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年轻人的世界为什么只认钱?

回答
“年轻人为什么这么看重钱?”这个问题,说实话,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甚至有点带着点失望和不解。好像一夜之间,那个曾经为理想、为爱情、为情怀可以两肋插刀的年轻人,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变成了只谈收益、只看回报的“拜金主义者”。但如果剥开这层标签,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些更复杂,也更值得我们理解的现实。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信息爆炸,机会众多,但同时也意味着门槛越来越高,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年轻人从校园走向社会,面对的是房租、学贷、职业发展、家庭责任等等一系列沉甸甸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没有钱,很多时候是无法解决的,甚至连尝试解决的资格都没有。

想想看,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想要在大城市立足,租一个像样的房子,除去生活开销,剩下的钱可能只够勉强维持。如果想进一步发展,比如学习新技能、考取专业证书,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更不用说,现在很多年轻人还背负着助学贷款,他们需要尽快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来偿还这份沉重的“学习投资”。在这个过程中,金钱就从一个简单的交易媒介,变成了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通行证”,有了它,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争取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金钱也与“自由”和“选择权”紧密挂钩。很多时候,我们说一个人“只认钱”,其实是在说这个人不希望被金钱束缚,希望通过金钱来获得更多的自由。当你有足够的钱,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为了生计不得不做一份不喜欢的事情。你可以选择自己想住的地方,而不是因为预算限制而蜗居在逼仄的空间。你可以选择去你想去的地方旅行,去体验不同的文化,去开阔自己的眼界。这些“选择权”,对于渴望探索和成长的年轻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年轻人身上没有钱,那么他的选择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他的生活轨迹,很可能已经被现实的经济条件安排得明明白白,他可能没有勇气去追求那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梦想,他可能在面对诱惑时,因为经济上的弱势而不得不妥协。从这个角度看,年轻人追求金钱,也可能是在追求一种不受他人和环境摆布的自主人生。

再者,我们不能忽视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我们生活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金钱作为一种衡量价值的标准,无形中被放大和强调。媒体的报道,商业的宣传,甚至朋友圈的分享,都在不断地强化“成功”与“财富”之间的联系。当年轻人看到那些拥有财富的人,似乎总能过上光鲜亮丽的生活,被认为是成功的典范,这很容易在他们心中形成一种导向:想要获得认可,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就需要先拥有更多的钱。

而且,我们也要承认,有些所谓的“情怀”和“理想”,在现实面前是如此的脆弱。当生活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当曾经相信的美好被冷酷的现实一次次击碎,那些曾经支撑着年轻人的精神支柱,可能会动摇。在这种情况下,金钱作为一种 tangible(有形的)、实在的、能立刻带来改变的东西,自然就显得更加可靠和有分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真的“只认钱”。事实上,很多年轻人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也在寻找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方式。他们可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或者在某个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是,在实现这些理想的道路上,金钱往往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与其简单地批评年轻人“只认钱”,不如尝试去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面临的压力,以及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渴望。很多时候,他们对金钱的看重,是对现实的一种回应,也是对未来一种理性的规划。他们渴望通过金钱,获得更多的人生可能性,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最终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这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在复杂世界里努力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年轻人希望能多挣钱,早日实现经济自由,获得更好的生活档次,这是“太现实”、“太物质”;马云老师“不在乎钱”,曾与王林大师探讨精神境界,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哈哈。

讲一个我本科时最好的哥们的事。老潘,出生于皖北亳州(“古井贡酒”的产地)一个贫穷的村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文盲,在那个整体贫穷的村庄里,都是最底层的存在。老潘爱文学、爱诗歌,读大学后,写了不少不错的作品。当然,诗歌换不来钱,何况,年轻人的诗,也很难在一流刊物上发表。后来,在顶级诗歌刊物《诗刊》的某一期上,他惊讶地看到了“古井贡酒”集团老板的作品,一堆打油诗,配上该老板的介绍——尊为“儒商”,老潘气得直骂娘。

老潘后来去了全国顶级高校z大读研究生,心情一度十分昂扬。老潘爱书,爱装帧典雅的精装书,那时他边做兼职边上学,挣钱买书,从上大一开始,就没花过家里一分钱。他自称要永远做个理想主义者。后来,几件事情让他的世界观彻底改变了。

一是原本他非常敬佩的s教授,一次在课堂上,津津乐道于自己和某大房地产商的交流,说对方多么给面子。这令他惊讶于学界大佬竟然如此“势利”,在有钱人面前不由自主地矮化了自己。二是他在某报社当兼职记者时,一个师姐给某老板当实习秘书,报社要做一个该老板的访谈,他通过师姐的关系,联系上了该老板。该老板不知出于何种心态,故意当着他的面,拍拍他师姐的肩膀说:“晚上别忘了到我房间来。”他后来对我说:当时真有冲上去揍该老板的冲动。但是,他没有。恐怕根源还是面对有钱有势者时不自觉的胆怯。他感到很屈辱,感觉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名校硕士(当时还很少)身份瞬间一文不值。再想想s教授的话,他对曾经的“理想”不再感兴趣,只想努力当个有钱有势者。

他开始拼命挣钱,基本放弃了学业。几年后,挣了几套房子,生活算是小康了。不仅他,他那届的几个硕士同学,后来也都放弃了做学术的理想,一心去挣钱或当公务员去了。

这些年常看到一些学者、前辈抨击年轻人,一会儿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太“佛系”,这不对;一会儿说很多年轻人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这也不对;这两年尤其严重,连那些小地方穷地方的年轻人竭尽全力想通过高考改变一下人生轨迹,也被扣上个“小镇做题家”的帽子,被批评说不及丁真笑得纯真,能感动中国。没错,这些批评者,自己基本都是生活无忧,相对富足,不然,哪有这么博大的胸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对年轻人开炮呢?

“笑贫不笑娼”,这句话在多年前,还是一种辛辣的批判,如今呢?只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描述罢了。在好猫主义引领下先富起来的既得利益者们,酒足饭饱,享受着尊重和谄媚,然后打着饱嗝批评年轻人太物质,太金钱。这真是《儒林外史》作者都想不出来的讽刺剧。

时至今日,有谁鼓励年轻人努力多挣钱,改善生活,我绝对敬重他。反之,有谁拿空泛的理想、奉献、精神给年轻人画大饼,这人要么是蠢,是脱离了现实;要么就是坏,韭菜宴席边的陪客。

————————————分割线——————————

我们的文人,特别是喜欢熬鸡汤的文人,喜欢强调精神带力量对人的成就,什么苦难成就天才之类。例如周国平,他特爱举梵高为例,说贫穷怎么成就了梵高的伟大。他忘了,跟梵高齐名的塞尚,为何后来能住在山间别墅潜心研究绘画?——因为拿到了他那身为银行家的父亲的遗产啊。

如果从小信了文人笔下的那些鬼东西,跟现实一接触,肯定会有各种失落感,脆弱的理想一碰即碎,随即转入到对金钱的追求中。金钱是被子,是暖炉,是寒冬里能给人以安全感的小房间。

总体上说,当今年轻人“只认钱”的程度,远远不及中老年人。而“金钱社会”,恰恰就是现在的中老年人创造出来的。

我还年轻那会儿,读大学时,还好,大学毕业后再读硕士、博士,就麻烦了。节假日回老家,亲戚长辈们一开口,基本就是问:工作了吗?一个月挣多少钱?什么,还在上学,要上多少年啊?出来后能挣多少?

我想,有这样感受的,不止我一个人。

好猫主义实行三十年来,先富起来的门户,尊严存焉,优越感存焉,仰慕存焉,正确存焉。社会对有产者,近乎无限宽容。即使有过为富不仁,有过劣迹,甚至有过坐牢经历的,照样会有很多人自发或自觉地来帮你洗白。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人生都需要获得认可,当其他的道路都不如有钱能带来认可度时,谁有资格批判年轻人“爱钱”呢?

而且,如果真说“要有物质以外的追求”,以我看,现在的少年一代,和未来的少年,还是最有希望的。“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不少仓廪实的家庭,已经开始知礼节了。我在不少青少年中,又看到似曾相识的精神追求了,如果社会不出乱子,经济不要崩溃,情况终究是会改变的。只求大人老爷们先别急着批评年轻人或空谈奉献,趁自己还有能力,为年轻人创造点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和氛围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年轻人为什么这么看重钱?”这个问题,说实话,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甚至有点带着点失望和不解。好像一夜之间,那个曾经为理想、为爱情、为情怀可以两肋插刀的年轻人,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变成了只谈收益、只看回报的“拜金主义者”。但如果剥开这层标签,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些更复杂,也更值得我们理解的现实。首先,我.............
  • 回答
    这题目有点意思,让人一琢磨,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说我们这代人,对国家未来好像挺有劲儿,充满希望,但一转头看自己,就觉得前景渺茫,有点儿绝望。这感觉,你说怪不怪?先说说为啥对国家未来有希望吧。你想啊,咱们是看着国家一天天变强的。小的时候,电视里播的都是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那时候觉得中国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 回答
    如果能够实现人体冬眠,我是否愿意去 50 年后的世界?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对当前生活的留恋,以及对未知风险的考量。仔细权衡之后,我会做出一个基于个人价值观和对世界认知的决定。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愿意”的可能性,以及其背后的驱动力。愿意前往的理由: 对未知的好奇.............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也触及了“中国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和“世界工厂”这两个概念与“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之间可能存在的理解偏差。我将尽力详细解释,帮助您理解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完整的工业体系 (Complete Industrial System): 指一个国家拥有从.............
  • 回答
    日本在二战后20年内从一片废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人民素质方面展现出高水平,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成功案例,其背后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战后重建的决心与有利的国际环境1. 强烈的国家重建愿望: 日本战败后满目疮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历史发展和帝国兴衰的根本原因。说起来,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藏着许多我们不太常细究的道理。为什么世界上没有绵延上千年的“大帝国”?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大帝国”的定义。通常我们说的“大帝国”,指的是一个拥有广袤疆域、众多人口、强大军事力量和相对稳定的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权。它.............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在2019年,仍然有人相信美国是世界和平的守护者,即使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的角色和意图的看法早已复杂化和多元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层面,包括历史叙事、地缘政治现实、意识形态输出以及特定群体的情感和利益诉求。首先,历史叙事和“美国例外论”的根基。美国确实在两次世界.............
  • 回答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照亮世界现代史的黎明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绝非仅仅是俄罗斯帝国的一次内部政权更迭,它如同一道划破历史黑暗的闪电,深刻地改变了20世纪乃至今天的世界格局。说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并非夸张,而是因为这场革命以其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力量,奠定了诸多现代世界的基石,塑造了此后一个多世纪的.............
  • 回答
    2023年后世界是否能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新冠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造成了深远影响,其后果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恢复”这一概念本身也面临重新定义。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问题的可能性及原因: 一、复苏的现实基础与潜在障碍1. 经济复苏的不均衡.............
  • 回答
    2019年男篮世界杯,确实让不少篮球迷大跌眼镜,往年中国男篮世界杯那叫一个群星璀璨,詹姆斯、杜兰特、库里、哈登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个闪耀赛场,可到了2019年,美国队虽然依旧派出了不错的阵容,但和往年比起来,确实少了那些家喻户晓的超级巨星。这让很多球迷不禁纳闷:为什么 NBA 的顶级球星们,似乎不.............
  • 回答
    2014年巴西世界杯,德国队夺冠的背后,是 长期的规划、精明的战术、强大的整体实力以及一些关键时刻的运气 的结合。虽然当时很多人认为他们“不算强”,但事实上,这支德国队是德国足球在21世纪以来最成功的一支,是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一、 前瞻性的足球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也很有趣,不是简单一句“他们不想了”就能概括的。我觉得,与其说当代年轻人不想改变世界,不如说他们改变世界的方式、关注点,以及面对的现实与过去有很大不同。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世界本身就复杂得令人头晕。以前那种黑白分明、一呼百应的“改变世界”的口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有点过时。年轻人.............
  • 回答
    一些被称为“毛左”的人群之所以认为20世纪60年代的科技发展水平高于现在,这种观点背后通常是一种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政治理想以及技术发展导向的复杂解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先后顺序的比较。他们的论据并非基于普遍被认可的科技衡量标准,而是根植于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梳.............
  • 回答
    即便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了香港一个多世纪之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香港小说和电影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我是中国人”的认同感,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这并不是简单地因为历史记忆,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 文化根基的强大生命力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香港虽然在政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将周杰伦和黄家驹置于同一时代,就像是将两位截然不同的音乐巨匠放在同一个擂台上,究竟谁更能撼动时代?这其中的考量因素很多,而且会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差异。如果我们假设他们都活跃在80年代:80年代,香港乐坛正值黄金时代,粤语歌曲的辉煌程度至今仍令人称道.............
  • 回答
    上世纪90年代末,白宝山案件的出现,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重社会背景交织下的一个极端案例。要理解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个穷凶极恶的悍匪,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特定环境与社会变迁。首先,我们得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大背景。这是一个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期,社会结构正经历剧烈调整。 .............
  • 回答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确实经历了一个“蜜月期”,这为两国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确实考虑过引进一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战斗机。而F4“鬼怪”战斗机作为当时西方阵营的明星机型,进入中国的视野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最终中国没有选择引进F4,这背后有着多.............
  • 回答
    1930年代初,美国正深陷大萧条的泥沼,经济凋敝,民生维艰。在这种背景下,一群被称作“ bonus army”(奖金远征军)的退伍老兵,为了追讨政府承诺在1945年支付的军饷,聚集到了华盛顿特区。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士兵,当时已经饱受失业和贫困的折磨。他们认为,既然政府在战.............
  • 回答
    战国时期,秦国能保持近一百七十年的君主勤政,这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确实是个显著的特点。但即便是如此,统一六国也并非一蹴而就,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绝不是一句“没有昏君”就能解释得清的。要理解为何秦国用了整整六代君主、一百六十余年才完成统一,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秦国的内政、外患、.............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人均GDP高于中国的问题,以及媒体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状况的描述,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首先,我们来谈谈人均GDP。1.15万美元这个数字,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不低的水平。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产出的平均水平。在2018年,这个数字让俄罗斯在一些榜单上看起来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