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带回家才发现,第四次滴清水了,天赋不行是永恒的忧伤,日本也一样。
1、日军前两波攻击已经用完了800KG的重型航弹(用长门主炮炮弹改造的80番爆弹),只剩下250KG和60KG级别的;对舰用的浅水鱼雷已经用完,所以攻击力已经削弱了不少。特别是对陆上目标用的25番通常弹,对坚固目标的破坏力不足。
2、第一波攻击损失了零战3、97舰攻5、99舰爆1;第二波攻击损失了零战6、99舰爆14;再加上返航后被判定失去战斗力的27架,日本海航总体战斗力已经削弱了1/6。且珍珠港在第二波攻击中已有美陆航空战斗机起飞参加战斗,地面防空火力强度亦有所增加,再发动第三波攻击的损失估计会远大于前两波。且舰队位于美国陆航作战范围内,有可能受到美国陆航的反击而受创。
3、第三波攻击必须在第一攻击波降落后进行整补后才能发起,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第一攻击波起飞时间0600,第二攻击波起飞时间0700;第一攻击波到达珍珠港时间0750,第二攻击波到达珍珠港时间0850;第一攻击返航时间1000~1100;第二攻击波返航时间1200~1300。南云并没有第三攻击波的准备预案,也就是需要在第二攻击波降落后才能获得珍珠港破坏程度的准确资料,此时(1300后)再决定发动第三波攻击的话,最快起飞也要1430了,炸完珍珠港后估计要到1830之后才能着舰,而此时的珍珠港区域1730左右就已经是夜晚,日军舰载机需要夜间着舰,风险和损失都会非常大。
4、珍珠港中没有美国航母,南云要防备美军舰母舰载机的反击。
5、燃料不足
6、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战列舰部队的基本作战目标已经达到。
这个问题很适合测试一个社区的水平,各种一知半解、以讹传讹都炸出来了。
想好好回答的话,最低程度先得了解关于珍珠港战役层面的最核心资料:
戦史叢書(10)ハワイ作戦
Report of Japanese Raid on Pearl Harbor by Cominch
----------------------------------------------------------
以下是对 @波纹 回答的回复。主要凭印象写的,细节可能不准确。
Q0
认真分析是否应该再次攻击的问题,必须区分两种情况:当时的情报下,南云的判断是否合理,这个问题主要基于南云的计划、情报、判断;如果实施了再次攻击,会得到什么结果,这个问题需要双方情况的对照和推演。
Q1
鱼雷的配置,每舰大约是舰攻满编的1.5倍,所以总数量就不算很多。其次,珍珠港专用的潜水鱼雷是特别制造的,在开战前一个月左右,总共有约100枚,包括实验中的损耗。
Q2
关于飞机损失情况,较为准确的版本在战史丛书第十卷344页。合计为,战前保有399架,未返航29架,收容后可使用265架,修理后可使用86架。如果要在当天再次出击,应该按照265架评估。备用机大多是分解收纳的,不能视为立即可用。另外,根据各舰飞行机队行动调书,当时机动部队可能有一些超编的飞行员,也就是人比飞机稍多。
Q3
不缺油。
Q4
参见Q0,实际情况,附近只有企业号,潜艇数量、鱼雷质量都有问题,所以实际的威胁不是特别大。但是作为机动部队的指挥者,南云和参谋不能这些信息来判断,他们必须考虑到附近出现2-3艘美国航母、潜艇能造成威胁的情况。实际上,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的前半段,都在高估美国潜艇的威胁,后半段则是低估。
Q5
当天再次攻击基本上会在天黑前返航降落,夜间攻击需要高练度的飞行员,面临的风险大增,收益却减小。这两种做法,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不太合适。
当时机动部队内部,也有反对再次攻击的,具体参加战史丛书第十卷342-347页。我觉得,按照当时的情况,南云直接撤退没有特别大的问题,也许偏保守一些,但是还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至于再次攻击的目标,第一位肯定是航母,然后是剩余舰艇、飞机。其余港口设施,属于低价值目标,完全不值得攻击。当时的机动部队不是现在的航母战斗群,载弹量和命中率受限,一般只考虑两种目标:对自己有威胁的目标、舰艇,这两个目标的交集是航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