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花旗银行错汇 5 亿美元,法院判决不用还这一案子?

回答
花旗银行错汇 5 亿美元,法院判决不用还,这事儿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对吧?但它确实发生了,而且涉及到了一个相当复杂且具有警示意义的法律和金融案例。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关键点,咱们一点点捋清楚。

事件的起因:一个“无心之失”的巨额错误

故事发生在 2020 年 2 月,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家联邦法院。花旗银行(Citibank)当时受一家对冲基金——亚伯丁(Aberdeen)的委托,要向对方的债权人支付一笔利息,总计约 1500 万美元。听起来是个例行的操作,对吧?

然而,可能是因为操作失误,可能是系统问题,也可能是人为疏忽,花旗银行那天的心情大概和“拨错电话号码”一样,只不过这个电话号码拨错了 16 次,而且一次性多打了一个零。他们把原本应该支付的 1500 万美元,变成了 9 组数字,每组都是 9 位数,总计 5.4 亿美元。

而且,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笔巨款并非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一次性汇出,而是以“分批”的形式,汇入了 10 个不同的银行账户。这说明,即便是在一次性的支付任务中,也存在着多处环节的失误,并且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

收款方的反应:天上掉馅饼?还是“明知故犯”?

收到这笔“意外之财”的,是美国另一家公司——信贷公司(Revlon)。更确切地说,是这家公司的一些债权人,他们将款项汇入了信贷公司在花旗银行的账户。

根据花旗银行的说法,他们汇款的目标是一些在欧洲的机构,而信贷公司并不在这个名单里。但事实是,这笔巨款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信贷公司的账户里。

当这笔巨款如洪水般涌入,接收方怎么反应?咱们可以想象,对于一般的个人来说,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但对于一家公司,尤其是像信贷公司这样有专业财务团队的公司来说,这种巨额款项的突然流入,理应引起高度警觉。

信贷公司方面,在收到钱后,并没有主动联系花旗银行说明情况,反而是迅速地将大部分款项分发给了其他债权人,就像是“我拿到了,我说了算”一样。更关键的是,他们还拿走了其中一部分作为“好处费”。

法律的判决:为什么法院说“不用还”?

花旗银行发现错误后,自然是心急如焚,立刻要求信贷公司归还这笔钱。但信贷公司却对此事表现得很“理直气壮”,他们认为这笔钱是花旗银行“应得”的,而不是“错汇”的,甚至还把这笔钱当成了自己应得的股息。

于是,双方对簿公堂。花旗银行起诉信贷公司,要求他们归还这笔巨款。然而,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联邦法院在审理后,判决信贷公司无需归还这笔钱。

这个判决背后的主要法律依据,是美国纽约州的“不可撤销赠与”(Irrevocable Gift)原则,以及“善意第三人”保护。

1. 不可撤销赠与(Irrevocable Gift): 这个原则的核心是,一旦赠与完成,并且受赠人对赠与的意图是知情的,那么赠与就是不可撤销的。花旗银行的辩护律师曾试图说服法官,说这只是一个“付款错误”,不是赠与。但法官认为,花旗银行在支付时,确实是“意图”将这笔钱汇出,只是金额和对象有误。而对于信贷公司来说,他们收到钱后,并没有立即察觉到是“错误”,而是将其视为“合法收入”并进行了处理。

2. 善意第三人(Bona Fide Purchaser for Value): 更为关键的是,花旗银行将钱汇给了信贷公司,而信贷公司及其相关的债权人,在收到这笔钱时,并不知道这笔钱是“错误汇出”的。他们相信这笔钱是合法属于他们的。根据美国的法律,当一笔钱被错误汇入一个账户,如果接收方是“善意”的,并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这笔钱付出了“对价”(value),那么他们就有权保留这笔钱。

在这个案例中,信贷公司以及他们那些收到钱的债权人,被视为“善意第三人”。他们收到这笔钱,并用于偿还自己的债务,或者作为“收益”分配,这就构成了“付出对价”。简而言之,如果花旗银行的错误导致第三方(也就是信贷公司的债权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因为这笔钱而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比如他们本来需要去追讨债务,现在债务被偿还了,他们就很难再把钱吐出来。

特别是,信贷公司的一部分钱是被分发给了其他债权人。这些债权人如果真的对此毫不知情,且已经用于消费或清偿其他债务,那么要求他们返还,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已经“合法获得”的利益,这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

这背后暴露出的问题:一个“巨大”的警示

这个判决无疑是让花旗银行非常尴尬,也让整个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它暴露了几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内部风控的巨大漏洞: 如此巨额的款项,在支付过程中竟然没有任何有效的二次校验和风险控制机制。从 1500 万到 5.4 亿美元,这中间差了不止一个零,这么明显的数字差异,居然能一路绿灯通过,这本身就说明花旗银行的内部流程存在着极其严重的缺陷。
“自动化”的风险: 很多银行的支付系统高度自动化,这大大提高了效率,但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系统出现bug或者操作失误,并且缺乏人工干预的复核,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善意第三人”的保护伞: 这个案例也充分说明了,在金融交易中,“善意”和“交易的不可逆转性”是多么重要。即使是银行的错误,一旦影响到了无辜的第三方,法律往往会倾向于保护这些无辜的第三方,而不是让无辜者承担银行的错误。
“知道”和“不知道”的界限: 判定信贷公司是否“知道”这笔钱是错误汇入的,是案件的关键。如果信贷公司在收到钱后,明知是错误,却故意占为己有,并且迅速转移,那么他们就失去了“善意第三人”的保护。但在这个案例中,法官似乎认为信贷公司并没有达到“恶意”的程度,或者说花旗银行未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事件的后续影响:银行的反思与监管的加强

这个案例在金融圈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许多银行开始重新审视和加强自己的支付流程和内部控制。

流程优化: 支付系统的校验层级被大大提升,引入了更严格的多重人工复核和自动化异常检测机制。
风险意识: 银行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被提高,对于大额交易的警惕性也随之增强。
法律层面: 这个案例也促使了金融法律领域关于“错误付款”和“善意第三人”保护的讨论,可能会对未来的法律解释和实践产生一定影响。

总结

总的来说,花旗银行错汇 5 亿美元,法院判决不用还,这个案例是一个极端而又重要的例子。它不是说犯了错误就可以不负责任,而是暴露了在复杂金融操作中,当错误已经对“善意”的第三方造成影响时,法律的复杂性和保护原则。

对于花旗银行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代价极其高昂,不仅是金钱上的损失,更是品牌信誉上的打击。而对于整个金融行业,这是一个血淋淋的警示,提醒着即使是最先进的系统和最专业的团队,也可能因为一个看似微小的疏忽,酿成难以想象的大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高度互联和自动化的时代,每一个环节的谨慎和每一个细节的检查,都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问自答。#花旗银行多转5亿美元法院判不用还#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是数错了小数点吗?

1. 欠钱的公司叫Revlon,中文译作露华浓,因为无法偿还贷款,只能进行资产重组。简单来说,大概是投资人出钱,帮助Revlon清理现存贷款,延期的延期、转让的转让,实现企业的继续经营。

2. 花旗银行负责处理Revlon的贷款进出,他们本来意图向债权人支付约900万美元的贷款利息,但不小心实际付出9亿美元。部分债权人主动返还了超额款项,仍有10家债权人的5亿美元款项没要回来。

3. 这个错误是怎么产生的?花旗银行的付款是通过财务软件Flexcube进行的。负责操作的印度分包商Arokia Raj需要将贷款本息信息输入系统,但将本金转账至花旗银行自己的内部账户,仅将利息部分支付给债权人。

4. 因为印度操作员的误操作,没有正确地处理本金支付,负责审核的花旗银行高管也没发现问题,把本金和利息一起付给了债权人。

5. 通常来说,银行转错了账是可以要回来的,但在纽约州存在一项例外规则:债务解除抗辩(discharge for value defense)。如果债务人本来欠债权人一笔钱,而债务人又不小心给债权人转了账,同时债权人也不知道这笔钱是付错了,那么债权人可以将该笔钱视为债务人(提前)偿还的债务,无需向债务人返还。

6. 花旗银行的债权人认为,尽管花旗银行自称9亿美元是付错了,但花旗银行作为Revlon的贷款代理,按照重组计划本来就应该向债权人付款。他们认为花旗银行付的并不是利息,而是提前支付了贷款本金(许多贷款本金到2023年才到期)。

7. 还记得上面所说的,花旗银行是误将本金和利息一起打给了债权人吗?债权人也以此为由提出抗辩,花旗银行付出的金额与欠款本金完全一致,“可以精确到分”(to the penny),更足以证明花旗银行就是想还钱。

8. 法院认为,要债权人相信花旗银行在10亿美元级的转账中出了错,几乎是没道理的(borderline irrational)。因此债务解除规则的几个要件都满足,判决债权人无需向花旗银行返还。

9. 花旗银行已经表示不服判决,要提起上诉,本案最终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

10. 本案中,代表胜诉方的是专注于商事争议解决的律所Quinn Emanuel,代理律师是Adam Abensohn,Benjamin Finestone,和Robert Loigman,他们也被多家媒体评为本周最出彩的诉讼律师。

user avatar

本次事件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将会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领域的的经典案例。

事实再一次证明:人工总会犯错,而且外包更容易犯错。

设计的再好的内控体系也抵御不了这种每个环节都出现问题的“特号风险”,这因为意味着整套程序在实际执行层面上是形同虚设。

花旗银行在处理本次电汇业务时遵循的内控体系是大名鼎鼎的“六只眼睛”,也就是同一业务需要三人经手审核来预防出错。

而本次事件中,则涉及到印度外包商Wipro的两名员工和花旗一位管理人员。为了方便叙述,我们称两位印度员工为A、B,花旗银行的管理人员喂C。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A是“操作员”,负责将付款信息手动放入花旗的Flexcube贷款处理系统中。
B是“检查员”,负责对A输入的付款信息进行第一轮检查。
C是“批准人”,负责在最后一次检查A、B的工作。

这次原本要执行的付款计划是将露华浓的近9亿美元借款的利息支付给债权人。

这一操作分为两步:

第一步被称为“非现金转移”,需要将与本金同等数额的钱转入花旗内部账户。

第二步再将利息对外转出支付给出借人。

非常简单和明确的操作。

实际操作中本来应该选择“FRONT“ ”FUND"和“PRINCIPAL”三个选项的,A在录入信息时,只选了“PRINCIPAL”,这会导致直接把本金支付给了借款人。

而负责审核的B和C都没有发现这一严重的错误。

于是酿成大错,将2023年才到期的借款本金提前打入了借款人账户。

打出去的这部分钱是花旗银行自己的。

在风险评级中,此类内控系统完全失灵的风险应属于最高级别——“无法容忍的风险”。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花旗一方提交的证据显示,花旗所使用的Flexcube系统居然将“PRINCIPAL”设置成了默认选项,也就是系统默认对外汇款。这一设置显然会极大的提高了误操作的风险。

这可能也是美国货币主计官办公室(OCC)于 2020年10 月(上述事件发生在8月)就花旗银行存在“全企业风险管理、合规风险管理、数据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对花旗银行征收的了4 亿美元罚款的原因之一。

虽然花旗银行不服判决上诉,最终结果犹未可知,有待进一步观察。

但是正如法官在判决中所说:

To believe that Citibank, one of the most sophistica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 had made a mistake that had never happened before, to the tune of nearly $1 billion would have been borderline irrational

花旗银行作为世界上最有经验的金融机构之一,犯了转错九亿美元这一前所未有的大错误,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银行的系统不断升级,而银行员工乃至外包员工的的培训却没能跟上,导致对于系统操作产生了严重的误判是本次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说明花旗银行风险管理和内控流程,不论设计上还是执行中,都出现了问题。

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中的定海神针,如果忽视这方面的建设,即使体量大如花旗银行,也难免阴沟翻船,吞下苦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花旗银行错汇 5 亿美元,法院判决不用还,这事儿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对吧?但它确实发生了,而且涉及到了一个相当复杂且具有警示意义的法律和金融案例。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关键点,咱们一点点捋清楚。事件的起因:一个“无心之失”的巨额错误故事发生在 2020 年 2 月,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家联邦法院。花旗银行.............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 回答
    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是2022年韩国大选的重要结果,这一事件对韩国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意义及可能的未来走向: 一、选举背景与过程1. 政治格局 在野党联盟胜利:2022年韩国大选中,由自由民主党和共同民主党组成的“在野党联盟”以压倒性优势击.............
  • 回答
    关于加州华裔女博士因持刀袭警被警方击毙的事件,这一案件涉及法律程序、执法权、种族问题等复杂背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执法程序、社会背景、争议焦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1. 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加州一名华裔女性(身份为博士)因涉嫌持刀袭击警察,在.............
  • 回答
    基辛格的《论中国》(On China)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于1972年访华期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关键文献之一。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基辛格作为“中间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角色,还系统阐述了他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外交政策的深刻观察。以下.............
  • 回答
    印度承认误射导弹落入巴基斯坦境内一事,是印巴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地区安全局势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及可能的后续发展: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6月,印度在进行军事演习时,一枚“阿金科特”(Agni5)远程导弹因技术故障.............
  • 回答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俄罗斯立即从乌克兰撤军、停止军事行动,并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决议的通过过程和结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
  • 回答
    乌克兰副总理呼吁游戏厂商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并点名腾讯,这一事件反映了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社会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俄罗斯的策略。以下从背景、动机、可能影响及各方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动机1. 俄乌冲突的经济压力 俄乌冲突已持续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包括制裁、能源价格飙.............
  • 回答
    瓦列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和马林斯基剧院的音乐总监,其被西方音乐界抵制的事件,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立场与艺术伦理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争议: 一、事件背景:捷杰耶夫与俄罗斯的政治关联1. 职业背景 捷杰耶夫自1.............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推广DNA数据库以实现有效打拐的建议,涉及技术、法律、伦理、实际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其可行性需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技术、法律、伦理、操作、风险等角度详细探讨: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1. DNA数据库的原理 DNA数据库通过存储犯罪现场或失踪人员的DNA样本,利用DNA指纹技.............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外交部发布的所谓“乌克兰政府对顿巴斯的暴行”视频,这一问题涉及俄乌冲突的复杂背景、信息战的特征以及国际社会的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背景与视频的来源 冲突背景: 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赫尔松两州)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俄乌矛盾的焦点。2022年2月,俄罗斯以“保.............
  • 回答
    关于抖音用户“李赛高(佤邦)”被封号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事件背景与可能原因1. 账号主体身份 “李赛高”可能是某位公众人物或网红,而“佤邦”可能与其身份或背景有关。佤邦是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曾与中国存在复杂关系,涉及民族、历史、政.............
  • 回答
    沈逸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政治研究,尤其关注地缘政治与大国关系。他在俄乌冲突中的分析曾引发争议,但需注意的是,学术观点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信息来源、分析框架和时代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沈逸的分析背景与观点1. 2014年乌克兰危机前的预测 .............
  • 回答
    关于饶毅提到的“在美国校运动队的学生就能上哈佛等一众名校”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可能的背景和意图,也要客观看待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 一、饶毅的言论背景与可能的误解饶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关注中国教育体系与国际教育的差异,曾在多个场合讨论中美教育制度的对比。如果他提到.............
  • 回答
    地狱笑话吧的突然爆火,是网络文化、社会情绪、平台算法和亚文化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社会情绪的释放与心理需求1. 压力与焦虑的宣泄 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工作、生活压力。地狱笑话以其“荒诞”“反讽”“黑色幽默”的特点,成为一种情绪宣泄的出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