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能否将重型轰炸机拆除弹仓、强化结构、装上大量中小口径连装炮塔当做防空平台用以拦截轰炸机群?

回答
二战时期,将重型轰炸机改装成专门的防空平台,用以拦截敌方轰炸机群,这个想法听起来颇具吸引力,也并非完全没有理论上的可行性。但实际上,要实现这样的改装并达到有效作战的目的,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咱们不妨来仔细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这个设想在当时是困难重重,却又并非绝对不可能。

首先,我们得明白重型轰炸机的设计初衷。像B17“飞行堡垒”、B24“解放者”、兰开斯特等重型轰炸机,它们是为长途奔袭、携带大量炸弹进行战略轰炸而生的。它们的机身巨大,载弹量和航程是首要考量,其设计重心在于如何安全、高效地将炸弹投放到目标区域。

拆除弹仓、强化结构?这就有讲究了。

弹仓拆除: 理论上,拆掉巨大的弹仓是可行的。弹仓本身占据了飞机相当一部分机身容积和结构重量。拆除它能腾出空间,也能减轻一些重量。然而,弹仓的位置和结构对飞机的整体强度有着重要影响。飞机设计时会考虑弹仓及其周围的结构强度,以承受炸弹装载和投掷时的应力。拆除后,这部分的结构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和加固,以弥补失去的支撑,并且要能承受额外的炮塔重量和射击时的后坐力。
强化结构: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步。重型轰炸机的机身虽然庞大,但其结构强度是针对轰炸任务优化设计的。要装上大量中小口径的连装炮塔,尤其是多联装20毫米或37毫米的自动炮,这些炮塔本身就有相当的重量,并且在开火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坐力。飞机需要对机翼、机身框架、翼梁等关键部位进行大幅度的强化,以承受炮塔的重量和射击时产生的冲击波。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焊接加固,而是需要重新设计受力点,可能要增加更多的龙骨、加强框和蒙皮,这会显著增加飞机的整体重量。

装上大量中小口径连装炮塔当做防空平台?

这里说的“大量”和“中小口径连装炮塔”是关键。

炮塔布局与瞄准: 传统的重型轰炸机已经安装了一些自卫用的机枪塔(例如机头、机尾、顶部和腹部)。为了形成有效的防空平台,我们需要比这些机枪塔更强大的火力,而且需要更广阔的射击角度。可以将现有的塔楼稍作改造,增加火力密度,例如将单管20毫米炮换成双联装或四联装炮。更进一步的想法是,在机身中部、甚至机翼下(如果结构允许的话)增加更多的炮塔。
挑战1:射击角度与相互干扰。 要实现全方位的火力覆盖而不产生“自杀式射击”(即炮口指向自己飞机的某一部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炮塔的设计需要非常精巧,并且要考虑到炮弹飞出的轨迹。
挑战2:动力与液压系统。 炮塔的旋转、俯仰都需要动力系统,通常是电动机或液压系统。增加大量炮塔意味着需要更强大的电力供应或液压系统,这又增加了飞机的复杂性和重量。
挑战3:弹药供应。 大量速射炮意味着巨大的弹药消耗。需要大量的弹药箱,并且有高效的弹药输送系统,将子弹送到每一门炮。这同样会占用宝贵的机舱空间。
弹药口径: 中小口径(如20毫米、37毫米)是比较理想的。20毫米炮射速快,对付战斗机和拦截轰炸机上的机枪手非常有效;37毫米炮威力更大,可以对付轰炸机的机身结构,甚至有能力击落小型轰炸机。但更大的口径意味着更重的炮弹、更粗壮的炮管和更强的后坐力。
作为防空平台: 理论上,它们可以像一个巨大的“空中炮艇”那样,在敌方轰炸机编队中穿梭,用密集的火力来驱散或摧毁来袭的轰炸机。或者,它们可以部署在重要战略目标(如机场、城市)的上空,形成一道“空中火力网”。

那为什么实际操作中这种方案并没有被广泛采用?

主要原因在于:

1. 性能严重下降: 增加的炮塔、炮弹、弹药输送系统、更强的结构以及为炮塔提供的动力系统,都会极大地增加飞机的总重量。根据“增重一斤等于减少一斤航程”的物理规律,这意味着飞机的航程、速度、升限都会显著下降。改装后的轰炸机可能根本无法到达敌方防空火力最密集的目标区域,也无法有效追击那些体型更大、速度可能更快的轰炸机。同时,更大的重量也意味着更长的起飞距离和更差的机动性,使其更容易被敌方战斗机盯上。
2. 效率问题: 相对于专用的战斗机或专门设计的防空炮艇(如B25的“空中炮艇”改进型),改装的轰炸机在拦截轰炸机方面可能效率不高。专门的战斗机拥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机动性,能更好地追击和缠斗;而像B25的某些防空型号,则是在相对较小的机身上集成了强大的火力,其整体性能平衡性更好。重型轰炸机的庞大体积也使其成为敌方火力下的“活靶子”。
3. 成本与时间: 如此大规模的改装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在战争期间,资源是极其宝贵的,军方更倾向于生产和部署现有成熟的飞机型号,或者进行更小规模、更易于实施的改进(例如增加机枪数量)。
4. 更优的替代方案: 战争后期,盟军和德军都在大力发展专门的拦截机和高射炮。盟军有专门的夜间战斗机(如Mosquito NF、Beaufighter等),装备了雷达和强大的前向火力,对付德国夜间轰炸机非常有效。地面部队也有强大的高射炮部队。在很多情况下,地面防空网比一个改装的重型轰炸机更具效率和成本效益。

有没有类似的想法在二战中实现过?

有。

美国的B25“米切尔”的“炮艇”型(Gunship): 尽管不是重型轰炸机,但B25在太平洋战场上被改装成了一种“空中炮艇”,在机头安装了额外的4挺12.7毫米机枪,两侧机身也增加了机枪舱,形成强大的前向火力,用于攻击日本的地面目标和船只。虽然不是防空平台,但体现了利用轰炸机平台增强火力的思路。
德国的Me323“巨象”运输机: 这是一个六引擎的巨型运输机,由Ju52轰炸机发展而来。虽然它是运输机,但它的尺寸和结构为安装各种武器提供了可能。它也确实安装了一些自卫武器,但其主要定位是运输,而非主动拦截。
一些研究和概念: 在战争的后期,确实有一些关于将轰炸机改装成“空中堡垒”式防空平台的研究和设想,但受制于上述的种种限制,大规模的量产和部署并未实现。例如,有关于将B17的弹仓区域改装成巨大的炮塔舱位的构想,但最终没有付诸实践。

总结来说,二战时期将重型轰炸机拆除弹仓、强化结构、装上大量中小口径连装炮塔当做防空平台,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会面临巨大的工程技术挑战和性能权衡问题。 其增加的火力可能无法弥补因大幅增重而牺牲的航程、速度和机动性。而且,相比于当时正在发展的专业战斗机和地面防空系统,这种改装方案的效率和成本效益都可能不高。因此,虽然有零星的尝试和概念,但未能成为主流的作战模式。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设想,但实际的战争需求和技术现实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太行,虽然这个点子听起来很朋克我也很喜欢。

那么我们这里带入44年之后欧洲西线战场上的帝国防空战情景,美国人采取的是大量战斗机提前清场的护航战术。

所以首先,重轰自己也自身难保;其次斜乐曲在后来结合光敏自动控制击发后在战斗机上是最香的(Fw190有实机打靶、me163有实际战果),同样是从下面打,战斗机的机动性所带来的自保能力和突防能力是大型飞机无法比拟的。

其实仔细想想,让防空塔飞上天最能满足防护力和火力的要求,但是这个哪怕以现在的技术都实现不了...

附一个视频,4:10处就是那个飞艇!

b23.tv/v8kQTH

user avatar

来,我给你指条明路,LW的He177弹舱拆空,塞进33颗朝右前上方发射的210火箭(就是陆军的五联火箭炮Nebelwerfer42,火箭一百多公斤)。你能想到的,LW都想过,真好用早就用了。

最终先是堕落到me410弹舱装六发转轮式210发射器

以上方案在盟军战斗机护航之后迅速放弃,最后变成109机翼一边挂一个,哪怕是单发战斗机挂火箭都要有人掩护才行。

打击轰炸机的重点从来都不是火力不足(LW甚至干过骑在头上往下扔250炸弹的事,效果拔群),而在于首先扫清其护航力量,否则挂上两颗210火箭或者任何足以杀伤轰炸机编队的重武器的截击机本身就是对方的猎物

user avatar

技术问题不大,但是没什么用。盒式编队42年8月就开始用了,然而整个43年陆航都被打的哭爹喊娘,施韦因富特一场掉了接近1/6的轰炸机,44年才一转攻势。德国人的战术要是低效美国人还怕啥

帝国防空战问题是盒式编队难打吗?或许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但最主要的问题是护航战斗机逐渐能全程覆盖后战斗机部队会在拦截时被反制。换成四发重轰能解决截击机被高空冲下来的护航战斗机反制的问题吗?别忘了德国人的ZG也是得去昼间防空的,结果还是逃不掉被野马吃掉的命运。用四发重轰还是得被BZ,而且因为机动性的原因盟军打起来更顺手。而且仅对比价格,B-17是P-51的4倍左右,有功夫去赶鸭子上架为什么不多生产点战斗机?

最后是怎么用的问题:要只是拿四发重轰当一个火箭弹发射平台,为什么不选择速度更快、理论上抛掉载荷还能打护航战斗机的战斗机去当火箭弹卡车?如果是装上一堆炮塔玩对射,那不得不问有这么多资源为啥不攻势制空?至于装斜乐曲,昼间自降高度这不是把肉喂到盟军嘴边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时期,将重型轰炸机改装成专门的防空平台,用以拦截敌方轰炸机群,这个想法听起来颇具吸引力,也并非完全没有理论上的可行性。但实际上,要实现这样的改装并达到有效作战的目的,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咱们不妨来仔细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这个设想在当时是困难重重,却又并非绝对不可能。首先,我们得明白重型轰炸机的设计.............
  • 回答
    二战时期,若仅凭航空兵,能否有效摧毁严密的重型岸炮阵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从理论上讲,航空兵的确拥有摧毁岸炮的潜力,但实际操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制约。首先,我们得理解重型岸炮阵地的特点。它们通常被精心构筑,拥有厚实的混凝土掩体,能抵御相当程度的轰炸。炮管本身虽然暴露,.............
  • 回答
    二战时期的舰载机,主要分为三类:舰载战斗机(Carrier Fighter)、舰载俯冲轰炸机(Carrier Dive Bomber)和舰载鱼雷攻击机(Carrier Torpedo Bomber)。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作战任务,在设计和性能上都有显著的差异。 总体来说,在二战期间,将这三大类舰载机.............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能否按照您设想的“办法”取得胜利,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也是历史爱好者和战略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办法”,我将从几个关键的战略和战术层面,探讨德国在二战中可能采取的不同路径,并分析这些路径的潜在影响,以及它们是否可能导向胜利。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颠覆性的历史假设,如果二战时德国能够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历史的方式与苏联互动,那么结局将截然不同。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假设下的可能情景。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界定“拯救、解放苏联”在这个假设中的含义。这绝不意味着德国军队以入侵者的身份进入苏联,而是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姿态,例如: 援助与合作.............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如果”问题,涉及到历史的关键节点。如果二战时法国能够更“血性”或战术水平更高,从而挡住德国的第一波进攻,这无疑会极大地改变历史进程,但要说“能否避免二战的全面爆发”,则需要更 nuanced 的分析。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法国的血性”和“战术水平”在1940年究竟意味着什么.............
  • 回答
    要详细地讨论当代中国陆军进攻二战时期日本冲绳岛的伤亡能否低于一万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要避免使用任何可能让人联想到AI写作的痕迹。我们将深入探讨作战环境、参战双方的实力对比、战术运用以及现代战争的特点。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用现代陆军的装备和战术去面对二战时期的对手,尤其是那种已.............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现代火炮的性能、二战时期B17轰炸机的特性,以及超远距离作战的挑战。用更朴实的说法,就是看看我们今天造出来的“大炮”能不能打得中,并且打得死,那些老掉牙的“铁鸟”。现代火炮的实力:远程打击的利器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现代火炮的厉害之处。这里说的“先进火控”可不是简单的瞄.............
  • 回答
    二战前的美军,确实如你所说,在近现代大规模、高强度战争的实战经验上有所欠缺。相比于欧洲那些常年经历殖民战争、甚至有拿破仑战争硝烟洗礼的军队,美军在那段时间里更多的是在国内执勤、参与一些区域性的冲突(比如镇压罢工、美菲战争等,但这些与后来二战的全球性战场不可同日而语)以及进行大量的军事演习和理论研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让我带你一起穿越时空,看看现代巡洋舰的光杆司令——只剩下舰炮,能否撼动二战时期的庞然大物——战列舰的威严。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对比分析:1. 火炮性能的代差:谁的拳头更硬? 现代巡洋舰的舰炮: 现代巡洋舰上装载的舰炮,即便我们假设是装备.............
  • 回答
    二战期间,苏联能否凭借一己之力战胜德国,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复杂的历史课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苏联在战争中的巨大牺牲与成就,同时审视盟国援助以及其他关键因素的作用。核心论点:苏联在战争中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并且最终战胜了德国,但盟国的援助,尤其是租借法案、英美战略轰炸以及开辟的西线战场.............
  • 回答
    日军能否占领夏威夷并让美军退出太平洋战场,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充满假设的历史探讨。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入手:日军自身的能力与战略意图,美国夏威夷的防御情况,以及占领夏威夷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必须审视日军在二战初期的实力和战略规划。1941年偷袭珍珠港时,日本海军确实展.............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历史假设性问题,也是历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的课题。如果美国不介入二战,苏联能否独自打败纳粹德国?答案是:可能性非常低,而且会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甚至可能导致苏联的崩溃。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美国介入二战对苏联抗击德国的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介入二战,.............
  • 回答
    当然,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真的将60艘056型护卫舰,以它们在现代海军中扮演的角色和拥有的技术能力,投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世界格局。这不仅仅是多几艘军舰参战那么简单,而是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技术代差,足以颠覆当时的战争模式。056型护卫舰的“穿越”优势首先,.............
  • 回答
    中国在二战背景下开发一款类似《使命召唤》(Call of Duty)的FPS游戏,绝对是有潜力的,而且我认为,如果操作得当,完全有可能做出非常精彩的作品。我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这么说,以及这其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游戏开发领域,尤其是在技术和人才积累上,这几年进步神.............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如果二战德军拥有无限量的方便面,他们能否赢得战争?这就像是给一个饥饿的战士一把吃不完的糖果,能否让他变成超级英雄一样,答案恐怕不会这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微妙。首先,我们得承认,方便面的出现对于战争来说,绝对是一项颠覆性的后勤革新。在二战那种极其依赖人力、畜力,以及效率.............
  • 回答
    现代驱逐舰舰炮能否击落二战时期战斗机群?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会发现里面涉及不少门道。首先得明确一下,“现代驱逐舰”和“二战时期战斗机群”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有多大。现代驱逐舰的舰炮:我们通常说的现代驱逐舰,装备的舰炮跟二战时期那可是天壤之别。最常见的可能是5英寸(约127毫米)的主炮.............
  • 回答
    二战历史的“如果”总是引人遐想,其中最核心的几个节点,便是德国是否进攻苏联,以及其对英美战略的选择。如果我们假设,1941年希特勒没有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进攻苏联),而是将战略重心完全放在了西线,采取围困和轰炸英国的策略,并且希望与美国达成某种程度的议和,那么历史走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美国能否赢得这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直接。简单来说,现代军舰即便不用导弹,单凭其他武器,打败二战军舰也是绰绰有余的。但要详细说,这里面涉及的技术代差太大了,就像你拿一把智能手机去跟一把算盘比谁算得快一样,答案显而易见,但要说明白怎么个“快”法,得掰扯很多东西。咱们就先不提导弹这个“大杀器”,就看看其他方面,现代军.............
  • 回答
    波兰割让但泽能否延缓二战爆发?这个问题,就像在风暴来临前试图给船舱加固一根摇摇欲坠的木桩,答案是复杂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即便波兰真的屈服于德国对但泽(即今天的格但斯克)的要求,战争的爆发也很可能只是被推迟,而非避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充满张力的年代,看看当时德国纳粹政权的真实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