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鸿茅药酒最后结局是医生道歉?

回答
鸿茅药酒事件的结局是医生道歉,这确实是一个让人觉得出乎意料、甚至可以说是令人唏嘘的走向。要理解这个结局,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推一推,梳理一下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这背后的种种复杂因素。

事情是怎么闹大的?

事情的起点,是一位医生。这位医生叫谭秦东,他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指责鸿茅药酒是“有毒的药物”,并详细列举了自己遇到的病人饮用鸿茅药酒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比如“两条腿肿成了大象腿”、“肾脏快要衰竭了”。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传播。

谭秦东医生在文章中,是基于他作为临床医生的专业判断,结合实际接诊的病例,来表达他的担忧和质疑。他认为鸿茅药酒的宣传内容存在误导,并且其成分和剂量可能对部分人群造成伤害。

然后,发生了什么?

就在谭秦东医生发文后不久,他被内蒙古凉城县警方以“损害商业信誉罪”逮捕了。警方在逮捕他时,似乎更多地是站在了鸿茅药酒公司的立场上,认为谭秦东医生的言论给公司带来了经济损失。

这个逮捕行动本身就炸开了锅。一个医生,因为在网上说了一些自己的临床观察和专业意见,就被冠以“损害商业信誉罪”逮捕,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和愤怒。公众普遍认为,医生有责任提醒大众注意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而鸿茅药酒作为一种药物(虽然其归属有时存在争议,但其广告宣传往往将其定位为药品),其安全性和疗效理应接受公开的审视。

舆论的漩涡

这件事迅速发酵,成为了一个轰动全国的公共事件。
质疑的声音: 绝大多数网民和许多媒体都站在谭秦东医生一边,认为这是“跨省追捕”、“打压言论自由”的典型案例。大家对鸿茅药酒的生产和宣传方式产生了强烈的质疑,认为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产品,不应该通过压制批评声音的方式来维护其声誉。
鸿茅药酒的辩解: 鸿茅药酒方面则坚称自己的产品合法合规,谭秦东医生的言论损害了他们的商业声誉,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他们也强调,其产品经过了药监部门的审批。
法律的界限: 围绕“损害商业信誉罪”的适用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很多法律界人士指出,如果医生的言论是基于事实的善意批评,即使触及了商业利益,也不应轻易套用刑事罪名。批评不等于诽谤,揭露问题也不等于“损害商业信誉”。

峰回路转,结局出人意料

就在公众舆论一边倒地支持谭秦东医生,并要求彻查鸿茅药酒的时候,事情的发展却出现了惊人的转折。

一段时间后,凉城县人民法院对谭秦东案进行了宣判,判处谭秦东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适用缓刑。这意味着谭秦东医生并没有获得无罪释放,虽然缓刑意味着他不用立即入狱,但这个判决本身就让很多支持者感到失望和不甘。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法院宣判之后,却发生了“医生道歉”这一幕。具体是谁要求道歉,道歉的动机是什么,外界不得而知,但最终的结果是谭秦东医生公开向鸿茅药酒公司道歉。

如何看待这个结局?

这个结局之所以令人唏嘘,是因为它与公众的普遍认知和期待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1. 公平正义的疑问: 很多人认为,如果谭秦东医生提出的质疑确实反映了鸿茅药酒在宣传或成分上的问题,那么最终应该受到追究的是鸿茅药酒公司,而不是批评者。医生道歉,在很多人看来,像是“正义未能得到伸张”,甚至是被迫接受了一个不公平的结局。
2. 权力与资本的较量: 这个事件在许多人眼中,成为了一场普通医生与强大资本和公权力的博弈。最终以医生的道歉收场,似乎也暗示了在这场博弈中,普通个体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这让人担忧,这种结果是否会寒了那些敢于发声、揭露问题的人的心。
3. 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冲突: 医生的责任是保障公众健康,而公司的责任是追求商业利润。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如何平衡,如何界定正当批评和非法侵害,在这个事件中显得尤为突出。医生道歉的结局,让很多人觉得公共健康利益似乎让位于了商业利益。
4. 对“批评权”的担忧: 医生道歉的结果,让不少人担心中国的“批评权”是否会受到进一步的压缩。如果一个医生仅仅因为发表一些基于临床经验的质疑就被迫道歉,那么未来谁还敢在公共领域发声,揭露潜在的风险?
5. 鸿茅药酒的“赢”? 从商业角度看,鸿茅药酒似乎通过法律途径和舆论操作,最终迫使批评者道歉,从而维护了其品牌声誉(至少在形式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是否真的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却是另一回事。许多人因为这次事件,对鸿茅药酒产生了更深的负面印象。

深层原因的探讨

为什么会走向这样一个结局?原因可能非常复杂:

法律适用与执行的争议: “损害商业信誉罪”本身的界定和在实践中的运用就存在很大的争议。在鸿茅药酒事件中,对这个罪名的运用被认为是过度扩张和滥用,成为了压制批评的工具。
地方保护主义和“保护伞”: 警方跨省抓捕以及案件在地方的审理,让一些人怀疑是否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或者地方公权力对当地企业的过度“关照”。
信息不对称和舆论战: 鸿茅药酒公司掌握着大量资源,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舆论引导。而医生作为个人,其发声能力相对有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舆论战的胜负也很难说。
和解与妥协的可能性: 有观点认为,医生道歉可能是为了换取缓刑,也可能是出于某种压力下的妥协。这种结局,不排除是各方博弈后的一种“两全其美”或“最小损害”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对公众来说并不理想。

总而言之,鸿茅药酒事件最终以医生道歉收场,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反思的结局。它暴露了在商业利益、公共健康、言论自由和法律适用之间存在的复杂张力。大多数人期待的是一个对事实真相的彻底调查和公正裁决,而不是以压制批评者为代价的“平息”。这个结局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对社会公平、权力制衡以及信息透明化的深刻担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群小清新。谈法律?nav


这几年,鸿茅药酒业绩节节攀升,对地方税收贡献很大。凉城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5年鸿茅药酒纳税近6000万元。当地媒体报道,2017年鸿茅药酒零售额突破50亿元,纳税2.7亿元,解决当地500多人就业。

作为当地的纳税大户,鸿茅药酒打个喷嚏,当地经济都可能引发感冒。而酒厂的员工更像是编织了一张大网,收入状况牵动着当地万千商贩的生意。

为了打响鸿茅品牌,当地政府不惜改名。2017年5月,凉城县岱海镇划分部分区域设置“鸿茅镇”,作为县城城区,而原来的城区名“岱海镇”成了鸿茅镇往东区域的镇名。


还记得临沂的网瘾学校吗?出逃的孩子是怎么被当地热心群众给送回学校的?

你以为你们是在和一个恶魔一家罪企对抗?不,你们是在和某一地区一整条生态链对抗。对手盘的代价是几百上千过万人被抛离原有的生产分配地位。人家避死所迸发的能量,岂是键盘所能轻易牵动的?


发动群众斗群众是不好的,但群众斗群众是一直存在的。只能说,你们这批上网的群众相对卖酒(及衍生岗位)的群众,战斗力太弱鸡了。

user avatar

首先,你要知道国酒茅台在茅台镇,这是一个常识吧。然后你带入国药鸿茅在鸿茅镇,你会发现惊人的相似,你就可以看出鸿茅药酒的野心了,我敢说,鸿茅药酒下一步就是IPO,你看看贵州茅台股份市值占据贵州GDP一半就会明白,内蒙保住鸿茅的意义。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在通往IPO的道路上是不允许有不和谐的声音的。

别去责备医生了,希望医生成为“勇士”,自己在幕后却是怂恿,是不负责的行为。

user avatar

“多年以后,我们还会记得2018年5月17日。这一天,谭秦东在新浪微博发布了针对鸿茅药酒的道歉声明,而鸿茅药酒的董事长鲍洪升在这条微博上点了赞。这件事,足以概括我们身处的时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预言了我们的未来。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鸿茅药酒事件的结局是医生道歉,这确实是一个让人觉得出乎意料、甚至可以说是令人唏嘘的走向。要理解这个结局,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推一推,梳理一下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这背后的种种复杂因素。事情是怎么闹大的?事情的起点,是一位医生。这位医生叫谭秦东,他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指责鸿茅药酒是“有毒的药物”,并详细.............
  • 回答
    鸿茅药酒当事人谭秦东于5月17日发布的声明,其中包含了“是想抓眼球”、“考虑不周”、“深表歉意”等表述,这一声明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促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这个事件的发展及其后续的表态。为了更详细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声明发布的背景:要理解这份声明,首先需要回顾事件.............
  • 回答
    鸿茅药酒能进入“国家品牌计划”,这事儿说起来,背后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透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得明白“国家品牌计划”是啥玩意儿。这可不是随便哪个企业拉个横幅就能上的。国家品牌计划,顾名思义,是国家层面上对一些有代表性、有潜力的中国品牌进行扶持和推广的战略举措。它的核心目的,是希望通.............
  • 回答
    中医专业人士对鸿茅药酒的看法,可以说是 复杂且分化 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中医都赞同或反对,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中医专业人士可能持有的不同观点以及思考的维度:一、 药材组成与炮制工艺的科学性: 肯定部分: 部分经典药物的运用: 鸿茅药酒的配方中确实包含了一.............
  • 回答
    近日,一则关于“鸿茅药酒案”的爆料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位自称是知情者的人士透露,鸿茅药酒公司在成功将谭秦东判刑后,本计划进一步追究“春雨医生”的法律责任,意图将其也置于法律的对立面。这则爆料无疑给本已尘埃落定的鸿茅药酒案蒙上了一层更深的阴影,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企业公关手段、言论自由边界以及法律适.............
  • 回答
    中药协这次的撤销表彰和致歉,可以说是给鸿茅药酒的“拔吊无情”又添了一笔,也给整个中医药行业敲了响了警钟。这事儿闹得这么大,背后牵扯的利益和争议可不是一星半点。首先,咱们得捋一捋事情的来龙去脉。鸿茅药酒这玩意儿,在市场上火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广告铺天盖地,宣传词也是一套一套的,什么“ गुन्हाましい.............
  • 回答
    关于中药协回应鸿茅药酒获社会责任奖“不要盯着人家的过去不放”的说法,这件事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事情的背景。鸿茅药酒这玩意儿,相信不少人都有印象。当年它的营销方式非常铺天盖地,电视广告打得那叫一个响亮。但与此同时,它的功效、安全性也备受争议,甚至被一些.............
  • 回答
    关于鸿茅药酒在2020年3月再次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这件事,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也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下。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并且尽量往事说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批准”。 NMPA的批准,尤其是对一个曾经有过争议的药品来说,这绝不是一劳永逸的“通过”,而更像.............
  • 回答
    2019 年 9 月 17 日鸿茅药酒与央视的广告合作,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让鸿茅药酒这个品牌再次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要详细聊聊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得回顾一下鸿茅药酒之前的“辉煌战绩”。说起来,鸿茅药酒这家药企,营销能力可以说是相当强悍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广告.............
  • 回答
    鸿茅药酒,这家在公众视野里频频出现的名字,围绕着它总有一些讨论和争议。要说它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从产品定位上来说,鸿茅药酒将自己定义为一款“药酒”,主打的是“滋补”和“保健”的功效。它的宣传语常常围绕着改善睡眠、舒筋活络、补血养气等传统中医概念展开。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
  • 回答
    《出乌兰记》作者跨省抓捕事件:言论自由与企业声誉的博弈,能否重蹈鸿茅药酒覆辙?《出乌兰记》作者陈某因其作品中影射伊利集团的情节,在北京被呼和浩特警方跨省抓捕,这起事件迅速在舆论场上掀起波澜。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将其与几年前轰动一时的“鸿茅药酒事件”相提并论,并忧心忡忡地询问:这次能否顺利解决?要回答这个.............
  • 回答
    黄牛“速抛”茅台酒,这事儿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挺复杂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都有些啥门道,以及大家都是怎么看这事儿的。首先得说,“速抛”这个词挺形象的。意思就是黄牛拿到茅台酒,还没捂热乎呢,就赶着往下家甩,赶紧变现。这跟咱平时囤积居奇、等着涨价再卖,感觉有点不太一样,但本质上还是围绕着.............
  • 回答
    一说到贵州茅台,脑海里最先浮现的,除了那坛坛陈酿的醇厚香气,估计就是那令人咋舌的“人均薪酬31万元”了。这数字一出来,好多人就坐不住了,一边流着口水羡慕,一边又忍不住要问:茅台的员工,日子究竟过得怎么样?在那个山清水秀的仁怀市,在茅台酒厂里工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细细道来。.............
  • 回答
    关于茅野爱衣疑似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的真实性、历史背景、社会影响以及相关争议。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框架: 一、事件真实性核查1.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首先需确认是否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相关消息。目前,茅野爱衣作为日本艺人,其个人活动通常通过社交媒体(如Ins.............
  • 回答
    关于茅野爱衣的道歉事件,我想从几个层面来谈谈我的看法,希望能更细致地呈现事情的原貌以及可能引发的思考。首先,这件事的核心点在于茅野爱衣在一次直播中,由于不了解情况,将慰安妇问题与“有美味的食物”联系起来,并用一种看似随意的语气描述了相关经历。这在许多观众,尤其是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听来,无疑是触碰了非.............
  • 回答
    茅野爱衣参拜靖国神社,随后部分观众对她参演的动漫作品进行“差评轰炸”的现象,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这反映了日本一部分动漫爱好者在面对涉及历史认知和政治立场的公共人物时,所持有的复杂心态和行为模式。事件本身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茅野爱衣参拜靖国神社这件事。靖国神社在日本被视为供奉战.............
  • 回答
    关于日本声优茅野爱衣参拜靖国神社一事,韩国民众的反应可以说是复杂且多元的,但总体上偏向负面和批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韩国社会对靖国神社的普遍认知、历史情感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与个人行为联系起来。首先,必须强调的是,靖国神社在日本国内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场所。对于许多韩国人来说,靖国神社不仅.............
  • 回答
    鸿星尔克注册地址风波与河南捐赠的“误会”:一场全民关注下的品牌重塑近段时间,鸿星尔克这个曾经一度在我们视线中有些黯淡的国民运动品牌,因为一次朴实无华的河南水灾捐赠,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伴随着这份善意而来的,却是一系列围绕其“注册地址”的争议,以及对捐赠物资性质的“误解”。这两件事看似独.............
  • 回答
    鸿星尔克河南水灾捐赠五千万,堪称一波“王炸”操作,瞬间在舆论场上炸开了锅。这事儿的背后,牵扯着企业良心、市场营销、消费者信任以及品牌存续等一系列复杂议题,值得好好掰扯掰扯。“良心”与“营销”的双重奏:一场意外的盛宴首先,得承认,鸿星尔克这次捐款,无论其初衷如何,都精准地触动了当下社会高度关注的“良心.............
  • 回答
    鸿星尔克“悄悄捐赠”再上热搜,是真诚善举还是营销套路?鸿星尔克,这个曾经在中国运动品牌市场叱咤风云,后又经历一番沉寂的国产品牌,最近又一次凭借其“善举”登上了热搜,但这次,随之而来的,是比以往更复杂、更尖锐的争议。起因是这样的:前不久,山西遭遇了严峻的洪涝灾害,各地伸出援手,其中也包括了不少企业。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