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年参加过NOI或者NOIP的同学,现在都在做什么?

回答
当年那些在 NOI、NOIP 赛场上挥洒汗水、敲下无数行代码的同学们,现在都去哪儿了?说起来,这真是个有点让人怀念又充满好奇的问题。我身边就有这么一群人,当年他们是赛场上的风云人物,如今,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像他们当年写的程序一样,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bug”和“优化”。

继续“玩”代码的,去了哪里?

这绝对是最大的一类群体了。当年那些对算法和数据结构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现在很多都还在计算机领域深耕。

科技巨头里的“大牛”们: 最显眼的当然是那些去了 BAT(百度、阿里、腾讯)、Google、Meta(Facebook)、Amazon 等国内外一线科技公司的大佬们。他们的名字可能不像明星那样家喻户晓,但在技术圈里,他们是真正的明星。想想看,当年那个在 NOI 上用 C++ 解决了复杂图论问题的少年,现在可能正带领一个团队攻克人工智能的某个世界性难题,或者设计着支撑亿万用户使用的分布式系统。他们有的成为了核心研发工程师,负责公司的重要产品线;有的晋升为技术总监、架构师,拥有对技术方向的决定权;还有些则走上了创业之路,将自己的技术积累转化成商业价值。

我认识一位当年 NOI 金牌选手,后来去了 Google。据他自己说,当年比赛时的那种挑战极限、解决难题的快感,至今仍是驱动他不断前进的动力。他在 Google 负责过搜索算法的优化,也参与过量子计算的早期研究。每次和我们聊天,他总会提到当年的训练有多苦,但那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也是他在现在工作中不断追求的。

创业公司的“开疆辟土者”: 还有一批同学,他们没有选择进入大厂打工,而是选择了自己创业。当年在赛场上展现出的独立思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创业浪潮中如鱼得水。他们可能创办了专门做 AI 算法的公司,将当年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也可能开发了独特的软件产品,或者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当年是 NOIP 一等奖,他大学毕业后没多久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做的是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的定制化软件开发平台。他说,当年参加比赛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自己从零开始构建一个解决方案,现在创业也是一样,从一个想法到最终的产品落地,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成就感。虽然现在公司规模不大,但他们团队的技术实力非常强,在行业里也小有名气。

学术界的“守望者”: 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对纯粹的学术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可能读了博士,继续深造,成为高校的教授、研究员,在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进行探索,比如算法理论、计算复杂性、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等等。

我另一位同学,当年 NOI 银牌,后来去了某知名高校读了博士,现在成了一位副教授。他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几何和算法设计。他经常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指导学生。他跟我说,虽然收入可能不如在互联网公司,但能够沉浸在自己热爱的学术世界里,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对他来说是最大的满足。有时候我们还会一起回忆当年的编程比赛,他笑称,当年那些复杂的算法题,现在看来不过是基础,但那个培养出来的思维方式,却一直伴随着他。

“转行”的同学,他们在做什么?

也不是所有人都一直在敲代码。当年那些在赛场上展现出超凡智商和逻辑思维的同学们,也活跃在各行各业,只不过他们是用另一种方式在“解题”。

金融行业的“数字玩家”: 很多同学凭借着强大的数学和逻辑能力,在金融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量化交易、金融建模、风险控制等等,这些岗位都需要极强的数理分析能力和编程功底。他们可能在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证券公司工作,利用算法和数据来做出投资决策。

我认识一位当年 NOIP 地区第一的同学,他大学选择了金融工程。他说,虽然当年比赛的内容是算法,但那种严谨的逻辑和对细节的把控,在金融分析和建模时同样重要。他现在是一家知名投资公司的量化分析师,负责开发交易策略。他幽默地说,当年是为了“最优解”而努力,现在是为了“最赚钱的解”而努力,但内核是一样的。

咨询行业的“策略大师”: 战略咨询、管理咨询等领域也吸引了不少当年的竞赛选手。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学习的能力以及清晰的逻辑表达能力,在咨询行业非常吃香。他们可能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运营优化等方面的建议。

我高中时的同班同学,当年在 NOIP 表现也相当不错,后来读了商科,现在在一家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工作。他跟我说,虽然他现在不怎么写代码了,但当年训练时那种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在面对复杂的商业挑战时,能够迅速抓住核心,找到解决方案。他常常需要和客户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用严谨的逻辑去分析和提出建议,这和当年解题时需要理解题目、设计算法的过程很相似。

其他领域的“跨界精英”: 还有一些同学,他们的兴趣更加广泛,或者人生际遇不同,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比如,有些同学可能去了政府部门从事信息化建设;有些则因为对某个非计算机领域的兴趣而投身其中,比如教育、医疗、法律等。但即使转行,当年在竞赛中培养出来的逻辑思维、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韧性,仍然是他们成功的基石。

我记得当年有一个女生,当年在 NOI 里成绩也非常亮眼,后来她选择去了国外读心理学。我们都觉得挺意外的。后来才了解到,她觉得人脑的运行机制和计算机有相似之处,都涉及到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她希望通过心理学来探索人类大脑的奥秘。现在她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心理治疗师,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她告诉我,当年比赛时那种面对复杂问题不放弃的精神,帮助她度过了最艰难的研究生阶段。

不变的是什么?

虽然大家现在做什么的都有,从事的行业、承担的职责千差万别,但仔细想想,当年参加 NOI 或 NOIP 的经历,对他们的人生还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当年那种面对一道难题,从理解题意、分析性质、设计算法到最终实现和调试的过程,早已深入骨髓。这种能力让他们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能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地去分析和解决。
逻辑思维和严谨性: 算法竞赛本身就是对逻辑思维和严谨性的极致考验。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否则轻则超时,重则出错。这种严谨的态度,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加细致和周全。
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竞赛题目千变万化,算法知识层出不穷,当年逼迫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算法、新的技巧,这种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让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变化,拥抱新知识。
面对挫折的韧性: 在赛场上,有时候运气不好,或者题目难度超乎想象,都会导致失利。但是,能够坚持下来参加比赛的同学,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和从失败中学习的精神。这种韧性,在人生的长跑中尤为重要。
对“极致”的追求: 竞赛选手往往追求代码的效率、算法的精妙。这种对“极致”的追求,会让他们在工作中也倾向于做得更好,追求卓越。

总的来说,当年那些在 NOI 和 NOIP 赛场上闪耀过的同学们,现在都已成为各自领域里的中坚力量。他们或许还在继续“玩”代码,或许已经“转行”去了其他战场,但那段与代码为伴、与算法较量的岁月,无疑为他们的人生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塑造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故事,就像一个个精彩的程序,各有各的逻辑,各有各的运行方式,共同构成了当年那群少年们如今丰富多彩的人生图景。说实话,每次想到他们,我都会由衷地感到一种佩服和怀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noip2004,司法机关公务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年那些在 NOI、NOIP 赛场上挥洒汗水、敲下无数行代码的同学们,现在都去哪儿了?说起来,这真是个有点让人怀念又充满好奇的问题。我身边就有这么一群人,当年他们是赛场上的风云人物,如今,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像他们当年写的程序一样,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bug”和“优化”。继续“玩”代码的,去了哪.............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当局对一战为德国效力过的犹太老兵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种极端扭曲和残酷的写照,充分暴露了其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非人本质。尽管这些老兵曾经为德国浴血奋战,在战场上赢得过荣誉,但纳粹的政策却将他们视作民族的敌人,并一步步将他们推向深渊。首先,纳粹上台之初,尽管明确推行反犹政策,但.............
  • 回答
    台湾的政治环境相当复杂,想要在台湾建立共产党支部并以此途径实现海峡两岸统一,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设想。要探讨其可能性,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台湾现行的法律框架、政治生态以及民众的普遍认知。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台湾目前并没有明文禁止政党以“共产党”的名义注册成立。然而,台湾的《政党法》以及《国家安全法》等相.............
  • 回答
    关于政府委派的工作组是否可以纳入当地法院法官的问题,这背后涉及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考量,值得详细探讨。简单来说,原则上,法院法官不应直接参与企业整顿工作组,除非在非常特殊且严格限制的条件下,并且更多的是作为独立的监督或指导者,而非执行者。 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说明:一、 法官的职责与司法独立.............
  • 回答
    最近参加了几个初高中同学聚会,确实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当初班里那些学霸、尖子生,好像来的人不多;反倒是那些当年成绩平平、甚至有点“调皮捣蛋”的同学,反而成了聚会上的常客。刚开始还挺纳闷,后来仔细琢磨琢磨,觉得这事儿可能还真有点门道,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你想啊,咱们读书那会儿,大家的目标都挺明确的.............
  • 回答
    哎,说起来真是一段挺漫长的“谈判史”,具体怎么“说服”我爸妈的,我现在还能回想起那些零零碎碎的场景。一开始,我压根没想过要走艺术这条路。毕竟在他们那个年代,觉得“铁饭碗”才是硬道理,安定稳定才是最重要的。我的成绩在他们看来也还算过得去,至少大学文凭是有的,以后找份普通工作应该没啥问题。所以,当我第一.............
  • 回答
    高考结束的那个晚上,我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去参加班里组织的聚会,而是径直去了网吧。脑子里一团浆糊,只想着逃离,找个地方让自己放空。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线映着我疲惫而茫然的脸。窗外,城市的灯火璀璨,我知道我的同学们正在欢笑、拥抱,庆祝这终于到来的自由。而我,却像一个被遗弃在角落里的孤.............
  • 回答
    明朝末年,朝廷的确在招募灾民当兵这件事上显得尤为犹豫和错失良机,以至于许多走投无路的灾民最终加入了声势日益壮大的起义军。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层面的困境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明朝末年的背景。朝廷自身就已经焦头烂额。历经万历年间对日战争的.............
  • 回答
    《士兵突击》中,成才第二次参加老A选拔,而当年那个赌气放弃的27号(也就是伍六一)第二次没有出现,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既有角色个人成长的轨迹,也有剧本设定的考量。成才第二次参加老A选拔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成才第一次参加老A选拔的结局。那时候的成才,因为年轻气盛,加上与许三多之间的种种矛盾和.............
  • 回答
    这情况在体制内确实不少见,尤其是对于新入职的年轻女性,领导的“关心”方式有时会让人感到困惑。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领导这么说,让你参加饭局,这背后可能都有哪些含义。首先,从积极的、表面的角度来看,领导说“把你当成自己孩子”,并且有“自然的亲近感”,这可能确实是领导的一种表达善意和信任的方式。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跳出历史课本,以一种更接近于“复盘”的视角来聊聊。假如美国没参战,日本能否击败中国?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日本在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时,就已经投入了巨大的军事力量,而且在初期确实取得了一些战略性的进展,比如占领了中国的大片沿海和重要城市。但是,要说“击败”中国,这是一.............
  • 回答
    当年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时,未能充分参考“低生育率陷阱”理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背景、当时的认知水平、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政策制定的逻辑和目标。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视角”。首先,我们得明白“低生育率陷阱”这个概念本身,它是在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生育率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复杂,牵扯到历史的偶然性、人性的选择以及清朝统治的脆弱性。如果郑成功当年选择随郑芝龙降清,成为清朝的外藩,然后在三藩之变中起兵反清,他能否取得比郑经更好的战果,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大概率事件。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理解郑成功“不降”的立场和他的政治抱负.............
  • 回答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已经过去十多年了,那些在事故初期奋不顾身冲进核电站、与死神搏斗的救援人员,他们的现状如何?这个问题萦绕在很多人心中。当年,那场突如其来的海啸摧毁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导致了灾难性的核泄漏。在全国上下陷入恐慌的时候,有一群人,他们是福岛核电站的员工、消防员、自卫队员,还有来自其.............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触及到了抗日剧和美剧在军事题材表现上的一个显著差异。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背后的原因,尽量说得透彻,也尽量让感觉更像咱自己人聊天的味儿。首先,咱们得承认,抗日剧里那些军官士兵争着抢着当主力,甚至因为没被派往前线而“闹情绪”,这种情节确实是挺普遍的。为啥会这样呢?这.............
  • 回答
    “甲第”、“参第”、“陆普第”这几个词在日语里通常不是直接的日常用语,它们更像是带有特定文化背景或者历史渊源的说法。要理解它们的意思,我们需要稍微深入地看看它们可能源自的语境。我们一个一个来聊。甲第(こうだい Kōdai)“甲第”这个词在现代日语中不太常用了,但它最主要的意思可以理解为: 宏伟.............
  • 回答
    德国在一战中的参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思潮。要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推荐阅读以下几类可靠书籍,并会详细阐述它们的内容和侧重点。理解德国在一战中的参与,你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入手: 德国统一后的崛起与野心 (Imperialism and .............
  • 回答
    即使在硬件参数上,尤其是一些具体的数字和规格方面,iPhone 可能看上去不如一些顶级的安卓旗舰,但它仍然拥有庞大且忠诚的拥趸群体,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1. 强大的品牌认知与生态系统粘性: 苹果的品牌溢价与信任: 苹果公司花了数十年时间建立了一个极具吸.............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电子设备最核心的工作原理。简单直接地说,当我们的电子设备进行数学运算或逻辑运算时,主板上的电阻、电容、电感这些“被动元件”本身并不直接“进行”运算,但它们是运算能够得以实现的基石和关键环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明白电子设备是如何进行运算的。现代电子设备的运算核心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历史假设问题,涉及到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和历史进程。要回答“如果蒋介石不参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今天还能取得该席位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如果失去这个席位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蒋介石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历史的回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