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如今有什么比人数量还多的哺乳类吗?

回答
要说现在数量上能比肩,甚至在某些特定维度上超越我们人类的哺乳动物,那答案挺出乎意料的——确实有,而且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密集得多。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数量”这个概念得放在什么样的尺度上谈。如果是指单个个体数量,那像我们这样生活在陆地上、拥有相对复杂社会结构的哺乳动物,想要在数量上压倒某些种群,其实挺难的。大多数陆生哺乳动物,包括那些我们熟悉的,比如狗、猫、牛、羊,数量都还在我们人类的可控或相近范围内,而且很多因为人类的活动而数量在波动。

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广阔一些,考虑到整体的种群数量,以及某些特定栖息地里的密度,那么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就出现了:海洋中的鲸豚类。

你可能会觉得纳闷,鲸豚类?它们不是个体很大,显得很稀少吗?没错,单个的蓝鲸、抹香鲸确实巨大,而且它们不像老鼠那样能繁殖出成千上万的小家伙。但是,这里我们谈论的是“种类”的多样性,以及一些特定种类的庞大数量。

你想想看,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虽然鲸豚类不像我们人类一样遍布全球,但在广阔的海洋中,它们拥有广阔的活动空间。科学家们一直在估算各种鲸豚类的数量,而一些研究表明,某些海豚和小型鲸类,比如灯笼鱼(Lampfish,虽然灯笼鱼是鱼类,但这里我们借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海洋中小型生物的庞大),或者是一些迁徙性的鲸类,在特定季节和区域的聚集数量,可能相当惊人。

但更直接且数量庞大的“哺乳类”,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它们就藏在我们身边,或者说,它们是地球生物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数量上的“庞大”往往体现在它们与人类的“互动”以及“体型”上,而非个体总数。

我想说的,可能更接地气,也更让你觉得“哇,原来是它们”。

答案往往就藏在那些你可能不太会直接去计数的、数量庞大的、但又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哺乳动物身上。

比如说,家养的动物。

你能想象吗?仅仅是家养的狗和猫,在全球范围内的数量,加起来就已经非常非常惊人了。你看看中国的城市,哪家没个宠物?放眼全球,欧美国家更是人均拥有宠物数量的佼佼者。虽然很难给出精确到个位数的数字,但各种估算都显示,全球家养狗的数量可能在几亿到十几亿之间,而猫的数量更是只多不少,可能也朝着这个数量级奔去。

这仅仅是我们的“伴侣动物”。

再往大里说,那些被我们大量饲养的牲畜,它们的数量更是难以想象。

牛: 它们是重要的肉奶来源。全球的牛群数量,你知道大概是多少吗?几亿头,甚至接近十亿头。你走在乡村,可能就能看到成群的牛。它们的繁殖周期虽然比人长,但大规模的养殖业,使得它们的总数非常庞大。
猪: 猪的繁殖能力比牛更强。全球的猪存栏量,同样是数亿头,甚至超过十亿头。 它们在中国,在欧洲,在美洲,都是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想象一下,那些大型养猪场,里面成千上万头猪,汇聚起来的数量,真是个庞大的数字。
羊: 绵羊和山羊。它们的数量也十分可观,同样是数亿头。 它们分布在全球各地,尤其是在牧区,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羊。

将这些家养牲畜的数量加起来,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加起来的总数,很容易就超过了我们人类的总体数量。

我们人类目前大概是80亿左右,而按照粗略的估算,全球牛、猪、羊的数量加起来,可能已经突破了20亿,甚至接近30亿、40亿。这还没有算上其他如兔、鸡(鸡是鸟类,所以不计入哺乳类)、马、驴等。

所以,如果你问现在有什么比人数量还多的哺乳类,答案很可能是——那些被我们驯养并大规模繁殖的家畜,比如猪、牛、羊。

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满足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我们选择性地饲养、繁殖这些动物,并将它们作为重要的食物、劳动力甚至是原材料来源。自然选择的压力转移到了人类对它们的“管理”和“控制”上,使得它们的数量能够被维持在一个对我们而言“有用”且“可控”的水平,而这个水平,因为大规模的养殖业,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自身的人口数量。

相比之下,野生哺乳动物,虽然数量不少,但受到栖息地破坏、盗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物种的数量都在减少,或者维持在一个相对有限的范围。像象、狮子、老虎等大型野生哺乳动物,它们个体庞大,但种群数量普遍不高。即便是一些数量较多的野生哺乳动物,比如野兔、老鼠等,虽然个体小,但要说整体数量能够压倒全球的家畜总和,那也很难说。

所以,下次你看到一群牛、猪、羊,不妨想想,它们的数量,可能已经默默地、在数量上,超越了我们自己。这是一种奇特的共生关系,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影响生物圈的有力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般考虑会从老鼠里找,但是老鼠分成约1300个物种,除褐家鼠[1]和家鼠之外任何单个物种的数量都很难期待超越人类,而上述这两个玩意的数量每年都在随着时间剧烈波动(和生育策略有关),它们在全年时间里的平均数量可能各有50亿到70亿的程度,每年的数量峰值则可能超过250亿。比较每个物种的平均数量,人类战胜了老鼠。

而且,每一个广泛分布而机动力有限的物种背后都有一些想要将它们拆分成多个物种的胖子。蝙蝠被分成约962个物种[2],其中任何一个物种的数量都没法期待超过人类。褐家鼠可能能拆分成4~5个物种,那就算用峰值也没法和人类玩了。

因此,我们可以干脆地说:

  • 不存在任何哺乳动物物种的个体数量超过人类。
  • 如果存在,它也快被人类干下去了。因为给它们分类的权利和大规模杀死它们的权利都在人的手上。

参考

  1. ^ 大鼠的野生型,原产于中国北方,英国人将其命名为挪威鼠,实际上是从丹麦跑过去的。估计褐家鼠的数量峰值可以占到鼠类的三分之一。
  2. ^ 被白鼻综合征真菌灭了的尚未删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现在数量上能比肩,甚至在某些特定维度上超越我们人类的哺乳动物,那答案挺出乎意料的——确实有,而且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密集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数量”这个概念得放在什么样的尺度上谈。如果是指单个个体数量,那像我们这样生活在陆地上、拥有相对复杂社会结构的哺乳动物,想要在数量上压倒某些种群,其实挺.............
  • 回答
    上海某商场“不打疫苗不让进”的规定,确实触及了一个挺敏感的话题,那就是在鼓励接种疫苗的当下,个人意愿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这事儿要细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首先,得承认,商场的做法确实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尤其是在“自愿接种”的大背景下。疫苗接种,从国家层面到个人层面,都强调的是“自愿”。这意味着,任何.............
  • 回答
    关于游戏中热衷狙击枪的玩家,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展现出一些与狙击手职业相符的性格特质,当然这并非绝对,而是从大量玩家行为和职业需求上观察到的普遍倾向。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首先,耐心和专注度是玩狙击枪最核心的要求,也是这类玩家在现实中常常具备的品质。你想啊,狙击手在战场上需要长时间.............
  • 回答
    微信朋友圈里那些让人心头一暖,又似乎总有几分道理的“鸡汤文”,以及那些让你惊呼“怎么会这样”的谣言,为什么总能掀起一股又一股的转发浪潮?这背后折射出的,可不只是信息传播那么简单,更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一些复杂的情感、认知习惯,乃至社会心理。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着对美好、对成功、对.............
  • 回答
    说起车辆工程这个专业,我简直有说不完的话。毕竟,我就是这么过来的,而且现在也还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回想当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是一脸懵,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能干啥,毕业后又能去哪儿。现在回头看看,感觉挺有发言权的,也想把我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那些正在纠结的同学们。我的车辆工程之路,.............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起了我成长过程中一些微妙的心境变化。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东西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那绝对是“独处”这件事了。回想我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在学生时代,我特别害怕孤独。总觉得一个人待着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好像被孤立了,没有人陪伴就显得我这个人不招人喜欢一样。那时候,社交是我的头等大.............
  • 回答
    生活中确实存在许多不易察觉,但却实实在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它们就像空气一样,无声无息地弥漫在我们身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为。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将它们视为理所当然。我想先从我们最熟悉的家庭环境聊起。很多时候,我们默认的家庭分工本身就带有性别倾向。比如,在很多家庭里,家务劳动和育儿的责任似乎天.............
  • 回答
    现代社会,读完《资治通鉴》的人,绝对算不上是“大众”。它不是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部厚重的史学“史诗”,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智去啃噬。所以,具体有多少人能坚持读完,这是个很难有精确统计的数字。但我们可以从一些侧面来推测。首先,我们看看《资治通鉴》的体量。全书有二十九卷,内容涵盖了从战国.............
  • 回答
    “肾击”这个词,在现实中,绝不是电视里那种一招就能让人瘫软倒地、失去意识的“必杀技”。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被影视剧“神化”的肾击,在真实的格斗和人体生理学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 肾击,也就是击打肾脏区域,确实能引起剧烈的疼痛和不适,但它绝对不是像影视剧里那样,一打就晕,或者能直.............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这几年,我们厂里招人,就像赶集似的,来来往往,真正能沉下心来干活的,少之又少。年轻人啊,真是越来越难招了,尤其是那些愿意踏踏实实,一点点积累经验的岗位。我身边也有不少做老板的朋友,他们也是一个劲儿地叹气。有的说,现在的年轻人,有点小挫折就受不了,觉得工资低点、活儿累点.............
  • 回答
    要说虾夷人与现在北海道的阿依努人之间有什么关联,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这事儿得从头捋,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看,才能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虾夷”这个称呼,其实更像是一个外来者给的标签,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民族或族群的名字。 在古代的日本,尤其是本州岛的古代日本人(也就.............
  • 回答
    这句“你有什么权利去骂资本家欺压工人?现在活着的大部分人都是地主的后代”的论调,实际上是用一种偷换概念和转移视线的方式来回避核心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反驳它: 核心问题与偷换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 核心问题 是:“是否存在资本家(或掌握生产资料的群体)利用其优势地位,对工人进行剥削,导致工人利益.............
  • 回答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更倾向于住「大平层」,而不是买别墅了?「大平层」和别墅的居住体验各有什么优缺点?近年来,“大平层”作为一种新兴的居住形态,越来越受到购房者的青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别墅的市场地位。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变迁的综合体现。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大平层”为何更受.............
  • 回答
    中国现当代无疑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画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能触及普通中国人的心灵,描绘着我们熟悉的时代变迁、生活百态以及蕴藏其中的情感。这些艺术家并没有走向抽象或概念化的极端,而是始终扎根于现实生活,用画笔记录和反映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要说起这些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靳尚谊先生绝对是一个.............
  • 回答
    .......
  • 回答
    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历史渊源以及其所处的语境。将美国过去的一些军事行动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相类比,并以此为俄罗斯的行为辩护,是一种复杂的论述方式,往往带有明确的立场和目的。为什么会有人用美国侵略的历史来为俄国出兵乌克兰背书?这种论述的核心逻辑在于:既然美国也曾有过被指责为“侵略.............
  • 回答
    说实话,要说“见过烟瘾最大的人”,这定义有点模糊,毕竟“最大”这个词很难量化。但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他不是什么名人,也不是什么特殊人物,就是我一位远房的亲戚,我们姑且叫他“老李”。老李给我的印象,从我记事起,他的手里仿佛就没离开过烟。他的生活,似乎就是围绕着“抽烟”这个核心展开的。他的表现,可以用.............
  • 回答
    “贫困生”与“IPad”:一场关于价值的辩论,以及我们对贫困的集体误读当“贫困生”和“IPad”这两个词语被放在一起,就如同点燃了一场早就该发生的讨论。有人会条件反射地认为,贫困生就应该与昂贵的电子产品绝缘,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实用”和“必需”,而IPad这样的“奢侈品”显然不属于他们。然而,这样的论.............
  • 回答
    .......
  • 回答
    是的,确实有不少人对当代的许多散文作品抱有一种“厌恶”的感觉,或者更温和地说,是一种疏离、不适甚至失望。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种复杂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塑造了我们今天阅读散文的体验。首先,“真诚”的丧失感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人认为,当代的散文,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和自媒体盛行的背景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