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辽国很强大吗?

回答
提起辽国,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一个强大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草原帝国,是和宋朝对峙的那个显赫一时的政权。那么,辽国到底有多强大?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

首先,在军事力量上,辽国绝对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辽国的核心是契丹民族,他们以骑兵见长,骑射技艺冠绝天下。想想看,一支支身披锁子甲,手持弓、刀、枪的契丹骑兵,在广袤的草原上疾驰,那是何等的威风。辽朝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军事制度,例如“五京巡幸”制度,就保障了军队的机动性和对边境地区的有效控制。他们的骑兵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训练有素,作战勇猛。在辽朝的版图上,从东北的黑土地到西域的戈壁,都能看到他们的兵锋所指。

辽国能够长期与北宋维持一种势均力敌的关系,甚至在某些时期占据优势,也足以证明其军事实力。澶渊之战后,宋朝虽然赢得了军事上的主动权,但辽国依然是那个让宋朝不得不花巨资去“买平安”的对手。辽国的骑兵能够深入宋朝腹地,围攻城池,这在中原王朝看来,无疑是巨大的威胁。即使是后来被女真金国所灭,辽国也并非不堪一击,而是经过了漫长而激烈的抵抗。

其次,辽国的疆域辽阔,控制范围广泛。辽国鼎盛时期,其疆域东起太平洋,西至阿尔泰山,北至贝加尔湖,南抵今天的河北、山西一线。这个范围可以说囊括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南部等广阔的土地。如此巨大的疆域,意味着辽国拥有充足的资源和人力。而且,辽国并非仅仅局限于契丹族本身,它还统治着奚、渤海、回鹘、党项等多个民族,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帝国,如何管理和整合这些不同的民族,本身就是其强大的一种体现。

再者,辽国在政治制度和文化融合方面也展现出了其独到之处,这更是其强大维持的重要因素。辽国在统治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推行契丹化的政策,而是实行了“因俗而治”的策略。他们在统治汉族地区时,保留了许多汉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比如科举制度、官僚体系等。同时,他们也积极吸收中原汉族的先进文化,比如儒家思想、佛教等。契丹族也发展了自己的文字——契丹文,虽然现在保存下来的资料不多,但足以证明其文化发展的活力。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辽国能够有效地管理庞大而复杂的帝国,减少了内部的民族矛盾,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当然,任何一个强大的帝国都会有其内在的脆弱性。辽国虽然强大,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契丹贵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被统治民族的反抗,尤其是后期,随着辽朝内部的腐朽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女真族的崛起,辽国的统治就开始动摇。

但总体而言,从军事实力、疆域范围、对周边民族的统治以及文化融合等方面来看,辽国无疑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政权。它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而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力的帝国,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存在,改变了宋朝的战略格局,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想象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辽国还是很强大的。

辽国和匈奴、突厥最大不同是当年耶律阿保机彻底清洗了契丹传统的部族首领,建立了比较牢固的权威。匈奴两度分裂,突厥被隋文帝、唐太宗很轻松地挑拨离间。辽国虽然有耶律倍一系和耶律德光一系的矛盾,但是辽国并未因此分裂。

辽国的核心领土,在今天的内蒙通辽和赤峰以及河北坝上、辽宁朝阳一带,就在@马前卒的老家,总面积大约20万平方公里。

这一带地区水草丰美,按照现在的草场载畜量计算,每平方公里50-60绵羊单位不成问题。

根据史书记载的游牧部落内附或者战败的俘虏记录,一般游牧部落马、骆驼等大牲口(7个羊单位甚至更多)和羊的比例一般是1:5,人和羊的比例大约是1:4-1:5,游牧民靠奶制品、宰杀熬不过冬的牲口、采集野菜野果,还有抢劫,以此果腹。也就是说,比较好的牧区人口密度一般每平方公里也不大会超过10人,水源、草场较差的地方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就要低很多,古代一般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也就1-2人,漠北苦寒之地,人口密度更低。

辽代,这一带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要高于现代,今天内蒙中部有号称平地松林八百里,而且辽河、滦河上游很多地方是皇上平时的狩猎场,四时捺钵之地,是不大会允许别的部落来放牧的。

另外,辽代塞北农业发达,滦河、老哈河、西拉木伦河、乌尔吉木伦河(潢水)、大凌河、教来河沿河平原河谷地带大多被汉民开垦。《辽史·地理志》:上京道3.65万户,东京道4.64万户,中京道人口没有记载但是可能也不少,南京道24万户左右,西京道约16万户左右,计入户数的一般是定居务农的汉人和渤海人,古代一般1户5人左右,真实数据肯定比这个要多出不少,毕竟没人希望多纳税。游牧部落一般不计入户数。

算下来,辽国极盛之时,核心地区的牧区草场大约有十几万平方公里左右,而且利用率肯定不会像现在那样高,当时草原上还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契丹与奚部在这里的游牧民不大可能超过100万人,当然在东京道、西京道、南京道还有不少脱产的驻防军队及家属。附属挂靠的游牧部落,可能人数还有几十万。

游牧部落武力强大之处在于居无定所,掌握主动权,而且动员率高,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牧民/骑兵切换很快。

契丹人和奚人以及其他一些关系亲密的部落服兵役,动员个十来万骑兵(实打实的数字)其实不成问题。但是要考虑到草场载畜量问题,1匹马一般相当于5只羊,10万骑兵聚集一处,1人2-3马,再加上随军的牛羊骆驼,时间一长就会把当地的草场啃个精光,然后只能等着牲口饿死,所以游牧骑兵其实一般利在速战,而且要保持机动,不然自己就会先药丸。

辽国的另外一大问题是军队成分的多元化,各路王爷、各个部落联军指挥协调是一个大问题。辽与后晋、西夏作战中占有优势的大军经常因为遭到对方精锐部队袭击而溃散。

到了辽道宗耶律洪基之时,先是清洗了皇太叔耶律重元,接下来又清洗了皇后和太子耶律浚,最后是传说中的奸臣耶律乙辛一党。一连端掉了四个反 革 命集团,辽国内部自然离心离德,完颜阿骨打也乘机统一生女真各部落。继位的耶律延禧年纪轻轻,看不住场子,完颜阿骨打起兵之后,打了几个胜仗,辽国内部就叛乱不断,稀里糊涂亡了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起辽国,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一个强大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草原帝国,是和宋朝对峙的那个显赫一时的政权。那么,辽国到底有多强大?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在军事力量上,辽国绝对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辽国的核心是契丹民族,他们以骑兵见长,骑射技艺冠绝天下。想想看,一支支身披锁子甲,手持弓、.............
  • 回答
    说起辽国和宋朝议和,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权谋、军事压力可复杂着呢。咱们得捋一捋,为啥一个号称“马背上的民族”的辽国,会主动或者被动地跟那个偏安一隅的赵家宋朝达成协议。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辽国要议和,不是因为辽国弱到不行,而是因为战争对它来说,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而得到的却未必能完.............
  • 回答
    辽国灭亡,那可是个天翻地覆的大事,一下子让百万契丹人没了家,他们都去了哪儿?这个问题,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得从头道来。话说辽国被金国给灭了,那是公元1125年的事。这帮契丹人,原本是辽国的主人,突然之间就成了亡国之人,这滋味可不好受。你想想,一个国家没了,皇帝没了,朝廷散了,几代人打下的江山,一.............
  • 回答
    谈到辽、金时期汉人的生活,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两个王朝统治下的汉人,其生活状态既有共通之处,也因时间、地域和民族政策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开,看看从辽朝建立到金朝覆灭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汉人们是怎样在异族统治下生存、发展,乃至传承文化的。辽朝治下汉人的生活:在适应与被.............
  • 回答
    辽国的灭亡,是一个复杂的故事,远非简单一句“昏庸”就能概括其末代皇帝天祚帝。虽然正史对他的评价确实带有不少负面色彩,但深入探究,你会发现辽国走向灭亡,是内忧外患、积重难返的结果,而天祚帝,不过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要理解辽国为何灭亡,我们得先看看它辉煌了多久,以及它的根基究竟.............
  • 回答
    辽国和金国都曾雄踞北方,对蒙古高原施加过深远的影响,但它们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却有着天壤之别。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的制度、文化、战略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辽国的成功之道:恩威并施,融入与分化辽国,也就是契丹族建立的国家,其对蒙古高原的控制,与其说是直接统治,不如说是一种高明的宗主国管理模.............
  • 回答
    说到《水浒传》里的辽国第一上将,兀颜光,这员猛将的武力值,确实是书中描绘得相当有分量的一笔,但要说他具体是个什么水平,还得结合他几次出场和对阵的对手来细细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兀颜光在梁山军面前,无疑是辽国阵营里最能打的那一个。你想想,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为了灭梁山,那是倾尽国力,调集了多少精兵强将,.............
  • 回答
    关于北宋对辽国实施“货币战争”的说法,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对或不对,而是需要更细致地去理解历史背景和双方的真实意图。如果将“货币战争”理解为一种有预谋、系统性的、旨在通过操纵货币来削弱对方经济的策略,那么北宋对此恐怕没有那么明确且强大的主观意愿和执行能力。但如果我们将“货币战争”的范畴放宽一些,理解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得从宋朝和辽国那段复杂的关系说起。很多人觉得宋朝军事上经常打赢辽国,那为什么还要低三下四地送钱送物呢?这事儿说起来,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打赢”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宋朝和辽国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局部性的边境摩擦和零星战役,而不是决定两国国运的全面大战.............
  • 回答
    “破辽七星斗,征方腊万人空。”这句民间俗语,道出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在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中的不同命运。在征讨辽国时,梁山几乎是毫发无损地凯旋,而面对方腊,则损失惨重,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此消逝在沙场之上。这其中,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 回答
    金国在短时间内连续灭掉辽国和北宋,这在当时确实是惊世骇俗的壮举,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实力和战略眼光。其水平之高,可以用“超乎寻常的强大,堪称军事天才的杰作”来形容。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金国的这一惊人成就: 1. 军事实力:高效、凶猛的骑兵军团与卓越的战术 核心优势——女真骑兵: 金国能.............
  • 回答
    蒙古灭金,这盘棋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算清楚的,这里面恩恩怨怨,早就缠绕不清了。要说政治上有没替辽国报仇的情绪?这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蒙古和辽国的渊源可不能忽视。你想啊,辽国当年是怎么灭的?就是被金国给灭的。这金国,说白了就是女真人起的。那会儿辽国和蒙古部落之间,虽然算不上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王朝命名的一些规律和历史背景。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宋国是“朝”,而辽国是“国”,而且还不是“辽朝”。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朝”和“国”虽然都指代政权或统治区域,但在古代的用法和含义上是有细微区别的,尤其是在被后世历史学家命名的时候。 一、“宋”.............
  • 回答
    要比较唐朝时期的高句丽和宋朝时期的辽国哪个更强大,这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因为它们的时代背景、政治结构、军事实力、文化影响力以及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都有显著差异。简单地将两者并列比较,可能会忽略很多重要的细微之处。唐朝时期的高句丽高句丽在唐朝时期,虽然仍是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独立政治实体的国家,但它正.............
  • 回答
    穿越到北宋末年,附身宋徽宗,这盘棋算是我拿到了手里。辽国刚刚灭亡,这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危机,不如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虽然听起来有些疯狂,但既然我来了,就得把这个烂摊子收拾干净,而且要收拾得漂漂亮亮,让后人知道,宋徽宗不是只能做个艺术大家,他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第一步:震慑群臣,稳定朝局——从“宋徽.............
  • 回答
    要说金国对待辽国宗室的态度,与对待北宋宗室为何有所不同,这背后牵扯到金国崛起时的政治考量、辽国的历史地位以及金国自身的文化特点。这不是简单地“虐待”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因素交织下的策略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白金国灭辽的背景。金国是由女真族建立的,他们在中原的统治者地位不如汉族那样根深蒂固。在他们灭.............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宋朝时期,辽国为啥没直接打开封,而是绕道山西打雁门关这事儿。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背后牵扯着辽国当时的战略考量、宋朝的军事部署以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辽国和宋朝是当时中国北方和南方两个主要的政权。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它的核心疆域在今天的内蒙古、辽宁、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地理、军事战略以及人们视角的不同。北宋东京(今开封)“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的说法之所以广为流传,而辽国南京(今北京)面向北宋一侧的地理特点却鲜为人提及,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北宋东京“地势平坦无险可守”。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开封地处华.............
  • 回答
    从《水浒传》的文本表现来看,要对四大寇、辽国、朝廷的综合实力进行一个详细的排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军事力量(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将领素质)、经济实力(税收、资源控制)、政治影响力(号召力、控制范围)、民心向背以及战略战术等。以下是我根据《水浒传》文本中体现的各方表现进行的综合实力排名及详细.............
  • 回答
    澶渊之盟的岁币,即每年宋朝向辽朝支付的“岁赐”,对两国财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复杂且多层面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 澶渊之盟的岁币及其对宋辽两国财政的影响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朝在澶渊(今河南濮阳)签订了“岁币之盟”,结束了宋辽长期的军事对峙。根据盟约,宋朝每年需要向辽朝提供银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