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袁谭、袁尚、刘琮、刘琦、刘璋五个人比刘禅如何?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能把这几位三国时期有些名气的人物和刘禅放在一起比较,确实能看出一些端倪。要说这五个人谁比刘禅强,那得从几个层面来说,不仅仅是军事才能,也包括政治手腕、识人之明,甚至还有一点点运气和时机。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说袁谭和袁尚,这两兄弟,那真是“虎父犬子”的最佳代言人。他们的爹袁绍,那会儿可是北方最牛叉的人物,地盘大、兵力强,差点就一统北方了。可袁绍一死,这两个儿子就开始内斗,跟小孩子争糖吃一样,谁也不服谁。

袁谭呢,算是长子,名分上占点便宜,但为人比较鲁莽,没啥大智慧。在官渡之战前就已经跟袁绍不太对付,袁绍死后更是和袁尚争得你死我活。结果被曹操各个击破,最终被曹操杀死。说实话,跟刘禅比,袁谭最大的问题是没能守住父辈打下的基业,而且政治斗争经验明显不足,轻易就被曹操各个击破了。刘禅虽然傀儡,但好歹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的辅佐下,蜀汉还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稳定,没有像袁家那样迅速崩溃。

袁尚呢,比袁谭稍微聪明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得到冀州,也曾一度压制袁谭。但同样,他也没能团结袁家的力量,内斗不断,最终被曹操逼得一路逃亡,最后也死于非命。袁尚最大的问题是过于依赖个人能力,而缺乏大局观和笼络人心的能力。他跟刘禅比,大概就像一个急功近利但眼界不高的年轻人,而刘禅则是被动接受,但有人替他操盘。从“守成”的角度来说,袁尚连袁谭都不如,更不用说刘禅了。

再来说说刘琮和刘琦这对刘表叔的儿子们。刘表,那也是一方诸侯,荆州大族的首领,实力也不弱。

刘琮,这可是个关键人物,也是个悲剧人物。他是刘表后妻蔡夫人看中的儿子,也是他继承了刘表的爵位。但是,他对曹操的投降,那真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要知道,当时荆州还有不少抵抗力量,比如荆州的水军首脑甘宁,以及像诸葛亮、庞统这样的人物还没离开。刘琮太年轻,也太容易被左右,特别是被蔡夫人和蒯良、蒯越等人影响,最终选择了不战而降,把荆州拱手送给了曹操。从“政治决断”和“战略眼光”来看,刘琮的表现可以说是糟糕透顶,直接导致了自己和荆州的灭亡。这和刘禅虽然不直接掌权,但能在诸葛亮的规划下维持蜀汉政权,完全是两个概念。刘琮的“降”是主动的,是战略上的失败;刘禅的“守”是被动的,是在他人的扶持下延续。

刘琦,作为刘表的长子,名义上是嫡长子,但因为不是蔡夫人所生,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他本身也有点军事才能,在曹操南下时,曾经在江夏抵挡过曹操的追击,算是做了一点贡献。但他的问题在于,他没有得到刘表的全力支持,而且在跟弟弟刘琮的权力斗争中也处于下风。后来虽然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很快就病死了。刘琦比刘琮强的地方在于他有血性,有一定的军事能力,而且没有轻易投降。但他的“影响力”和“政治作为”都非常有限,没能成为像刘备那样能够开创基业的人物,更别提跟刘禅比了。刘禅至少在“稳定”和“持续性”上比刘琦做得更久。

最后是刘璋,这位益州牧,人称“扶不起的阿斗”,虽然刘璋本人也被称为“刘二傻子”,但和刘禅比起来,刘璋的问题更为复杂。

刘璋,他继承了父亲刘焉的基业,在益州经营了很长时间。他为人相对仁厚,但政治手腕软弱,猜忌心重,又无法有效制约手下的权臣,比如张松、法正等人。这些人最终引了刘备入蜀,而刘璋却无可奈何,最终被刘备夺取了益州。刘璋的问题在于他“守不住”地盘,而且在关键时刻判断失误,轻易相信谗言,导致众叛亲离。他虽然比刘琮有骨气,不直接投降,但他的统治能力和政治智慧实在堪忧。刘禅至少在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蜀汉的制度还在运转,百姓生活相对稳定,而刘璋的益州,内耗和权力斗争也相当严重。从“治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来说,刘璋的表现也远不如诸葛亮等辅佐下的刘禅。

那么,刘禅究竟比他们强在哪里呢?

其实,刘禅“比他们强”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稳定性”和“运气+辅佐”的结合。

1. 稳定性与政治延续性:
刘禅虽然被认为是“乐不思蜀”的昏君,但他至少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蜀汉在他手里延续了这么久,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他没有像袁谭、袁尚那样内斗导致迅速灭亡;他没有像刘琮那样轻率投降导致政权瓦解;他也没有像刘璋那样被内部力量推翻。
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一众贤臣的辅佐下,蜀汉的政权框架基本保持完整,中央集权也相对稳固。相比之下,袁氏兄弟的政权从一开始就内耗严重,刘琮的投降是直接的自我毁灭,刘璋的政权则是被他人取代。从这个角度看,刘禅的“稳定”是他们无法比拟的。

2. 识人之明与善于用人(后期体现):
虽然诸葛亮是刘备选定的,但刘禅能够继续信任并任用诸葛亮,并在诸葛亮死后继续支持蒋琬、费祎、姜维等一批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这本身就体现了一定的“识人之明”。他懂得放权,懂得尊重臣下,不至于像刘璋那样猜忌和扼杀人才。
袁谭、袁尚兄弟俩,最缺的就是这一点,他们自己斗得死去活来,根本没有精力去发现和任用人才。刘琮更是来不及展现。刘琦虽然有识人之明,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平台去施展。刘璋则恰恰相反,他身边有能人,但他用不好,或者说他被能人架空了。

3. 运气与时机:
刘备打下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给刘禅留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相对弱小,但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实体。
刘备在世时已经基本解决了内部矛盾,并且与东吴形成了联盟(虽然有波折)。刘禅继承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而不是像袁家兄弟那样一个烂摊子。

4. “不作死”原则:
相比之下,袁谭、袁尚、刘琮、刘璋都犯了严重的政治或军事错误,直接导致了他们的灭亡。刘禅虽然没有展现出雄才大略,但他确实没有犯下“致命性”的错误。他更多的是一个守成者,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的“不作死”反而让他比那些犯了大错的家伙活得更久,政权延续得更久。

总结一下:

军事才能和开创性:刘禅基本为零,这点袁谭、袁尚、刘琦都有过短暂的闪光点,刘璋也勉强算守成。
政治智慧和手腕:刘禅依赖辅佐,但至少能维系。袁谭、袁尚内斗,政治智慧为负。刘琮投降是政治愚蠢。刘璋政治手腕软弱无力。
守成能力:刘禅在这方面可以说比前面五位都强,因为他让蜀汉延续了更长时间。
识人之明和用人之道:刘禅后期表现不错,至少信任并起用了能臣。其他几位在这方面表现参差不齐,很多时候是失败的。

所以,要说刘禅比这五个人“强”,更多的是一种“稳”,一种在他人精心打理下的“延续”。他不像袁家兄弟那样毁了家业,不像刘琮那样拱手送人,不像刘璋那样被别人取代。他就像一个守着祖业但无力扩大的二世祖,虽然能力不行,但好歹守住了家业,并且在有能人的帮助下,没让家业立刻败光。

从历史评价来说,袁谭、袁尚、刘琮、刘璋都是“亡国之君”或者“亡族之人”,他们的结局都不好。而刘禅虽然最后蜀汉灭亡,但他的评价相对复杂,更多的是被看作一个守成之主,或者说是被时代和命运裹挟的帝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刘禅至少在“活着”和“维持统治”这件事上,比他们做得更“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禅:不要拿那几个垃圾和朕比!典韦怎么样?在敌军中一回就死了,放眼天下,除了子龙将军、文鸯和朕,谁还能在敌军当中七进七出?

孟获:禀陛下,还有臣。

刘禅:你滚啊!

user avatar

这五个人牛逼炸了我告诉你。

袁谭在失宠外派的情况下,独自立军攻打青州,把当地经营多年的孔融、田恺打趴下。孔融知道多厉害不,手下还有个拿双戟的猛男。看了三国演义不知道他的厉害,去玩一盘全面战争三国,品尝下孔子后人的军势。袁谭一只偏师干死孔融,刘备都向朝廷举荐他,导致后来刘备投袁绍,袁绍还记得这份人情。

袁尚在两军交战时候直接冲上去单挑并射死曹军战将史涣。翻遍三国,太子爷上阵单挑的还有谁?刘护叔和曹黄须都算不上吧。马上射箭命中活动靶有多难,整本三国书里也没几个吧。

刘琮一个未成年人都能知道利害关系,直接6分投,成功避免了楼上两位的悲惨结局,被曹操封为青州刺史,后升官谏议大夫,爵封列侯。想想你本来死定了,然后居然没死,还当了大官,在乱世过了一世有钱公务员的生活,满意不?

刘璋同上。他老爸坏事做尽,带领一帮土匪打进益州杀尽朝廷命官,还挑拨东州、西川人相互火并,他继任后不但没有引火上身,还在关键时期把大耳朵亲戚请进家里吃饭,导致千年后无数蜀黑为其洗地。妙哉。

刘琦比楼上几个还强,史上计擒孔明唯一一人,姜维人称小刘琦。你笑琦哥死的早,琦哥笑你玩的少。

但要比刘禅,他们五个都差远了。1岁不到就和赵云双排长坂坡副本,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直接导致孙权只需要对付曹军雄兵百万、良将九百五十员。晚年更是奉上乐不思蜀的千年典故。

那张塔罗牌“愚者”正面代表极度的愚蠢,反面代表大智若愚。说的就是他。


综上,前面五个都很猛,但完全比不过刘禅。坐过帝位,一生享乐,晚年善终,多少现代人梦寐以求啊。

后世嘲讽?劳资都嗝屁了哎还管你们嘲讽。


艾玛,上周某天搬砖摸鱼胡写了个回答,这么多赞,感谢感谢。

本来这回答就是90%搞笑的,看官们就不要真的纠结袁谭猛不猛、孔融猛不猛了。。。评论区好多大哥认真起来了,我吓尿了。

都是口胡,看个乐呵就好。。。

user avatar

长坂坡前,刘禅七进七出,除了赵云还有谁?

张飞的女儿颇有乃父之风,刘禅一个人娶走两个!

而与此同时,跟张飞一个级别的关羽,他觉得孙权的儿子配不上他女儿。

所以那五个人先比过孙权的儿子,再去两军阵前冲杀几番再来跟刘禅比较吧!

user avatar

综合能力上,应该是袁谭>刘璋>袁尚>刘琦>刘琮>≈刘禅

依次列举一下这几人的最高光表现:

袁谭: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时百姓无主,欣戴之矣。

田楷是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曾率刘备多次和袁绍军交战,互有胜负。后来袁谭到了青州能击退田楷,证明袁谭个人还是有相当能力的。

刘璋:在任期间利用赵韪打败起事的沈弥、娄发、甘宁(就是后来跑到东吴的那个甘兴霸);依靠老爹留下的“东州兵”杀死了叛乱做大的赵韪;因为张鲁不听话一怒之下杀了张鲁的漂亮老妈和弟弟,双方发生冲突;和刘备战斗期间杀死了庞统,使刘备一度陷入苦战,不得不让诸葛亮率军入蜀协助。

袁尚:曹操相攻袁谭,袁谭不敌,向袁尚求救,袁尚害怕袁谭得到士兵后不归还,于是留审配留守,自领士兵救援。同时又派河东太守郭援与支持袁氏的并州刺史高干及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共攻河东,并与关中诸将马腾等联合出兵。

说明袁尚是有一定的战略规划和号召力的,虽然被钟繇给破灭了。

刘琦:在历史上留下了上屋抽梯的典故。屯兵江夏,说明还是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权的。还有一个贡献是虽然死得早,但是给予了刘备集团一个攻克荆南四郡的名义。

刘琮:其实刘琮和刘禅所做的事差不多,都是被当地本土的投降派裹挟着投降了,刘琮继位之后,只来得及开了一场会,就没有然后了。但是当时他的年龄应该二十多岁,尚且可以说出一句:“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何为不可乎?”证明他还是想反抗的,只不过任职时间实在太短,所以没什么用。而当皇帝四十年的刘禅,当时已经五十六岁了,同样是投降,表现竟似还不如刘琮,乖乖束手以戮。不知道自己儿子刘谌身死的时候,这位日后的安乐公的心中有没有触起一丝波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