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生物没有进化出专职产生 ATP 的器官?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生命最核心的能量代谢机制。为什么生命体没有进化出专门“生产”ATP的器官,这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ATP本身并不是一个“商品”,而是一个能量的“载体”和“交易货币”。它的本质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就像你口袋里的钱,钱本身不能直接满足你的需求,但你可以用它来购买食物、住房等真正有用的东西。ATP储存的能量会被用于驱动各种细胞活动,比如肌肉收缩、神经信号传递、物质合成等等。

所以,与其问为什么没有专职产生ATP的器官,不如问:为什么ATP的产生如此遍布于生命体的各个角落,并且以一种分散而高效的方式进行?

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从几个关键维度去理解:

1. ATP产生的“原料”和“场地”无处不在

ATP的主要能量来源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比如葡萄糖、脂肪酸等。这些营养物质在被摄入后,会通过消化系统被分解,然后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

葡萄糖:这是最常见的能量来源。从消化道吸收后,它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全身的各个细胞。
脂肪酸:同样被分解吸收,然后进入细胞。

而ATP的生产,主要发生在细胞内部的几个关键场所:

细胞质基质:这是糖酵解(Glycolysis)发生的场所。葡萄糖在这里被分解成丙酮酸,并产生少量ATP。这个过程非常基础,几乎所有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生物都能进行。
线粒体:这是大多数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发生着三羧酸循环(Krebs Cycle)和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这是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效率非常高。

关键点在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基础就是细胞层面的生化反应。 既然ATP是驱动这些细胞活动的核心能量单位,那么在需要能量的每一个细胞内建立起产生ATP的机制,就比集中在一个特定器官中生产再“配送”来得更直接、更有效率。

想象一下,如果真的有一个“ATP生产器官”,它会是怎样的?它需要接收来自全身的营养物质,然后在内部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产生大量的ATP。然后,这些ATP又需要被包装、储存,并通过某种“输送系统”精确地送到每一个需要能量的细胞。这听起来就比现在的系统复杂得多,也容易产生很多中间环节的损耗和效率瓶颈。

2. 能量代谢的灵活性和时效性要求

生命活动是动态的,对能量的需求也瞬息万变。比如,当你突然需要奔跑时,你的肌肉细胞对ATP的需求会急剧增加。如果ATP的生产高度集中在一个器官,那么这个器官就需要以极高的效率响应全身各处的需求,并且还要承受巨大的负荷。

而现在的细胞内能量代谢系统,就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就近原则:细胞需要能量时,它可以立即启动细胞内的代谢途径来产生ATP,无需等待远距离的“输送”。
按需供给:当细胞活动增加,对ATP的需求上升时,线粒体等能量代谢的效率也会相应提高(通过调节酶活性、底物供应等)。反之,当细胞活动减弱时,ATP的生产也会随之调整,避免浪费。
冗余和分布: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能量生产能力”,这提供了一种自然的冗余。即使某些细胞的能量代谢受损,其他细胞仍然可以正常工作。这比单一的“ATP生产器官”更容易出现系统性崩溃。

3. 进化上的“路径依赖”和效率优化

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基于已有结构和功能的“修修补补”和优化。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如细菌,它们就已经具备了在细胞内进行能量代谢的能力。随着生命形式的复杂化,比如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演化,虽然出现了专门负责某些功能的器官(如消化器官负责营养吸收,呼吸器官负责气体交换),但能量代谢的核心机制仍然牢牢地扎根在细胞层面。

将如此基础且普遍的生化过程“迁移”到一个专门的器官,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成本极高,而且不一定带来净收益。反而,在细胞内部将能量代谢的各个环节(如葡萄糖转运、酶促反应、线粒体功能)协同优化,能更有效地提高整体效率。

而且,如果你仔细想想,虽然没有一个“专职产生ATP的器官”,但某些器官确实在ATP生产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肌肉组织:在活动时,肌肉细胞是消耗ATP的主要场所,但它们同时也是活跃的ATP生产者,拥有大量的线粒体来满足能量需求。
肝脏:在维持血糖水平和进行许多重要的合成代谢反应时,肝脏消耗大量的ATP,并且其线粒体密度和代谢活性也很高。
大脑:虽然大脑不直接“生产”ATP,但它对葡萄糖和ATP的需求极为巨大和稳定,是能量代谢非常重要的“消耗大户”。大脑消耗的能量占到全身的很大一部分。

这些器官的特点是它们对能量的需求量大,并且拥有支持这种需求的能量代谢能力。这更像是“高能耗区域优化了自身的能源供应”,而不是将能源生产集中起来。

4. ATP的“配送”问题和生物能量学

ATP的半衰期相对较短,而且它本身并不能像血液那样轻易地被泵送到全身。ATP主要是在细胞内部被合成和消耗的。如果有一个中央的ATP生产器官,如何将ATP高效、稳定地“配送”到每一个细胞,尤其是远离该器官的细胞,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会涉及到复杂的信号传导、ATP的储存和释放机制,以及能量的损失。

想象一下,你需要用你的手机,而电池只能生产在你家里的一个插座上,然后你得把手机“送”到插座旁边才能充电。这显然不如让每个设备自带电池,并且能方便地接入电源或者在需要时独立供能来得方便。

总结一下

总而言之,生物没有进化出专职产生ATP的器官,是因为:

1. 基础性: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单位,其产生机制需要紧密集成在细胞功能中,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外设”。
2. 效率与时效性:细胞内就近、即时的ATP生产机制,能够更好地响应生命活动对能量的动态需求。
3. 分布与冗余:遍布全身的细胞能量代谢提供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毁性。
4. 进化路径:生命从最基本的细胞结构发展而来,细胞内部的能量代谢是其固有的能力,更高效的进化方向是优化而非颠覆。
5. “配送”挑战:将ATP从一个集中器官高效地“配送”到全身各处,在生物学上难以实现且效率低下。

与其说没有专职器官,不如说几乎所有的活跃细胞都自带了能量生产能力,并且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节。这种分布式的、高度集成化的能量代谢系统,是生命在漫长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最高效、最稳定的能量供应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我觉得从进化解释其实有些不完善,因为这涉及到了不少非进化的东西。

最初我也是想用进化解读,但是后来想到前几天回答的一个维生素C合成退化的问题,就有了疑惑。

我们为什么要进化出不合成维生素的能力呢? - 李雷的回答

如果说进化早?那么为什么不退化掉?

即使没退化,生物体还是有关闭基因的方式,比如用RNA干扰的办法沉默或者甲基化来修饰。

所以本文会分为两大块

第一块是功能的内容,涉及到了温度和修复

第二块是进化的内容,涉及到内共生


所以,我认为,最强烈的理由如下

对于多细胞生物,如果某一个器官负责能量诞生,那么你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温度的问题

由于整个个体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那么,这个器官必须旺盛的诞生能量。而这个器官本身就很纠结了。

因为,生物本身的合成能量是需要酶的,酶大家都知道,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必须让整个器官维持恒定而且适宜的温度,比如37附近。

但是,由于你把全身的能量放到了一个器官,那么这个能量需求非常恐怖,使得这个器官必须产生超出正常几百倍的能量,这个能量必然让器官剧烈发热。

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其实还有种叫做核酶的),温度过高的结果就是蛋白失活,就是煮鸡蛋喽

如何平衡?

所以要不这种小宇宙模式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个温度下去,组织就over了

当然你也许会说,让产生能量的组织维持37度,通过大量散热来维持。

问题来了,想散热,基本上是要分布在表面,比如皮肤部分,那么这能量器官也太脆弱了。

而更关键的问题是,产热部位温度太低的话,那么机体其他部位温度更低,可能会低一个数量级,这样一来,生物可能就成了冰火两重天了。

2,损伤的问题

代谢会产生非常多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对于细胞的损伤毋庸置疑,很多突变都是这个导致的。

当然了,现在也发现氧自由基也会有一定的益处,所以有人提出了氧自由基的均衡理论。

如果让单一器官完成能量代谢,那么这个器官必然是超出正常组织(我们目前的认知)去合成能量,最终结果就是这个器官高负荷运转,而生物本身有自己的规律,他是有承受力的, 于是这个器官很快损伤了。

当然也有人会说,能不能让这个部位的干细胞一直活跃,一直补充,就像人体的造血干细胞一样呢?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事实上第一条的温度已经把绝大多数的可能性排除了,干细胞增殖需要合适的温度和酶体系,而这个组织无法维持合适的温度。

3,其他如知友们提到的最优化等看法, 事实上在生物上的确存在。

线粒体分布于一个器官,不符合最优化的过程。

毕竟是能量货币,随时需要,运输的损耗,需求的弹性都是个问题。

比如,如果指头急需要能量,从器官运输到指头,需要时间,可能就导致人的敏捷下降了,然后就被吃了。

不仅如此,不同组织需要的能量不一样,这个反馈就涉及到了神经和信号通路,这更麻烦,还得给每个组织配备一个局部处理器,反应器和感应器,这投资太大了。


抛开上述几个问题,我们就不的不提到进化的惯性,比如为什么大部分哺乳类的爪都是五个指头之类的。

———————进化角度的看法——————

对于ATP的问题,生物学上可以用伟大的内共生学说(endosymbiotic theory)来解读。

简言之:内共生的时间早于多细胞动物出现的时间。

多细胞生物由单个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而单细胞本身含有线粒体,这就意味着,它在增殖分化过程中,其他的细胞都是以这个原初的受精卵为模板进行扩增。

所以后来者都会和最初的细胞一样,拥有最基本的组成,包括线粒体,所以,你要想让后来的组织没有线粒体,细胞还需要专门设计基因组来关闭这些细胞的线粒体合成(比如沉默基因),对细胞本身也是负担。

当然了,某些成熟的细胞会都掉这些内容,比如红细胞





————拓展阅读————

关于内共生学说,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简单地说就是long long ago,一个产生ATP特别活跃的细菌被另一个菌吞噬,然后二者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时间久了,被吞进去的那个功能越来越弱化,最后成为负责能量产生的细胞器,而它的其他需求由吞噬者提供。

这个学说强大到什么地步?

至少在近两年之前,它是判断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标准之一!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真核生物必不可少的细胞器之一

内共生发生在大概什么时候呢?

这个目前没有太确切的证据,大概推测应该在氧气代谢出现的那个时代,15亿-26亿年。因为我们在线粒体跨物种进化上,有点卡壳。

原因如下,

1,线粒体内共生过程中,应该发生了基因的突变→假基因化→缺失/转移。

当然线粒体也接受了来自基因组上的基因

这就导致我们不容易追溯这个过程,毕竟跨物种进化这么多年做的也不是特别快。

不像我们做进化,只追踪个别基因即可。


2,线粒体本身进化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即小基因化和大基因化。

基因组进化主要以动物为代表,当然也包括部分真菌、藻类和原生生物,绝大多数只有1万5到1万9大小;

基因组进化主要以高等植物为代表,当然也包括部分低等真核生物,大小在20万到200万。

这下就麻烦了,别说林奈分类法都失效了,连基因组都朝两个方向跑了,按照科学家们执拗的相信内共生是发生在一个祖单核生物中,那么,这二者必然有根本性联系。

但是放在生物学里,这是灾难。因为基因组太悬殊,无论是计算保守性还是对比都成了问题,未来随着数据越来越多(主要是物种数据)以及算法的提高(依赖做CS的人们了),肯定会取得进步。

另外,科学家一直没有放弃治疗,额,放弃寻找无线粒体真核生物的存在。因为,理论上,是存在的。

今年5月份,Cell子刊Current Biology发表了一篇文章,首次发现无线粒体的真核生物,也许这是未来给我们揭秘线粒体内共生时间的一把钥匙。


类单鞭滴虫属(Monocercomonoides)进行研究,该单细胞生物来自南美洲栗鼠的消化道。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认为类单鞭滴虫属的线粒体已消失,为了验证此观点,他们对类单鞭滴虫属进行了基因组测序,结果并没有发现线粒体基因的迹象,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生物缺乏所有线粒体功能的关键蛋白。Karnkowska 说,“真核细胞的定义是有线粒体,如今我们的研究结果推翻了这个定义。”

Karnkowska A, Vacek V, Zubáčová Z, et al. A Eukaryote without a Mitochondrial Organelle[J]. Current Biology, 201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生命最核心的能量代谢机制。为什么生命体没有进化出专门“生产”ATP的器官,这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ATP本身并不是一个“商品”,而是一个能量的“载体”和“交易货币”。它的本质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就像你口袋里的钱,钱本身不能直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它触及了生命起源、生物化学以及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简单来说,生物没有进化出以电磁波通信的机制,并非因为这种方式“不可能”,而是因为在地球生命演化的早期,它面临着诸多挑战,并且存在更有效、更易于实现的替代方案。让我们一层层剥开这个问题,看看它为什么如此复杂,以及其他通信方.............
  • 回答
    地球生物之所以没有进化出轮子或履带这类结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生物体本身的限制、物理定律的约束以及自然选择的压力。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释:一、 生物体的内部限制与构建方式: 细胞与组织的限制: 地球生命的基石是细胞。细胞通过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构成复杂的生物体。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构建方式是渐.............
  • 回答
    龙虾的细胞确实存在端粒酶,这让它们在修复端粒方面比许多其他生物更有效。但“理论上永生”这个说法,需要更仔细地解读。龙虾虽然寿命很长,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死”。它们仍然会死亡,只是衰老过程非常缓慢,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衰老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累积性的损害。那么,为什么其他生物的细胞没有像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生命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考量:效率与可行性。想象一下,如果真的存在一种像我们常在游戏里见到的那种史莱姆,它是什么样的?它可能没有固定的骨骼结构,没有精密的器官系统,甚至没有明确的头部或尾部。它更像是一团能够感知并做出反应的“原生质”集合体,能够变形,甚至可能通过简单的分.............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它触及了生物演化过程中几个关键的因素。简单来说,从恐龙灭绝至今,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没有进化出类似恐龙的大小体型,主要是因为地球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资源分布发生了改变,以及其他生物的竞争与制约,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庞大体型不再是绝对的生存优势,甚至可能成为劣势。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狮子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如果还能顺便啃两口草,那不就无敌了吗?想象一下,面对食物短缺时,还能有“备用粮”,岂不是生存无忧了?但现实却是,狮子并没有进化出吃草的能力,这背后其实隐藏着生物进化中非常深刻的逻辑和权衡。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解释:.............
  • 回答
    声之差异:人类男女声音高低背后的进化故事与物种的寂静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与生俱来的声音印记,男性的低沉浑厚,女性的清亮悦耳,这构成了人类社会沟通中最直观的二重唱。但你是否曾想过,为何我们会有这样的声音差异?为何大多数其他生物似乎就没有如此鲜明的性别声音特征?这背后藏着一段漫长而精妙的进化史,以及物种多样.............
  • 回答
    地球上的人类消失后,自然界会经历一场深刻的重塑。没有了人类的干预,那些曾经被我们压制或塑造的生命形式,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自由发展契机。而关于“下一位智人”的出现,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模仿游戏,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进程。首先,我们得明白,演化不是朝着某个预设方向前进的,它更像是无数次随机尝试与环境.............
  • 回答
    生物们都没有进化出长生不老,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进化生物学问题,其背后涉及的是自然选择、生命周期的权衡以及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能量和物质限制。简单来说,长生不老在生物进化的大尺度上弊大于利,或者说,为了更好地在有限的生命中繁衍后代,生物发展出了衰老和死亡的机制。下面我们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1. 自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生命演化中一个非常根本的方面。当提到“扶他”时,我们通常指的是一种虚构的生物特征,即同时拥有发达的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并且能够同时进行这两种生殖活动。然而,现实中的生物,即便是那些拥有非常复杂生殖策略的,也极少或几乎没有出现过你所描述的这种“集大成者”的模式。生物为何没.............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问题,触及了生物学、哲学和逻辑的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完美”生物之所以不存在,是因为进化本身并非朝向一个预设的终点,更不是追求某种绝对的“完美”;相反,进化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适应性驱动的过程,它解决的是眼前的“够好”而非远方的“最好”。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阐述:.............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戳中了许多人对于睡眠的困惑:白天忙得焦头烂额,晚上却必须“浪费”大把时间躺在那里动弹不得,这在效率至上的进化逻辑里,怎么看都像是个严重的“bug”?但如果睡眠真是个bug,那它也太顽固了,几乎所有高等动物都离不开它,甚至一些低等生物也有类似“休息”的状态。这反而让我觉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为什么在地球上没有进化出能够喷射火焰的生物?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涉及到生物学的原理、化学的约束以及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一、生物体内维持火焰所需条件的极端困难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要“喷火”,生物体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 燃料(Combustible Ma.............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也触及了生物进化中很多关键的限制和权衡。如果生物能像科幻电影里那样发射激光捕猎,那绝对会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观。但为什么我们至今没看到这种生物呢?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是相当复杂的。首先,我们得从“激光”这个概念本身说起。激光,也就是“受激发射的光”,它的核心特点是高度.............
  • 回答
    恐龙统治地球长达一亿七千万年,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时间跨度。在这漫长岁月中,它们经历了无数的演化,发展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性,从微小的窃蛋龙到庞大的腕龙。然而,我们却很少提及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如此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恐龙没有孕育出如同人类般的高等智慧生物?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进化和智慧本质的理解。章鱼确实是海洋中最令人惊叹的生物之一,它们展现出了远超同类生物的复杂行为和认知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我们人类还要奇特。那么,为什么它们没有像人类一样,沿着一条通往“高等智慧”的道路进化呢?这背后涉及的因素,远比“智力高低”这么简单的事情要复杂.............
  • 回答
    在我看来,我们谈论自然界中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奇妙的能量获取方式时,总会让人觉得像是在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而其中一个特别令人着迷的话题,就是化能合成作用——那些不依赖阳光,而是依靠化学反应来获取能量的生命形式。大家可能都听过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啊,藻类啊,通过阳光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这个大家都熟悉。但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