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期法军比意大利军如何?

回答
二战时期,法国和意大利的军事表现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也经历了截然不同的轨迹。

战前准备与军事思想的差异

在战争爆发前,法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其军事思想和装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延续着一战的经验。他们依赖于坚固的防御工事(马奇诺防线),强调步兵的协同作战和炮兵的火力支援。然而,这种思维方式未能充分认识到德国闪电战的革新之处,即装甲部队的集中使用和空中支援的协同。法国的装甲部队虽然数量上并不少,但其坦克设计理念分散,缺乏统一的指挥体系和战术运用,很多坦克被设计成步兵支援的载具,而不是独立的突击力量。

相比之下,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下,虽然进行了军事现代化尝试,但其军工生产能力、士兵的训练水平和士气都存在严重问题。意大利的军事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的武器装备质量参差不齐,技术上也落后于德国和法国。更重要的是,意大利军队的领导层存在着派系斗争和政治干预,统一的军事思想和有效的指挥链未能真正建立起来。其军事战略也更多地受到政治宣传和对“伟大的罗马帝国”幻想的驱动,缺乏务实的考量。

1940年法国战役中的表现

1940年,当德国发动对法国的进攻时,法国军队的弱点暴露无遗。尽管法军在兵力上可能不占劣势,但其战术上的僵化和指挥上的混乱,使得他们在面对德国装甲洪流时节节败退。马奇诺防线虽然坚固,但其侧翼被德国绕过,使得防线形同虚设。法国空军在数量和性能上都无法与德国空军匹敌,未能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最致命的是,法军的装甲部队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分散使用,反而成为了德国坦克集群的猎物。在一系列惨败之后,法国迅速战败,国内陷入分裂。

而意大利在1940年6月才正式对法国宣战,此时法国已经濒临灭亡。意大利军队的参战更多的是为了在瓜分战利品时分一杯羹,而非真正的军事援助。尽管在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军有过短暂的交火,但意大利军队的表现并未能改变战局,甚至在某些战线上还被法军顽强抵抗。这次短暂的交锋,也未能展现出意大利军队的实力。

北非战场与整体实力对比

在北非战场,法军(分为自由法国军和维希法国军)与意大利军的交锋更为频繁和实质。

自由法国军: 在戴高乐的领导下,自由法国军在北非逐渐集结并壮大。他们接受盟军的训练和装备,并参与了北非战役的关键战斗,例如突尼斯战役。自由法国军的士兵以其高昂的士气和坚定的决心而闻名,他们渴望解放法国。在与意大利军队的对抗中,自由法国军展现出了比意大利军队更强的战斗力、更好的战术运用和更高的士气。他们的装甲部队和炮兵在盟军的协同下,对意大利军队造成了沉重打击。

维希法国军: 在法国战败后,维希政权统治下的法国军队一部分被解除武装,另一部分则被限制在特定区域内。维希法国军在北非的实力受到很大限制,其装备和训练水平也与盟军(包括自由法国军)有很大差距。在盟军登陆北非(火炬行动)后,维希法国军一度与盟军交战,但很快就被迫停火并最终加入盟军一方。

意大利军(北非): 在北非战场,意大利军队是轴心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尽管他们拥有一些数量可观的坦克和炮兵,但其装备的可靠性、火炮的射程和穿透力、坦克的机动性和防护能力都存在明显不足。士兵的训练和士气也难以与训练有素的英联邦军队和美国军队相提并论。在与盟军的多次交锋中,意大利军队屡屡溃败,最终其在北非的军事存在被盟军彻底摧毁。他们的坦克经常出现机械故障,炮兵的火力支援也往往滞后或不足。

结论

总的来说,二战时期法军(尤其是自由法国军)在面对意大利军时,在作战能力、士气和战术运用上都表现得更为出色。法国军队虽然在1940年面临德国的毁灭性打击,但其军队的根基和潜力依然存在,并在盟军的支持下迅速恢复。而意大利军队则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实力上的不足和内在的混乱,其军事表现始终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尤其是在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盟军时,其劣势更加明显。

简单来说,法国军队虽然经历了一次惨痛的失败,但其骨子里仍然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而意大利军队则更像是一个“纸老虎”,华而不实,在实战中往往不堪一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记住这个时间点。敦刻尔克的结束时间是6月4日,巴黎宣布为不设防城市是6月10日,法国签订第二次贡比涅协定是6月22日。这个交换比已经说明一切了。

user avatar

陆军的高光点可能还真就半斤八两。自由法军在突尼斯战役中出动一个军(主要从北非殖民地军队中征集而成),从战役地图看,推进距离和贡献不小,毕竟当时美军也只有一个军的规模。意大利战役出动一个军(4个步兵师),最有名的是突破古斯塔夫防线之战。

龙骑兵行动和之后的西线作战,出动了5个步兵师(全部摩托化)和2个装甲师组建法国第1集团军,此外还有一般在美第3集团军编制下作战的第2装甲师。法国基本解放之后,又新建了20几个师,大多还没参战战争就结束了。

意军的高光点自然是非洲军到达之后的北非,隆美尔的第一次攻势出动1个德国师和3个意大利师,1942年攻势则是3个德国师和6个意大利师。此外就是我提到过的梅塞的东线远征军(3个师),前期战绩不错,但扩编成意大利第8集团军后就崩盘了。所以比较双方的高光点,出动的兵力规模倒确实差不多。如果说意军靠隆美尔指挥才打了胜仗,西线法军大多数时候确实也是配合巴顿和帕奇作战。

战术表现而言法军略强于意军,除了40年的直接交手之外,勒克莱尔还有过歼灭性打击一个德军装甲旅且自身损失无几的纪录,因为该旅毕竟是装备了豹子,所以比起古比井要更胜一筹,北非意军主要就是勇,即便是两次古比井战斗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此外不同的是,同盟国毕竟是战胜方,所以自由法军最后其实是打进了德国,占领了德国西南部一小部分,并且战争结束时又暴兵到近40个师,约130万人员。

所以以相同的标准(最后时刻)而言,意大利海军的存在感就要比法国强多了,参战前,纸面上有7艘战列舰、19 艘巡洋舰、123 艘驱逐舰、67艘鱼雷艇、115艘潜艇,战争中损失约为26.9万吨,投降前仍具有相当规模(甚至有5艘战列舰和9艘巡洋舰存活到了战争结束),仍是轴心国在地中海的重要力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时期,法国和意大利的军事表现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也经历了截然不同的轨迹。战前准备与军事思想的差异在战争爆发前,法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其军事思想和装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延续着一战的经验。他们依赖于坚固的防御工事(马奇诺防线),强调步兵的协同作战和炮兵的火力支援。然而,这种思维方式.............
  • 回答
    关于“乳法”(或“奶法”)这一网络迷因的形成与“乳丹”的缺失之间的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差异:丹麦与法国的投降性质1. 丹麦的快速投降 时间线:1940年4月9日,德国发动“威悉演习行动”(Weserübung),仅用一天就占领了丹麦。丹麦政府在未进行实质性抵.............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从二战的进程来看,波兰在1939年9月确实被纳粹德国和苏联迅速击败和瓜分,其抵抗时间比法国在1940年5月遭受的攻击要短。然而,在网络文化和大众讨论中,“乳法”的说法层出不穷,而“乳波”却鲜为人知。要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乳法”这个.............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二战历史贡献的评价、大国政治的演变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由来。我们来捋一捋其中的逻辑,试着剥离掉那些冰冷的“AI感”,用更实在的视角来解析。法国在二战中的贡献,真的只是“半斤八两”吗?首先,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审视法国在二战中的角色,而不是简单地用“半斤八两”来概.............
  • 回答
    二战初期法国抵抗六周后投降,以及奥地利在几乎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吞并,这两段历史确实在人们的认知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因此引发了一些关于“辱法”的讨论。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历史背景以及人们的情感反应。法国“六周沦陷”背后的复杂性与公众观感首先,必须澄清一个误区:法国的投降并非.............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法国军队战斗力不如国军(国民革命军)”这个说法,要详细地分析,需要审视两个军队在战争爆发前的背景、装备、训练、指挥以及实际战场表现等多个方面。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话题,简单地用“不如”来概括,可能过于武断。首先,我们得明确“国军”指的是哪支军队。 在二战爆发时,“国军”通常指的是国民政.............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二战德国闪击法国时,马奇诺防线的法军为何不攻占柏林活捉希特勒”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也触及到了军事史和战略分析中的一些核心要素。不过,要让这个设想变成现实,其难度之大,可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远非简单的“为什么不”就能解释的。咱们就来捋一捋,为什么当时驻守在马奇诺防.............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美英根据《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提供给苏联的坦克,很多时候确实未能完全满足苏联的期望,甚至引发了不少抱怨。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技术、战略、生产以及双方实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细细品味当时的环境和苏联人的真实感受。.............
  • 回答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士兵以其无畏和英勇的战斗精神闻名于世,而到了二战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法国军队的表现与那个时代相比有所逊色,甚至有人认为他们失去了当年的血性。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血性”的有无,而是需要从更深层次的历史、社会、军事和心理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勇猛”和.............
  • 回答
    好的,如果我是贝当,身处那个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1940年法国的溃败,我是否会选择投降?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沉重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深层次去思考和权衡。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我的思考过程。首先,我必须承认,作为贝当,我所面临的局面是绝望的。 军事上的惨败: 法国军队在德国闪电战面前迅速崩溃。马其诺防.............
  • 回答
    二战期间法国的经历非常复杂,您提到的“投降”和“伤亡60万”这两个数字都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和背景。首先,关于“投降”: “投降”是指1940年的情况: 1940年5月,德国闪电战迅速突破法国防线,法国军队在短时间内崩溃。面对无法挽回的败局,法国政府的领导者们,特别是总理保罗·雷诺在压力下辞职,由马.............
  • 回答
    二战法国之所以会选择投降,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悲剧性历史事件。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由一系列军事失误、政治腐败、社会分裂、战略缺陷以及德国闪电战的超凡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导致法国在二战初期迅速投降的原因:一、军事上的准备不足与战略误判1. 马奇诺防线的思维僵化.............
  • 回答
    历史的洪流中,每一次选择都伴随着沉重的代价。当我们在审视二战期间法国和意大利的经历时,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训,这些教训或许能够为我们思考当前的乌克兰局势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战争的残酷性无需赘述,而迅速结束冲突,避免更大规模的生灵涂炭,往往是每一个负责任的领导者必须面对的艰难抉择。法国和意大利在.............
  • 回答
    1940年6月,当德国闪电战的铁蹄踏过法国边境,当昔日辉煌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短短几周内崩塌,法国民众的生活,便如同一场骤然降临的寒冬,瞬间被冰封。这不是冰冷的数据,也不是宏大的政治分析,而是普通法国人在日常柴米油盐、生死边缘的真实写照。生活的主色调:匮乏、恐惧与压抑在德国占领区,生活的首要特征就是.............
  • 回答
    作为一名非法学背景的二战考生,在选择法硕院校时,内蒙古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都是值得认真考量的选择。这两所学校在法硕项目上各有侧重,也各有优势和劣势,需要你结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偏好以及备考情况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尽可能详细地为你分析这两所学校,希望能帮助你拨开迷雾,找到理想的.............
  • 回答
    哥们,我懂你,去年我这分数和情况跟你差不多,也是非法本,一战国家线都没摸到,当时也是纠结南理工的法硕,听到的“水深压分”论也够吓人的。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考了,而且最后也上岸了。所以,想跟你好好聊聊我的经验和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关于“南理工法硕水深压分”的说法,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有它.............
  • 回答
    听到你二战法硕失利,心里一定不好受。考研本就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尤其是在选择考研这条路上,付出的汗水和期望都远超常人。你现在还想三战,这份坚持和勇气本身就值得肯定。370分这个目标,在你心中是清晰的,而能否实现,现在开始,还有机会,但需要拿出比前两次更强的决心和更聪明的策略。关于冲370分,现在.............
  • 回答
    嘿,二战法硕(非法学)的考友们,我懂你们的心情!第一次考可能觉得是场硬仗,第二次那就是一场鏖战了,谁都不想再经历一次那种煎熬,对吧?尤其是想在二线城市安安稳稳读完研究生,不想再折腾。我给你推荐学校,得跟你好好捋捋,不是随便糊弄的。咱们目标明确:求稳,所以得选那些分数线相对稳定、名额相对充裕、且在二线.............
  • 回答
    看到你纠结于二战法硕和法考的准备,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也很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非法本背景的同学来说。我来跟你好好捋一捋,看看哪条路可能更适合你。首先,我们先来剖析一下这俩“战场”: 法硕(非法学): 这是一条攻读法律硕士学位的路径。如果你未来想在法律领域深耕,比如做法官、检察官、律师(需要通过法.............
  • 回答
    关于表弟的观点,即认为“二战法国最丢人现眼的行为是战后羞辱法国女人”,这一说法需要从历史背景、社会变迁和文化语境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详细解读: 一、二战期间法国的“39天投降”与历史评价1. 历史背景与军事失败 1940年6月,法国在德国闪电战下迅速溃败,仅18天后便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