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虽然文明落后,但是他们也是在非洲的环境里进化来的,要说他们从未进化是不对的。从肤色来说,深肤色有利于降低皮肤的癌变率,虽然白皮肤在非洲不一定容易得皮肤癌,但是清除癌细胞可能会消耗较多的能量,经过几十几百代的自然选择后,自然是深肤色的种族容易生存下来,这个过程显然就是进化。而且不管怎么说,黑人都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智力最高的物种。
但是,非洲人的进化策略不适合亚欧文明中心区域的生存机制。
亚欧地区和非洲对比,最大的社会特征一是智力淘汰的地位更重要,二是男女关系相对更严肃。
人类在聪明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就会这么想:虽然“生育”很重要,但是没必要投入太多时间,如果干点“副业”可以保证生育行为有更多可利用的资源。比如,制作更多的石器,把现有的石器打磨得更锋利,商讨更周密的捕猎计划,计算从这次谷子熟了再有日出日落多少次适合种麦子,等等。
渐渐地男人们形成了就算夏天也必须穿短裤的默契,就算“硬了”也不能让别人轻易看出来,这种自欺欺人的默契叫做“风俗习惯”——内个女人你看,我没硬啊,我还在工作。
但是咱们干正事的时候眼睛还是忍不住看女人怎么办,这些女人露着第一第二性征走来走去的,这是对我们这些正人君子赤裸裸的诱惑吗?于是女人也不分季节穿上了胸衣和短裤。
这可能就是性变成禁忌话题的开端。注意,我说的仅仅是一个开端,实际上无论中国还是欧洲,群婚制的残留习俗和禁欲思想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博弈,最终胜利的是后者。相比之下,明确成文的禁欲思想中国产生更早。
可是有些人不跟咱们干正事,还是只顾得自己“淫乱”怎么办?那给他们惩罚:嘲笑他们(所以古今中外的脏字都是下三路的),孤立他们,少分给他们东西,甚至砸死他们。
那么这种生存方式真的对进化很有利吗?在温带森林地区确实有可能。温带森林有比较稳定而充足的降水,四季分明而冬季和夏季的生存资源会产生很显著的数量差异,所以“找规律”和“储蓄”是十分有价值的,善于总结,推理和预见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尊重智慧的个体也有机会“喝汤”。而且人类的性行为受孕率还是比较高的,花大把的时间去干别的,并不会降低生育率。
有人说,被剥夺头衔的那位隐瞒了一些黑人得高分测试科目的数据。如果是真的,他的这种行为确实有可能是出于宣扬至少是诱导种族歧视的目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就像不同的运动能力适应不同的职业一样(黑人也有不擅长的运动项目),那些被隐瞒的科目所代表的能力不一定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恩格斯认为,固定配偶制度的父系社会的产生可能和奴隶制有关。因为男性容易成为劳动主力,也就有机会占有更多劳动工具,也有机会控制奴隶。当男性垄断了女性奴隶的生育权利,就产生了第一批可以确认亲生关系的父子或父女,由此就可以打破母系权威和母系继承制度,进而产生男权社会。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私有制社会都会发展成男权社会,且普遍歧视女性。
但是我个人认为,恩格斯的理论还是有缺陷的,他没有解释为什么男性会在乎女奴生的孩子。
我猜测:
动物中可能广泛存在亲情基因,大多数情况下亲情基因只能控制雌性,使雌性愿意照顾后代。如果这种基因发生了可以控制雄性的变异,雄性就会参与照顾后代的工作。如果真的有亲情基因,那么这种变异的类型就可以称作“双系型”,而原有的类型则叫做“母系型”。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区分性行为和生殖行为。在双系型产生之前,男人只有*欲,即与女性XO的欲望;而父爱基因产生之后,不能生孩子的男性也开始比较积极地参与养育后代的工作。
另外,人类在有了足够的智力之后就开始更多地观察大自然,并开始思考很多事情。当男性就开始思考有几个男人和那个女人发生过性关系?她怀的是我的孩子吗?我的孩子能被养活吗?于是男人决定守在“自己的”女人身边。男人之所以在乎自己的生殖权利,可能是因为部落之间的竞争促进了部落内部个体之间的差别意识。
女性也在思考类似的事情,当她们知道了性行为和怀孕的必然关系,她们就会觉得如果男人守在自己身边,那么自己的孩子就会更有生活保障,所以她们欢迎男人的守护。从根本上来说男女都是出于“自私”的目的决定结为夫妻。
这样就产生了固定婚姻关系,固定婚姻关系中的男性和女性各自是对方的生育资源,禁止别人“使用”(侵犯),也禁止对方把他/她自己给别人“使用”(出轨),这些事情都和性有关,把性私密化,耻辱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侵犯或出轨的难度。亚欧人为了维持家庭稳定就用文化创作,技术更新,甚至冥想来分散欲望的压力,所以成熟的宗教和礼教都有禁欲内容。
因为生物进化可能存在螺旋现象,不能控制雄性的母系型基因很难被淘汰干净,所以有些渣男可能是天生的,他们不会接受性行为引发的生育责任,而母系型和双系型的杂合类型,可能会在条件合适时变成渣男,而纯双系型的出轨概率可能在任何条件下都非常低。当然这只是从生理层面说的,不排除生理品性上是渣男的人要用家庭作为显得自己诚实,可靠的伪装,以寻求稳定的社会合作机会;而生理品性的好男人也可能因为阶级、门第、利益、道德观崩溃等原因放弃抚养责任,成为事实上的渣男。
私有制,父爱基因,智力进步这三项都能促进固定配偶制度出现。例如,缺乏父爱本能的男性也不一定完全抵触婚姻制度,因为妻子和孩子的劳动成果可以成为他们游手好闲的资本。
我怀疑东亚人是世界上父爱基因密度最高的种族,虽然不一定占大多数,但是比例肯定比其他种族要高。欧洲很多地区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固定配偶制度流行度也不高,但是被基督教“治好”了,但是到了现代,白人的离婚率又上去了。虽然在公开场合欧美人讲究绅士风度,但是谈恋爱(区别于约、骗*,这个时候他们的嘴甜得要命)或结婚的话,AA制,偏不哄,家暴,再常见不过了。在美国虽然白女黄男恋爱比例低,但是成功率(结婚)高,恋爱率低是刻板印象的原因,但是黄男的体贴,顾家,忍让,是白男普遍做不到的,很多白人,黑人女性人到中年才意识到(东)亚裔男性才是最好的婚恋对象。
那么漠南非洲是一种什么景象呢?这里的草原这个旱季可能是四个月,下一个旱季可能是八个月,你想找什么规律可能根本找不着,在这种情形下发展农业也不容易;而在热带雨林,可能有很多水果和坚果换着吃,根本不用考虑什么储蓄,节俭一类的事,就算出现农业也是不容易出现储备性农业。那么在这种环境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这种地区对什么预见力,归纳能力,抽象的想象力要求并不高,该吃的时候尽管吃,尽量囤积脂肪,已准备迎接匮乏的旱季才是最好的选择,同时要靠增加实验样本来增加实验成功几率。固定配偶制度会严重降低后代的基因多样性,并不利于参与自然选择。这样,“活在当下”“不为明天发愁”“有一天算一天”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只有少数非洲游牧、商业部族的男性有顾家意识,而大多数人不关心为什么月食的时候月亮的阴影是圆的,非洲男性也不会思考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被养活,即使是给亚欧人打工,撒谎,拿到工资就旷工都是常态。在非洲,这种生活态度是对的,你把那些试图思考怎么晒芒果干,怎么不让芒果干受潮,为什么会刮风,晚上太阳哪去了,男性会思考我的孩子想爸爸了吗?这样的种族送到非洲去,可能两三代人就会死绝。当然,我说的是原始社会状态的,如果这样的种族带着机关枪和奎宁“回到”非洲,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起源于西非的班图人是非洲本土的农业民族,如果长期在本区域独立发展,或许也可以形成父爱基因占比较高的族群。但是他们过早地扩张并与其他黑人融合了。
现代非洲建立了国家,很多地方都有了婚姻制度,但是稳定性很差,因为这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他们并不喜欢这种生活。很多地区一个女性通常是嫁给了一个家族的甚至一个村庄,即使是一对一夫妻,男性也不在意女性和别的男人发生关系。对于养家糊口,照顾孩子,女性也不懂得对男性提出什么要求。所以非洲的艾滋病感染率非常高。
教育真的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育事业,法制观念,男性抚养子女,本来就是亚欧人自然进化的结果,你希望非洲人在亚欧地区住上几十年甚至几年就能适应这个制度真的非常难,他们的基因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
非洲人经历的是非洲的进化,他们没有经历过属于我们的进化。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