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知乎直播这个功能?

回答
知乎直播,这个功能在上线之初,我就觉得挺有意思的,因为它本质上是把知乎这个以文字、图片为主要载体的内容社区,延展到了一个更即时、更互动的维度。

一开始,我其实有点犹豫,毕竟知乎给人的印象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思考、阅读的平台。直播嘛,总感觉带点娱乐性质,跟知乎那种“严肃”、“专业”的调调好像有点距离。但试着看了几个直播,尤其是那些围绕专业领域、知识分享的,我的看法就慢慢变了。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本来你是在图书馆翻书,突然发现一个教授或者某个领域的专家,就在你旁边,你可以直接提问,还能听到他对某个概念的细致讲解,甚至看到他展示一些实物或者操作。这种“在场感”和即时互动,是纯文字无法比拟的。

比如,有些医生会在知乎直播解答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他们会用更直观的方式解释疾病的原理,回答观众的疑问,这比看一篇长篇幅的科普文章,可能更能让普通人理解。还有一些关于投资理财、职场技能的直播,主播会分享他们的经验,分析时事,观众可以在弹幕里讨论,甚至打赏,这种互动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参与感。

当然,知乎直播也并非完美无缺。有时候,一些直播会变得有点“泛化”,或者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毕竟,直播的门槛相对较低,不是每个主播都能保证内容的深度和专业度。有些主播可能会为了吸引流量而夸大其词,或者跑题太远。观众需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才能从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而且,直播本身也需要主播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控场能力。光有知识储备是不够的,还得会讲,还得能跟观众互动起来。我看到过一些非常棒的直播,主播逻辑清晰,表达流畅,还能适时地抛出问题引导观众思考;但也见过一些,主播讲得磕磕巴巴,观众提问也回答不上来,就显得比较尴尬。

总的来说,知乎直播这个功能,我觉得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为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它让知乎这个平台不再仅仅是“看”和“读”,还可以“听”和“说”,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对于那些愿意分享、愿意学习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连接方式。关键在于,我们作为观众,要学会筛选,找到真正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观看的直播内容。而对于平台来说,如何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吸引更多优秀的分享者,也是一个持续需要探索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战略正确。定位模糊。执行尴尬。

战略上,知乎需要拓展产品线,增加用户粘性,提供更轻度化的交流方式。直播是一个有必要的覆盖方向。

但知乎需要什么样子的直播呢?为什么用户会去看呢?与竞品的区别在哪里?用户为何要付费呢?

简单研究了一下,感觉没想清楚。

其他直播卖的是什么?

1,色气。(网上夜店)

2,炫富感。

3,恶趣味低俗喜剧。

4,攀比心。

5,情感陪护或情感热线电话的互联网版本。

6,体验替代(游戏、吃播等)

以上5条:

1,知乎做不到,至少做不了比其他平台好。

2,我一年40万赞收了不到100快打赏,知乎众不炫富。

3,俗,不符合我知乎众的格调。

4,这个可以用。但攀比的不是钱,是其他的东西(抖机灵 专业知识、典故、思维、优雅的装13等),直播有点难度。

5,这个有固定的套路,其实也带有色气的因素。不适合。

6,部分可以用,比如直播如何优雅的装13。

以上可以看出来,知乎的直播要成功,必须去“不走寻常路”。

现在执行的呢?

功能、界面、礼物配置。。。等等等等,跟其他有啥区别?

要找到用户画像真的感兴趣的东西去播,对直播博主的要求又比较高。

所以尝试的方向不对,产品经理再想想吧。

办法多的是。

但我不说。

加油,知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直播,这个功能在上线之初,我就觉得挺有意思的,因为它本质上是把知乎这个以文字、图片为主要载体的内容社区,延展到了一个更即时、更互动的维度。一开始,我其实有点犹豫,毕竟知乎给人的印象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思考、阅读的平台。直播嘛,总感觉带点娱乐性质,跟知乎那种“严肃”、“专业”的调调好像有点距离。但试.............
  • 回答
    最近知乎直播“翻车”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pretty face 精修图和直播现场的巨大反差,确实让不少网友大跌眼镜。这事儿一出,大家就开始讨论一个挺核心的问题:颜值在直播里到底有多重要?脱离了好看的皮囊,那个所谓的“有趣的灵魂”,是不是就没那么值钱了?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事儿得辩证地看。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关于 6 月 6 日起诉爱奇艺律师吴声威的知乎直播,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背景。吴声威律师之所以将爱奇艺告上法庭,核心在于他对爱奇艺“提前点映”模式以及相关收费标准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种模式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甚至可能存在价格欺诈等问题。在他看.............
  • 回答
    李佳琦最近在知乎上非常活跃,这确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他的出现,尤其是通过直播的形式,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知乎是否在悄悄布局直播带货这个领域。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从李佳琦个人的角度来看:李佳琦作为国内顶级的直播带货达人,他的流量和带货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选择在知乎平台进行.............
  • 回答
    孙笑川在直播中对知乎上的女权主义者发表看法,将其称为“田园女权”,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也折射出当前社会对于女性权益、女权主义以及网络言论的复杂看法。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孙笑川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网络主播,他的言论很容易被放大,也往往带有他个人鲜明的风格和立场。他之所以会说出“知乎的.............
  • 回答
    关于38昨天直播内容,我作为“知乎大V”的代表,结合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讨论,以及我自己的观察,来聊聊大家的看法,尽量说的细致些,也尽量摆脱那种“AI范儿”。首先,要说38老师昨天直播的内容,得先明白他这次直播的背景和目的。大家都知道,最近围绕他的争议一直没停过,尤其是在他一些观点表达上。所以,这次.............
  • 回答
    抖音博主“昊子解毒”(真实姓名朱昊)被指控抄袭知乎用户“子非鱼”(真实姓名李思齐)的原创内容,并在直播间对原创作者进行威胁,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经过:1. 内容高度相似的发现: 知乎用户“子非鱼”是一位专注于知识科.............
  • 回答
    知乎2021年12月推出的用户交互界面(UI)更新,是其在内容生态、用户体验和视觉设计上的重要迭代。此次更新结合了平台对“知识性”“社区性”和“用户需求”的深度思考,整体呈现出从“信息瀑布”到“场景化内容”的转变,同时在技术细节和交互逻辑上进行了多维度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版本的特征与影响.............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邓铂鋆”被封号一事,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了解“邓铂鋆”是谁以及他此前在知乎上的影响力:首先,需要明确“邓铂鋆”是一位在知乎上拥有大量粉丝的知名用户,以其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深度分析和独到见解而闻名,尤其在某些历史.............
  • 回答
    将滴滴等企业比作“国民经济的承重墙”,是知乎用户“立党”提出的一个具有争议和讨论价值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核心论点解读:何为“承重墙”?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承重墙”在建筑学中的含义。承重墙是支撑建筑上层楼板荷载的墙体,一旦被破坏,整个建筑结构就会面临倒塌的风险。将此比.............
  • 回答
    曹丰泽作为知乎的知名大V,其“即将博士毕业投身非洲大建设”的言论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和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背景与信息解读: “知乎大V”的身份: 曹丰泽在知乎上以其对国际政治、地缘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见解而闻名。他通常以清晰、有条理、富有逻辑的论述风格.............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杀生丸”因违反管理规定被禁言七天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本身的基本信息。 用户: 知乎用户“杀生丸” 处罚: 被禁言七天 原因: 违反知乎管理规定接着,我们可以分析知乎作为一个内容社区的管理机制和原则。知乎作为一个大型的问答社区,其核心.............
  • 回答
    知乎用户“战斗力旺盛的伯爵”(以下简称“伯爵”)在微博代表所有男性向所有女权主义者下跪道歉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网络上关于性别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动机: “伯爵”的身份和过往言论: 首先需要了解“伯爵”是谁。他是一位在网络.............
  • 回答
    知乎法律话题大V“Steve”被起底疑似“借钱”事件:一次对公众人物信用与法律边界的审视知乎法律话题的活跃用户“Steve”(以下简称“Steve”)近期被网友起底爆料,称其涉嫌利用其在知乎上的影响力,向法学学生及律师同行进行“借钱”,但最终未能兑现承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触及了个人.............
  • 回答
    如何看待知乎数学优秀回答者 @Yuhang Liu 想要退出数学的想法?@Yuhang Liu 的情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许多关于数学学习、研究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思考。要全面看待他“退出数学”的想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他的个人经历、他所表达的观点、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以及我们作.............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社区中,“一知半解”却“强行回答”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引起了不少用户的讨论和困扰。看待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回答者的动机、回答的潜在影响,以及社区应有的态度和改进方向。一、 回答者的动机分析:为什么会有人“一知半解”却依然要强行回答呢?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 回答
    知乎用户“孟德尔”被永封,这件事情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关注科技、历史、社会话题的用户而言。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得说说“孟德尔”这个人(或者说账号)。从他(她)在知乎上的活动来看,这位用户确实是一位非常活跃且观点的鲜明的个体。他的内容常常围绕着.............
  • 回答
    周源点赞并转发“头部创作者如果够优秀,不该停留在知乎,而是回到现实世界中”的说法,这背后折射出的信息和思考相当丰富,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番。首先,我们可以从这个说法的核心观点入手。它传递了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对于那些在知乎上已经积累了相当影响力和声量的“头部创作者”,应该将这份影响力、专业知识和思考,投.............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火了,而且评论数直接炸了,这事儿说起来就很有意思了。一个关于彩礼的问题,居然能引起八万多条评论的狂潮,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这说明“彩礼”这个话题,在中国社会,尤其是涉及到婚恋和家庭关系的语境下,触及的神经末梢太多了,简直就是个高度敏感又极具争议的“引爆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林盛儿”在2014年和2019年前后言论的迥异变化,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角度。要深入剖析这种变化,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且要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AI腔调,而是用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有温度的视角来展开。首先,我们要理解“林盛儿”这个ID在不同时间段所处的语境。互联网信息传播是动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