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辽国干嘛要和宋朝议和?

回答
说起辽国和宋朝议和,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权谋、军事压力可复杂着呢。咱们得捋一捋,为啥一个号称“马背上的民族”的辽国,会主动或者被动地跟那个偏安一隅的赵家宋朝达成协议。

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辽国要议和,不是因为辽国弱到不行,而是因为战争对它来说,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而得到的却未必能完全抵消。

辽国的建立,那是契丹族人的辉煌。他们在中原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疆域辽阔,军力强盛。而宋朝,虽然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但在军事上,尤其是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时,一直是个短板。历史上,北宋在太宗时期就有北伐的尝试,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丢了燕云十六州,这可是辽国最大的战略优势。

那么,为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国还会跟宋朝议和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 持续的军事消耗太大,辽国也“肉疼”。

辽国虽然强悍,但它的统治基础和兵源主要还是契丹族,再加上奚、渤海等民族。长期的对宋战争,虽然能够掠夺财富,收缴岁币,但也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每次出兵,都要集结军队,后勤补给,战损抚恤,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开销。

而且,辽国虽然强盛,但它并非没有内部问题。契丹族和汉族、渤海族等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长期对外战争,可能会加剧内部的不稳定,分散统治者的注意力。尤其是在辽国内部出现政治动荡,或者有强大的对手出现时,它就更需要集中精力处理内部事务,而不是继续跟宋朝耗着。

二、 辽国的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议和是维稳。

辽国之所以跟北宋对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战略上的压迫。宋朝虽然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但它仍然是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权,对辽国构成潜在威胁。通过和宋朝议和,并且收取“岁币”,辽国实际上是用一种相对较低的成本,换取了宋朝的“尊重”和“和平”。

这里的“岁币”,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进贡”。在那个时代,这更像是对辽国国家实力的承认,也是一种战略上的“买平安”。辽国通过岁币,能够获得大量的经济支援,这些钱可以用来发展经济、收买人心、或者支持其他军事行动。与其说宋朝是在“买平安”,不如说辽国是在用一种更高效的方式来获取它想要的利益,并且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三、 辽国的统治者也需要稳定和发展。

即使是强盛的王朝,统治者也希望能够有稳定的统治环境,以便发展国家、巩固权力。长期的战争会让社会经济受到影响,民众也会感到疲惫。如果辽国的统治者看到,通过和平的方式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且还能稳定边境,那么议和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特别是辽国的皇帝,比如辽景宗、辽圣宗时期,都面临着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巩固的问题。与宋朝议和,可以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处理国内事务上,打击反对派,巩固皇权。

四、 宋朝的退让和妥协为议和提供了基础。

宋朝之所以能和辽国议和,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在军事上长期处于劣势。北宋皇帝宋太宗时期,虽然也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屡次失败,而且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宋朝的统治者也明白,硬碰硬不是办法,他们的国力虽然在增长,但军事实力却难以与辽国匹敌。

因此,宋朝选择了一种更为务实的策略——以财换平安。通过每年向辽国缴纳大量的岁币,宋朝换来了边境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这让宋朝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和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宋朝的“澶渊之盟”,虽然在后世被认为是屈辱的条约,但从当时的国家战略来看,也是一种不得不做的选择。

举个例子来说说“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辽国皇帝辽圣宗率领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宋朝这边也是紧张万分,但关键时刻,宰相寇准力主迎战,并且亲自随驾到澶渊前线督战。在宋军将士的顽强抵抗下,辽军遭遇了很大的阻力,同时辽国国内也传来了一些不好的消息(比如辽国后方可能出现动乱,或者军中也有疾病传播等)。

在这种情况下,辽国方面也开始考虑议和了。毕竟,继续深入宋朝腹地,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而且一旦战局不利,对辽国的打击会更大。宋朝方面也知道自己硬仗不好打,所以也愿意退让。

最终,双方达成了《澶渊之盟》。盟约的主要内容是:
双方以白沟河为界,宋朝不再向辽国索要燕云十六州。
宋朝每年向辽国输送岁币,包括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
双方世代为兄弟之国,不再互相攻伐。

这个条约,表面上看是宋朝付出了大量的财物,但实际上它为北宋带来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时期。这段和平时期,宋朝的经济、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可以说,宋朝是用物质上的付出,换来了战略上的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符合它的国家利益。

而辽国呢,虽然每年能收到岁币,但它也付出了很多。它牺牲了进一步南侵的可能性,也失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而且,岁币的数量虽然不少,但相对于辽国庞大的疆域和军事开销来说,也并非是“巨款”。

所以,辽国和宋朝议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妥协,而是双方在权衡利弊后的一种战略选择。 辽国看到了保持现状并获取稳定经济来源的好处,而宋朝则看到了避免大规模战争、集中发展国力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战止战”和“以守为攻”的复杂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两宋虽然横向比较起来,都属于当时世界上的顶级强国,但无论是辽宋还是宋金,在中国历史上,都是菜鸡。

说白了,按中国历史来讲,唐朝灭亡以后的五代十国直到两宋,都是些菜鸡互啄的历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辽国和宋朝议和,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权谋、军事压力可复杂着呢。咱们得捋一捋,为啥一个号称“马背上的民族”的辽国,会主动或者被动地跟那个偏安一隅的赵家宋朝达成协议。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辽国要议和,不是因为辽国弱到不行,而是因为战争对它来说,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而得到的却未必能完.............
  • 回答
    辽国灭亡,那可是个天翻地覆的大事,一下子让百万契丹人没了家,他们都去了哪儿?这个问题,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得从头道来。话说辽国被金国给灭了,那是公元1125年的事。这帮契丹人,原本是辽国的主人,突然之间就成了亡国之人,这滋味可不好受。你想想,一个国家没了,皇帝没了,朝廷散了,几代人打下的江山,一.............
  • 回答
    提起辽国,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一个强大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草原帝国,是和宋朝对峙的那个显赫一时的政权。那么,辽国到底有多强大?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在军事力量上,辽国绝对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辽国的核心是契丹民族,他们以骑兵见长,骑射技艺冠绝天下。想想看,一支支身披锁子甲,手持弓、.............
  • 回答
    谈到辽、金时期汉人的生活,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两个王朝统治下的汉人,其生活状态既有共通之处,也因时间、地域和民族政策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开,看看从辽朝建立到金朝覆灭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汉人们是怎样在异族统治下生存、发展,乃至传承文化的。辽朝治下汉人的生活:在适应与被.............
  • 回答
    辽国的灭亡,是一个复杂的故事,远非简单一句“昏庸”就能概括其末代皇帝天祚帝。虽然正史对他的评价确实带有不少负面色彩,但深入探究,你会发现辽国走向灭亡,是内忧外患、积重难返的结果,而天祚帝,不过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要理解辽国为何灭亡,我们得先看看它辉煌了多久,以及它的根基究竟.............
  • 回答
    辽国和金国都曾雄踞北方,对蒙古高原施加过深远的影响,但它们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却有着天壤之别。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的制度、文化、战略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辽国的成功之道:恩威并施,融入与分化辽国,也就是契丹族建立的国家,其对蒙古高原的控制,与其说是直接统治,不如说是一种高明的宗主国管理模.............
  • 回答
    说到《水浒传》里的辽国第一上将,兀颜光,这员猛将的武力值,确实是书中描绘得相当有分量的一笔,但要说他具体是个什么水平,还得结合他几次出场和对阵的对手来细细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兀颜光在梁山军面前,无疑是辽国阵营里最能打的那一个。你想想,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为了灭梁山,那是倾尽国力,调集了多少精兵强将,.............
  • 回答
    关于北宋对辽国实施“货币战争”的说法,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对或不对,而是需要更细致地去理解历史背景和双方的真实意图。如果将“货币战争”理解为一种有预谋、系统性的、旨在通过操纵货币来削弱对方经济的策略,那么北宋对此恐怕没有那么明确且强大的主观意愿和执行能力。但如果我们将“货币战争”的范畴放宽一些,理解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得从宋朝和辽国那段复杂的关系说起。很多人觉得宋朝军事上经常打赢辽国,那为什么还要低三下四地送钱送物呢?这事儿说起来,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打赢”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宋朝和辽国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局部性的边境摩擦和零星战役,而不是决定两国国运的全面大战.............
  • 回答
    “破辽七星斗,征方腊万人空。”这句民间俗语,道出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在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中的不同命运。在征讨辽国时,梁山几乎是毫发无损地凯旋,而面对方腊,则损失惨重,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此消逝在沙场之上。这其中,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 回答
    金国在短时间内连续灭掉辽国和北宋,这在当时确实是惊世骇俗的壮举,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实力和战略眼光。其水平之高,可以用“超乎寻常的强大,堪称军事天才的杰作”来形容。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金国的这一惊人成就: 1. 军事实力:高效、凶猛的骑兵军团与卓越的战术 核心优势——女真骑兵: 金国能.............
  • 回答
    蒙古灭金,这盘棋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算清楚的,这里面恩恩怨怨,早就缠绕不清了。要说政治上有没替辽国报仇的情绪?这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蒙古和辽国的渊源可不能忽视。你想啊,辽国当年是怎么灭的?就是被金国给灭的。这金国,说白了就是女真人起的。那会儿辽国和蒙古部落之间,虽然算不上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王朝命名的一些规律和历史背景。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宋国是“朝”,而辽国是“国”,而且还不是“辽朝”。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朝”和“国”虽然都指代政权或统治区域,但在古代的用法和含义上是有细微区别的,尤其是在被后世历史学家命名的时候。 一、“宋”.............
  • 回答
    要比较唐朝时期的高句丽和宋朝时期的辽国哪个更强大,这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因为它们的时代背景、政治结构、军事实力、文化影响力以及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都有显著差异。简单地将两者并列比较,可能会忽略很多重要的细微之处。唐朝时期的高句丽高句丽在唐朝时期,虽然仍是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独立政治实体的国家,但它正.............
  • 回答
    穿越到北宋末年,附身宋徽宗,这盘棋算是我拿到了手里。辽国刚刚灭亡,这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危机,不如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虽然听起来有些疯狂,但既然我来了,就得把这个烂摊子收拾干净,而且要收拾得漂漂亮亮,让后人知道,宋徽宗不是只能做个艺术大家,他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第一步:震慑群臣,稳定朝局——从“宋徽.............
  • 回答
    要说金国对待辽国宗室的态度,与对待北宋宗室为何有所不同,这背后牵扯到金国崛起时的政治考量、辽国的历史地位以及金国自身的文化特点。这不是简单地“虐待”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因素交织下的策略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白金国灭辽的背景。金国是由女真族建立的,他们在中原的统治者地位不如汉族那样根深蒂固。在他们灭.............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宋朝时期,辽国为啥没直接打开封,而是绕道山西打雁门关这事儿。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背后牵扯着辽国当时的战略考量、宋朝的军事部署以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辽国和宋朝是当时中国北方和南方两个主要的政权。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它的核心疆域在今天的内蒙古、辽宁、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地理、军事战略以及人们视角的不同。北宋东京(今开封)“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的说法之所以广为流传,而辽国南京(今北京)面向北宋一侧的地理特点却鲜为人提及,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北宋东京“地势平坦无险可守”。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开封地处华.............
  • 回答
    从《水浒传》的文本表现来看,要对四大寇、辽国、朝廷的综合实力进行一个详细的排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军事力量(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将领素质)、经济实力(税收、资源控制)、政治影响力(号召力、控制范围)、民心向背以及战略战术等。以下是我根据《水浒传》文本中体现的各方表现进行的综合实力排名及详细.............
  • 回答
    澶渊之盟的岁币,即每年宋朝向辽朝支付的“岁赐”,对两国财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复杂且多层面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 澶渊之盟的岁币及其对宋辽两国财政的影响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朝在澶渊(今河南濮阳)签订了“岁币之盟”,结束了宋辽长期的军事对峙。根据盟约,宋朝每年需要向辽朝提供银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