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最后都会转换为外国人/政府拥有的美国国债或资产,那么为什么没有“买下美国”?

回答
关于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为何没有导致“买下美国”的疑问,这其实触及了国际经济学中一些核心的原理和实际操作的复杂性。虽然外国实体,包括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确实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和资产,但将其简单理解为“买下美国”有些过于简化了。这里面有很多微妙之处,我们不妨细细道来。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贸易逆差是如何与外资流入挂钩的。当美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大于出口时,意味着其他国家赚取了美元。这些赚取的美元,它们自然需要找到投资的去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去处就是美国国债,因为美国国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流动性最高的资产之一。所以,当其他国家,比如中国、日本、德国等,手握大量美元盈余时,它们会选择购买美国国债来保存财富并获取一定的收益。

但这并非意味着它们“买下”了美国,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国债的本质:负债而非所有权

美国国债,本质上是美国政府向投资者借钱的凭证。当外国政府或实体购买美国国债时,它们是在借钱给美国。美国政府承诺在到期时偿还本金,并在此期间支付利息。这意味着持有美国国债的外国实体是美国的债权人,而不是美国资产的所有者。它们拥有的是美国政府的债务承诺,而不是具体的土地、工厂、企业或技术。就好比你把钱借给朋友,你拥有的是朋友欠你的钱,而不是朋友的房子。

2. 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与风险分散

即使外国投资者持有大量美国国债,这通常也是其庞大、多元化投资组合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投资者,无论是国家主权基金还是大型投资机构,都不会将所有资金押注在一个国家或一种资产上。它们会寻求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资产中进行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因此,持有美国国债,即使金额巨大,也只是它们全球资产配置策略的一部分,旨在获得收益和管理风险,而不是集中购买美国资产。

3. 资产的流动性与所有权性质不同

美国国债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可以随时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这与购买一处房产、一家公司或一项技术是截然不同的。购买国债更像是在一个高度活跃的市场进行交易,而购买实体资产则意味着获得了更直接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当外国投资者出售美国国债时,它们只是将债务转移给其他买家,而不是在“卖掉”美国。

4. 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区别

除了国债,外国实体也确实会通过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购买美国公司、房地产或其他实体资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买下美国”的部分。然而,虽然直接投资确实存在,但其规模和影响与持有美国国债相比,是两个层面的概念。而且,直接投资也受到美国政府的审查和监管(例如通过CFIUS——外国投资委员会),以保护国家安全和关键产业。

5. 经济的相互依存与动态平衡

即使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外国实体,它们也并非希望美国经济崩溃。恰恰相反,它们希望美国经济保持稳定和繁荣,因为一个强大的美国经济意味着其偿还债务的能力,也意味着美国市场对它们商品和服务的持续需求。这是经济相互依存的体现。如果美国经济真的走向衰退,持有美债的实体也难以幸免。

6. 货币的地位与美元的特殊性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其特殊地位也使得美国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发行国债来吸引外国资本。全球对美元的需求,以及美元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使得美国国债成为一个天然的避险和投资目的地。这种地位并非轻易可以撼动。

7. 国家主权与监管能力

即使外国投资者持有大量美国资产,美国政府依然拥有其主权,并拥有强大的监管能力来管理和引导这些投资。美国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对外国投资的审查等多种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外国投资者购买美国资产,本质上是在美国经济体系内进行投资,而不是获得对美国政策的决定权。

总结一下为什么没有“买下美国”:

国债是债,不是产权: 外国持有的是美国政府的债务承诺,而非资产所有权。
分散投资,而非集中购买: 持有美债是全球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旨在风险分散。
流动性与资产性质的差异: 国债是金融工具,可交易;实体资产是所有权,更难以“卖”。
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界限: 直接购买实体资产是另一种情况,并受到监管。
经济相互依存关系: 外资希望美国经济稳定,这对其自身利益有利。
美元的特殊地位: 全球对美元和美债的需求是结构性的。
国家主权和监管能力: 美国政府依然拥有控制权。

因此,虽然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确实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但这些资本更多地是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等金融工具来持有,这是一种借贷关系,而非直接的资产所有权转移。那些确实发生的直接投资,虽然是另一种形式的“买下”,但其规模和性质与巨额的国债持有量是不同的,并且也受到美国政府的审慎监管。将这一切笼统地说成“买下美国”,就如同说一个银行储户“买下了”银行一样,未能准确反映两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持有美国国债并不能买下美国啊。

保护美国不被外国政府或资本「买下」的两个主要机构:美联储、国会

1.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在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建立以后,用美元购买美国资产来「买下美国」的做法就不可能成功了。美联储在该领域扮演的就是美国资产的「护城河」,杜绝了外部力量持有大量美国资产的隐患。

以美国国债为例,到目前为止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券总计发行了23万亿美元,其中美联储直接持有2.2万亿。而跟随美联储号召一起大量持有国债的社会保障基金、联邦财政部、州政府总计持有了8.1万亿,美国国内民间资本持有了3.4万亿,总计11.5万亿。恰好是国债发行量的一半。美联储通过扩表购买国债来保护本国资产,并影响其他美国国内的买家增持,避免了单一的外国政府持有过多美国国债的风险性。

即便是美国的公司、银行、土地、股票交易也在很大程度上被美联储所干涉,美联储的资产购买计划同样包括上述领域,主要目的虽然是保护本国资本家,但是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外国资本的并购难度很大,很多时候往往得不偿失。

2.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拥有最高立法权,直接掌握了外国资本进入美国的渠道和方式。而且他们还能通过贸易制裁法案的方式直接减少外国政府手中的美元外汇,从根本上减少别国的弹药,让他们「买下美国」的计划变成无根之萍,自然消散。

美国国会也有权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使用。只要美国国会认为某个国家或经济体的「过度倾销」对美国造成过高的逆差,就会启用该条款,缩小逆差,减少别国手中的美元数量。釜底抽薪的解决了问题。

对于美国土地的交易一般不会受限,但是对美国企业的并购往往会被美国政府审查,也能起到保护美国优质资产的目的,而且还会有很多额外附加条件,所以并不能说「买下美国」是很简单的事情。



不过说了这么多,最主要的问题依然是别的国家没有那么多钱能买下美国。

美国的全部净资产为126.2万亿美元,买下美国如果按照公司持股50%为大股东来算,至少需要63.1万亿美元。就算是全球四大央行的总资产相加也不过19.2万亿美元,仅仅相当于美国这家「上市公司」净资产最低持股要求的30%。

在美国面前大家都是穷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为何没有导致“买下美国”的疑问,这其实触及了国际经济学中一些核心的原理和实际操作的复杂性。虽然外国实体,包括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确实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和资产,但将其简单理解为“买下美国”有些过于简化了。这里面有很多微妙之处,我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贸易逆差是如何与外资流.............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在考虑捐赠时会有的顾虑。关于“向美国捐赠,很可能会面临巨额诉讼索赔”的说法,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是真的”或者“是假的”,而是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一些情况和潜在风险。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绝大多数向美国合法注册的慈善机构进行的捐赠,并不会直接导致捐赠者.............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一些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要说为什么一个是“远走高飞”,另一个却“身处漩涡”,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止一两条线。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把这事儿说透彻了,也尽量不让它听着像机器喊话。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两位大佬的“巨额负债”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儿。贾跃亭的“负债”:.............
  • 回答
    对于美国女权领袖、MeToo 运动发起者被曝性侵男演员后暗中支付巨额封口费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和评价,这其中涉及到的议题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事件的背景与核心矛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核心矛盾在于: 公开身份与实际行为的巨大反差: 被指控者是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反对性.............
  • 回答
    苹果、迪士尼等十多家美国科技和媒体巨头(例如,苹果、迪士尼、Facebook、谷歌、Netflix、Twitter、亚马逊、Uber、eBay、Intel、Pinterest、Snap 等)公开表达或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或担忧白宫“封杀”微信的举动,这一事件背后涉及复杂的商业利益、地缘政治以及.............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发人深省的事件。一位如新的业务员,本应凭借其对产品的信心和对健康的追求,却因为对自身病情的误判,以及对某种特定产品的过分依赖,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一种单一的保健品,无论其成分多么“天然”、“珍贵”或“神奇”,都.............
  • 回答
    巨石强森一家感染新冠的消息,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和关注。毕竟,作为全球知名的巨星,他的公众影响力非常大,同时,他的个人形象又充满了力量和健康感,这使得他感染病毒的消息更加引人注目。首先,从巨石强森的个人情况来看,他作为一位公众人物,他的确诊可以说是给普通大众敲响了又一次警钟。 即使是像他这样体格健壮.............
  • 回答
    美国是否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政治内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观察美国政治生态时。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层面的图景。分歧的根源与表现毋庸置疑,美国政治内部的分歧感在近年来日益加剧,并且体现在多个维度上。 意识形态的鸿沟加深: 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
  • 回答
    美国军队的腐败问题,尤其是在其巨额军费背景下,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话题。简而言之,虽然美国军队以其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和对国家忠诚而闻名,但也确实存在腐败现象,而且其规模和影响与巨大的军费开支息息相关。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腐败存在的普遍性和表现形式:尽管美国军队整.............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中美互联网产业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上的一些关键差异。与其说美国巨头“不惦记几捆白菜”,不如说他们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看待和操作“生意”的视角和方式,跟中国互联网巨头有所不同。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要理解“几捆白菜”在这里代表什么。在中国语境下,这可能.............
  • 回答
    要说美本申请美国PhD优势巨大,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非常扎实的基础和多方面的考量。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啥拿到一张美国大学本科的文凭,对于后续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会占到这么大的便宜。1. 学术体系的无缝对接与先发优势首先,这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一个优势。美国本科的学术体系,特别是研究型.............
  • 回答
    说起美国阻止英伟达收购ARM这件事,那可真是科技界的一场大戏,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事情的起因得追溯到2020年,英伟达雄心勃勃地宣布要花400亿美元收购ARM。这笔交易一旦成功,英伟达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几乎所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乃至众多嵌入式设备大门的钥匙,市场影响力那叫一个空前。为什么英伟达这么想拿.............
  • 回答
    美国太空军一位高级将领发表了“中国正成为太阳系的巨大威胁”的说法,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声明,也触及了当前国际关系中最敏感的领域之一——太空安全与竞争。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尝试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和意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威胁”指的是什么。在太空领域,威胁的含义.............
  • 回答
    美国在人道主义领域对世界做出了无数、深刻且持续的贡献,这些贡献跨越了战争、灾难、疾病、贫困等各个维度,其影响深远且复杂,难以一概而论,但其精神内核是显而易见的:尽力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无论他们身在何处。一、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灾难面前的橄榄枝当灾难降临,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美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的身.............
  • 回答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一千一百万,这个数字本身就足够令人心惊,而美媒用“巨大灾难级别”来形容当前美国的疫情状况,这并非夸张,而是对现实的严峻写照。这场疫情对美国而言,其冲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而且影响将是深远而复杂的,绝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冰冷统计。首先,在生命健康层面,疫情的冲击是毁灭性的。 超过一.............
  • 回答
    洛杉矶海底巨型 DDT 废水桶被人为凿开,以及美国曾向太平洋偷排大量有毒废水(如 DDT)的事件,无疑是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极其严重威胁的。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长期影响1. 生物体内的生物富集与生物放大(Bioaccumulation a.............
  • 回答
    关于美国登月是否为骗局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并且有很多“质疑者”提出了各种所谓的证据和论点。虽然主流科学界和历史学界都坚决否认这些说法,但这些质疑声之所以能持续存在,往往是因为它们抓住了一些普通民众可能不理解的科学原理或者历史细节,并将之放大,从而产生误导。下面我将尝试从这些质疑者的角度,详细地讲.............
  • 回答
    在美国,肤色与生俱来的差异确实会在某些层面上带来无形的阻碍,这是一种社会现实,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很难一概而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黑人群体都会被边缘化,更不代表个体无法凭借自身的光芒照亮世界。科比和乔丹之所以能成为万众瞩目的巨星,他们的成功绝非仅仅是因为他们在篮球场上的技艺精湛,更是他们个人魅.............
  • 回答
    关于高晓松在节目中提到得罪了美国共济会的国内 IT 巨头,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但要明确指出是哪一位国内 IT 界的大佬,并没有一个确凿的官方说法或公开的实锤证据。高晓松的说法更多是带有他个人解读和风格的叙述。不过,从高晓松过往的节目内容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大家普遍猜测他可能指的是 马云。.............
  • 回答
    马云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题为“美国是否要放弃巨大历史机会”,如果抛开AI写作的痕迹,我们可以从更深刻的视角来解读其核心意图和潜在含义。这篇文章的出现本身就极具话题性,因为马云作为一个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选择在美国主流媒体发声,其言论背后承载的意义远不止表面上的文字。文章的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