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白一件事,就是为什么酒在中国的地位那么重,然后才是为什么茅台地位这么特殊。
作为一个曾饱经全国各地酒桌历练,高峰时一天在3个城市5顿酒,茅台喝到吐的人,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的回忆。
首先要明确一个事情,就是喝酒是为了什么?
除却极少部分嗜酒成性以及偶尔买醉,多数人喝酒是怀有明确的社交目的的,可以说喝酒本身都不是重点,跟什么人,因为什么事情喝酒,才是重点。
尤其是牵涉资金流转的金融业务的谈判,喝酒非常严重,我早些年跟着商务同事全国到处跑的时候,基本正事儿都要在酒桌谈,当然现在是不需要这么做了。
为什么要靠酒谈正事儿?
主要是因为大家都不熟,见了面除了干巴巴的商业术语就是欢迎大家来我家乡做客的尬聊,进展非常缓慢。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工具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酒是非常合适的敲门工具。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规矩和潜规则非常多,这些规则在谈判的时候,往往可以被利用来达到目的。
例如酒桌上,我作为客人,如果先敬主人一杯,自己一口闷,如果主人没有任何表示,那么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而主人只要一旦回敬或者说几句话,话头就算是打开了,之后就是双方开始互相敬酒。
很多喝过酒的人都知道,酒精一旦进入体内,很快整个人就会进入到一种亢奋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很多日常不会说的话,日常不会表露出的想法,都会逐渐浮出水面,对于谈判双方而言,在这种状态下谈判,很多不便表达的利益诉求以及真实条件都可以慢慢地赤裸裸起来,如果达成统一意见,水到渠成现场签协议;如果很多诉求无法统一,那也可以借口自己喝多了顺水推舟地撤退,不伤双方的面子。
所以酒,是关系的润滑剂,也是面子的挡箭牌。
确认了酒的用途之后,选什么酒,就很重要了。
不像老朋友见面,一人一瓶二锅头就着花生米都能聊到天荒地老,在涉及商务谈判的酒桌上,选取什么酒,基本体现了一方对另一方的评价以及定位,也体现了对对方的重视程度,跟手握数十亿资金的甲方爸爸上二锅头,会让你的职业生涯很寂寞。
一般来说,涉及资金量不大的普通谈判,一般是当地特色的酒为主。但是一旦是重要业务,或者参与者身份(资源)较高,又或者不知对方对酒类的特殊偏好,甚至摸不清对方的底细,那么酒桌上清一色的茅台,不太会有其他选择。
茅台在中国酒界的地位太高了,高到闭着眼选都不会出错。
首先就是这个酒有故事,红军当年长征的时候在贵州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导致开国领导人对于茅台有非同一般的热爱,这方面的故事太多了,而我国中老年企业家,特别特别爱好这一套,茅台在他们眼中是有特殊含义在的,招待身份较高的人,倘若不知道其最大的爱好,那么茅台是不会出错(这里要着重强调是不会出错)的选择。
其次就是茅台的价格透明(是透明,不是贵,比茅台贵的酒很多),是酒类中的硬通货,类似一般等价物的概念。一瓶正常的飞天茅台都在千元以上,一桌开了几瓶茅台,酒桌上的人都知道这个成本有几分,非常好算。
如果是有年份的茅台,那么成本更是高昂,成本往往代表着诚意,诚意给足,大家跟谁合作条件都差不多,要的就是一口气。还有一点就是,类似茅台这样的酱香类酒对于身体相对其他酒种,是相对刺激性较低的。
虽然很多洋酒和葡萄酒都比茅台要贵,但是由于国内对于洋酒的认知问题,以及茅台在国内企业家心中的特殊地位,所以茅台是衡量成本的硬通货。
尤其是我以前在和乡镇政府谈判的时候,他们衡量你态度好不好的标准就是数你开了几瓶茅台。
最后就是因为大家都是久经战阵,并且往往一天不止一顿酒,所以需要酒喝过之后睡一觉不能头昏脑涨,也就是不上头,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类酒在这里优势很大,有段时间河北有几个项目,我喝当地的一款酒第二天差点没给我头疼死,内蒙古的酒更恐怖,我在包头因为酒精住了院。
总结起来,茅台之所以能受到老一辈的欢迎,主要还是因为本身历史渊源久远,还有最初的红色领导人有一定的领导作用,加上本身价格透明,副作用小等等原因导致了茅台横扫我国酒桌的情况。
因为他们喝的不是酒,是那种与领导人同饮的感觉,以及价格档次。
虽然茅台是酒桌上的常青树,不过最近据我观察,除了一些商务宴请的场合,更多的像不那么重要的酒局,出现最多的并非飞天茅台(毕竟真的不便宜),而是茅台酒厂的一些子品牌,类似王茅这种,本身都是巴拿马奖的酒,价格相对飞天亲民很多,更符合正常人家的需求,毕竟顿顿喝飞天一般中产也扛不住的。
所以说回题目,喝茅台的人他们在喝什么?
喝的是酒,但又不是酒,酒本身只是拉近关系的媒介,而选茅台更多的则是表明社交地位中的身份认同。
所以喝的是身份地位的认同感。
——————————
一个经常瞎说大实话的公众号:banfoSB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