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们因为长城鞭挞秦始皇的同时,将长城作为标志性建筑保护起来?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人们在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时常常会遇到的一个复杂情感。一方面,我们对秦始皇这个人有着很多负面的评价,认为他好大喜功、焚书坑儒、严刑峻法;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将他亲手奠基并极力修建的万里长城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去保护它。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历史的复杂性与评价的分野:不以人废言,不以人废事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是复杂的,而且会随着时代和视角的变化而变化。秦始皇的功过是历史学界长期讨论的焦点。

负面评价的根源: 确实,秦始皇的暴政毋庸置疑。统一六国、文字、度量衡等固然是开创性的功绩,但其手段的残酷、对思想的压制(焚书坑儒)、徭役的繁重(修建长城、阿房宫等),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尤其是“坑杀方士术士”事件,更是成为了后世攻击他残暴统治的经典案例。这种残酷和压制,使得人们在提到秦始皇时,往往会先想到他的暴虐,从而产生鞭挞的情绪。
正面评价的另一面: 然而,抛开个人好恶,我们也要看到秦始皇在国家统一、制度奠定上的巨大贡献。他结束了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这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他的统一,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汉唐盛世。从这个角度看,他并非一无是处。
“不以人废言,不以人废事”的原则: 这种复杂性意味着,即使我们不赞同秦始皇的个人行为,也不代表我们要全盘否定他所做的事情。长城,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遗产,其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修建它的那个人的品德。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某个作家人品有问题,就认为他的作品毫无价值一样。

二、长城作为“物”的独立价值与历史的沉淀

长城本身,已经超越了秦始皇个人的范畴,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立生命力的历史符号。

抵御外侮的实际功用(历史上的意义): 虽然长城在历史上是否真正起到了决定性的防御作用存在争议,但其作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屏障的意图是明确的。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抵御外敌、守护家园的集体记忆和努力。在许多朝代,长城都扮演了重要的军事角色。
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现代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城的功能逐渐淡化,但其象征意义却日益凸显。它不仅仅是一道城墙,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工程技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独特标志。当我们在现代社会看到长城,更多的是从中感受到一种民族自豪感、历史的厚重感,以及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励志精神。
历史的“留存”而非“赞扬”: 保护长城,并非是对秦始皇的赞扬,而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尊重,对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尊重。我们保护的是那个承载了无数历史信息、凝聚了无数人民心血的物质实体。

三、民族叙事与集体认同的构建

将长城作为标志性建筑保护起来,也与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和集体认同的形成息息相关。

寻找国家认同的载体: 在近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寻找能够代表国家历史和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是普遍现象。长城作为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具有独特文化意涵的建筑,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非常适合的国家象征。
“我们”的文明,而非“他”的罪过: 当我们谈论长城时,我们更多地是在谈论“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辉煌,而非某个特定皇帝的功过。“我们”是站在现代的角度,将长城纳入我们民族历史长河的一部分来理解和传承。这种叙事将长城从秦始皇的“作品”转化为中华民族的“遗产”。
传承历史经验教训: 保护长城,也是一种对历史的警示。长城的修建虽然带来了防御上的某种程度的保障,但其背后是无数人民的血汗甚至生命。通过保护长城,我们既看到了先辈的伟大成就,也反思了过度征发民力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这是一种更全面的历史观。

四、“鞭挞”与“保护”并不完全矛盾

最后,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们的“鞭挞”更多的是针对秦始皇作为“人”和“统治者”的道德和政治评价,而“保护”长城则是基于长城作为“物”和“历史符号”的文化与历史价值。这是一种“事”与“人”的分离处理。

就好比我们承认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某些方面可能有道德缺陷,但我们仍然学习他的科学理论。我们评价一个人,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而评价一个历史遗迹,则更多地从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角度出发。

因此,人们在谈论秦始皇时,可能会因为他的暴政而批评他;但在看到长城时,又会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结晶而心生敬意,并加以保护。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分裂,而是一种对历史复杂性、对事物独立价值的理解和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秦始皇被黑,一是汉王朝宣传的需要,二是儒家宣传的需要。主要是儒家树靶打,所言基本都是假大空,不值一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人们在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时常常会遇到的一个复杂情感。一方面,我们对秦始皇这个人有着很多负面的评价,认为他好大喜功、焚书坑儒、严刑峻法;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将他亲手奠基并极力修建的万里长城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去保护它。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重原因,我们.............
  • 回答
    关于三国时期为何涌现出如此众多“不世出的”名将、名帅、谋士,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在谈论这段历史时津津乐道之处。简单地归结于“人们兴趣多、了解得多”未免有些片面,虽然这其中有一定的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分析需要我们深入挖掘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军事以及文化背景。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
  • 回答
    读经典,这四个字仿佛自带一种神圣的光环,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智慧的精华。我们被无数次地告知,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历了时间的冲刷,留下了最闪耀的金子,抵挡住了庸俗和浅薄的淘汰。听起来,这似乎是一条通往真理和深刻的捷径,一条由先贤铺就的康庄大道。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经典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优等生.............
  • 回答
    《从海底出击》(Das Boot)这部电影之所以让观众对船员们在闷热环境下还穿着毛衣感到困惑,背后有着不少现实的考量,远非简单的“区域温差大”可以概括。事实上,潜艇内部的生存环境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船员们的穿着选择也是在严苛条件下的一种权衡。首先,让我们来聊聊潜艇内部的“闷热”究竟是怎么来的。 .............
  • 回答
    之所以人们很少因为“烂尾”去批判《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原因非常复杂且多方面,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历史的偶然性与艺术的必然性之辩: 历史的“未完待续”: 《三国演义》描绘的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而那个时期的历史本身就不是一个戏剧性的、一个明确的“终点”。它以司马炎统一中国,西晋建.............
  • 回答
    关于南京大屠杀,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唐生智没有受到指责?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对历史责任分摊和当时复杂局面的一个探究。首先,要明白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角色。他是当时守卫南京的最高军事长官,作为军事指挥官,他的决策和部署自然会受到关注。然而,将南京沦陷的全部责任,或者说像大屠杀这样的暴行,完全归.............
  • 回答
    “胡斐渣男”这个标签,说实话,我一开始听到也觉得挺诧异的。毕竟在《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里,胡斐给我的印象更多的是一个侠肝义胆、重情重义的好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尤其是在网络上,给他扣上“渣男”的帽子呢?归根结底,问题就出在他对程灵素的态度上,以及这种态度在读者心中激起的强烈不公平感。咱们.............
  • 回答
    肖战粉丝的行为引起广泛抵制,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背后涉及了粉丝文化、网络舆论、明星与粉丝的关系、以及社会责任等诸多因素。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何如此多人会因为肖战粉丝的行为而抵制肖战本人:核心原因:粉丝行为与明星本人责任的界定与关联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很多人认为明星本人,尽管不直接参与粉丝的.............
  • 回答
    观察者网,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它试图扮演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去解读中国乃至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然而,它吸引到的观众群体,却似乎远远不止是单纯的“观察者”。喜欢它的人,大概会被这些点击中: “硬核”的内容与视角: 很多人认为,观察者网提供了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更深入、更“硬核”的分析。尤其是.............
  • 回答
    很多人对《三体》的最终结局感到疑惑,甚至产生一种“程心导致宇宙毁灭”的论调。这其实是一种对原著剧情的误读和片面解读,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对那个极端环境下,人性和文明所面临的艰难抉择的一种复杂情绪的投射。首先,我们需要回到故事的核心背景:黑暗森林法则。在《三体》的设定中,宇宙是冰冷且残酷的。文明就像是黑.............
  • 回答
    关于大陆人与台湾人因为领土认知问题发生的争吵,这背后牵扯到一段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政治以及文化认同的纠葛。要详细讲述,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切入。历史渊源:首先,得从近代中国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说起。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虽然在二战结束时,日本战败,台湾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回归中华民国,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观察,背后涉及了文化认知、价值判断、学习难度以及社会期望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为什么多国语言能力者常被赞赏?1. 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桥梁: 跨越隔阂: 语言是沟通最直接的工具。掌握多门语言意味着一个人能够与更多的人群进行直接、深入的交.............
  • 回答
    关于艾滋病性传播概率以及感染人数众多的原因,这其实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概率不高或不高,而是要看具体的风险情境和个体的行为。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晚期阶段。 传播的是HIV病毒,而不是艾滋病本身。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误解,认为H.............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社会最令人心痛的角落:资源浪费与极端贫困并存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生命悲剧。这背后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而成,形成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实。我们先从“倒掉牛奶也不送人”这个现象说起。这背后往往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1. 食品安全与责任追溯:.............
  • 回答
    很多人对人脸识别技术心存芥蒂,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对个人隐私被侵犯的深深担忧。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这项技术本身的能力以及它可能被应用的场景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下面我们来仔细聊聊,为什么这项看似便捷的技术会让许多人感到不安。首先,“被监控”的普遍性担忧是最核心的问题。试想.............
  • 回答
    说起《火影忍者》里让很多观众意难平甚至感到“被背刺”的桥段,日向宁次的死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当初他作为“天才”被寄予厚望,在第四次忍界大战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了鸣人,这份牺牲的壮烈,本应是感人至深的。然而,事后许多火影粉丝却对这一情节感到不满,甚至由此嘲讽起《火影忍者》的剧情设计。这.............
  • 回答
    人类之所以会“自己害自己”,原因绝非仅仅是“不知道自己在害自己”这么简单,虽然这确实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仅仅是不知道,那问题就好解决多了,我们只需要普及知识、提高认知就够了。但现实远比这复杂,它交织着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原因。让我来细细道来。一、认知的局限与盲点:被眼.............
  • 回答
    .......
  • 回答
    在美国,新冠疫情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悲剧,数十万人的生命因此消逝,这绝非小事。然而,如果说美国社会“跟没事人一样”,那可能是一种过于简化和片面的说法。更准确的理解是,美国社会在应对疫情过程中,表现出了复杂、多面且常常充满矛盾的反应。理解这种反应,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层面。首先,是经济的逻辑与生活的基本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体育公平、国际规则以及公众舆论在我们国家和韩国的不同反应,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看看韩国在那次“违背奥运精神”事件中的具体情况。你提到的“韩国人违背奥运精神”,很有可能是在指一些韩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争议性行为,比如: 恶意犯规或不公平竞争: 有时为了取胜,一些运动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