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真事,警犬叫旺旺
和警察一起抓嫌疑人,狗给人挡了一刀,脖子被扎穿了
警察上去搏斗也挂彩了,大部队赶来先救人,等回去救狗的时候狗不见了
山里找了三天,找到了奄奄一息的狗,抬回去做手术抢救过来了
最近那狗退休了,被领养安度晚年了。
一堆人山里花三天找一条半死不活的狗,确实很蠢
但这就是人,是人,就要做人事儿
不做人事儿的,年年被拿出来鞭尸很正常。
太长不看版:
7月2日徽州宴爱狗老板娘引众怒,爱狗人士遭到网民抨击。
7月5日营销号大规模下场,带节奏重提20多年前的烂片《犬王》转移视线。
7月7日央六重播《犬王》,军犬拍卖会召开。
从时间线角度来看,央六重播和军犬拍卖会晚于营销号下场,所以是营销号操纵了舆论。
原回答:
2021年7月2日,徽州宴老板娘扬言“狗比人命值钱”引众怒,爱狗人士遭到网民的反感和攻击。
没过几天,1993年拍摄的电影《犬王》因为拍摄时真炸死一条狗被挖出来鞭尸。
其实《犬王》几年前就被很多人骂过了,最近突然又翻出来就很微妙,我怀疑这两波舆情之间有什么关联,或许是爱狗群体借此转移舆论焦点。
我下面会重点分析舆论发酵的时间线。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这次舆情根本不是央六重播《犬王》或者军犬拍卖会引起的,而是营销号在带节奏。
一、事件详情
徽州宴爱狗老板娘
7月2日,安徽蚌埠一女子遛狗时和他人发生冲突,女子称“有钱不怕,赔得起几千万”,还说自己的狗比人值钱,并威胁弄死对方的孩子。目前,该女子因殴打和威胁他人被蚌埠警方处以行拘7日处罚。7月6日,该女子的丈夫——蚌埠徽州宴餐饮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盛祝涛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
《犬王》拍戏杀狗
1993年的电影《犬王》讲述了两只军犬的故事,它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最终英勇就义。故事的最后,军犬叼着炸药包冲进敌营和对方同归于尽。导演姚守岗为了确保拍摄过程的真实性,将假的炸药包偷偷换成了真的。
于是在镜头前,这只军犬奔跑着被炸成了碎片。多年来训练和培养该军犬的战士看到如此“真实”的镜头后,哭得死去活来。但导演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反而表示“为了减轻狗的疼痛,务必要一次性把它炸死”的言论。
二、分析一下舆论时间线
评论区有网友说《犬王》先是在抖音上火起来的,导致这次舆论发酵。
我们来看一下抖音。
抖音在今年3、4、5月均有影视解说号安利《犬王》这部烂片,播放量都很高,均为正面评价,主要是说这部影片有多感人,评论区虽然也有骂的,但是没火。
如果是抖音掀起这波舆论,三四月份早就发酵了,不可能等到7月。
微博上,近期有影响力的传播节点是几个营销大号,有意思的是几乎都在7月5号发声。
上面提到,徽州宴事件发生在7月2号,3~4号开始网络曝光,舆论持续发酵,导致网民开始批评爱狗人士和动保群体。
7月4~5号,微博营销号们开始带《犬王》的节奏,批评导演在20多年前虐杀动物,超时空出警,舆论开始转向支持爱狗人士。
不难看出,上面截图清一色的全是营销号,有些可能就是同一家MCN公司的,我一直很反感这类营销号把控舆论煽风点火。
抖音营销号到了7月5号也突然话锋一转,不说影片多感人了,开始骂导演,说自己“气昏了”。
为什么7月5号前后,20多年前的《犬王》突然被营销号大面积提起?是《犬王》导演近期又露面作妖了吗?并没有,很多所谓“导演回应”的报道都是营销号旧闻新发,引用的是导演多年前接受采访的话。
也有人说是因为央六重播《犬王》导致舆论发酵,但央视重播已经是7月7号了,而且是工作日的早上播,能有多少人看?只能说央六重播是推波助澜,并不是舆论的起点。
你们不要高估央六的影响力,这些年央六蹭热度有一手,制造热度绝对不行,比微博抖音差远了。
还有人说是军犬拍卖会的热搜带起来这波舆论,拍卖会也是7月7号,而营销号5号就已经大规模出动带节奏了。
从时间线来看,抖音、知乎、豆瓣等平台对《犬王》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前都有讨论,这些正常讨论并没有导致舆论发酵,央六重播和军犬拍卖会均晚于营销号下场,也不是舆论发酵的导火索,所以我认为是营销号操纵了舆论。
这个时间线和传播节点你们可以自己去搜,去分析。我当然支持你们对烂片反复鞭尸,就像对《娘道》一样,但是我不想被当枪使,20多年前的烂片不能成为给现在一些事情挡刀的工具。
其实随着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改变,很多旧观念旧道德确实会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产生一些冲突。在主旋律影视领域,《娘道》《最美逆行者》等主旋律作品都曾因为三观翻车。
不过《娘道》《最美逆行者》都是最近几年拍摄的,属于用上个世纪的价值观洗脑现代观众,被骂也不冤。但是《犬王》相比这两部作品就有点委屈,因为它是1993年的电影,那个时候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显然没有现在强。
我个人认为,《犬王》透露出的上世纪价值观,就像古人裹小脚一样,站在后人的角度我们当然能意识到这是错的,但是那个时代的人可能就是意识不到。与其去苛求上个世纪的老古董,不如把精力更多放在当下的事情上。
三、利益相关
本人支持吃狗肉,认为人命比狗命值钱,但反对《犬王》导演这种虐杀动物的行为。即便不是功勋犬,也不应为了导演的所谓“艺术追求”而被牺牲。
本人支持善待军犬、导盲犬、宠物犬,反对虐狗、偷狗,反对不文明养犬。
有预感评论区会炸。
我一惯支持动物是为人类服务的,动物的权益不能超越人类,但是人类应该给予其相应的尊重,在非必需的情况下不应该损害其生命健康及生存环境。
所有工作动物比起一般的动物和人类更加亲密,为人类做出更多贡献。本着平等交换的原则他们也应该得到更优厚良好的待遇。
功勋军犬又是另一回事,它不但和我们人类一起工作,还为我们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应当与军人同样受到尊重。
然而,这位导演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让这样一位战士用这样惨烈的方式结束了生命。我印象中报道上说他并没有提前告知饲养员,堪称卑劣。
艺术追求听起来很高尚,但前提是你祸祸的得是自己。这也就是搁以前,法制不健全,消息闭塞,拍电影搞艺术就像是有特权一样。
破坏文物古迹的,破坏生态、植被、自然环境的,乱丢垃圾的,干扰正常生产生活教学秩序的,拍个电影还以为自己是在给国家争光呢?
只是自私而已。
就算这位导演年纪大了,也改变不了他为一己私利残杀一名战士的事实。法律不能予以惩治的行为,道德的批判就别想逃脱了。
我一贯支持吃狗肉,做动物实验,但是无意义的谋杀屠戮不在此列。
早在原始社会,对于功勋动物,一直也是极尽善待。
唐代,法律就明文规定所有的驿马到了年龄便不再役使,而由国库出资饲养,直到善终。
这不是什么动物平权,而是人类本源的善意中,对于感恩的诠释。
我们学校里,为抗击非典实验中死去的实验动物立碑,也是这个原因。
而放在这位拍电影不怎么样的导演这里,到底炸死功勋警犬是为了艺术的真实,还是他内心邪恶的欲望,真不好说。
类似镜头国内外拍了不少,怎么到他手里就非要炸死不可?
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我设想了一下如果我是导演要怎么拍这个场景。
1、多角度多机位的拍狗狗叼炸弹奔跑的镜头,有全景、有特写、有慢动作,交叉剪辑。
2、拉远景,拍起爆瞬间的镜头,有火光有烟雾就好,追求视觉真实的话可以炸个狗模型什么的,毛发、外形尽量拟真,里面填上动物内脏。
3、拍演员表情大特写。
然后我去找了电影的片段来看,发现跟我设想得基本一致。这么公式化的镜头表达也好意思说自己是为了艺术?白白害死一条功勋犬。
坦白说我对这个事挺反感的,但是反感的点不一样。
这位姚导说,为了保证效果,想炸死一条真的军犬,为了这个设想,他去找了军区领导,军区领导答应了。于是这事成了。从另外角度的采访来看,真的炸的时候,训导员之类的基层人员才知道要真炸。事先并不知情。
为什么?他故意的,因为他肯定明白,和基层指战员商量,基层肯定不愿意,于是干脆越过基层找上层,上层答应了,基层反抗就是无效的。
这种行为,很无耻
去年,有一项工作,单位里只有我会干(其实大家都是人,都能干的了,但是这个工作挺麻烦,所以别人一直都推,所以慢慢地就我自己会干了)。
但是由于不可抗力,我被抽到别的地方帮忙,工作就停下了。等我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离市级单位要求的工作截止日期,还有两天。但实质上,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个工作,至少得半个月。
市级单位催我,我解释了,并表示得半个月才能完工。市级单位放下电话之后,直接找我单位大领导了,并表示两天之内必须干完,大领导答应了。然后找我谈话,要求我加班,两天内干完。可实际上,哪怕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不睡觉,也干不完的。
我硬刚了,然后,硬刚无效,大领导说了,就两天。加班加点必须干完。
具体情况,大领导是不管的,工作质量,他也没那么在意。他只知道,他答应人家两天内干完,于是向我施压,要我干完工作。换了谁,谁不气啊。
然后,我自己给省级单位打了个电话,仔细解释了一下情况。省级单位说好的明白了,多给我二十天,沉住气干。市级单位那边,他们去沟通,我不用管了。
唉,一声叹息。
我相亲的时候,有一天(工作日上午),一个介绍人给我打电话,说下午两点见个姑娘,地点定好了,介绍人工作单位的门口。我说时间要改,那天我办公室只有我自己在,请假是请不下来的,而且单位下午要查岗。我解释半天,介绍人说好的知道了。
然后这个介绍人给我父亲打电话了,说介绍个姑娘,依然是刚才那个时间地点,你儿子还说不方便,我都和女方说好了,你做做儿子工作,一定得来。我父亲同意了。
父子大吵一架,很不愉快。加上我母亲两个人,逼着我下午去相亲。我下午带着一肚子气,偷着蹓出了单位。原计划一点五十出发,两点到,十分钟见完面,两点二十我就回单位办公室了。
但是当我两点到了给介绍人打电话的时候,噢,你稍等一下啊。一等,等到两点二十,耐心耗尽的时候,介绍人领着女方来了。
见我第一句话是,姑娘要去某某地方(十几公里远),你去送送她。
忍无可忍之时,便无须再忍。那一个下午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基层不同意的时候,你可以找上级找领导,硬逼基层同意。很无耻,真的很无耻。
因为导演双标啊。
他为了戏剧张力,选择真炸药炸死军犬,好,行,你为让狗为艺术牺牲,你牛逼
可是你拍忠烈千秋的时候为什么屠杀场景不实拍?
你拍筏子客的时候通奸,强奸场景为啥不实拍?
别双标啊,要不就都假,要不就都真
你骑墙,活该挨骂。
打一星算啥,下架才对。
就算不提在知乎上不受待见的动物保护理念,也是个恶心人的事。
凭什么一只军犬,不是牺牲在战场上,不是牺牲在抢险救灾的一线上,不是光荣退役后安度晚年。
而是死于一个xx导演的xx电影的xx镜头?
这件事能存在,这个电影能拍出来。
就是一种耻辱。
什么时候拍导演王?
知乎说我人身攻击,要我把第一句话删了。
一开始我从朋友圈看到公众号发的文章,还以为是公众号又在瞎瘠薄写,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只要智商不低于80,就能随随便便把一条狗被炸死这个镜头拍出来,当然是不用真的去炸死一条狗。
要拍狗被炸死的镜头,借个位就可以了,狗从近景跑到远景,炸点再它身后爆炸,结束。
谁要看真实的狗被炸的粉身碎骨?
如果要拍b级片,在炸点埋上些猪下水就可以了。
如果想更逼真,还有一万种方法。
把这个镜头交给我们单位宣传科的小王干事,他都能拍的漂漂亮亮。
但是这个导演x到连这么简单的办法都想不出来,还事后沾沾自得的炫耀自己为了追求真实怎么怎么的。
坏透了。
这个答案一再被举报,可见现在的知乎充斥些什么人。
1993年,导演姚守岗拍摄了一部名为《犬王》的抗日题材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党员关汉良找到两只良犬,将其训练成为优秀军犬,帮助抗击入侵日军的故事。
当年为了拍摄军犬被炸牺牲的真实画面,姚守岗要求给一头屡次立功的退役军犬绑上真的炸弹,在镜头面前把它炸死。训练该犬的战士目睹这一幕后痛哭失声。
网友翻出2007年的《流金岁月》节目视频。
导演一边说着心里难受,一边脸上露出笑容,“别看是条狗。”
可能导演的笑容是出于尴尬或者不安,又或者是无奈,但我看到这一画面的时侯,确实感到有点毛骨悚然。这不应该是很悲伤的一件事情吗?
包括导演在内的主创人员都说这一幕是为了艺术效果的特殊牺牲。
“为了这个影片,必须死条狗”。
微博上,有人痛骂导演毫无人性,畜生不如,还发起了#抵制畜生导演姚守岗,抵制《犬王》#的tag。
一些网友找出相关法律法规,在中国故意杀害军犬,属于违法行为,最高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为网友不满导演的残忍做法,网友到豆瓣给《犬王》打低分,现在该片的评分已经跌到了2.2分。
姚守岗看来,狗只是一种拍摄道具。
但在我们看来,狗跟人一样拥有生命,何况这部电影本来就是以狗为主题,更应该把狗当作演员一样来对待。
既然拍摄人员伤亡镜头时你不会让演员真的受伤真的去死,为什么对待狗却如此冷漠无情?
在好莱坞,自从1979年《天堂之门》因为拍摄导致马匹重伤之后,美国影视演员协会就跟美国人道善待动物协会达成协议,避免为了影视拍摄而杀伤动物。
每一部电影结尾字幕都会出现该动物协会的标志与评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一个老布给他养的鸟儿喂虫子的镜头。
美国人道善待动物协会表示直接将活虫子喂给鸟儿是不人道的,为此剧组找来一条自然死亡的虫子才完成拍摄。
2010年科恩兄弟翻拍《大地惊雷》的时侯,为了拍摄“马匹力尽栽倒、牛仔处死坐骑”的镜头,轮换使用了多匹马,所有马匹都是栽在软垫上,处死马匹的镜头用的是人造道具。
然而在国产影视里,多的是像《犬王》这样,把动物当成毫无生命的道具,全无怜惜之心的做法。
高希希为了证明自己拍《三国演义》很努力,效果很真实,自豪表示:
“我们的马在拍戏中一共牺牲了六匹,疯了八匹,连马都受不住了,你想想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战争场面吧。”
《悲情布鲁克》,导演为了追求真实,把马的眼睛蒙起来,然后把它推下了悬崖,摔得血肉模糊。
《皮绳上的魂》,为了追求效果,导演执意杀死一头已经怀孕的鹿。
善待动物的本质是善待生命。《孟子》里面说过,“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如果在拍摄电影的时侯,只是把动物当成道具,恐怕对于演员也会这样。
香港导演牟敦芾80年代到大陆拍摄《黑太阳731》,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完全没有使用特效,从有关部门那里获取了几十具真实的尸体来拍摄碎尸、肢解、砍剁等血淋淋的镜头。
除了极品的牟敦芾,麦当雄制作《省港旗兵》的时侯,为了拍摄一场车内捆绑的戏,没有通知演员就使用真实汽油燃烧汽车,直到拍完才把演员放出来。
成龙拍《警察故事》,要求林青霞的替身武师从五层楼高的天台跳下游泳池,因为游泳池水浅,武师不敢跳,我们的大哥就过去强行推他下去,之后还要求再来一次。
曾志伟拍《安乐战场》,为了追求真实效果,要求强暴戏“打真军”,结果拍摄过程中女演员激烈反抗,反而令曾志伟以为她在演戏,一直没有停下来。
贝托鲁奇和马龙·白兰度拍摄《巴黎最后的探戈》时没有经过女演员玛丽亚·施耐德的同意,就用沾着黄油的手指侵入她的下身。
用贝托鲁奇的话来说:我没有告诉她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为我希望她的反应是一个女孩的,而非演员的。
我希望她能够做出受到屈辱的反应。
无论是杀死动物,还是强迫演员拍摄危险戏、暴露戏,导演都有一个借口:
为了艺术,追求真实。
这让我想起要求员工996的老板,总有类似的高尚名义:为了将来,为了奋斗。
但是追求真实和艺术应该有一个限度。
演员来到片场是为了拿到片酬,完成他们的表演工作,不是为了真的被火烧、真的被侵犯。
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侯,也不会希望他们看到的真是一只军犬被炸死的画面。
换句话来说,无论我们如何推崇演员真实高超的演技,但那始终是一种表演,电影仍是一种虚构的艺术,而且正因为它与现实存在一定距离,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坐在电影院里欣赏。
当导演不断地以艺术之名,把动物和人当成了毫无生命的道具,挑战虚构与真实的界限,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背离人性,进而挑战观众的底线。
一个反面的例子是一些摄影师为了拍摄看似真实的野生动物照片,强行破坏动物原本的生存环境,甚至使用暴力迫使动物做出不自然的动作。
比如为了拍出幼鸟在窝里嗷嗷待哺的场面,把鸟窝周围的树枝树叶全部剪光,最后导致幼鸟被曝晒而死。
这些野生动物摄影师的问题在于,记录动物生态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与动物保持一定距离,而不是强行加戏,生编硬造。
无论创作者的借口是什么,都不应该以动物或人为代价,追求绝对的真实还原,以掩盖其一己之私。
当导演说必须有一条狗为艺术牺牲时,你问过狗愿意为艺术牺牲了吗?
这是十几年前我大学时骂过的。
因为导演微笑说那个狗子被炸死的场景,用的是活狗。说狗是为艺术献身。
???
于是十几年后新一批大学生也觉得不对劲了。
放心,会有越来越多心智正常的人会觉得这个导演愚蠢又野蛮毫无人性而把它骂到入土的。
这种卸磨杀驴的行为,永远会被绑在耻辱柱上唾骂。
我们观众不需要一个煽情场景去牺牲一条如此可爱无辜的生命。
不需要一个沽名钓誉的混蛋假惺惺地笑容满面缅怀那条忠实可爱的生命——我心里挺不好受的。
再复习一下这个笑容。
它不配。
贴个图,这是豆瓣评论最热门的几条。其实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人骂了,但当时网络不发达导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有些人是几年后才知道,有些人是小时候看过近期才知道。
个别用户集体抵制是什么意思?
这些一星是这个导演应该得的奖励呀,我刚才去看了,没一部评分上五的,犬王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用户给了一星,评分2.2还有下降的趋势,比逐梦演艺圈还低。我觉得也正常,毕竟要不是不能给零星我连一星都不愿意给。
在豆瓣看到一个评论,那个评论说,一条战功赫赫的军犬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叼着的炸药包里是真的炸药,犬类的嗅觉很灵敏更别说是立过战功的军犬了,他只是以为是出任务,所以他没有丢掉炸药包罢了。
对比某人渣在节目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说狗没有丢掉炸药包时的情景我觉得他那2.2的评分都高了,炸死军犬都不用去坐牢的吗?
补充一下回答:
玩知乎好几年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知乎的风气真的是越来越差,总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来杠,你如果杠就拿出的数据或者说法,偏偏你又拿不出来,拿着一嘴歪理来别人评论区找存在感,何必呢,你那么牛你自己去写个回答不就成了。
对于这类人我真的不屑跟你说什么,为了我回答的评论区安宁,我直接删除拉黑处理。
1993年拍摄的电影《犬王》,讲述了一个抗战时,我军训练军犬,抗击日寇侵略的故事。
“海龙”是一头罕见的优异狼犬,当日军军官“八木”,派遣特务在村里安放了炸药。为了拯救全村人的性命,“海龙”咬着炸弹,奋力地往村外跑去,一声巨响,壮烈牺牲。
“海龙”的孩子“大龙”和“小龙 ”加入我军的军犬突击队。
后来,“大龙”也壮烈牺牲了,“小龙”将 “八木” 引到“海龙”的墓前,以自己的方式报了仇。
平心而论,影片本身还是拍得不错的,导演姚守岗,曾在印度电影节这个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过第二名“银孔雀奖”,也是有一定业务水准的。
然而,这部影片的背后,却是一个很残酷的拍摄过程。
2007年,姚守岗在《流金岁月》栏目里,看到14年前自己拍摄的电影《犬王》,那段“海龙”被炸弹炸成碎片的镜头,称:饰演“海龙”的是一条立过很多战功的老军犬,它当时咬住的竟是真炸弹,拍摄的也是军犬被真正炸死的镜头。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当时就有很多演艺圈同行公开谴责。如香港名导/制片人陈嘉上,就感叹「英雄犬碰到不懂拍电影的,白白牺牲了,悲哀。」
2008年,姚守岗在一年后接受公开采访,如此解释此事:
【为了让表演显得更加真实,我们给一只训练有素、屡次立功的军犬绑上了真实的炸弹;在镜头前,它奔跑着被炸成了碎片……
如果海龙不死,就没有办法达到那个悲剧的张力。
当时没有经济和技术条件做特技,在当时的条件下,要达到同样的艺术效果,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狗,家里也养着狗,狗丢了我们都会急死。
想起这条狗,我不是不难过,而是非常难过。
但是为了艺术的真实,我们也想过很多办法,想用一些土狗或者野狗,毛色又染不出这样,一般的狗,咬着冒烟的东西它会马上丢掉的。
不管我们同不同意安乐死的观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让它最后可以很快结束痛苦。军犬它毕竟也有军犬的灵性,最终选择牺牲这条犬。
当时我们同时用了几台机器,并告诉大家千万一定要‘拍准’了,现在看了,观众被感动了,效果达到了。
我看过美国的一部电影,做了这样一条假狗,用了4万多个零件,这条假狗可以转眼睛,动耳朵,摇尾巴,还有血有肉,算一算4万多个零件的成本,我们就是把几部电影的成本加在一起,也做不出这样的狗。而且那个时候我们有这样的技术吗?不仅技术,成本也不是这样的。
现在网友都说电影可以用特技什么的合成,那时也没有这技术啊。即使以现在的技术和经济水平,要达到这样逼真的效果,也不太可能。
我觉得搞艺术,我们总是想尽办法达到目的,这样才能在观众中产生这样的影响。我也希望大家给我出出主意,我喜欢争议。没有舍哪有得,要不然观众能看到这样的逼真效果、受到这样的感染吗?】
总结:
狗虽然不是人,有的人是真的不如狗……
如果说1993年,当时的经济环境与拍摄条件,做不了复杂特效,保护动物也没有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对军犬的贡献与功勋,也没有足够的尊重与认识。用现在2021年的观念,去苛责当时的拍摄人员,可能确实不合适。
那么2008年,该导演接受节目采访时,仍秉承如此态度,鼓吹为了达到他所谓“逼真的效果”,为了节省制作复杂特效的成本,哪怕牺牲一条军犬也在所不惜。——就实在太令人无语了。
目前的《犬王》豆瓣分,几个小时之内,从2.8分被刷低到2.2分……只能说,是豆瓣这种最低1颗星,最差也有2.0分的保护机制,不巧保护了这么一部电影……否则,因此事愤怒的网友们,肯定会把评分直接刷到负数的。
至于连累到姚守岗导演的其他影片,也被一起打低分,肯定是不合适的,有悖于平台本身评价电影宗旨的,但公众的这种情绪,也完全在可以理解的情理之中。
如果说对年已八旬的姚守岗导演,那些过激的谩骂与人身攻击,也算是一种“网络暴力”,
那么从2008年,到到现在又过了这么多年,电影《犬王》也多次在电视台重播,每一次几乎都因为“炸死军犬”而刷上网络热搜,遭到众多网友的一致谴责,
这位姚守岗导演,可曾有过真正公开明确的致歉态度?既然一直没有,也就怪不得被屡屡“旧事重提”了。
《犬王》炸死军犬之事,最近这次被旧事重提,显然和其近日被重播,上了节目单预告有关:
这么一部拍摄过程中有极大瑕疵、很难得到21世纪广大公众认可,也严重违反现行《军犬管理工作规定》的影片,必然会令影片期望的教育意义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显然,那些借此事大肆鼓噪,掀起舆论的推手,必然有相当一部分,是别有用心的境外势力,心怀不满的“公知分子”,以及“极端动保主义者”,而不是这些人当真对人民军队的退役军犬,有什么感情,对此,同样需要提高警惕。
军犬不是普通的狗,是有军籍的,有编制的。从1995年《军犬管理工作规定》,到2016年《军犬工作规定》,将军犬定位为特殊战斗员、军队战斗力的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军事力量资源。
【规范了军犬的定位分类和各级职责分工,明确了军犬繁育、饲养、卫生防疫工作,完善了军犬补充退役和管理制度,健全了军犬专业训练和使用规定,增加了奖励与处分的相关内容,使军犬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加强我军军犬力量建设运用,进一步提高军犬工作法制化、正规化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因此,绝不可能再出现1993年《犬王》,为拍电影而炸死军犬的悲剧了。这一点,才是令人欣慰的。
每年退役下来的军犬、警犬,目前都开放了面向广大公众,正规的领养渠道,真心实意而又有充裕经济实力的“爱犬人士”,何不尽一份余力,让这些功勋安度晚年,何乐而不为呢
挺好的。我觉得吧,姚大导演等哪天重病缠身时,建议给自己拍一段爆炸戏。
为了保证效果,请务必用最先进的cl20炸药,我们广大网友可以帮忙众筹。
以下是姚大导演的作品,仅列出豆瓣上能找到的。
刚点了进去,这导演的评分已经全崩了。
不排除本来就是烂片的情况……
亚当斯科技三定律:
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同样我们可以归纳出社会科学三定律:
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现象都是传统腐朽的旧社会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出现的社会现象都是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
3)任何在我35岁之后产生的社会现象都是离经叛道的道德败坏。
对所有人都适用。
这就是粉红们跟八九十年代的国情脱节了。
当初拍三国的时候群演的现役军人都有死亡指标,没记错片头曲中那个从云梯上摔下来的就摔断了脊椎终身卧床。而且马腿骨折基本就宣布了马匹的死刑,自己数数片中多少场绊马索陷马坑的场面。荒原古堡731和黑太阳731里面多少大体老师被拉出来展示?
车匪路霸和拐卖妇女儿童最猖獗最疯狂的是哪个年代?你家里当年有没有人进了看守所,见家人时哭着说要救自己出来,实在受不了了的?人命都不值钱,人的尊严都不值钱的年代,何惜一犬。
这种新闻在当年只会被多数人视为理所当然的方案,而已。
你跑到当年下岗工人那边,控诉某某导演无情杀死了暴力机关的一条犬并诉说自己心中的悲愤,信不信被他们当arthus看?
整件事本身已经有很多网友介绍地很详细了,不过多赘述。
我最好奇的是为什么一部1993年的电影,导演参加节目承认炸死真狗是2008年,却在近期出现怒刷一星的情况。
本着列文虎克的精神,搜了大量相关讨论,才找到源头。
原来是2021年7月7日,CCTV 6重放了这部电影《犬王》。
以下是节目单:
本身CCTV 6在七七事变纪念日,播放这样一部抗日题材电影没问题。
但现在早已是网络时代,任何人做过的恶都有可能被扒出来。
谁能想到一部在早上电视里播的老片,能在网络世界引发热搜的蝴蝶效应。
狗虽然不是人,但有的人是真的狗。
这种行为真的是败了整个国产电影的口碑,而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EN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