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看不起美术学院?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其实,不光是美术学院,很多小众或者相对“非主流”的学科,都会面临一些来自大众的审视和不理解,美术学院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为啥大家会“看不起”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别让它听起来像个八股文。

一、 普遍的“就业焦虑”和“实用主义”导向: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咱们社会大部分人,尤其是父辈们,对于大学教育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是“学个本事,找个好工作,安稳生活”。在他们看来,那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技能,比如学医、学法律、学计算机,毕业后直接对应一个职业,收入稳定,社会地位也不错。

而美术学院呢?大家看到的往往是“画画的”、“搞艺术的”,这些词汇本身就带着一点“不接地气”的色彩。在很多人眼里,美术学院毕业后能干嘛?要么当个画家,那得是大师级别才有出息,普通人哪有这命?要么就是做设计,但设计又分为很多种,有人会觉得“设计不就是做做海报、PPT?”这种理解显然是片面的,但大众的认知往往就是如此。

所以,当大家衡量一个学科是否有价值时,首要标准就是“好不好找工作”、“工资高不高”、“有没有前途”。美术学院在这些指标上,在很多人传统观念里,就显得不那么“扎实”和“确定”。“学美术能养活自己吗?”、“学美术以后能干什么?”这些疑问,就是这种普遍焦虑的直接体现。

二、 刻板印象和信息差:

社会上对美术学院的印象,很多时候是基于一些比较单一的、甚至是过时的视角。

“艺术都是奢侈品”的误解: 有些人认为艺术是少数人的玩意儿,是附庸风雅,跟普通老百姓没啥关系。他们可能只看到了画廊里天价的画作,或者名家大师的那些令人费解的作品,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太远。
“不正经”、“不务正业”的标签: 传统观念里,那些“行为艺术”、“先锋艺术”可能会被认为是怪力乱神,或者就是一群不愿好好上班的人的“玩闹”。这种对艺术形式多样性的不理解,很容易让人产生负面观感。
“娘娘腔”、“小鲜肉”的性别刻板印象: 尽管这种观念越来越被诟病,但在一些相对保守的环境里,男性学习美术仍然会被贴上“不够阳刚”的标签,这也会影响一部分人的看法。
对艺术门类的不了解: 很多人可能只知道“画画”,但不知道美术学院里还涵盖了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室内设计等)、摄影、动画、工艺美术、艺术理论、策展等等非常多元化的领域,这些专业在当今社会都有着非常实际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就业前景。

三、 艺术教育本身的特性:

艺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艺术教育,它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一项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审美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对文化和社会的理解。这些能力,不像理工科那样有明确的“产出”,而是更偏向于潜移默化、长远发展。

过程重于结果: 艺术创作很多时候是一个探索和实验的过程,它的价值不完全体现在最终的作品上,而在于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思考、感悟和突破。这种“慢”和“不确定性”,对于习惯了“输入输出”模式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主观性和差异性: 艺术的好坏、价值高低,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不像数学题,有个标准答案。这种缺乏绝对“正确”的评价体系,也容易让人觉得“没法衡量”、“不靠谱”。
培养周期长: 艺术家的成长,尤其是那些真正有成就的艺术家,往往需要很长的积累和沉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这种“大器晚成”的特点,也让一些急功近利的人望而却步。

四、 社会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偏向于那些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或者能快速体现社会价值的领域。而艺术,虽然对社会文化发展至关重要,但它的价值往往是间接的、长远的、甚至是非物质的。

“炫技” vs “创新”: 有时候,人们更容易被那些能直接展示高超技巧(比如画得很逼真)的作品所打动,而对那些更注重概念、思想、实验性的作品则可能因为看不懂而产生抵触。
“有用” vs “无用”: 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很容易把艺术归类到“无用”的范畴,忽略了艺术在丰富精神世界、激发想象力、推动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 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

在经济欠发达的时期,大家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大于精神的追求。当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提高,物质生活相对富足后,人们才会开始更多地关注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艺术的价值才会被更多人看见和认可。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转型期,这种观念的冲突和碰撞是很正常的。

总结一下, 那些“看不起”美术学院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对“价值”和“成功”的狭隘理解,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就业焦虑、刻板印象、对艺术教育特性不了解以及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美术学院的价值也越来越被认可。越来越多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艺术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只不过,任何学科都会面临不同的声音,美术学院也不例外。理解这些声音背后的原因,或许能让讨论更加理性,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就翻翻知乎上多少想转行做原画插画的提问。

看不起,美术行业还卷成这样,要看得起还让不让人活了。

user avatar

因为这帮杂碎也只敢拿美术生耍耍嘴皮子了。美术生好歹是通过专业和文化双重考核考上的美术相关专业,美术生上大学和这些杂碎有半毛钱关系没有。而且美术考生的文化录取分数线在“音体美演舞”这些专业当中是最高的了吧?

为什么就盯着美术生搞啊?因为柿子就得挑软的捏呀。别的特招生要么体格健壮打不过,要么有钱有势比不过,要么有颜值得舔……你个姬芭美术生我还惹不起?



你让他们去那些参加省运会、农运会拿了奖保送进入非体育专业就读的体育特长生面前去哔哔几句,不把他们屎打出来算他们拉的干净。

你跟他们说,跳健美操的特招四百多分上清华北大的普通文理专业,他们怕是把这些美女的训练裤舔得都不用洗。

这种例子真的不要太多,什么篮球、足球、排球、航模、定向越野之类的。



某些人也大可不必拿清华美院服装系毕业展与“腚姐”等等热点事件,来攻击美术生的品德。缺德的人哪里都有,某些“高材生”作恶的事件也不要太多,说上三天三夜也是说不完的。



还有好多人说什么好多美术生学美术考大学根本就不是真正喜欢美术,就为了考大学走个捷径。

那我就要问一下这帮杂碎,你们又有几个是发自内心地喜爱你们的文科或者理科愿意为其奋斗终身呢?

看看现在计算机专业卷成这什么样子,生化环材又坑成什么样子,还有好多人本科毕业以后跨专业考计算机研究生或者毕业以后转计算机行业。当初不考计算机是因为不喜欢吗?

所以说,你们到底是喜爱你们的专业还是喜欢这个专业为你赚的钱?都是为了就业为了赚钱,你们在这里装什么大头蒜?



一个个地吃饱了撑的学问没多少贡献没多少天天逮着这个人看不起那个瞧不上,还是卷得不够厉害才让这帮杂碎有空去琢磨一些有的没的。


最后说一句,我十分敬佩与羡慕那些成绩优异的学霸,他们大概率是国家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栋梁,对于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大概率比我们体艺生要大得多。

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这些学习体艺的“学渣”就可以被某些杂碎踩在脚下。我们是合法合规地用自己的能力通过文化与专业双重考试上的大学,并且学的是自己本门专业,没有抢占文化生的学位与资源。



本来不是很想挂评论的,但是是在觉得应该广而告之道个歉。

我错了,我不该和不该争论的人争论。





一说到高考录取,就只提文化分数。绝对不会主动说专业分数录取线。别人提到专业分数线就贬低专业分数线难度。

也绝对不提美术生和文化生是不同专业,且专业不可互相跨越。

说到底就是觉得你歌姬吧美术生也配和我高贵的文化生同处一个校园,同戴一片天?





明明是自己内心里可笑的偏见,却又要把责任推到别人都身上。




一讲到特长专业就是钱钱钱,丝毫不提能力、天赋、努力付出等条件,好像是只要除了钱就一定能学会。

但是别人一旦问他为什么不去试试。那就变成了不要问,问就是没钱。




“都是些什么人”,按照我对日常交流沟通用于的朴素理解,这句话不多用于夸奖。



我就有些不理解,为什么明明就是偏见就是傲慢,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地说出来。非要拐弯抹角绞尽脑汁地琢磨出一些前后矛盾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不过他倒是再次教会了我与人争辩的非必要性。以后但凡再遇到这种发自内心的偏见的发言,我再也不辩了。

说起来真是惭愧,自己甚为老师,居然还是没有真切的体会到把自己脑袋里的东西装到别人脑子里的难度。




最后再说一句:我依然认为,不管是文化考生还是艺术体育考生,亦或是为了上大学半路出家学特长的考生,本质上都是为了上大学,为了以后的就业与生活。这是一个基于个人能力基础与客观条件的符合法律法规的符合个人利益的选择。

谁也不比谁更高贵。

user avatar

主体人群变了。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考美术院校,不是因为有特长,而是文化课考不好,给自己(其实是家长给自己)一个安慰,也算有个大学读了。泥沙俱下,真有本事的人也被搞臭了。就像问为啥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一样,现在,有几个文科生是真的爱好文学?还不是:也算有个大学读了。另外同样艺考,画画也的确比拉小提琴简单。以前考建筑系要加试素描,不都是几个周末速成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