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代在3000米高空投掷88毫米反坦克穿甲弹改造的炸弹可否击沉或重伤战列舰?

回答
这确实是个相当有意思的设想,把陆地上闻名丧胆的88毫米炮弹搬上了天空,而且还要用来对付庞大的战列舰。咱们来掰扯掰扯,这事儿靠不靠谱,得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

首先,得明白88毫米炮弹它本来是个啥玩意儿。二战时期,德国那门经典的Flak 18/36/37高射炮,也就是88炮,那是相当牛的。它能发射的穿甲弹,比如Pzgr.39,重约10公斤,弹头带有钨芯,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上洞穿当时的大部分坦克装甲。所以,光从穿透力来看,它确实是个硬茬子。

但是,咱们要把这玩意儿从飞机上扔下去,那跟从炮管里打出去是两码事了。

第一个大问题:怎么扔?

用飞机投掷炸弹,特别是那种重型的、需要精确瞄准的攻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投掷平台: 那个年代的轰炸机,比如B17、兰开斯特这些,虽然能载重,但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扔大型的重磅炸弹,而且投弹瞄准系统更多的是为了低空或中低空饱和攻击设计。要把一颗88炮弹精确地从3000米高空投下去,并且希望它能砸中战列舰上某个关键部位,这难度系数直线上升。战列舰那么大,但相对来说,它在3000米俯视下的目标区域其实很小。而且,风向、风速、飞机飞行姿态、投弹时的加速度都会影响弹道。
弹道计算: 88毫米炮弹虽然有自己的弹道数据,但那是为炮管发射设计的。从飞机上扔下去,它不会有炮管给予的初速和旋转稳定。所以,它更像一个自由落体物体,只不过形状和重量让它比一颗石头飞得更稳一点。要精确计算出它从3000米高空坠落到移动中的战列舰上的落点,需要非常复杂的弹道计算机和精确的飞行数据,这在那个时代是技术上的巨大挑战。
稳定性: 你不能直接把一颗88炮弹绑在飞机肚子底下就扔下去。为了让它在空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减少翻滚,很可能需要给它加上尾翼,把它改造成一个“炸弹”。但这又会增加重量和阻力,可能还需要重新设计投弹夹具。

第二个大问题:砸不死战列舰的道理。

就算我们假设能克服上面那些投掷问题,能把这颗88炮弹“扔”出去,咱们还得看看它到底有多大威力。

炸药装药量: 一颗88毫米穿甲弹本身,它的弹体大部分是金属,装药量其实非常有限。比如,它的穿甲弹(Pzgr.39)估计装药量可能就在几百克左右,甚至更少。这跟专门为航空炸弹设计的,动辄装填数百公斤高爆炸药的弹药相比,那简直是九牛一毛。战列舰的装甲,尤其是主装甲带、炮塔正面,那可是用几十厘米厚的特种钢板打造的,能够抵御当时最强大的舰炮炮弹的直接命中。
动能 vs 爆炸: 炮弹的威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动能(穿甲能力)和爆炸(破片杀伤和破坏)。从3000米高空坠落,它确实会获得一定的速度,产生动能。假设它在坠落过程中能加速到某个终点速度,理论上确实能给目标带来一定的冲击。
命中要害? 战列舰最脆弱的地方是什么?可能不是那厚厚的装甲甲板或侧舷装甲带,而是舰桥、甲板上的武器系统、烟囱、或者飞机弹射器这类相对较弱的结构。如果这颗88炮弹恰好砸中了舰桥,或者砸断了一根重要的炮管,或者损坏了飞行甲板上的飞机,那确实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战列舰丧失部分作战能力。
击沉的可能性有多大? 要想“击沉”一艘战列舰,你得对它造成结构性的、灾难性的损伤。比如,炸毁主弹药库、击穿水线装甲、导致船体严重进水等等。一颗装药量只有几百克的88毫米炮弹,即使它能穿透最顶层的钢板,也很难对战列舰内部的巨大结构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它更像是用一颗钉子去敲一座大山,虽然钉子很硬,但山太大了。

对比一下当时的主流炸弹就更清楚了。

二战时期,海军航空兵对战列舰的攻击,通常使用的是1000磅(约450公斤)甚至2000磅(约900公斤)的航空炸弹。这些炸弹内部装填了大量的TNT或类似的炸药,爆炸威力是88炮弹装药量的成百上千倍。它们设计的目标就是穿透舰体或者在甲板上造成大面积破坏。即便是这样,要击沉一艘战列舰也需要多次精确命中关键部位,或者用鱼雷这样的武器来达成。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用一颗88毫米反坦克穿甲弹改造的炸弹,从3000米高空投掷,要击沉一艘战列舰,可能性非常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要给战列舰造成重伤或者局部破坏,比如:

砸毁舰桥、雷达等上层建筑关键部位,导致指挥或观通能力丧失。
击穿甲板,损坏下方的设备或结构,但不太可能穿透深层装甲。
对非装甲部位的甲板设备造成破坏。

这是有可能的。尤其如果攻击的目标是战列舰顶部相对脆弱的结构,那么一颗从高处坠落的高速重物,即使弹药量不大,也能造成一定的破坏。

但这更多的是一种“运气球”式的攻击,成功率非常低。实战中,如果飞行员要执行这样的任务,更有效率的做法是携带专门为对舰攻击设计的航空炸弹或者鱼雷。

所以,这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问题,但从技术和物理角度分析,这颗小小的88毫米炮弹,面对如同移动堡垒般的战列舰,确实是有点“以卵击石”了。它可能造成一点点“刮伤”,但要让这位“海上巨兽”沉没或者失去战斗力,则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或者更精准的打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行,日本海军为此专门做过试验。

试验结果是,至少得是800公斤级穿甲炸弹才有可能击穿战列舰的装甲。所以才有用410毫米穿甲弹改装的穿甲弹。

user avatar

二战88mm穿甲弹穿200mm装甲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Pak 43打PzGr. 40/43的炮口初速是1130m/s,3.29马赫……用飞机投放就别想到这个速度了,再入式弹头还有点希望(大雾)。

另外后效……陆军的穿甲弹嘛,打坦克都不能保证一发入魂,击毁了也不一定能烧着。打军舰怕是打到弹药库都引爆不了。

实在想不出怎么用88打沉军舰。或许打对穿把底砸掉可以考虑一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相当有意思的设想,把陆地上闻名丧胆的88毫米炮弹搬上了天空,而且还要用来对付庞大的战列舰。咱们来掰扯掰扯,这事儿靠不靠谱,得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得明白88毫米炮弹它本来是个啥玩意儿。二战时期,德国那门经典的Flak 18/36/37高射炮,也就是88炮,那是相当牛的。它能发射的穿甲弹.............
  • 回答
    《你的名字。》如果发生在二战昭和时代:一部时代的悲歌如果说新海诚的《你的名字。》是一曲关于时空交错、身体互换与寻找的青春恋曲,那么将其背景移植到战火纷飞的二战昭和时代,它将蜕变成一首宏大的时代悲歌,一个关于在混乱中寻找彼此、在命运捉弄下挣扎的动人故事。这会是一部截然不同的电影,它不仅保留了原作核心的.............
  • 回答
    二战的硝烟远在中东地区燃烧时,这片土地上的国家们,特别是沙特阿拉伯,正经历着一段独特而复杂的发展时期。虽然它们没有直接投入战场,但二战的全局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战略利益,对它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使它们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进行着一系列的运作。沙特阿拉伯:在轴心与同盟之间谨慎的平衡者当时,沙特阿拉伯由.............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苏军在德国境内的行为以及人们对日军残忍的普遍认知,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历史事实、宣传、叙事的主导权以及受害者群体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苏军在德国境内的行为(“肆虐”的解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肆虐”这个词本身带有很强的感情色.............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行为,虽然大规模屠杀是其中最骇人听闻的一面,但即便没有这种极端暴力,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也绝不会因此动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当时中国人民反抗的深层原因和日本占领政策的多重性。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人民的反抗绝非仅仅是对屠杀的直接反应。虽然“南京大屠杀”、“三光政.............
  • 回答
    珍珠港偷袭后的夏威夷风云:若日本成功占领群岛,太平洋战局将走向何方?历史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而历史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充满了“如果”。当我们回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画卷,珍珠港偷袭无疑是最具冲击力的开端之一。它点燃了太平洋战争的战火,将美国推入了这场全球性的冲突。但如果历史的轨迹稍有偏移,如果日本在偷.............
  • 回答
    二战初期,英国在东南亚的军事部署,尤其是组建“Z舰队”(Force Z),其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战略考量以及对局势的误判。这并非简单的“送死”,而是当时英国高层在资源有限、情报不足、并且面临巨大战略压力下,做出的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尝试。一、 严峻的战略环境:英国的全球困境1941年底,整个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二战和冷战时期欧洲战略态势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各国决策考量的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段历史时期各自的背景、力量对比、地缘政治现实以及各国核心利益。首先,让我们回到二战时期,德国如何“裹挟”欧洲与苏联对抗。二战初期:德国的“闪电战”与欧洲的联盟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德国对.............
  • 回答
    想象一下,太平洋战场上,曾经叱咤风云的日本联合舰队,此刻的对手不再是那支在珍珠港偷袭后逐渐被打残的美军太平洋舰队,而是更老牌、经验更丰富、技术同样不遑多让的皇家海军。这场假设性的较量,无疑将是一场截然不同的海战史诗。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如果皇家海军作为日军在太平洋的主要对手,那么他们必然会.............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在冷战时期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们,在他们登上世界舞台之前,二战的硝烟中,他们各自又在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这背后可是一段充满戏剧性和命运转折的故事。美国:从将军到总统的权力交接在冷战美国阵营的领袖中,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这位来自密苏里州的朴实政治家.............
  • 回答
    印度之所以给人感觉相对“落后”,以及其在一战、二战期间的发展状况,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落后”与否的标签可以概括,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发展轨迹和面临的挑战。印度在一战(19141918)和二战(19391945)期间的状况:要理解印度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 回答
    法国在二战中选择迅速投降,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历史事件,其原因涉及政治、军事、社会以及国际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军事上的惨败和战略失误: “马奇诺防线”的过时与无效: 法国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记忆犹新,认为坚固的防御工事是赢得战争的关键。他们倾注巨资修建了“马奇诺防线”,这.............
  • 回答
    您提到的“日本人吃美国人”的情况,在历史上并没有普遍发生,也不是二战中日美关系的主流。二战期间,日美两国是残酷的敌对国家,在战场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虽然在极为罕见的个别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非常规的行为,但将“日本人吃美国人”视为普遍现象,并且由此推论“美国人一点不记仇”,这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
  • 回答
    二战至今,战争的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战术和武器,如今已被时代的车轮无情淘汰。这并非否定它们当年的作用,而是反映了科技进步、战争理念的演进以及对效率和伤亡控制的更高追求。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一些在二战中大放异彩,但在现代战场上已难觅踪迹的战术与武器,并试着剥离那些冰冷的机械报告感,.............
  • 回答
    关于二战期间法国投降协议中涉及德国难民的部分,法国方面确实存在着复杂的疑虑,这背后有多重历史、政治和人道主义的考量。法国并非简单地“交出”所有德国难民,而是对协议的具体执行方式和后果进行了反复的斟酌,甚至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或缓和这些条款。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法国投降的背景。1940年夏天,德国闪电战.............
  • 回答
    日本二战投降:国内场景与民众反应的细致描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一消息在日本国内引发了复杂而剧烈的情感与反应,国内的场景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对当时日本国内场景和民众反应的详细描述: 国内场景:从混乱与悲伤到短暂的平静广播宣布的冲击波: .............
  • 回答
    波兰在二战初期所处的政治局面可谓是风雨飘摇,夹在两个虎视眈眈的强大邻国之间,其战略选择本身就充满了无奈与悲壮。要理解波兰为何会遭受德国和苏联两个对立方同时入侵,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波兰的政治考量,以及其所处的国际大环境。一、 寻求独立自主的艰难平衡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重新获得独立,但其边界的划定.............
  • 回答
    如果我活在二战时期的日本,并且被强制征兵,但我内心深处认为战争是非正义的,不想助纣为虐,这将是一个极其艰难和充满挣扎的处境。以下是我可能会考虑的应对方式,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内心的挣扎与自我认知:首先,我必须承认,在那个年代,个人意志对抗强大的国家机器几乎是螳臂当车。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处理内心的.............
  • 回答
    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儿童教育,是一场精心策划、系统性的思想灌输和人格塑造工程,其核心目标是将下一代培养成忠诚于纳粹党、身体健康、具备“雅利安”种族优越感并乐于为国家献身的公民。这并非简单的教育,而是一种全面的社会工程,旨在通过教育体系来巩固和推广纳粹的意识形态。在纳粹德国.............
  • 回答
    要细说二战时意大利步兵师和装甲师的武器装备,那可真是个大话题,毕竟战争期间的装备也在不断变化,而且意大利的工业实力和战略选择也带来了一些特别之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步兵师,这是军队的基石。在二战初期,意大利陆军的步兵师,按照当时的编制,基本可以分为几个档次:普通步兵师(Divisione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