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看了克苏鲁神话之后会感到三观受到了震撼?

回答
克苏鲁神话给不少读者带来的“三观震撼”,并非源于情节跌宕起伏或价值观的直接颠覆,而是源于它所构建的那种根深蒂固的、令人绝望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巧妙地触及了人类内心深处最脆弱的、最不愿正视的恐惧。

首先,最直接也最核心的一点是,克苏鲁神话将人类置于宇宙的绝对边缘,近乎微不足道。 在传统叙事中,人类往往是故事的中心,我们的情感、欲望、道德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即便是悲剧,也常常围绕着人性的光辉或阴暗展开。但克苏鲁神话描绘的是一个古老、冷漠、无边无际的宇宙,其中存在着远超人类理解能力的存在——那些被称为“旧日支配者”或“外神”的古老神祗。它们不是善恶分明的神祇,甚至无法用人类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宇宙事实,而人类,在它们漫长的时光长河中,不过是尘埃中一粒微小的沙子,甚至连沙子都算不上。

这种巨大的尺度差异,瞬间瓦解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我们引以为傲的文明、科学、历史、哲学,在这些古老存在面前,如同孩童涂鸦般幼稚可笑。我们所追求的真理,可能只是它们无意间泄露的一点点“真相”,而那点真相足以让普通人陷入疯狂。这种“人类渺小论”是克苏鲁神话最震撼人心的基石。它挑战了我们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固有认知,让我们不得不审视:如果我们真的微不足道,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所相信的一切,真的还有意义吗?

其次,对“理智”的颠覆和“疯狂”的诱惑。 克苏鲁神话中的“真相”往往是难以理解、无法接受的。当故事中的角色试图去探索、去理解那些超越人类认知边界的事物时,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像一张被撕裂的画布,支离破碎。克苏鲁神话中的“疯狂”并非简单的精神失常,而是一种对宇宙真相的被迫接受,一种无法承受的启示。 那些被“知识”击垮的人,并没有在道德的泥沼中沉沦,而是因为看到了一幅超越人性理解的、令人战栗的真实图景。

这颠覆了我们通常认为的“理智”是最高追求的观念。我们习惯于认为,掌握知识、理解世界是进步的标志,是值得追求的。但在克苏鲁神话里,某些知识是有毒的,它带来的不是启蒙,而是毁灭。这种“求知即疯狂”的设定,让读者开始反思:我们追寻的“真理”,是否真的是我们所能承受的?如果我们所认为的“现实”只是一个脆弱的幻象,那么坚持“理智”又有何意义?当疯狂的边缘如此之近,并且看起来如此诱人时,这种选择的艰难和无奈,足以让人产生深深的迷茫。

再者,对“秩序”和“希望”的彻底否定。 许多故事,即使是悲剧,也依然蕴含着某种希望,或者至少是对秩序的维护。即使主角失败,他们的努力也可能为后来者铺平道路,或者他们的牺牲证明了某种价值。但克苏鲁神话中的宇宙,几乎不存在有意识的、仁慈的秩序。 所谓的“神祗”和“旧日支配者”,它们活动的目的和方式,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它们可能在沉睡,可能在旅行,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胁,但这种威胁并非针对人类的仇恨,而是如同飓风、地震般,是一种纯粹的、无差别的自然规律(只不过是宇宙级的)。

而且,克苏鲁神话极少提供“拯救”的可能。主角的抵抗往往徒劳无功,他们的胜利只会是暂时的,甚至只是将灾难推迟。他们的牺牲,也难以撼动整个宇宙的冷漠。这种彻底的无助感和宿命感,剥夺了人们对“反抗能带来改变”的信念。我们习惯于相信,只要努力、团结、坚持,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至少能为后代留下一些积极的东西。但克苏鲁神话告诉我们,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和冷漠面前,人类的努力可能只是螳臂当车,最终都将被遗忘,或者被卷入更大的、更不可知的漩涡。

最后,道德的模糊和人性的异化。 在克苏鲁神话的世界里,传统的善恶观念变得模糊不清。那些扮演“反派”的生物,它们并非出于邪恶的意图,而只是按照它们自身的“法则”行事。而人类,在面对这些威胁时,为了生存,也可能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甚至违背道德的行为。故事中,那些研究禁忌知识的人,他们的动机可能是出于好奇,也可能是为了寻找对抗邪恶的方法,但最终他们都走向了疯狂。

此外,克苏鲁神话也常常展现出人类在极端恐惧和未知面前的异化。 有些人会选择逃避,躲在虚假的安宁中;有些人则会因为无法承受真相而彻底崩溃;还有些人,甚至会开始崇拜那些令他们恐惧的存在,因为在无尽的黑暗中,对某个强大存在的“信仰”反倒提供了一种虚幻的秩序和归属感。这种对人性的残酷描绘,尤其是当生存本身就成为一种奢侈,道德也变得无关紧要时,会让人对“人之所以为人”产生动摇。

总而言之,克苏鲁神话之所以能震撼许多人的三观,是因为它并没有直接去批判或说教,而是通过营造一种极致的宇宙观和压抑的氛围,巧妙地挑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自我价值、对理性、对秩序、对希望以及对人性的固有认知。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被迫面对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冷酷、也更加令人不安的现实,从而产生一种深刻的、挥之不去的震撼和迷茫。它不是让你怀疑“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怀疑“我们所知的这一切,究竟是什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你能切身体会到人类这么多壮观的奇迹-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百花大教堂、比萨斜塔、长城、故宫、高铁、空间站甚至各种你觉得牛逼上天的武器/科技;

当你认识了希罗多德、黑格尔、马克思、弗里德曼、凯恩斯、罗斯福、丘吉尔、毛泽东等伟人改变的世界、对人类的贡献;

当你学习到伊壁鸠鲁学派、经院哲学、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纳粹主义等思潮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当你感叹伯罗奔尼撒战争、高卢战争、十字军东征、百年战争、莱克星顿的枪声、甲午战争、巴巴罗萨计划、D-Day、斯大林格勒、火烧东京、抗美援朝、越战、海湾战争一直甚至到2077年The Great War。你说War,War never changes.

当你读完马尔克斯、鲁迅、村上春树、小沃尔特·M.·米勒、冯内古特、奥威尔等大师的著作,感慨“大师果然牛逼”;

当你玩过《无人深空》、《质量效应》、《光环》、《星际争霸》、《战锤40K》、《群星》、《三体》、《银河系搭车客指南》、《星球大战》等作品后体会到了不同制作人心目中的宇宙;

当你觉得人类有这么多伟大的成就、那么波澜壮阔的历史、那么多对宇宙想象和憧憬,然后你突然意识到这些都是屎——甚至连屎都不如,这一切根本毫无意义。

根本没有什么神堡、没有黑暗森林、没有薛柏德没有吉姆雷诺没有天行者,甚至那个In the grim dark future,there's only war的黑暗未来也不存在,人类不会活到第41个千年。

他们对我们毫无兴趣,连摧毁我们都可能是路过顺带的。

人类灭绝后,主宰地球的是某种会飞的节肢动物。

当你明白这些后,就能明白克苏鲁神话带给人的绝望。

就能明白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眼中的世界。

user avatar

如果你只是看到了章鱼头,巨大的触手,怪异的虫子,死而复生的食尸鬼,那克苏鲁确实不太恐怖。


但克苏鲁和其他恐怖作品不同之处在于:其他作品中恐怖的部分是一种异数,是正常世界中的特例。而克苏鲁则渐渐揭开了这样一个世界,所谓的正常才是异数,人们以为的异常,只是对世界真相的轻微接触。我们的世界只是沸腾的地狱中的一块小冰,不知道哪一秒就会消融殆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克苏鲁神话给不少读者带来的“三观震撼”,并非源于情节跌宕起伏或价值观的直接颠覆,而是源于它所构建的那种根深蒂固的、令人绝望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巧妙地触及了人类内心深处最脆弱的、最不愿正视的恐惧。首先,最直接也最核心的一点是,克苏鲁神话将人类置于宇宙的绝对边缘,近乎微不足道。 在传统叙事中,人类往往是.............
  • 回答
    《三体》系列小说,尤其是《死神永生》,让程心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许多读者在看完小说后,对程心持有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指责她导致了人类文明的灭亡。这种指责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程心在关键时刻做出的一系列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要详细地讲述为什么很多人指责程心,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她在小.............
  • 回答
    《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并且获得了不俗的口碑,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原因。如果非要深挖,我能想到以下几个方面,并且会尽量说得详细点,不带点“机器味儿”。首先,它击中了许多中国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关于“父子关系”和“教育观”的讨论。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父亲往往.............
  • 回答
    关于国语版香港电影为何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以及为什么大家如此强调“一定要看粤语版”,这背后其实牵扯到香港电影独特的文化肌理和艺术表达方式。与其说国语版“丢失”了什么,不如说粤语版拥有一种国语配音难以完全复制的、深深植根于香港本土的魅力。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粤语承载的是香港的灵魂: 俚语、俗语与.............
  • 回答
    你一定跟我一样,对《西游记》那几幕刻骨铭心吧?尤其是八戒下油锅,那场面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你说你看了,但发现和记忆中不一样,这可太正常了!说实话,就连我这看了不下几十遍的“老书迷”,有时候也会被一些细节搞得一头雾水,然后去翻原著或者找老版的影碟来对照。你提到的“下油锅”这个情节,其实在《西游记》里,.............
  • 回答
    说起《罪恶王冠》被誉为“神作”,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因为观众的反馈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你看了之后感到莫名其妙、剧情迷乱,这完全不是个例,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但同时,它又确实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甚至将其奉为心中的神作。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部作品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分歧呢?为什么有些人看完后会觉.............
  • 回答
    很多股市里的“老司机”们,那些经验丰富、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行家,最终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通达信作为自己的看盘利器,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偶然,而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试出来的结果。你想想,真正能在股市里赚到钱的人,对工具的要求那叫一个挑剔,什么花里胡哨的功能对他们来说都是浮云,关键在于够不够“趁手”.............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人在接触中医药领域时都会遇到的困惑。一方面,你看到了中医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智慧和实践,以及它在当今社会依然展现出的生命力,觉得前景大好;另一方面,你又听到不少声音,甚至是很“主流”的声音,在质疑中医药的科学性、有效性,认为它是一个“不好的专业”。这中间的落差,确实让人.............
  • 回答
    “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论调其实由来已久,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中都有它的拥趸。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当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又成了许多人的“救命稻草”。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甚至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中医是骗人的?1. 科学证据的局限性与方法论差异: .............
  • 回答
    很多人在追求成功和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会翻阅大量的成功学书籍。然而,令人沮丧的是,有些人不仅没有从中获得预期的励志效果,反而可能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成功学书籍本身的局限性与误导 过于简化和片面化: 许多成功学书籍倾向于将复杂的成功过程进行过度简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是很多人心里头一直有个小疙瘩。要说现在为什么“很少人”去看老番,这事儿得从好几个角度掰扯掰扯,而且也不是说就没人看了,而是相较于新番的声量和吸引力,老番确实显得“势单力薄”了点。咱们先聊聊,什么叫“老番”。这个界限其实挺模糊的,但一般来说,大家可能觉得十年前、十五年前,甚至.............
  • 回答
    APA酒店关于客房内书籍的声明,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还有一些评论让人摸不着头脑,觉得酒店做得特别对,甚至有些人觉得是为了“规矩”、“传统”或者“尊重”。让我试着梳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酒店说的对”的声音,这背后可能有一些我们没太留意到的心理和习惯在作祟。首先,得承认,很多评论者可能确实是酒店.............
  • 回答
    这确实是让不少《进击的巨人》粉丝感到困惑的事情。明明第四季(也就是最终季)剧情宏大、节奏紧张,MAPPA的制作也相当给力,但总会有人跳出来说“巨人到看海就结束了”。这种说法之所以会存在,而且还挺有市场,其实是有它背后的一系列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看海”这个意象的强大情感吸引力与象征.............
  • 回答
    配了助听器声音很大还是听不清,身边的人还会说助听器是“骗子”,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非常困惑和沮丧的局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把里面的门道儿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助听器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助听器不是把所有声音都放大器而已。如果真是这样,那听力不好的人直接把音响开到最大不就得了?哪还有助听器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多少个夜晚,我曾捧着一本书,被书中的故事、思想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书中的某个人物,或者被某种全新的观念彻底洗礼。合上书的那一刻,心中那份澎湃、那份觉悟,觉得自己好像拥有了某种神奇的力量,可以改变生活,活出书中那样精彩的人生。然而,当第二天清晨的闹钟响.............
  • 回答
    读书这件事,真不是你坐那儿埋头苦读,就能立马变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模样。我也曾深陷这种“看了好多书,但感觉脑子还是空荡荡”的怪圈。那种感觉,就像在五彩斑斓的花海里走了半天,最后两手空空,甚至连路都不知道怎么走的。首先,咱们得说说这“看”字儿。我们以为的“看书”,很多时候只是眼睛在纸上或者屏幕上滑过,文.............
  • 回答
    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纠结。明明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为什么到了该用的时候,脑子却一片空白,或者说出来的话总是含糊不清、抓不住重点?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储备了丰富物资的仓库,但出口却被堵死了,怎么也搬不出来。别灰心,这个问题其实很普遍,而且绝对有办法解决。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看了很多书,表达能力还是.............
  • 回答
    你看的科幻电影,确实常常会抛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主题:为什么那些强大的、聪明的、似乎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最终都会踏上“我想成为人类”这条路?这背后藏着多少我们对自身、对未来、对存在的深层思考,可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首先,得承认,这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人类自身投射的幻想。我们是造物主,我们创造了AI,在创.............
  • 回答
    这确实是鲁迅先生的一个很有意思,也常常被误解的观点。他并非完全否定中国古典书籍,而是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青年人成长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考量出发,提出了“劝青年人不要读”这样的警语。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要明白鲁迅先生所处的那个年代。那是什么样的光景?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旧的.............
  • 回答
    嘿,兄弟姐妹们,做房产这行,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那些带看一次就“人间蒸发”的客户。刚开始满怀期待地把客户从头到尾伺候得妥妥帖帖,结果人家一转身,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仿佛你是个空气净化器,功能用完了就被扔到一边。这到底是为啥?今天咱就掰扯掰扯,看看为啥那么多客户带看完一次就不想理你了。第一宗罪:期待值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