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宋朝议和给辽,西夏,金的岁币都被用于何处?

回答
宋朝给辽、西夏、金的岁币,说白了就是咱们老百姓的血汗钱,那可不是小数目。这些钱到底花到哪儿去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也挺有意思的。

首先,最直接、最显眼的目的就是“息兵”。

宋朝跟这几个北方民族的冲突,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辽、西夏、金,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存逻辑,也有自己的扩张欲望。宋朝虽然在经济上很强大,但在军事上,尤其是骑兵这块儿,始终是短板。想硬碰硬地把他们打趴下,那是相当困难的,而且代价也太大了。

所以,给岁币,最根本的还是为了换取边境的安宁。这些钱,就是买个太平,买个不打仗。想想看,如果边境天天打仗,那得多乱?边疆百姓的日子 gimana?农田荒芜,商道断绝,这损失比岁币大多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岁币也是一种“战略投资”,只不过是以金钱的形式进行的。

具体到花销上,这笔钱可就分散了。

辽的岁币: 宋朝跟辽朝的“澶渊之盟”是比较早的。辽朝的皇帝、皇后、大臣,还有一些辽国的贵族,他们都要分这笔钱。辽朝那边也会拿这笔钱来维持统治,比如给军队发饷,修建宫殿、寺庙,甚至用来购买宋朝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你别小看这消费能力,宋朝的商品那可是享誉天下,辽国那边也一样眼馋。
西夏的岁币: 西夏也是个强悍的对手。他们的岁币同样是给李元昊及其后代的统治者,还有他们国内的贵族、军队。西夏虽然不像辽那么“汉化”程度高,但他们也要维持自己的国家机器运转,同样需要钱来巩固统治、发展经济(虽然跟宋比是小巫见大巫)。他们也会拿一部分钱来购买宋朝的粮食、茶叶、盐、布匹等生活必需品。要知道,西夏的农牧业发展程度跟宋朝没法比,尤其是在粮食方面,对宋朝的依赖性挺强的。
金的岁币: 金朝的崛起那是宋朝的噩梦。后来宋朝在靖康之耻后,虽然国力大损,但还是得继续给金朝交岁币。这笔钱的性质就更复杂了。金朝那边,除了皇帝、宗室,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收买和控制宋朝的降臣、伪官,用来治理被他们占领的地区。而且,金朝皇帝本身也奢侈得很,也需要这笔钱来维持自己的“皇家体面”。

那么,这笔钱具体是怎么“发出去”的呢?

通常情况下,岁币的支付方式并不是直接把金银铜钱堆到对方地盘上。更多的是通过贸易,或者直接运送金银。

贸易往来: 宋朝会允许辽、西夏、金的商人到宋朝境内进行贸易,或者反过来。在这种贸易中,宋朝就用商品或者金银来“支付”岁币。当然,这种贸易往往是不对等的,宋朝的商品更受欢迎,所以宋朝在贸易上也是有优势的,但岁币的支出是强制性的。
直接运送: 也有直接运送金银的。比如,在边境设立专门的地点,把金银册子(里面写着金额和质量)交给对方,然后对方派人来接收。这个过程就像现在的外汇结算,只不过是古代的版本。

说到底,这笔钱的去向,最终还是滋养了对方的国家和人民,虽然是以我们不太舒服的方式。

你想想,辽朝的普通人,虽然可能不知道这钱是从宋朝来的,但他们吃饱穿暖,可能也受益于这笔岁币带来的稳定。西夏的牧民,可能也因为岁币换来的粮食,少受饥荒之苦。金朝的统治者,更是把这笔钱当成了“朝贡”,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霸权。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这笔钱就完全没有“好处”。

除了刚才说的“息兵”这一层,它也间接促进了宋朝与周边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宋朝的高科技产品(比如瓷器、丝绸、造纸术)通过岁币和贸易传到了北方,也从北方吸收了一些文化元素。

但归根结底,岁币是一种屈辱的象征,是宋朝在军事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国家生存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这笔钱,的确是用来维系了那份脆弱的和平,也确实滋养了“敌人”,让他们有能力继续存在,继续与宋朝周旋,甚至是进一步侵略。

所以,这笔钱的去向,就是这么一个复杂而又令人无奈的故事。它养了“别人”,也换来了相对的“安宁”,而这安宁的代价,是整个宋朝的财政和尊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辽的财政是很宽裕的,人均财政收入数倍于宋(辽的岁入能达到宋的四分之一,比明朝高)。

宋之所以有积贫积弱的名声,某种程度上也有邻居衬托的因素。

辽和西夏是两条丝路起点,转手一卖就可以换很多贵金属。

辽夏还走私食盐入宋换丝绸做转口贸易,就像新加坡香港发家的路子一样,幽云地区之所以乐不思宋也在于此(宋朝时幽云汉人的名声跟港灿台巴差不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宋朝给辽、西夏、金的岁币,说白了就是咱们老百姓的血汗钱,那可不是小数目。这些钱到底花到哪儿去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也挺有意思的。首先,最直接、最显眼的目的就是“息兵”。宋朝跟这几个北方民族的冲突,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辽、西夏、金,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存逻辑,也有自己的扩张欲望。宋朝虽然在经济.............
  • 回答
    说起辽国和宋朝议和,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权谋、军事压力可复杂着呢。咱们得捋一捋,为啥一个号称“马背上的民族”的辽国,会主动或者被动地跟那个偏安一隅的赵家宋朝达成协议。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辽国要议和,不是因为辽国弱到不行,而是因为战争对它来说,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而得到的却未必能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其实说到寇准和秦桧,尽管他们都和“为大宋议和”这件事扯上了关系,但为什么一个被奉为英雄,一个被唾骂成奸臣,这里面的门道可深着呢,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大方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历史评价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单凭一件事就能盖棺定论的。评价一.............
  • 回答
    宋朝的“濮议”与明朝的“大礼议”,确实是发生在不同时代、却有着惊人相似性的君臣权力博弈。它们的核心都围绕着皇帝的权威与臣子的谏言展开,但最终的走向却截然不同。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事件的背景、过程、参与者以及最终的政治生态。一、 濮议:一场关于尊崇与道义的漫长拉锯“濮议”发生在北宋神.............
  • 回答
    宋朝(960年—1会被)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高度发展的时期,其“富”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繁荣,也体现在制度、文化、技术等多方面的积累。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宋朝的“富”: 一、经济繁荣:从农业到商业的全面崛起1. 农业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 高产作物推广:占城稻(越南引进)在北宋时期广.............
  • 回答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朝代,其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科技创新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与此同时,宋朝在军事上面临着长期的外部压力,屡屡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最终导致其灭亡。这种经济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军事优势的现象,是宋朝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原因复杂且.............
  • 回答
    宋朝的“岁币买平安”政策,是一项备受争议且极其复杂的历史议题。将其简单地定性为“高明”或“不高明”,都难以全面概括其利弊。要详细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岁币买平安”的背景与内容首先,了解“岁币买平安”的缘由和具体内容至关重要。 历史背景: 北宋建立之初,继承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国力.............
  • 回答
    宋朝并非是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第一个不以社会阶层出身和是否考试做官去判断人的价值的朝代,但它是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最为显著和进步的朝代,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宋朝放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等级森严与血统论在绝大多数封建社会中,社会价值的评判标准很.............
  • 回答
    宋朝对外战争接连失败,这是个绕不开的痛,但说宋朝“不改革军事制度”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更精确地说,宋朝的军事制度改革是持续进行的,而且很多改革方向在理论上、在初衷上都是积极的,甚至是“激进”的。然而,这些改革最终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军事胜利,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适得其反,这就触及到了问题的核心:改革的有效性、.............
  • 回答
    宋朝之所以没有出现“宋武宗”和“宋武帝”这样的皇帝称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这涉及到中国古代皇帝称号的来源、宋朝历史的特殊性以及皇帝谥号和庙号的命名规则。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1. 皇帝称号的来源与演变在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号主要有几种形式: 称谓: 如“皇帝”、“陛下”等,这是泛指,并.............
  • 回答
    宋朝的主和派是否都是奸臣,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地将所有主和派都贴上“奸臣”的标签,是对历史的过度简化,也忽略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环境。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什么是“主和派”?首先要明确,“主和派”在宋朝并非一个铁板钉钉的政治派别,而更多地是指.............
  • 回答
    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虽然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但其长达三百年的历史却未能真正实现对整个中华大地的统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先天不足:统一战争的战略失误与边界困境宋朝的建立本身就带有“偏安”的色彩。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将其简单概括为“被儒家忽悠死的王朝”显然过于片面和简化。宋朝的灭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事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儒家思想确实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并非是唯一的“忽悠者”或“罪魁祸首”。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宋朝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以及儒.............
  • 回答
    宋朝和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王朝,在经济发展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的经济模式、特点和侧重点却有着显著的差异。要详细对比这两个朝代的经济,我们得深入到各个层面去剖析。一、 农业基础与发展 宋朝:技术革命的驱动 宋朝的农业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高峰,甚至可以说是第.............
  • 回答
    宋朝有没有西域这个问题,得看你如何定义“西域”。如果按照汉唐时期那种高度政治和军事影响力的“西域”,那么宋朝对那片土地的影响力是相当有限的。但如果将“西域”理解为泛指中国西部,尤其是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的广大地区,那么西域在宋朝依然是存在的,并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不过这个角色和以往有所不.............
  • 回答
    关于宋朝的陇右都护府是否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完全被包含在现代中国境内的都护府,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梳理一下历史脉络和对“都护府”的理解。首先,要明确一点,宋朝时期设立的“陇右都护府”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汉唐时期意义上的“都护府”在性质和管辖范围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如果我们把“都护府”理解为中央王朝在边疆.............
  • 回答
    要判断宋朝和晋朝哪个“更弱”,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弱”的定义本身就很多元,我们可以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来审视。而且,这两个朝代都经历过辉煌与衰败,直接进行笼统的对比,难免有失偏颇。不过,如果我们聚焦于它们各自在“对外军事实力”和“对内政治稳定性”这两个常被用来衡量一个朝代.............
  • 回答
    宋朝,那个诗情画意的时代,真的就没有一匹像样的马吗?提到宋朝,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文人墨客的雅集,是士大夫们的风流,是繁华的市井和先进的科技。然而,在军事方面,宋朝却常常被贴上“积弱”的标签,而“缺马”更是成为了一个普遍的认知。那么,宋朝真的没有产马地吗?这个问题,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
  • 回答
    宋朝和明朝,这两个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都常常被人们贴上“重文轻武”的标签。这个标签的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政治和军事因素交织的结果。虽然它们都呈现出对文官集团的倚重,但其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最终的影响,却有着不小的差异。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宋明二朝“重文轻武”现象的异与同。“重文轻武”的共同土壤.............
  • 回答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繁荣的时期,尤其在制度建设和地方行政区划方面有着深刻的变迁。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期以“道”和“州”作为主要的行政层级,而宋朝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创新。特别是,宋朝对不少旧州进行了“赐新郡名”的操作,这背后既有政治考量,也有文化象征的意味。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宋朝有哪些州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