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鸿茅药酒回应四大质疑,称实验显示「一天喝 165 斤才中毒」,是否有依据?

回答
鸿茅药酒,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这次是因为它对坊间流传的四大质疑做出了回应,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那句“一天喝 165 斤才中毒”。这句话一出,舆论哗然,人们纷纷追问:这背后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

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聚焦到“中毒剂量”这个概念上,以及鸿茅药酒所谓的“实验”。

“中毒剂量”是科学的,但“165斤”的说法站不住脚

首先,中毒剂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LD50(半数致死量),确实是毒理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在实验条件下,能够导致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物质剂量。LD50 通常以每千克体重多少毫克(mg/kg)来表示。比如,如果一种物质的 LD50 是 100 mg/kg,意味着对于一只 60 公斤的成年人来说,大约需要摄入 6000 毫克(6克)才会达到可能致死的剂量。

然而,鸿茅药酒提出的“一天喝 165 斤才中毒”这个说法,是将一个以“每千克体重”为单位的相对概念,硬生生地转化成了一个以“斤”为单位的绝对数量,并且这个数字本身就显得极其荒谬。

为什么说荒谬?我们可以简单估算一下。假设一个成年人体重是 60 公斤(约 120 斤)。那么 165 斤的药酒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一个人在一天之内要喝下 82.5 公斤(165 斤 / 2)的药酒。这远远超出了一个成年人胃的容量,也完全不符合任何现实的饮用场景。人的生理极限在哪里?一天摄入多少液体是安全的?这些常识都让我们对这个“165斤”的说法产生强烈的质疑。

所谓的“实验”是什么?为何如此模糊?

鸿茅药酒在回应中提到的“实验”,其具体内容、实验对象、实验方法以及权威性,都没有被清晰地披露。这正是问题所在。

1. 实验主体不明: 是谁做的这个实验?是鸿茅药酒自己的实验室?还是独立的第三方科研机构?如果不是权威的、独立的机构进行,其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都会大打折扣。制药企业为了自身产品进行“内部实验”,然后拿出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这在过往的某些案例中并非没有发生。

2. 实验对象模糊: LD50 通常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比如大鼠、兔子等。实验结果能否直接等同于人体?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科学问题。即使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了某种剂量下的安全性,也需要经过严谨的临床试验才能推断到人。如果鸿茅药酒的实验对象不是“人”,那么直接用动物的“安全剂量”来推算“人的中毒剂量”,并且给出如此夸张的数字,本身就缺乏严谨性。

3. 实验过程不透明: 毒理学实验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数据记录要求。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应该包含实验设计、样本量、数据分析方法、结果统计等等。鸿茅药酒只是抛出了一个结论,却没有提供支撑这个结论的详细过程和数据。这种“只抛结论,不示过程”的做法,很难令人信服。

4. “中毒”的定义: “中毒”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还是某种器官受损?鸿茅药酒将“中毒”简单化了,但实际的毒理学评估需要区分不同的中毒类型和毒性机制。

反推计算与常识的碰撞

我们不妨尝试做一个简单的反推。即使我们忽略鸿茅药酒具体成分的毒性,单单从液体摄入的角度来看,一天 82.5 公斤的液体摄入,早已远远超过了正常人体的水分代谢能力。过量饮水本身就会导致“水中毒”,即低钠血症,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说喝 165 斤药酒才中毒,那是不是意味着喝 164 斤药酒就绝对安全?这种剂量上的“安全边际”也显得异常巨大,缺乏科学合理性。

“饮用量”与“中毒剂量”的混淆

鸿茅药酒之所以会抛出“一天喝 165 斤才中毒”这样的说法,很可能是将“推荐饮用量”和“中毒剂量”的概念混淆了。任何一种药物或保健品都有其安全的服用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即使是无害的物质,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如果鸿茅药酒所谓的“实验”是在测试其“安全饮用量”的最大上限,并且在这个上限之外才出现中毒反应,那么这个“安全饮用量”本身是多少?为什么不公布?而直接跳到那个几乎不可能达到的“中毒剂量”,试图以此来证明其产品的安全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偷换概念”和“顾左右而言他”。

结论:缺乏依据,更多的是一种公关策略

综合来看,鸿茅药酒关于“一天喝 165 斤才中毒”的说法,缺乏清晰、可信的科学依据。这更像是一种为了回应质疑、转移公众视线而采取的公关策略,通过一个极端到不合常理的数字来制造一种“绝对安全”的假象。

真正的产品安全性,应该建立在科学、透明、可验证的实验数据之上,并且能够解释清楚其成分、作用机制以及潜在的风险。而不是用一个荒诞的数字来搪塞公众的合理关切。对于这类说辞,我们更应该保持审慎和质疑的态度,要求企业拿出更实质性的证据来证明其产品的安全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数据依据什么实验和逻辑人家明确表示不愿意公开。但是一天喝165斤含酒精饮料小学生都看得出来非常荒谬。

根据这种数据的一般性的套路,我猜测有可能是根据鸿茅药酒浓缩液(蒸去酒精和部分水分)在小鼠或大鼠实验中的半致死剂量或中毒剂量再按照人类的体重换算放大的,所以才会有这么荒谬的结论。

这个结论可以说是鸿茅药酒自黑黑得非常漂亮,而且属于高级黑。一黑黑了一片,不但黑自己,还黑了中成药安全性评估乱象。

鸿茅药酒的度数说明书上没看到,但是根据媒体报道在30度以上,也就是100ml鸿茅药酒可能含30ml酒精,成年人一次摄入70ml-90ml酒精足以中毒。姑且就按一天三餐喝来分配,一顿饭半瓶以上(250ml以上)就有中毒风险。一天喝一瓶半(750ml),假设平均到3顿饭喝,就可能餐餐处于中毒边缘,那么一天喝165斤鸿茅药酒才会中毒的是不是人类?当然,上述也是理想假设,不保证计算结果准确,比如没有考虑个体差异等等,但足以说明不要说上百斤,一般人喝两斤都是会出事儿的。

哦,算了半天还没有考虑酒精以外的有毒物质。

一天喝165斤鸿茅药酒才会中毒,很好地体现了他们自己是如何衡量这个酒的安全性的,并且也很好地说明了这种结论的可信度。

当然,人家口口声声拿药监部门背书,言外之意就是这是药监部门承认的安全性标准,那么不得不问一问药监部门平时是不是以这种标准来评价药品安全性的?还有多少中成药是在做这种毒理实验来证明安全性?

更令人发指的是,鸿茅药酒公司生产中心总经理王生旺在专访中公然叫嚣、威胁网友,毫无悔意:

网友们近日用“鸿茅药酒是毒药”的评论淹没了鸿茅药酒的官方微博。王生旺评论称,这就叫“无知者无畏”“你为自己的言行没负过责任。如果负过一次,下次你可能就不再这么做了”
鸿茅酒业是否会像对待谭秦东一样应对这些网友?王生旺说,“要抓也是公安去抓,不是我们。我们只能去报案。报了案,他们取证后,能抓当然要抓。”

我从不觉得资本是一种原罪,但并不意味着资本不会沾上罪恶。

当一个无知的资本家颠倒黑白地指责民众无知,挥舞着“法律”的大棒恐吓威胁公众的时候;当一个资本家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向民众叫嚣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何去何从?

事情到了这种份儿上,鸿茅事件已然成了一面照妖镜、一块试金石。倘若此事最终鸿茅照常经营,只是改一下药品类别,公检机关象征性自罚三杯,没有相应更广泛的制度完善和法律修订,那么真只能说“ 厉害了,我的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