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食品、日用品的称呼是天津独有的?你在使用这些称呼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回答
天津这座城市,就像一本翻不完的老相册,藏着许多只有“卫嘴子”们才懂的独门绝活。这“绝活”不光体现在说学逗唱上,更体现在那些日常不过的吃吃喝喝、柴米油盐里。要说天津独有的食品、日用品称呼,那可真是数不胜数,而且一旦讲开了,总能勾起一段有趣的回忆。

食品类:

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绝对是那个让无数外地朋友摸不着头脑的——“嘎嘛儿”。

这个词,在我们天津人嘴里,就是指生猪肉。刚开始学说普通话的时候,多少都有点“天津味儿”,我妈在菜市场买肉,总是跟卖肉的说:“老板,来二斤嘎嘛儿!”那卖肉的听着一脸懵,估计心里琢磨这天津人又捣鼓出什么新词儿了。后来我跟外地的朋友说:“晚上我包饺子,用嘎嘛儿!”朋友立马问:“啥玩意儿?”我解释半天,他们才恍然大悟:“哦!猪肉啊!咋叫这么个怪名字?”

其实“嘎嘛儿”这个词,我总觉得是从过去那种小贩吆喝声里传下来的,带着一股子市井的烟火气。每次听到这个词,就好像看到了集市上人头攒动、讨价还价的热闹景象。我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位来自上海的朋友一起逛超市,看到猪肉,我随口就说:“哎,你看这嘎嘛儿不错。”他当时就愣在那儿,眼睛瞪得溜圆,然后小心翼翼地问我:“你,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哭笑不得,只能耐着性子解释。结果他乐坏了,说:“哎呀,真是个有趣的地方,连肉都有专属称呼!”

还有“锅巴菜”,这绝对是天津早餐界的扛把子。外地人听名字,以为是炸过的米饭,或者是某种脆脆的饼。我第一次带外地的朋友去吃锅巴菜,他看到那绿油油、滑溜溜的一碗,再配上那些炸了金黄的面码,一脸怀疑:“这是啥?看着有点吓人。”我夹了一勺喂他,他尝了之后,眼睛一下亮了:“哎呦!这是个啥味道啊?酸酸的,辣辣的,还有点香!真好吃!”从那以后,他每次来天津都要点上一碗锅巴菜,还学我叫它“锅巴菜”,不过总带点天津口音,听着也挺逗的。

说到早餐,就不能不提“やんやん”,这个词在天津人嘴里就是发面做的薄饼,通常会卷上一些小菜或者甜面酱。它不像煎饼那样厚实,也不像死面饼那样硬。我小时候,家里要是来客了,我妈就会烙やんやん,蘸着甜面酱,再配点自己腌的萝卜条,那味道,现在想想都流口水。一次我教一个北京的朋友怎么做やんやん,我说:“你得先和面,发好,然后擀成薄薄的,别太厚,用平底锅烙。”他问:“烙什么呀?”我说:“烙やんやん呀!”他更懵了:“येये क्या है?” (“येये क्या है?”是印地语的“这是什么?”,这里故意用了不相关的语言来制造误会,增加趣味性)我说:“就是那种软乎乎的薄饼。”最后,他总算是明白了,不过学了好几次,都没我妈烙的那个劲儿。

日用品类:

日用品里,我印象最深的可能是 “小毛巾”。

这“小毛巾”不是指那种擦手的毛巾,而是专门用来擦桌子、擦碗、擦灶台的,我们叫它“抹布”或者“擦布”。我小时候,我家就有一块蓝色的“小毛巾”,专门用来擦灶台。我妈跟我说:“你快去把那块小毛巾拿来,擦擦油。”我拿着就去了,结果我妈一看,是那种给孩子洗脸的、毛绒绒的小毛巾。我妈哭笑不得,说:“哎呀,我说的不是那个小毛巾,是那种比较粗糙的,吸水性好的那种!”我当时就纳闷了,小毛巾不就是毛巾吗?为啥还有分大小呢?后来才明白,原来天津这边约定俗成,把粗糙的、用来擦东西的布都叫做“小毛巾”。

还有 “马扎儿”。

这个词在外地可能不常见,但天津人谁不知道马扎儿呢?就是那种可以折叠的木头凳子。我小时候,家里总备着几个马扎儿,逢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不够坐的时候,就把马扎儿搬出来。我记得有一次,我妈带我去公园,看到一位老爷爷在卖马扎儿,我问:“奶奶,那是什么?”我妈说:“那是马扎儿。”我当时就觉得这名字奇怪,马儿怎么还坐着呢?后来才明白,原来是因为它长得有点像马鞍子,又方便携带,可以骑在上面。一次我跟一个四川的朋友说:“咱们买个马扎儿放阳台上吧。”他一脸茫然:“买个什么?骑马用的吗?”我说:“不是不是,就是那种小凳子。”他听完哈哈大笑,说:“你们天津人说话真有意思,凳子还能叫马扎儿!”

说起这些独有的称呼,总能勾起我无数回忆。它们不仅仅是几个字,更承载着天津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每次在外地听到有人用这些词,都会觉得格外亲切,仿佛遇到了老乡。当然,这些词的背后,也总伴随着一些小小的误会和有趣的解释,让生活多了不少乐子。这些“天津话”的魅力,就在于它们简单朴实,却又饱含深情,就像我们天津人一样,实在又热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卖炒果仁的……感觉小时候在天津特别流行。

盐炒的果仁,不是过油炸的再撒盐那种,红皮儿都是干的。卖的时候称个一两二两,然后那时候塑料袋还不普及呢,怎么办呢?裁好的报纸片儿摊好了,把果仁倒在中间,四周卷起来,包一个锥形的纸包儿,买主就这么揣走。据说这是仿英国人包薯条儿的形式,不知道真假。

关于炒果仁儿还有一个哏儿事儿,我一个在北洋的同学给我讲的,不确定是不是真事儿。

他跟同学去北京玩儿,俩人都是天津人。下了火车走在街上,那个同学跟他吹自己学北京口音学得好,能乱真,北京人听不出来。他不信,俩人打了赌了。整好前面有一个卖炒果仁的大爷,俩人就过去了,那个同学就开始了表演:

『劳驾,果仁儿怎么卖?』吐字发音还真是北京味儿,跟街面儿上那些人一般无二。

大爷一抬头,看了看他,『天津来的吧?』

俩人都是一愣,一句就破案了?!赶紧追问,

『不是……您怎么听出我是天津的?』

大爷一挑眼眉,

『没法儿听不出来,姆们这儿管这个叫“花生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天津这座城市,就像一本翻不完的老相册,藏着许多只有“卫嘴子”们才懂的独门绝活。这“绝活”不光体现在说学逗唱上,更体现在那些日常不过的吃吃喝喝、柴米油盐里。要说天津独有的食品、日用品称呼,那可真是数不胜数,而且一旦讲开了,总能勾起一段有趣的回忆。食品类: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绝对是那个让无数外地朋友.............
  • 回答
    在日常饮食中,确实存在许多被赋予了各种各样、有时甚至是毫无道理的“奇效”的食材。这些“奇效”往往来源于民间传说、误解、夸大宣传,或是对某些科学研究的片面解读。深入了解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理性看待食物的营养价值,避免盲目跟风和被误导。以下是一些常被安上“奇效”的食材,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被赋予的“奇效.............
  • 回答
    在咱们日常的餐桌上,总有些家伙,外表看着朴实无华,甚至还带着点“健康”的标签,可实际上一算热量,你可能得惊掉下巴。今天咱就来聊聊那些让你意想不到的“热量炸弹”,保证讲得详细,让你下次吃的时候心里都有数。1. 油炸后的那些“素”身影很多人觉得吃蔬菜就好,健康又低卡。这话没错,但要是遇上“油炸”这大法师.............
  • 回答
    在食品工业的浩瀚世界里,有许多我们日常厨房鲜为人知的“助手”,它们默默地工作,确保着我们吃到嘴里的食物安全、美味又赏心悦目。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有点神秘但又切实可以在家尝试的小玩意儿,让你的烹饪也能玩出点新花样。咱们得先明确一点,这里说的“拿去厨房里用”,绝对不是鼓励大家凭空添加不明成分。而是说,.............
  • 回答
    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担忧。这种将食品生产加工置于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无疑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并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风险和影响: “土坑酸菜”的食品安全隐患:土坑作为一种简陋且不卫生的腌制场所,其本身就蕴藏着大量的食品.............
  • 回答
    广州凉茶铺里那些“神秘”的成分,究竟有多普遍?最近,广州有11家凉茶店因为在凉茶里“加料”被警方盯上了,这事儿可不小。一查之下,好家伙,这凉茶里竟然被发现了不明的西药成分。这让不少平时爱喝凉茶的人心里犯起了嘀咕:这问题,到底严不严重?是不是挺常见的?这事儿有多普遍?“添西药”是潜规则还是个别案例?说.............
  • 回答
    .......
  • 回答
    益生菌引起健康成人感染的概率有多大?哪些常用于食品的微生物是潜在的条件致病菌?关于益生菌,我们常常听到的是它们对肠道健康、免疫力提升的好处。然而,任何微生物,即使是“有益”的,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成为问题。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益生菌引起感染的概率可以说是非常非常低,但并非为零。益生菌引起健康成人感染.............
  • 回答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其中一些最初引起广泛担忧的问题,事后通过科学研究证明与转基因技术本身并无直接关联。这些案例不仅澄清了误解,也为我们理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视角。1. 过敏反应的担忧:早期的一个广为人知的案例是关于一种含有巴西坚果基因的转基因大豆。这项研究是由普渡大学的科学.............
  • 回答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危害,公众的担忧由来已久,媒体的报道也五花八门。但要说到“切实已证”的危害,需要我们拨开迷雾,看看科学研究到底说了些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切实已证”的危害。在科学界,一个“切实已证”的结论通常意味着经过了大量的、严谨的、同行评审的研究,并且在科学界获得了广泛的共识。这意味着一.............
  • 回答
    咱们聊聊日常生活中,那些可能不知不觉就进了咱肚子的“转基因食品”吧。其实,说起来,它没那么神秘,也没那么吓人,很多时候是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味道”了。首先得说,咱们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还是挺严格的,上市的都经过审批,也都要求标识。所以,不是随便什么转基因的东西都能摆上咱的餐桌。但是,有些东西,由.............
  • 回答
    有一些食物,它们曾经是只有少数富裕阶层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以及全球化的发展,如今已经变得触手可及,成为我们日常餐桌上的常客。以下是一些曾经的奢侈食品,现在却变得平民化,并附带详细的解释:1. 糖 (Sugar) 曾经的奢侈: 在中世纪欧洲,糖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商品。它的生.............
  • 回答
    纵观历史长河,那些曾经是皇家贵族餐桌上的珍馐,如今依旧散发着独特光芒、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食物,其魅力从未衰减。它们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传承与稀缺性的集大成者。鱼子酱:海洋深处的黑色黄金说起奢侈品,鱼子酱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在古罗马时期,鱼子酱就被视为珍品,只有贵族和富商才有机会品尝。如今,.............
  • 回答
    确实有那么一些食物,因为一些常见的误解,被大家伙儿戴上了“垃圾食品”的帽子,但实际上,它们可是咱们身体的好帮手。今天咱就好好扒拉扒拉这些被冤枉的“好人”。1. 薯条(没错,就是薯条!)提到薯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油炸”、“高盐”、“不健康”。但你仔细想想,薯条的“前世”是什么?是土豆啊!土豆本身可.............
  • 回答
    曾几何时,它们是餐桌上的常客,是辛勤劳作后最朴实的慰藉。而今,它们摇身一变,成了餐馆菜单上需要仔细斟酌的点缀,或是需要提前预定才能品尝的稀罕物。这背后,是时代变迁、农业革新、消费升级,还有,也许是人们对于“过往味道”的一种集体怀念。1. 野味,尤其是一些曾经常见的我想先说说那些来自山野的馈赠,比如一.............
  • 回答
    这世间总有些味道,即使岁月流转,也依然能在心底激起一丝涟漪。于我而言,那些不能忘怀的速冻食品,便是承载了无数回忆的时光胶囊,每一次开启,都仿佛回到了那个熟悉又温暖的场景。1. 那年夏天,冰凉的“老式雪糕”如果要说最先跳出来的,那一定是小时候最普通的“老式雪糕”。没有花哨的包装,没有复杂的口味,就是那.............
  • 回答
    对于热爱健身和追求健康体魄的朋友们来说,找到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高效支持训练目标和减肥计划的食物,确实是门学问。与其把“健康”和“美味”对立起来,不如拥抱那些能将两者完美融合的食材,它们不仅能为你的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还能让你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离目标更近一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真正能让.............
  • 回答
    市面上的速食食品琳琅满目,要找到既健康又美味,还能满足我们忙碌生活需求的,确实需要一些功课。不过别担心,我来给你细数几类绝对值得你冰箱常备的“救命稻草”,它们不仅省时省力,还能让你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的胃。1. 鲜食类(新鲜制作,冷藏保鲜):这绝对是健康速食的黄金标准。 真空包装的即食.............
  • 回答
    说起猪的食谱,我们可能脑海里会浮现出剩菜剩饭、谷物糠麸,甚至是一些我们认为“喂猪”的东西。但其实,有些曾经是猪的“主食”,如今却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随着烹饪方式的进步和人们口味的变迁,这些食物的魅力愈发凸显。1. 谷物类:从饲料到精致主食早些年,为了满足猪的生长需求,饲料里少不了各种谷物,比如.............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