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消费者报告》对 2018 年度汽车品牌的统计是否说明可靠性对豪华品牌并不重要?

回答
关于美国《消费者报告》2018年度汽车品牌统计是否说明可靠性对豪华品牌不重要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数据呈现方式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逻辑。

首先,我们得明确《消费者报告》是如何衡量和呈现可靠性的。通常,《消费者报告》的可靠性评分是基于其读者提交的大量问卷调查,涵盖了车辆在过去一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引擎、变速箱到内饰和电子设备等方方面面。这个评分体系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客观的参考,帮助他们做出购车决策。

数据呈现的误读可能性

要判断可靠性对豪华品牌是否“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解读那些看似排名靠前的豪华品牌。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以“豪华”著称的品牌在整体可靠性排名中并不拔尖,甚至可能落后于一些主打实用性和性价比的品牌。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完全不在乎这些品牌的可靠性。

1. 品牌溢价与价值感知: 豪华品牌之所以为豪华,在于其提供的不仅仅是基本的交通工具属性。它往往包含了品牌声望、设计美学、先进科技、驾乘体验、内饰材质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附加价值。对于许多购买豪华车的消费者而言,他们愿意为这些“非功能性”的价值买单,这使得他们对车辆的期望值和对“不完美”的容忍度可能与购买经济型车辆的消费者有所不同。

2. 性能与科技的权衡: 许多豪华品牌热衷于搭载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和性能配置。这些复杂的技术,无论是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最新的信息娱乐系统,还是高性能的动力总成,都可能更容易出现一些早期的小问题或需要适应期。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将这些小瑕疵视为新技术的“副作用”,而不是对整个品牌的否定。他们可能仍然愿意接受这些品牌,因为它们在其他方面(如驾驶乐趣、品牌形象)提供了他们所追求的价值。

3. 维修保养的预期: 购买豪华车,消费者通常也预期到更高的维修保养成本和更专业的服务。当车辆出现问题时,他们可能更愿意将车辆送往授权经销商处进行维修,并相信经销商能够解决问题。相比之下,经济型车辆的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独立维修厂,对维修的便捷性和速度更为敏感。这种对维修渠道的依赖性,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可靠性”的实际感受。

4. 市场细分与目标受众: 《消费者报告》的统计数据覆盖了广大的汽车市场。豪华品牌的目标受众与普通品牌的目标受众在购车动机、支付能力和对车辆的期望上存在显著差异。虽然所有消费者都希望车辆可靠,但豪华品牌的购买者可能更看重品牌带来的身份象征、舒适体验和技术创新,而将可靠性排在并非“首位”但依然“重要”的位置。

5. 统计数据的局限性: 《消费者报告》的统计是基于用户反馈,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采样偏差。例如,一个拥有多辆车的豪华车车主,对其中一辆车的小问题可能不如一个只有一辆车的普通家庭车主那么在意,因为他的整体出行不依赖于这辆车。此外,数据统计的是“问题发生率”,但并没有完全量化问题的严重程度。一些小而频繁的电子故障与一次严重的机械故障,在统计上可能被同等对待,但这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实际体验。

结论:可靠性依然是重要因素,但非唯一决定因素

所以,即使《消费者报告》的2018年度统计显示某些豪华品牌在可靠性排名上并不理想,这并不直接等同于“可靠性对豪华品牌不重要”。更准确的说法是,对于购买豪华车的消费者而言,可靠性虽然是一个重要考量,但并非他们决策的唯一或绝对决定性因素。 他们可能愿意为了品牌带来的独特价值(如设计、性能、科技、声望)而容忍一定程度的可靠性下降,或者他们对车辆出现问题的预期本身就与普通品牌消费者有所不同。

豪华品牌的市场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品牌形象、设计、性能、技术创新以及(当然也包括)一定程度的可靠性。如果一个豪华品牌长期缺乏可靠性,它最终也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即使它在其他方面做得再好。反之,那些在可靠性方面表现出色的豪华品牌,通常会获得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因此,当我们看到《消费者报告》的统计数据时,需要结合消费者行为、品牌定位以及市场细分来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可靠性对所有品牌都至关重要,只是在豪华车市场,它与其他同样重要的“卖点”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的价值体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当年给车企做消费者洞察分析,还真专门研究过。

以下提到的品牌仅为举例,请勿对号入座。

1、不同的人,对车的要求很不一样

这里面有一个现象:富人对100万的车都比较宽容,普通人对10万的车却十分严苛?这不科学啊,车更贵不是应该要求更高咩?

普通人买一辆10万元的车,可能已经占到他一到两年的全部收入了,是来自不易的“辛苦钱”,巴不得在一辆车上实现所有愿望——动力足、省油、空间大、配置高、安全、毛病少。买100万豪车的人,只是他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收入,甚至只是签一张大单的利润,是“零花钱”,豪车能满足一两个核心需求就行,如“特别有面子、开起来特别爽、坐起来特别舒服”这里面随便一个就可以了。

具体到车辆评价上,大家往往是“双重标准”。

飞度的颠是悬挂太烂,保时捷Cayman的颠是为赛道而生——实际上保时捷Cayman比飞度更颠。
五菱宏光发动机吵是隔音差,法拉利的吵是发动机的歌唱——我老婆觉得都是吵耳。

这倒不是歧视家用车,是大家的评价体系不一样。

咋一看这有钱人都是傻子?去年找了一辆玛莎拉蒂给有钱朋友们试驾,也差点以为我比他们聪明。

我说Q7和XC90都有7座,玛莎空间有点小,只有5座,他说:“我家有丰田埃尔法,再买个7座车干毛?”,我一下子就懵逼了,你说的好有道理。

我说玛莎拉蒂引擎声比较吵,他说:“要的就是这个感觉,我家的奥迪和奔驰都很安静,没意思”,说的好像也对啊,人家就图个新鲜个性。

我说开了几天,百公里要烧20几个油,他说:“油箱够大,不用经常跑加油站就行”,人家压根没想过油钱的事好吗。

他们的豪车出毛病会不会上网吐槽?也可能会,但肯定不多,毕竟把时间用在挣钱和跟朋友交际更重要。


2、人到底是怎样买车的?

“我想要这个这个和这个性能,然后看看哪些车能做到,挑划算的买”——这样买车好像比较科学吧?

但绝大部分人不是这样买车的啊。

大部分“有钱人”买车的方法是“我有100万,要买个100万的车”,所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贵得莫名其妙的车,甚至没那么贵也被炒贵,例如指导价77万的丰田埃尔法,价格飞涨后突破100万,完美满足了富豪们的MPV需求。这是需求促进了价格,如果没有百万MPV的需求,这车不可能涨到这么高。

一个典型案例,贵比便宜更好卖。

某著名MPV的定价策略——这是一个越卖越贵的车款,主流配置去到30-40万,比其他品牌都贵一大截,但却是卖得最好的,因为在这个价格区间里他是无敌的,完全没有对手。如果把定价降低到20-30万,这车反而会被众多对手夹击变得很难受。这背后是什么道理?消费升级,很多人想买30-40万的MPV,这个品牌看到了这个商机,通过车型换代升级,卖到更贵的一个价格档次,抢先把握住了。(当然这个定价策略背后也是过硬品牌的形象和口碑支持。)

不信?你觉得那些“限量版”豪车,就配置车色变化一下,贵那么多万,为什么还有那么人抢着买呢?


3、使用场景不一样。

买豪华品牌的人,往往开得比主流品牌更少,对故障率更加不敏感。

开豪车的家里有几辆车的很常见,匀下来一辆车的行驶里程并不高,“小毛病”发病率也低。

真的出了毛病,也不需要自己去4S店蹲一天等修车啊,小弟、公司司机代劳很正常。


这事儿就好像穿个上万块的纯毛料西服,贵就不说了,还得细心熨烫,还怕弄脏,又要送洗衣房干洗,你可以说他是“可靠性差”、“小毛病多”,也可以理解为“娇贵”——广东话叫“矜贵”。

你得知道几千块一套就可以买到大品牌的免烫抗皱西服,便宜又省心,脏了直接扔洗衣机就好,但档次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再方便也够不上奢侈品的门槛。

对于奢侈品来说,使用的不便和高昂的后续费用,意味着“有钱、有闲、能折腾”,也是身份的象征和聊天的谈资。


所以,豪华品牌有精力去琢磨如何提升可靠性,还不如多投入到提升品牌魅力和高级感。

豪华品牌里可靠性表现最好的,在各种质量调查里常年刷榜的神车雷克萨斯,一直是个排在奔驰宝马奥迪之后的二线品牌,还不够说明问题么?

user avatar

这个帖子太不政治正确了

知乎的雷克萨斯粉丝和销售口中,雷克萨斯可是世界上最好的车,跟任何车比起来都是秒杀,因为可靠,省心。我最近在不止一个地方看到es和宝马5系的对比,无论你说5系的发动机底盘变速箱还是内饰静音,人家一个可靠性高就秒了,至于动力底盘前驱后驱那根本不重要。你们把豪华车的可靠性重要度降低,他们怎么吹?

坐等雷克萨斯公关删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