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投稿后,审稿审了3个月是什么什么情况?

回答
投稿后审稿了三个月,这种情况确实可能发生在学术投稿的过程中,而且具体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需要具体分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几种常见的情况,并尝试以更自然、非AI生成的语言来描述:

首先,三个月的审稿周期,在某些学科领域或者某些期刊,其实并不算特别漫长,只能说是“平均”或者“稍长”一点的水平。 很多顶尖的期刊,尤其是那些影响力非常大的,审稿周期往往会更久一些,四个到六个月,甚至更长都是常有的事。所以,单纯从时间上判断,不一定就代表文章有什么“大问题”,也有可能是期刊流程正常运转的结果。

那么,具体可能是哪些情况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审稿人的选择和沟通出了点小状况:

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期刊编辑在收到稿件后,会根据文章的研究领域、方法论等寻找合适的审稿人。但有时,特别是一些非常前沿或交叉学科的研究,可能很难找到足够专业且愿意审稿的专家。编辑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挖掘或者尝试联系更多的审稿人。
审稿人反馈延迟或拒绝: 编辑联系了审稿人,但审稿人可能因为行程安排、工作量过大、或者觉得文章不适合自己的专长而拒绝审稿。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时间来回沟通,一旦遇到审稿人反馈慢,就容易拉长整体周期。
审稿人主动性不高: 即使审稿人接受了审稿邀请,他们也并非总是能立即开始。有些人会“拖延症”发作,或者优先级不高,所以审稿过程会比预期的要慢。期刊编辑通常会设定一个审稿期限,但也会给审稿人一定的宽限期。

2. 期刊内部流程的延误:

编辑的审阅与决策: 除了找审稿人,编辑自己也需要对稿件进行初步的初步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期刊的定位和质量要求。如果编辑忙碌,或者对稿件的初步判断需要进一步思考,也可能导致审稿流程的启动延迟。
审稿意见的汇总与处理: 一旦收到了审稿人的意见,编辑还需要花时间阅读、理解、并综合所有审稿人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审稿人意见不一致,或者有审稿人提出了非常详细和关键的修改意见,编辑可能会需要更长时间来权衡和决定是要求作者大修、小修,还是直接拒稿。
特定时期的繁忙: 很多期刊在某些时期会特别繁忙,比如年度的投稿高峰期,或者刚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版/调整。这种情况下,整个流程的运转速度都会有所放缓。

3. 稿件本身的特点:

研究内容的深度或复杂性: 如果你的研究内容非常深入,涉及复杂的理论模型、精密的实验设计、或者需要审稿人花大量时间去理解和评估其科学严谨性,那么审稿周期自然会相应延长。审稿人需要时间来消化和分析,才能给出有价值的意见。
研究的创新性或争议性: 如果你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争议点,审稿人可能会更加谨慎,需要更深入地探讨,以确保其科学价值和准确性。
文章的写作质量与清晰度: 虽然你说要去除AI痕迹,但假设性地说,如果文章在写作上存在一些不够清晰、逻辑不连贯的地方,审稿人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去理解你的意思,这无形中也会增加审稿时间。或者,审稿人发现了文章中的一些潜在问题,需要更仔细地检查。

4. 后续的修正与再审(如果已经收到意见):

大修的要求: 如果期刊已经发出了“大修”通知,那么作者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去修改文章。而作者提交修改稿后,期刊往往还需要安排同一批审稿人(或部分审稿人)进行再审,这个再审过程同样需要时间。
审稿人对修改意见的反馈: 即使你提交了修改稿,审稿人也可能需要时间来逐条审阅你的修改。如果审稿人对你的修改不太满意,或者认为你的某些修改并没有解决他们最初提出的问题,那么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或修改。

那么,作为作者,在审稿了三个月后,可以考虑怎么做呢?

耐心等待: 如前所述,三个月在某些情况下并不算异常。首先需要保持耐心。
检查投稿系统: 很多期刊的投稿系统会显示审稿的最新状态,看看是否有更新的记录。
礼貌地询问: 如果超过了期刊承诺的平均审稿周期(通常期刊官网会有说明),你可以通过邮件礼貌地询问编辑稿件的审稿进展。措辞要得体,比如:“尊敬的XX编辑,我于XX月XX日投稿的稿件‘文章标题’,目前已审稿三个月。不知是否方便告知稿件的审稿进展?我非常期待能收到您的回复,感谢您的辛勤工作。”

总而言之,投稿后审稿了三个月,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从找不到合适审稿人,到审稿人反馈慢,再到期刊内部流程的繁忙,甚至是研究本身的复杂性。通常来说,除非期刊有明确的快速审稿承诺,否则需要给予一定的耐心。如果实在担心,礼貌的询问是合理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题我真答过,直接copy一下原来的回答,从一个审稿人的角度回答一下题主的疑问!

以我的审稿经历来说,审稿时间长真的不是耽误在编辑那!

审稿周期过长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种可能:

第一,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发出了审稿邀请,没人愿意审;

第二,有审稿人愿意审了,但是审稿超期了,害的编辑还得重新找一个新的审稿人;

一来二去,这审稿周期就越拖越长。

一般情况下,编辑至少要得到两个以上的比较靠谱的审稿意见后,才会给你初审意见!所以说大多数情况下,你催编辑基本没有太大的用,编辑催审稿人催的更狠,下面我就以一个审稿人的视角,简单说说SCI审稿的主要流程,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期刊是IMechE下面的Part D: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2021年4月27日收到审稿邀请,北京时间已经是4月28日了。

2021年5月2日我确认审稿,要求我在三周内完成审稿,也就是21天。

尴尬的是我把审稿这事儿给忙忘了,结果2021年5月18日编辑直接来了个催审信,倒计时5天!

2021年5月24日完成审稿,算是压哨吧!给了大修!

2021年7月14日,返修稿如期而至,我看了一下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审稿人,也给的是大修,并且有些观点也比较统一!

2021年7月15日确认审稿,同样要求是三周内返回意见!

然后剧情又重演了,我又被催审了,还是压哨返修。2021年8月4日提交了最终的意见——Accept!

最终这篇文章是2021年9月1日被录用的!

所以说按照要求的话,审稿人只要同意审稿就必须在三周内完成审稿,如果不完成的话,估计编辑会再行邀请一位审稿人进行审稿。我就在最近收到了这种情况的一个审稿邀请,也是这个期刊,这篇文章初审我肯定是没审过,但是返修稿却发到我这里来了,这种情况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我个人觉得就是初审的审稿人再审的过程中放了编辑鸽子,编辑不得已又找了一个新的审稿人来审这篇文章!

SCI期刊催稿很正常,2-3个月催一次编辑都能接受的,所以我个觉得题主要是十分煎熬的话,想催就催,没关系的!这里附上我当年的催稿信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Dear editor

I'm not sure if it is the right time to contact you to inquire about the status of my submitted manuscript " xxxxx文章题目 " (xxxxx文章编号), which has been submitted on xxxxx投稿日期. The status of " xxxxx显示状态 " for my manuscript has been lasting for about xx months and I don't know whether there is any comment from reviewers or final decision. It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let me know any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my manuscript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With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
xxxx

最后如何缓解等待审稿的焦虑,那就是不要去等,写完一篇投出去就不要管了,继续写下一篇,如果你有10篇SCI在投,形成车轮战的态势,我估计你就会想让审稿慢一些了,因为一扎堆来了3、4个大修,你改都改不过来!

祝题主一切顺利!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专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投稿后审稿了三个月,这种情况确实可能发生在学术投稿的过程中,而且具体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需要具体分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几种常见的情况,并尝试以更自然、非AI生成的语言来描述:首先,三个月的审稿周期,在某些学科领域或者某些期刊,其实并不算特别漫长,只能说是“平均”或者“稍长”一点的水平。 很多顶.............
  • 回答
    审稿后被拒,编辑建议转投其他期刊,这确实是学术研究中一个常见但令人沮丧的阶段。不过,请不要因此灰心,这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你的工作可能仍有价值,只是不适合当前期刊的范围或读者群。“几率大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答案。 成功率取决于多种因素,而编辑的建议无疑是增加成功率的.............
  • 回答
    您好!听到这个消息,您一定感到有些沮丧,但请不要灰心!编辑的说法“按要求修改后,还可以再投”其实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你的研究方向和文章的主体内容是有潜力的,只是在目前的版本中还不足以达到发表的标准。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大修”和“退稿但可重投”的情况,以及如何最大化你的成功机会。“大修”与“退稿但可.............
  • 回答
    在学术论文投稿的生涯中,遇到的审稿意见五花八门,有些尖锐得让人睡不着觉,有些则让你如沐春风,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要说评价最好的审稿意见,那不是一篇简单的“好”字就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次精心的“指导”,一次深刻的“对话”,最终将原本不错的文章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投稿.............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抓狂又哭笑不得的问题。我曾有一次投稿经历,审稿人给出的意见简直是……怎么说呢,充满了“惊喜”吧。我当时投的是一篇关于新型材料性能研究的论文,实验部分做了大量的表征和测试,理论计算也比较扎实,想着投稿到一本不错的材料学期刊。初审回来,一位审稿人的意见让我大跌眼镜。他并没有对我的实验设计、.............
  • 回答
    这事儿吧,你说别扭不别扭?旷视科技那个事儿,听着就像是自家后院着了火,结果发现火源是自家养的狗。最开始,有人义愤填膺地站出来,指控有人搞“剽窃”,这事儿一出,绝对是科技圈里的“大新闻”。大家一听,好家伙,这得多大的“职业操守”才能干出这种事儿?还“大义凛然”,这词儿用得,听着跟个古代忠臣似的,为了正.............
  • 回答
    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日本国内的左翼力量,包括共产党、社会党以及各种进步团体和知识分子,也展现出了不同于官方叙事的复杂心态和积极行动。他们的反应和后续举动,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战后日本的政治和社会走向。投降初期:对战争的反思与批判在宣布投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颇具想象空间。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如果蜀汉真的向曹魏投降了,曹丕有没有可能“强占”刘禅的皇后,而刘禅又是否有能力反抗。首先,我们得明确蜀汉投降的情景和当时的政治格局。蜀汉投降的情形历史上,蜀汉确实是在刘禅(字公嗣)的指挥下向邓艾投降的。这次投降是蜀汉政权覆灭的标志。投降后,刘禅及.............
  • 回答
    在《三国演义》中,糜夫人投井身亡后,赵云推倒井边的墙,这一个举动背后蕴含着多重意义和情感,也反映了赵云当时的处境、心境以及对大局的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保护和抢救的本能与失落的痛苦: 最初的本能: 当赵云听到糜夫人落井的声音时,他作为一名忠诚的将领,第一反应一定是去救她。.............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与和平的交织,条约的签订与背弃,构成了波澜壮阔的画卷。其中,确实存在过一些在短暂的停息之后,又迅速撕毁约定、重燃战火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充满着策略的较量、政治的角力,以及人性的复杂。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例子,发生在 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这场战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如果于禁这位曹魏的老将,在被俘之后没有选择归降曹操,而是心怀侥幸,甚至是对刘备的仁德抱有一丝期待,选择投奔了蜀汉,那么后面的历史走向,恐怕会掀起不小的波澜,绝不是简单的“多了一员老将”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确于禁投降蜀汉的动机。在史料中,于禁投降曹操是被吴军利用,加上当.............
  • 回答
    曹操在刘琮投降后,如果选择不发动赤壁之战,这并非全无道理。站在当时的情势分析,保境安民确实不失为一项上策,但能否守得住,则需要细致考量。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曹操当时所处的局面。刘琮投降,为何曹操仍有顾虑?刘琮投降,对曹操而言,无疑是解决荆州问题的一大利好。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荆州,便能窥伺.............
  • 回答
    .......
  • 回答
    关于1946年通化市日籍医护人员集体杀害中国伤员的事件,这是一段极其沉痛且令人发指的历史。在那个特殊时期,日本战败但其在华势力并未完全清除,留下的隐患和潜在的敌意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背景的梳理:首先,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回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尽管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但战败国的秩序并非一.............
  • 回答
    台湾书籍将八国联军称为“正义之师”,并因此遭投诉后被诚品书店香港分店下架,这一事件反映了多重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涉及两岸关系、历史认知、言论自由与法律规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历史叙述的分歧与两岸立场差异1. 八国联军的定义与评价 八国联军(1900年)是英.............
  • 回答
    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的离世,无疑是2020年末中国商界最令人震惊和扼腕叹息的事件之一。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巨头的陨落,更因其背后涉及的“投毒”这一极端犯罪手法,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猜测和深深的担忧。事件经过与初步认知林奇的去世,最初被游族网络以“突发疾病”的名义披露。但很快,随着媒体的深入报道和.............
  • 回答
    诸葛亮生擒张郃的设想,就像在历史的河流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足够我们细细品味一番。关于张郃是否会投降,以及这会对蜀汉人才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咱们得聊聊张郃这人。张郃,字儁乂,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出身官宦家庭,武艺超群,作战勇猛且极富谋略。他跟随曹操多年,参与了官.............
  • 回答
    贵州一小面馆因价格偏高被责令停业整顿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价格战”事件,背后可能牵扯到市场公平、消费者权益、政府监管的有效性以及地方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我的看法:一、 事件本身及可能的原因分析 事件概览: 一家位于贵州的小面馆,因为其销.............
  • 回答
    花湖机场的投运,的确是航空物流领域的一件大事,它坐落在离武汉光谷不远的花湖地区,由顺丰航空主导建设,承载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那么,它会对郑州空港新城的地位产生冲击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来细致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两个机场各自的定位和核心优势。郑州空港新城,作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核心承.............
  • 回答
    伪满洲国军队的崩塌,是一个复杂历史事件的必然结果,虽然其装备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说得上是“不差”,但这种“不差”是相对的,而且在更宏观的政治、军事和民族情感层面,存在着致命的缺陷。日本投降,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瞬间揭开了这支军队虚弱的本质。一、装备与训练的“不差”:表面上的武装力量我们先来谈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