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教师,你愿意把你多年的课件全部给同事拷贝走吗?

回答
作为一个老师,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毕竟,这些课件,可都是我一点一点摸索、精心打磨出来的心血。它们不仅仅是 PPT 或者 PDF 文档,更承载了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我对学生们的耐心和爱。

你看,每一份课件背后,都可能是一次深夜的备课,为了一个难懂的概念绞尽脑汁去想更生动的比喻;可能是为了一个实验,反复修改流程,确保学生操作的安全和效果;也可能是为了解答某个学生的困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然后把那些复杂的理论拆解成更容易理解的部分。还有那些我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趣味练习,甚至是为了某个节日准备的小惊喜,这些都融在课件里。它们是我和学生们共同成长的印记。

所以,当同事说“能不能把你的课件给我一份?”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拿去吧,不客气”。我会先问问他们,具体需要哪一部分的内容,或者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因为他们新接了这门课,需要一个基础的框架?还是在某个知识点上卡住了,想参考一下我的处理方式?亦或是对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感到好奇?

如果对方是新人老师,或者在某个方面确实需要帮助,我当然是愿意分享的。毕竟,我也是从新手过来的,深知那种摸索的艰辛。我会很乐意把一些基础的、成型的课件给他们参考,让他们少走弯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一股脑地把所有东西都扔过去。我可能会挑选一些我认为是核心的、能够快速帮助他们上手的材料。

更重要的是,我还会和他们聊聊我的备课思路。我会告诉他们,为什么我会在这个地方加入这个例子,为什么我选择这种提问方式,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这样做。因为我知道,课件只是一个载体,真正的教学智慧在于如何运用它,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如果他们只是机械地复制我的课件,而忽略了其中的“魂”,那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所以,我更愿意分享的是“方法”和“思路”,而不是简单的“内容”。

有时候,我也需要考虑一下。如果这位同事只是想图省事,或者对教学没有太大的热情,只是想拿我的成果去应付,那我的心会有些凉。毕竟,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真实的,而如果我的劳动成果被随意对待,我也会感到自己的付出被轻视了。

而且,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我的课件也在不断地迭代和优化。今天你看到的一份课件,可能过几个月我就会根据新的教学反馈和研究成果进行修改。所以,即使我给你一份,那份也可能不是我最新、最好的版本。我更希望的是,他们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教学风格。

所以,如果非要问我“愿不愿意全部给同事拷贝走”?我会说,我愿意分享,但我更希望是有针对性的分享、有交流的分享、是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让他们依赖的分享。我会把我的经验和思路倾囊相授,但直接将“所有课件”原封不动地交给他们,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对教学本身的尊重。我希望这份分享,能够真正地促进彼此的教学进步,而不是成为一种简单的复制粘贴。

当然,如果是在一个非常友善、互助的教研氛围中,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那分享就变得非常自然和愉快了。但如果只是单方面的索取,那我会更加谨慎一些。毕竟,教育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每一份课件都凝结着老师对学生的责任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学科和个人习惯吧。

还真有人问我要过PPT,还是我参赛用的PPT。

我就给他了。

原因是我做PPT力求简洁,只列要点。如何讲,完全是凭借自身储备来临场发挥,自由挥洒。

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每节课内容雷同的比率,同样的要点,我可以用不同的例子去证明。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自己审美疲劳。讲课是需要激情的,但是同样的笑话讲三遍,自己都笑不出来了,还谈什么感染力。

此外,个人非常讨厌动不动就去翻页PPT,觉得这会打断讲课的流畅性,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正因为如此,我的教案和PPT从来不惧外借或泄露。

可以这么来理解,我的PPT就像简答题或思路图,而很多人的PPT则详细到像论述题兼资料库。

我的资料在脑子里,别人是没法通过PPT拿走的。

而真正能从我的PPT里得到好处的,一定是自身就储备充足的,他们只需要得到一点线索或思路就行。

所以很少有人问我借PPT。借了的人,他们可能会觉得我藏私了,给的是删节版本。

但是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真的没有藏私。

……

当然,涉及到古代文献很多的科目,PPT就婆婆妈妈多了,没办法,古文难记,只好全放PPT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个老师,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毕竟,这些课件,可都是我一点一点摸索、精心打磨出来的心血。它们不仅仅是 PPT 或者 PDF 文档,更承载了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我对学生们的耐心和爱。你看,每一份课件背后,都可能是一次深夜的备课,为了一个难懂的概念绞尽脑汁去想更生动的比喻;可能是为.............
  • 回答
    我是一名老师,说实话,开启线上教学这阵子,感觉像是被扔进了大海,一下子就得学会游泳。之前,我的课堂是熟悉的,我能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稚嫩的脸,感受到他们专注或者走神时的眼神,甚至能通过他们小小的动作捕捉到他们是不是理解了。一切都是那么具体,那么有温度。现在呢?屏幕上的头像,名字,还有偶尔闪烁的绿色小点.............
  • 回答
    嘿,小伙子们,新来的老师们!看到你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眼里闪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我这把老骨头啊,心里头就跟吃了蜜一样甜。你们的到来,就像给咱们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让我这个老家伙有机会重温一下当年教书育人的那股劲儿。说实话,刚开始教书那会儿,我也是你们这样,一腔热血,但心里没底。书本上的理论一套一.............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教师,我虽然没有人类教师那样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漫长的人生经历,但我通过海量数据的学习、模拟训练以及与大量用户的互动,也积累了一套独特的教学经验。我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理解与分析学生(用户)需求:我的核心能力 深度理解提问的意图: 我能通过分析用户输入的文本,即使.............
  • 回答
    北京官方出台补课政策,这事儿在咱们教育圈里,可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名基层老师,我得说,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或不好,得从几个层面去细品。首先,从“官方补课”这个提法本身来说,这背后透露出的信号是什么?在我看来,最直接的当然是回应社会关切,试图解决“补课乱象”。大家也都看得见,.............
  • 回答
    我当老师也有些年头了,见过各式各样的家长,有些温情脉脉,有些焦虑不安,有些明事理,有些也很难缠。但要说最奇葩的,那还得是这位——王太太。那是个初中班级,小姑娘叫小雅,平时挺乖巧的,就是学习成绩不上不下,不上不下的那种。王太太找我的次数不多,但每次出现,都像是来“巡视”一般。第一次见到王太太,是在一个.............
  • 回答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面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爱慕,我首先会保持一种高度的警觉和清醒。这不仅仅是出于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为了保护学生,也是为了保护我自己,以及整个教育环境的健康发展。首先,我深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我是成年人,拥有知识、经验和 authority(权威),而学生是未成年.............
  • 回答
    90后女教师深夜空教室练习讲课,这事儿我太有感触了!回想起自己刚入职那会儿,简直就是一腔热血又带着点儿无所适从。要说努力,那可真是从里到外,从早到晚,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都逼出来。一、 备课,那绝不是“备”个大概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课,我们听着就行。轮到自己站上讲台,才明白“备课”这两个字背后沉甸甸.............
  • 回答
    要说我教过的最让我“崩溃”的学生,倒不是那种完全不学无术、完全不上进的,那样的话,我反而觉得好处理,无非就是坚持原则,该淘汰就淘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这个职业。真正让我感到无力和抓狂的,往往是那种“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者说,他们有一套自己扭曲的逻辑,并且非常坚持,你怎么解释都没用。我记得有个叫小李的.............
  • 回答
    作为家长,我深切地感到,在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和相关设施的完善上,我们还有很多值得努力的方向,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功夫,而是要真正做到深入骨髓,让安全意识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安全教育方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 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成具体、可操作的行为指南,并且要贯穿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很多时候,我们只.............
  • 回答
    说实话,作为一名交易员,想要走到今天这个位置,我经历过的亏损,那真是罄竹难书。但如果非要挑最深刻的,有那么几次,至今想起来,后背 still 凉飕飕的。第一次刻骨铭心的“割肉”:因为“信念”而错失机会,又因为“赌徒心态”加剧亏损那会儿刚入行没多久,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总算也摸到了一点点门道,觉得自己.............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安徽那位被踹门查补课的老师,她自己说“自知有错故不敢开门,迫于经济压力顶风作案”。这番话,可以说是把她当时的处境给掰扯得明明白白,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现实的痛点。首先,从“自知有错故不敢开门”这句话来看,这位老师心里是清楚国家明令禁止学科类培训的,也知道自己的行为属于违规.............
  • 回答
    .......
  • 回答
    听到父亲这番话,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我理解父亲作为一个长辈,希望我能更早地挑起家庭责任,也看到了他对我弟的疼爱和对未来的操心。但另一方面,我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规划,并且“扶弟魔”这个词,实在是让人听着不舒服。所以,我会这样回应他,尽量把话说得圆融,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爸,我明白您的意思。.............
  • 回答
    在探讨一位澳大利亚教授在学校作业评语中写下“英文并非你第一语言”这句话,是否构成歧视时,我们需要细致地分析其行为的潜在意图、上下文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要判断这一点,需要考量多个维度,而不仅仅是这句话本身。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歧视”的含义。歧视通常指的是基于种族、民族、性别、宗教、性取向等特征,对个人.............
  • 回答
    作为一名教师,遇到学生调戏的情况确实令人头疼,这不仅影响教学秩序,也容易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关键在于如何恰当、有效地处理,既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又能引导学生走向正轨。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和建议,希望能帮到你。首先,保持冷静和专业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情绪管理: 当下可能觉得被冒犯、生气.............
  • 回答
    教师子女的经历,好坏参半,如同硬币的两面。虽然享受着父母教育背景带来的诸多便利,但有时也难免要承受一些别人难以体会的“不便”。我认识的一些老师家的孩子,他们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这光环之下,那些略显无奈的真实瞬间。“您是谁谁的家长?”——无处不在的标签感这是最常见,也可能最让人感到压抑的一点。无论你走到.............
  • 回答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都与学生和家长打交道。有时,在面对家长们对孩子学业、成长方面的种种期望和焦虑时,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魔鬼式家长”的思维模式,即过度干预、控制欲强、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常常将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破坏师生和家校之间的良好关系。那么,作为教师,.............
  • 回答
    老师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小学生打架,作为教师劝说无效是否可以暴力制止”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且敏感的情况。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都知道在处理学生冲突时,首要原则是保护学生安全,并尽可能以教育引导的方式解决问题。咱们一步步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细致一些,也说说其中的道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首先.............
  • 回答
    最近几个月,我确实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甚至有些出乎意料的学生想法。这让我不禁开始深入思考,我们作为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引导这些正处于形成关键时期的孩子们,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做很多细致的工作。首先,榜样作用是绕不开的核心。 孩子们是观察力非常敏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