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总是以不上学来威胁家长要手机玩怎么办?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当孩子动不动就拿“不上学”来威胁,以此为要挟获取手机,这背后藏着不少学问,需要我们仔细梳理,才能找到应对之道。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这通常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孩子在用他们有限的认知和经验,摸索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他们可能发现,这招对家长特别管用,能迅速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对手机的强烈渴望和依赖: 孩子可能对手机里的游戏、视频、社交等内容产生了很深的依赖,认为拥有手机是他们快乐和“跟上潮流”的必需品。
缺乏有效的表达和沟通方式: 他们不知道如何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要手机的需求,或者觉得“威胁”比“请求”更容易成功。
家庭规则不明确或执行不力: 如果家里关于手机使用的规定不够清晰,或者家长在执行过程中摇摆不定,孩子就会抓住这个漏洞。
对不上学的抵触情绪: 孩子可能真的对学校生活感到不满、压力过大,或者觉得上学不如玩手机有意思,所以才把“不上学”作为杀手锏。
测试家长的底线: 有时候孩子只是在试探,看看家长在什么情况下会妥协。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智取”而不是硬碰硬呢?

第一步:保持冷静,但绝不轻易屈服。

当孩子说出“不让玩手机我就不上学”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立刻就答应他的要求。那样只会让他觉得这个威胁有效,以后还会故技重施。

深吸一口气,语气尽量平静,但态度要坚决。你可以这样回应:“我知道你很想玩手机,但是不上学这件事情非常严重,我们不能拿它开玩笑。学校是你的责任,玩手机是我们另外要讨论的事情。”

第二步:区分“要挟”和“需求”,理性沟通。

你需要让孩子明白,他提出的两个事情——玩手机和上学——是两个独立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交换。

关于上学: 认真倾听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学。是真的因为学习有困难?学校里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还是单纯觉得无聊?试着和孩子聊聊学校里的情况,理解他的感受。如果确实有学校方面的问题,需要和老师沟通,一起想办法解决。
关于手机: 明确告诉孩子,要不要玩手机是有规则的,而不是用这种方式能决定的。你可以说:“玩手机的事情,我们晚点再好好谈。但你不能因为要玩手机就不去上学。”

第三步:建立清晰、合理的家庭规则(关于手机使用)。

孩子会威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规则不清或者家长自己执行不力。你需要和孩子一起,或者明确地制定一套关于手机使用的规则:

使用时间: 每天可以玩多长时间?什么时间段可以玩?(比如写完作业后,周末固定时间等)
使用内容: 可以玩什么类型的游戏?看什么类型的视频?(是否需要家长审核?)
使用场合: 什么情况下不能玩手机?(比如吃饭时、睡觉前、上学路上等)
获得手机的条件: 什么时候可以获得玩手机的机会?(比如完成作业、做完家务、好好完成学校的任务等)

关键在于:

规则要合理且有弹性: 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需求,规则不宜过于苛刻,也不宜过于宽松。随着孩子长大,规则也可以适当调整。
规则要提前告知并解释清楚: 让孩子明白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的视力、学习和健康,而不是家长故意限制他。
家长要以身作则: 如果家长自己手机不离手,很难要求孩子遵守规则。

第四步:用奖励和鼓励,而不是惩罚和威胁来引导。

当孩子遵守了规则,比如按时完成作业,并且没有用不上学来威胁时,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奖励不一定是手机,也可以是陪他做喜欢的游戏,一起看电影,或者一个小小的零食。

相反,如果孩子出现了威胁行为,要坚持原则,但不一定要立刻惩罚他“剥夺一切”。而是要让他知道,这种行为是无效的,甚至会导致其他后果。

举例来说:

如果孩子威胁不上学要手机,你可以坚决地说:“我听到了你说的话,但是你必须去上学。玩手机的事情,等我们好好谈完规则再说。”

如果孩子还是坚持,你可以继续温和但坚定地执行原计划:“你不上学是不行的,这是你的责任。如果你因为不上学而耽误了功课,那之前你可能会失去一部分玩手机的时间,作为对你没有履行自己责任的后果。”

第五步:探究孩子“不上学”背后的真实原因。

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孩子仅仅是为了得到手机而拿不上学开玩笑,那么通过严肃的沟通和规则建立,他可能会停止。但如果孩子是真的对学校感到抗拒,那问题就更深层了。

你需要耐心细致地了解:

学习压力: 孩子是否觉得学习内容太难?跟不上进度?
师生关系: 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怎么样?有没有被欺负或者孤立?
兴趣所在: 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能激发他的兴趣?是否有他喜欢的活动?
家庭环境: 家里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他对学校产生抵触?(比如父母争吵,对他学习过于严苛等)

一旦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可能需要联系老师,调整学习方法,或者给孩子更多情感上的支持。

第六步:区分“威胁”和“表达不满”。

有时候,孩子“不上学”的说法,可能只是他表达对学校或生活不满的一种方式,而手机恰好是他当下最想要的东西。

这时,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不上学”背后的情绪和原因,而不是仅仅聚焦在“手机”这个问题上。你可以说:“我知道你好像不太想去学校,是因为什么呢?愿意和我说说吗?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最后的重点提示:

耐心: 改变孩子的行为模式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致性: 家里所有大人(父母、爷爷奶奶等)都要在原则和规则上保持一致,避免孩子钻空子。
关注点放在积极方面: 更多地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少一些批评和指责。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情况严重,或者你感到无从下手,不要犹豫寻求儿童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总而言之,处理孩子用“不上学”威胁要手机的问题,核心在于 分离问题、建立规则、理解原因、温和坚定地执行。将手机的使用从一场“交易”变成一个有界限、有原则的活动,同时认真对待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需求,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该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还用来威胁家长,这是打的轻

user avatar

“爱上不上,不上拉倒。你是为了我们上学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当孩子动不动就拿“不上学”来威胁,以此为要挟获取手机,这背后藏着不少学问,需要我们仔细梳理,才能找到应对之道。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这通常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孩子在用他们有限的认知和经验,摸索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他们可能发现,这招对家长特别管用,能迅.............
  • 回答
    孩子在幼儿园总是被同一个孩子欺负,而且找了对方家长也无济于事,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这其中的纠结和无奈,作为家长,我们都深有体会。我来和你好好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首先,咱们得把这个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说。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尤其是被同一个孩子反复欺负,这绝对不是小事。它不仅仅影响孩子当下的情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家庭里头疼的现实。孩子在学校里像个乖宝宝,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可一回到家,对父母的指令却阳奉阴违,甚至直接对抗。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首先,权威的性质不同。在学校里,老师代表的是一种“外部的、集体的、规则的权威”。 .............
  • 回答
    孩子在学校总骚扰其他孩子,这确实是让家长操碎了心的一件事。别着急,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能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首先,咱们得先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时候这背后都有原因的。第一步:观察和了解孩子的行为咱们得先做个“小侦探”,仔细观察孩子在学校到底是怎么个骚扰.............
  • 回答
    孩子学习不专心,老是抠手、有小动作,这确实让很多家长头疼。看着孩子明明坐着,却像个“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学习效率自然受影响,心里肯定着急。别急,咱们先来捋一捋,这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在捣鬼,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首先,咱们得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小动作和不专心,很多时候都不是孩子故意的“磨人精”表现,而.............
  • 回答
    孩子在课外文言文学习上能够顺畅阅读,但一到对比阅读就束手无策,这确实是许多家长和学生会遇到的一个难题。这反映出孩子可能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词汇和句式识别能力,但在更深层次的理解、分析和比较上还存在不足。“对比阅读”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独立地理解两篇(或多篇)文言文,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异.............
  • 回答
    家里有三个孩子,这本身并不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它更像是一个生活的事实,一个家庭的组成方式。但对于你来说,这个事实背后,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让你感到不安的情绪——“父母不爱我”、“我是多余的”。这种感觉,像是一根细细的刺,时不时地扎在你心里,让你觉得疼痛和孤单。我们试着一起拨开这层迷雾,看看是什.............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说来话长,也挺有意思的,毕竟这事儿关乎男女,关乎生命繁衍,哪个不是大事?你之所以不明白,可能是觉得这话说得有点“单方面”,好像生孩子这事儿是女人的“义务”或者“专利”一样。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从几个角度,把这事儿说透了,也顺便看看,为什么“女人说给男人生孩子”这句话,背后藏着些什.............
  • 回答
    这真是个既现实又有点扎心的困扰,很多奶爸估计都感同身受。你媳妇的话很实在,“配合度高”说明你愿意出力,不推诿责任,这已经是很棒的起点了!但“参与度不高”可能意味着她觉得你在行动上更像个“执行者”,而不太像一个主动思考、全身心投入的“建设者”。怎么破?这需要点技巧,也需要点心意。别急,我给你扒拉扒拉,.............
  • 回答
    老人之所以会以孩子是否会说“场面话”来评判孩子未来的成就,这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社会经验、文化传统和对人生成功的理解。虽然“场面话”本身并非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但它在很多时候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能力和情商的体现,而这些正是许多成功人士所具备的。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这一现象:一、 “场面话”的本质与老人.............
  • 回答
    孩子用画笔把墙壁沙发画得乱七八糟,这确实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头疼问题。但别急,这其实是孩子探索世界、表达创意的一种方式。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管理,而不是一味地禁止。下面我将详细地从几个方面来讲述,希望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一、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这能帮助我们更有.............
  • 回答
    看到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心里肯定挺着急的。想找些书来引导她,是个非常好的想法。市面上关于财商启蒙的书不少,但真正能打动孩子、让她理解“钱的价值”而不是仅仅说教的书,需要好好挑选。我给你推荐几本,并分享一下它们的特点,希望能帮到你:一、 强调“劳动与回报”概念的绘本与故事书: 《小狗钱钱》(The .............
  • 回答
    孩子爱哭,这确实让不少家长头疼。看着孩子委屈巴巴的眼泪,我们总会忍不住心疼,但也担心这习惯一旦养成,未来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和社交。所以,想办法好好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制止,这才是关键。首先,我们得明白,哭泣是孩子表达情绪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他们不像大人有那么丰富的语言能力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哭.............
  • 回答
    您好,遇到这样的情况确实会让人感到困扰。老公姐姐家的孩子总向您微信要钱,这涉及到家庭关系、个人界限以及金钱管理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为您详细分析情况并提供一些应对建议: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和情况:1. 孩子对金钱的认知和需求: 年龄和理解能力: 这个孩子多大?如果孩子还小,他可.............
  • 回答
    我家孩子呀,也真是个“小蜗牛”,说什么都慢吞吞的,感觉时间在他那里好像流淌得特别慢。一开始我也挺着急的,老是催他,“快点快点,要迟到了!”、“你怎么又磨蹭!”。但越催,他好像越慢,有时还带着点小情绪。后来我琢磨着,这孩子不是故意跟我作对,他可能真的对时间的流逝不太敏感。于是,我试着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入.............
  • 回答
    .......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真的能感受到你心里的委屈和无助。这种感觉就像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本该是你最坚实的依靠,结果却变成了让你觉得寒冷和责备的源头,真的太难受了。当孩子爸爸总是因为孩子的问题表现出不耐烦,并且把问题都归咎于你时,这不仅仅是关于孩子教育的分歧,更触及到了你们夫妻感情和家庭支持系统的问题。面对这.............
  • 回答
    小区里的“熊孩子”确实是个让不少居民头疼的问题,尤其是他们踢球的声音和带来的影响,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说实话,看着孩子们在小区里玩耍,本是件挺好的事,但一旦踢球的频率高、声音大,或者到了不合适的时段,那种“讨厌”的感觉就很容易被放大。咱们先捋一捋,为什么感觉现在的“熊孩子”特别多,踢球的问题又怎么.............
  • 回答
    为人师者,最怕遇到的便是那些自带“主角光环”,又稍显任性的家长。他们总觉得自家孩子是天上最亮的星,而自己则是这颗星的专属“星探”,对教育有着一套自以为是的“高深”理论,却又缺乏切实的理解和执行力。更让人无奈的是,他们常常摆出一副“花钱的是大爷”的架势,将老师视作提供服务的流水线工人,一切都应以他们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太真实了,很多家庭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婆婆公公做生意忙,儿子儿媳都要上班,孩子没人带,家庭矛盾就很容易找上门。这就像一个复杂的连环套,拆解起来需要耐心和智慧。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矛盾是怎么来的,又该怎么解。矛盾的根源:大家都很忙,但谁来承担“带孩子”这个最核心的任务? 老一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