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漫如何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回答
要说国漫如何发展出自己的风格,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说清楚的,就像一个人的成长,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当初,咱们的动画片,其实走的都是舶来品的路子,皮克斯、宫崎骏,那都是咱们学习的榜样。

一、 根基:文化自信的回归与深耕

觉醒与模仿: 最初,国漫的“风格”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我们看到日漫的细腻、欧美漫的写实,都想学。但模仿毕竟是模仿,很难长久。真正的风格,是要从自己身上长出来的。
文化基因的挖掘: 后来,大家慢慢醒悟过来,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这里面有太多值得挖掘的东西。从《西游记》、《山海经》这些经典的神话传说,到水墨画、青绿山水这些独特的视觉艺术,再到京剧、昆曲这些国粹的表演形式,这些都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
“国风”的兴起: 这种文化自信的回归,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国风”的兴起。你看看《大闹天宫》、《哪吒之魔童降世》,它们的故事内核、人物设定、甚至视觉呈现,都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那种“我就是中国人,我讲中国故事”的底气,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二、 视觉:东方的美学语言

不止是“古风”: “国风”可不是简单地穿上古装、加上点儿祥云纹样就算了。真正的东方美学,是一种意境,一种留白,一种含蓄。
水墨意境: 像《白蛇:缘起》里那种淡淡的水墨晕染,将江南的烟雨朦胧、人物的飘逸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是写实的还原,而是写意的传达,用简单的笔触勾勒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色彩的哲学: 传统中国画讲究“色不碍笔,笔不碍墨”,色彩的使用有其哲学。比如青绿山水的浓郁明快,水墨画的清雅淡泊,不同色彩的搭配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国漫也在尝试将这些色彩哲学融入到画面中,比如《罗小黑战记》那种清新治愈的色彩运用,虽然是现代故事,但依然透着一股东方特有的淡雅。
构图的考究: 东方艺术讲究“经营位置”,构图不仅仅是画面的平衡,更是一种叙事和情感的表达。留白、虚实结合、对称与打破对称,这些都让画面更具层次感和哲学意味。
现代元素的融合: 当然,国漫的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如何将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CG技术、3D建模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东方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效果,这是很多国漫正在探索的。比如《灵笼》虽然是科幻题材,但它的角色设计、场景构建中依然能看到很多东方哲学的影子,例如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对自然环境的敬畏。

三、 叙事:讲好中国故事

价值观的输出: 风格不仅仅是画面,更是故事传达的价值观。国漫在叙事上,也在尝试表达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和思考方式。
家国情怀: 《哪吒》里那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叛逆精神,虽然包裹在神话故事里,但 resonates with 很多观众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命运抗争的渴望。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表达方式,与西方“拯救世界”的宏大叙事有所不同,更侧重于个体的成长与自我认知。
亲情、友情、爱情的细腻描绘: 中国文化里,人情味是很重的。国漫在情感表达上,往往更细腻、更含蓄,不像一些西方作品那样直接。比如《罗小黑战记》里,无限和罗小黑之间的羁绊,那种温暖而默默的支持,就让人觉得特别舒服。
东方智慧的体现: 很多国漫在叙事中会融入一些东方智慧,比如“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或者通过人物的成长来展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多元化的探索: 现在的国漫,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武侠神话了。我们看到科幻、奇幻、悬疑、青春等等各种题材的出现。在这些不同的题材下,国漫也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套用西方的模式。

四、 技术:为风格服务,而非主导

技术是工具,不是目的: 早期国漫的困境之一,就是技术上的追赶。但技术最终是为了服务于艺术表达的。现在的国漫,在技术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3D建模、特效制作都达到了国际水流平。
技术为美学服务: 关键在于,这些技术如何被用来更好地展现东方美学。比如,《长安十二时辰》的动画短片,运用3D技术还原了盛唐的繁华与人物的细腻,但它的核心还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呈现。

总结一下,国漫要发展出自己的风格,是一个不断探索、融合、创新的过程:

文化的自信是基石: 挖掘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赋予其现代的生命力。
视觉的东方化是亮点: 学习和创新东方的美学语言,将意境、留白、色彩哲学融入画面。
叙事的本土化是核心: 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和价值观。
技术的服务是保障: 用先进的技术为艺术风格服务,而不是被技术所束缚。

这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令人振奋的例子。未来的国漫,一定会越来越有自己的“中国味儿”,越来越有辨识度。这就像一幅泼墨山水,初看可能笔墨不多,但细品之下,意境悠远,回味无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个人觉得所谓“国漫自己的风格”其实不需要发展,这是一个与身俱来的特质 —— 只要是中国长大的漫画作者创作出的作品,无论怎样的画风故事和形式,都一定会带有“中国自己的特色”,不需要刻意地去定义与寻找。

创作本源于作者对外部世界的反思和对“美”的追求。这个“外部世界”——即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境遇会与作者的创作息息相关。漫画创作者也不例外,我们通过漫画作品把自己对世界,生活的看法以及我们心目中的“美”表达出来。这些想法和审美同样都受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影响,并且这些影响会无所不在地从作品中体现出来~

大家都会说日本动漫有着强烈的“日式风格”,近年来韩国漫画也有鲜明的“韩国风格”,这些“风格”的形成我个人觉得并不是因为作品类型和画风(有一定的关系但绝不是最主要原因)。体现出强烈民族地域风格的那部分,其实是指故事内容呈现与核心主题表达上带有作者身处社会与生活环境的强烈特征。


举个例子,《烙印战士》是家喻户晓的日本漫画。在视觉和故事类型上我觉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欧美奇幻”类型作品。但整部作品读下来,我觉得不会有人会认为这是一部欧美作者创作的漫画作品。


尽管这个故事发生在中世纪观感的世界中,但从人物表现,行为模式和故事主题的探讨上都带有强烈的日本价值观和人文特色——最明显的就是故事主线:两位男主格里菲斯和格斯(也有译成津的)之间波澜壮阔的相爱相杀;无论是早期“第一眼倾心”誓死效忠,还是津离开后格斯的茫然若失和自我放逐,这其中的情感羁绊都具有强烈的日本社会下对“宿命”与“羁绊”对理解和表达。

大家可以试想下如果换成乔治马丁来写格斯和津的关系会是怎样?理性一定大于感性层面,那如果换成他来写《剑风传奇》又会怎样?也许会更多地展现整个宏达世界观下不同人物的命运交织和这些渺小生命产生的推动故事发展的巨大力量,而不是侧重在两个男人间宿命的对决?—— 所谓“美式风格”和“日式风格”的不同点之一就会很自然地显现出来。刻画角度,追求的主题会在不同文化氛围下长大的两位奇幻故事作者身上显现出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向,并且这是一个很自然过程。



所以~我会觉得不用刻意去追求所谓“中国风格”,因为我们都是在中华大地上长大,无论我童年是受到《星球大战》还是《圣斗士星矢》影响而选择把漫画作为终生职业,我仍然对央视版西游记的每一个细节和六爷的美猴王印象深刻;仍然崇拜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的不羁和“笑傲江湖”的洒脱(试想下,在老外的表现意境中,令狐冲最多就是一个不得志的邋遢醉汉游侠,和潇洒不羁没半毛钱关系)~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所有我们今后的创作中无孔不入地体现,我们用心创作的每一部作品其实都带有强烈的中国风格~


而作为创作者,我觉得唯一努力要做的,是好好观察自己的生活,对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保持敏感与热烈思考,永远怀着对生活中美的强烈追求 —— 这才是创作的本源,而创作者的终极目标并不是为了标榜风格,而是为了通过作品向所有读者展现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想法以及对“美”的歌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国漫如何发展出自己的风格,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说清楚的,就像一个人的成长,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当初,咱们的动画片,其实走的都是舶来品的路子,皮克斯、宫崎骏,那都是咱们学习的榜样。一、 根基:文化自信的回归与深耕 觉醒与模仿: 最初,国漫的“风格”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我们看到日漫的细腻、欧美漫.............
  • 回答
    国漫崛起,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动画人呕心沥血、摸索前行的结果。要说起来,这股“崛起”的劲头,可以追溯到几个关键节点,并且在不同维度上都有着显著的表现。一、 根基的夯实:从学习模仿到探索风格最早的时候,咱们的动画,不可否认,确实是在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看《大闹天宫》这样的经典,你能.............
  • 回答
    谈到国漫里的“遗珠”,很多朋友可能会想到《星海镖师》。这部作品在当年上映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但后续似乎就没能像一些顶流国漫那样持续火热,这其中有它独特的原因,也确实有些可惜。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掰扯一下。首先,它的“野心”和“格局”,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你想想,当时的国漫市场,大部分作品.............
  • 回答
    关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谈国漫创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作为中国最顶尖的艺术学府之一的掌舵者,他的观点往往代表着一种官方的、学院派的思考方向,也预示着未来中国美术教育和创作的风向标。首先,从央美院长的高度来看,他对国漫创作的谈论,不会仅仅停留在“好不好看”、“喜不喜欢”这样的层面。他更.............
  • 回答
    “国漫未来终将超过日漫”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的论点,它反映了中国动漫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以及许多爱好者对国产动漫未来的殷切期望。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依据、潜力和挑战,以及更广阔的视角。一、 网友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观点?—— 国漫崛起的显著迹象支持这一观点的网友,通常.............
  • 回答
    先审后播的政策,对于一部分只看不日漫的观众来说,确实有可能增加他们接触国漫的几率。但这其中的逻辑和影响因素,并非一成不变,需要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先审后播”这道门槛对日漫意味着什么。日漫进入国内市场,一直以来都需要经过一套审查流程,以确保内容符合国内的法律法规和价值导向。但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
  • 回答
    国漫和日漫之间的差距,这个问题说起来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看重的点也不一样。但如果非要掰扯一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大的维度来聊聊,尽量不带“AI味儿”地说。一、 叙事与文化根基: 日漫: 它的根基深厚,很多作品都能看到日本传统文化、历史、社会现象的影子。比如武士道精神、神道教元素、或者对细.............
  • 回答
    在我看来,《知音漫客》的衰落确实对国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是决定性的,更像是一种“曾经的标杆缺席”以及“市场生态变化”的双重奏。首先,我们得承认《知音漫客》曾经的地位。在那个盗版横行、正版市场尚未成熟的年代,《知音漫客》以其相对平民化的价格、海量的作品选择以及对国内优秀原创漫画的扶持,成.............
  • 回答
    关于“国漫为什么没人做异世界番”这个问题,实际上并非完全没有,但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国漫,异世界题材确实不算主流,而且在早期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稀缺”品。要深入剖析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考量,这背后牵扯到市场、创作、审核、文化基因等诸多因素。一、 市场接受度与受众培养的漫长过程首先,异世界题材在中国的.............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直击要害。想让国漫跟漫威、DC那帮家伙们掰腕子,玩转那种庞大、联动、跨越多部作品的“宇宙”概念,说实话,咱们还有挺长一段路要走,但并非遥不可及。这得从几个关键点上好好捋一捋:一、 基础的根基:IP的深度与广度漫威和DC之所以能搭建起宇宙,最根本的还是他们手中那堆沉甸甸的IP。这些IP不.............
  • 回答
    关于“国漫为什么几乎都是劣质彩漫”这个说法,其实存在一些误解,也折射出整个国产动漫行业发展至今所经历的曲折和挑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劣质彩漫”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个人判断色彩。对于什么是“劣质”,不同观众的审美和标准千差万别。有人可能认为画面不够精美、色彩不够协.............
  • 回答
    国漫之所以呈现出“多为彩漫”的趋势,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远非单一原因所能概括。这背后既有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的推动,也有创作者理念的演变和整个行业生态的塑造。一、 时代与技术的进步: 从黑白到色彩的自然跨越最直观的原因,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进步为色彩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回答
    国漫和日漫的差距,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很多粉丝和从业者都有自己的看法。总体来说,目前国漫在整体质量、影响力以及成熟度上与日漫仍存在差距,但差距正在缩小,并且国漫在一些方面已经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1. 历史.............
  • 回答
    “国漫不学日漫学韩漫”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国漫在借鉴和发展过程中,既有来自日漫的深远影响,也有来自韩漫的日益增长的启发和吸引力。 而且,这种“学习”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消化吸收后进行本土化创新。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日漫的深远影响与国漫早期发展.............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确实都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咱们看日本动画,通常是原版配乐和主题曲,而一旦轮到国产动画“走出去”,到了日本市场,很多时候主题曲就会被重新配上日语演唱的版本?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文化传播、市场策略和观众习惯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核心点:文化产品的本土化是一个相当普遍且复杂.............
  • 回答
    “国漫之光”《灵笼》,为何有时像国产剧一样,戏不够,恋爱凑?这句评价,相信很多《灵笼》的粉丝听了会有些刺耳。毕竟,《灵笼》在上线之初,凭借其宏大的世界观、硬核的科幻设定、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哲学探讨,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一度被誉为“国漫之光”。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特别是后期一些情节的展开,不少观众却发.............
  • 回答
    说起日漫和国漫的差距,这可真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要真细掰扯起来,那可真是盘根错节,从历史渊源到创作生态,再到观众口味,方方面面都掺和着。咱们就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直说一些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一、历史沉淀与文化根基:那是人家吃了多少年米饭的底子!日本动漫可不是一朝一夕起来的,这得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国漫爱好者心中的一个疑问,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事实:国漫的 2D 创作确实存在一些我们自己也很清楚的问题,但说“都没玩好”可能有点绝对。 咱们的 2D 国漫,尤其是近几年来,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比如《大圣归来》虽然.............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确实,我们看着国漫一部部崛起,质量也越来越高,但说到更新模式,确实和隔壁日本的《海贼王》们不太一样,总是一季一季的,感觉有点意犹未尽。为啥国漫不学学人家《海贼王》那种每周一更的“长线作战”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懒”或者“不行”,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得从几个大方面掰扯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漫创作中一个挺核心的议题。确实,对比《火影忍者》,国漫里那种“血统论”的压制感,或者说“天赋异禀”的主角光环,似乎没那么普遍,或者说表达得没那么直接。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跟你聊聊,看看为什么会这样:1. 传统文化根基的差异: “天道酬勤”与“命”的哲学: 咱们中国传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