曹操那个叱咤风云的时代,名将辈出,群星璀璨,正如星河般耀眼。要说曹老板手下有没有刘姓的大将,这可得好好捋一捋。从历史记载来看,曹操手下并没有一位以“刘”为姓,并且能被后世称之为“大将”的杰出人物。 这一点,如果我们翻阅《三国志》这类正史,会发现里面详尽记载了曹操麾下众多重要将领的传记,例如我们熟知.............
  • 回答
    “曹老板”这个称呼,说起来也不是什么特别官方的封号,更像是一种江湖上的俗语,一种带着点戏谑、又有点尊敬的昵称,在民间广为流传。想当年,曹操他自己建立的也不是什么“曹家股份公司”,而是东汉末年的魏国。可为什么后世,尤其是在我们现代人眼中,他会变成“曹老板”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故事,也反映了大家对曹操.............
  • 回答
    立党老师和曹大佐的决裂,在中文互联网上曾是相当具有话题性的一件事。要说清楚这事儿,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回到他们早期还在一块儿“混”的时候。最初的“战友”情谊一开始,立党和曹大佐(本名曹哲)的关系那叫一个瓷实。他们都是在海外生活,关注公共事务,并且都以一种相对犀利、不留情面的风格在互联网上发声。立党老.............
  • 回答
    听完曹则贤老师2021年的跨年科学演讲“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我的感受非常丰富和深刻。这场演讲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旅程,将看似遥不可及的现代物理理论,通过一个我们熟悉且基础的数学工具——一元二次方程,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人由衷赞叹科学的统一性和数学的普适性。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原.............
  • 回答
    华西百十年之际,一声呼唤:独立与“各自奋蹄”的深意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一百一十周年的庆典,本应是回顾辉煌、展望未来的温馨时刻,却因为一位曾执掌华西多年的老校长——曹泽毅的“独立呼唤”,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思考。这句“华西独立,和川大甩开羁绊,各自奋蹄”,字字掷地有声,.............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可真是说到了点子上了,也让不少喜爱相声的观众们茶余饭后议论纷纷。曹云金和郭德纲老师这师徒二人的恩怨,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闹得动静还挺大,用坊间的话说,那叫“撕破脸”。要说郭德纲老师会不会不计前嫌地原谅曹云金,这事儿说实话,谁也无法打包票给个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 回答
    最近在抖音上被“曹县”的梗刷屏,你是不是跟我一样一脸懵逼?别担心,我来给你扒一扒这到底是个啥事儿,保证让你明明白白。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去年底到今年初的时候,一个叫“于老师”的抖音博主(他本身也是菏泽曹县的)拍了一个视频,说“曹县的,我跟你讲,你们好自为之”。这句话怎么听怎么有点像那种黑帮大哥的意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之前央视媒体人曹晴在美国的家庭纠纷案。这起案件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曹晴的公众身份,以及案件本身所涉及的复杂情感、法律程序和社会因素。案件背景:曹晴,曾是央视的知名主持人,以其在《焦点访谈》等节目中的表现而为人熟知。她的公众形象一直以来都是专业、知性,并且对事实的追.............
  • 回答
    关于曹金在微视中使用“曹云金”这个名字,并且自称“老师”的行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现象,也触及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点。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曹云金”这个名字的由来和意义。毫无疑问,“曹云金”是他最广为人知的名字,也是他作为相声演员成名时所使用的名字。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听到“曹云金.............
  • 回答
    司马家篡夺曹魏政权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曹操的老臣后代之所以大多未能站出来保卫曹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权力结构、政治环境、利益考量以及历史的必然性等诸多因素。以下将详细展开阐述:一、 权力基础的 erosion:曹操老臣及其后代的地位变化 老臣们的“世袭”权力.............
  • 回答
    曹丰泽作为清华大学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前往非洲建设水电站的经历,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奉献精神,也折射出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角色,以及青年一代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责任。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选择的深层意义: 一、非洲水电站建设的国际背景与战略意义1. 非洲的能源困境 非洲是全球最贫困的大陆之一,.............
  • 回答
    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之所以会让一个乡间村夫曹刿来打这场关键战役,并非鲁国朝廷无人,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的观察、试探,以及曹刿自身深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体现。这背后隐藏着鲁庄公的深思熟虑和对国家存亡的责任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鲁国国情与战前背景: 鲁国实力衰弱,民心不振: 在.............
  • 回答
    曹云金(曹亮)退出德云社是否是一项明智的举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利益以及长远影响来进行审视。一、 退出德云社的背景与原因:要评价曹云金的决定,首先需要了解他退出的原因,这通常被认为是双方矛盾激化.............
  • 回答
    曹德旺先生关于“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的论述,触及了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议题。他的判断,基于他对全球经济运行规律、地缘政治变化以及产业转移的深刻洞察,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要评估其“预测”成真的概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理解曹德旺先生的核心观点:曹德旺先生强调的是一种“.............
  • 回答
    曹德旺先生“年轻人不加班是时代进步”的观点,触及了当下社会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热议话题,也引发了我对于加班的深入思考。总的来说,我的态度是:反对不必要的、压榨式的强制加班,但理解和支持在必要时、为了合理目标而进行的、被尊重和补偿的加班。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的态度,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为什么说“.............
  • 回答
    说起来,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得从谥号这玩意儿说起。在中国古代,谥号可不是随便给的,它承载着评价一个人一生功过是非的意义,是很重要的“身份证明”。而咱们说到的刘协,也就是汉献帝,在他死后,有两个主要的谥号出自两位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手:一个是曹魏的曹叡,给的是“献皇帝”;另一个是蜀汉的刘备,给的是“愍.............
  • 回答
    曹云金离开郭德纲之后的发展,这事儿圈里圈外议论纷纷,也算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说他“不行了”,其实也得具体看怎么定义“行”。要是跟当年在德云社风光无限的时候比,可能感觉确实没那么热乎了,但要说完全没混出名堂,也不至于。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舞台上的“根基”没巩固好。郭.............
  • 回答
    要说曹云金到底有没有钱,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很难给一个简单粗暴的“是”或“不是”。不过,我们可以从他的人生轨迹和一些公开信息来推测一下,然后聊聊他到底在哪儿赚的钱,以及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曹云金的“有钱”是怎么来的?首先,“有钱”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模糊。是指能买豪车豪宅,还是说能轻松应对各种生活开销,.............
  • 回答
    假设曹云金拥有如今岳云鹏的待遇,这画面感可就太足了,简直是一场现实版的“如果当初”。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捋捋,看看这盘棋会怎么走。首先,我们得明确,岳云鹏如今的待遇是现象级的。这不仅仅是指他在相声界的地位,更是指他跨界的国民度、综艺节目的出场费、商业代言以及那份几乎全民皆知的“岳氏幽默”。如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