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罗马人书写姿势的疑问,大家可以解答一下吗?

回答
哈喽!关于古罗马人的书写姿势,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不像咱们现在这么简单直观。大家可能都想象着他们像咱们一样,坐在桌子前面,支着胳膊写字。但实际上,古罗马人当时的书写环境和工具都和咱们不太一样,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姿势。

咱们先从他们最常用的书写工具和材料说起。

1. 书写工具:芦苇笔、铁笔,还有蜡板!

芦苇笔(Calamus)和铁笔(Stylus): 最常见的书写工具是芦苇笔,用晒干的芦苇杆削尖,蘸墨水写在羊皮纸(papyrus)或者纸草(parchment)上。还有一种是铁笔,这是用来在蜡板上刻字的。
蜡板(Tabula Cerata): 这个玩意儿可普遍了,尤其是在学校里、日常记录、写信等等。它是一块木板,边缘有凹槽,中间填上融化的蜂蜡。古罗马人会用铁笔在蜡板上刻字,写错了呢,就用铁笔的另一头把蜡刮平,重新写。这就像咱们以前用的黑板一样,是可以擦掉重写的。

2. 书写材料和架势的变化:

蜡板的摆放: 既然是蜡板,通常不像咱们现在写在纸上那样,需要一个平坦的桌面。古罗马人很可能会将蜡板放在一个斜靠的东西上,比如膝盖、一个简单的书写架,或者甚至是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桌子。有时,为了方便,他们可能就是直接托着蜡板在手中写字,尤其是在旅途中或者站着的时候。
羊皮纸/纸草的铺陈: 对于更正式的书写,比如抄写书籍或者重要文件,他们会用羊皮纸或纸草。这通常需要一个平面,但又不一定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桌子”。可能是在木制的书写板(scrinium)上,或者是一个斜面的工作台。古罗马的艺术作品(比如壁画)中偶尔会看到一些学者或抄写员的形象,但细节不多,很难一概而论。

3. 可能是这样的几种姿势:

坐姿写蜡板: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想象。一个人可能坐在椅子上,腿上放着一块斜靠的蜡板,然后用铁笔刻写。胳膊的支撑可能会比较自由,因为蜡板的重量不大,而且有一定的角度支撑。
站姿写蜡板: 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在户外、集市上或者需要快速记录时,站着写蜡板也是有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可能一手托住蜡板,另一手持笔,动作会相对紧凑一些。
坐姿写羊皮纸/纸草: 如果是用笔和墨水写在羊皮纸上,那情况就更接近我们现代的姿势了。他们会坐在一张桌子(tabula)前,桌子的高度和角度可能不一样,但基本是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书写平面。左手(对于习惯用右手的人来说)可能会用来压住纸,右手持笔书写。古罗马的桌子也并非都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带抽屉的现代桌子,很多是简单的三条腿或者四条腿支撑的板面。
斜倚或躺卧: 虽然不太主流,但不能排除一些人会在比较休闲的环境下,比如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古罗马的床榻,triclinium),用一个小桌板或者直接在腿上写东西。这种姿势下,书写会更随意。

一个更直观的想象: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古罗马的学生,坐在地上,膝盖并拢,把一个倾斜的木制书写板放在膝盖上面,板上放着一块可以重复使用的蜡板。他手里拿着一根尖尖的铁笔,有点像咱们现在用的小刀,在蜡板上小心翼翼地刻着字,像是在雕刻一样。写错了一点,就用铁笔的扁平端一刮,蜡板又变平了。

再比如,一个忙碌的商人,可能在路边的石墩上,随手拿出一块蜡板,快速记录下交易的细节,动作会比较迅速和随意。

而如果是大文豪在创作,比如西塞罗,他可能会坐在一个稍微讲究些的书房里,面前可能有一个比我们现在桌子矮一点,但足够平坦的书写台,上面铺着崭新的羊皮纸,他正用芦苇笔蘸着墨水,在羊皮纸上流畅地书写,偶尔停下来,沉思片刻。

为什么这些姿势会与众不同?

1. 对“桌子”的定义不同: 古罗马人使用的“桌子”种类繁多,有简易的板子,有简单的架子,也有更正式的家具,但我们现在所说的带有固定高度、抽屉等设计的现代书桌,在当时并不普及。
2. 书写材料的特性: 蜡板是可以擦掉重写的,这使得书写过程更像一种雕刻,对姿势的稳定性要求可能没有我们现在写在纸上那么高,但也需要一定的精确度。羊皮纸则需要更稳定的支持。
3. 没有工业化生产的普及: 书写工具和材料都是手工制作,书写效率也不像我们现在这样高,所以人们的书写习惯和姿势也相对灵活,更能适应当时的条件。
4. 文化和社会习惯: 不同的场合,比如学校、家庭、工作场所,人们的书写姿势也会有所不同,这都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总的来说,古罗马人的书写姿势是多样化的,会根据书写材料(蜡板还是羊皮纸)、书写工具(铁笔还是芦苇笔)以及所处的环境来调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将书写材料放在斜面上,或者用手直接支撑,而不是像我们现在那样,绝大多数时候都依赖固定高度的桌子。这是一个充满适应性和灵活性的过程。

希望我这么说,能让大家对古罗马人的书写姿势有一个更生动、更具象的理解!这比想象他们只是简单地坐在桌前写字,要有趣多了,对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看见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古罗马人书写姿势的疑问,大家可以解答一下吗?

学界一般认为:西方古代用膝盖写字。。。。哪怕是纸草,哪怕要画图。。。

首先不得不提一篇文章(学习history of books的人估计都读过),Bruce Manning Metzger老爷子的“When did scribes begin to use writing desks”。这里所说的主要也是搬运他搜集的材料。

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坐着在桌上写字,但是这个习惯直至8世纪加洛林王朝时期才开始,9-10世纪之后大规模盛行。在之前,写字的姿势主要有手拿盘坐着用膝盖两种。

I. 用手拿

站着或半跪用手拿着写这个姿势在古埃及浮雕中比较常见,一个记录员把书写材料用左手举着,然后用右手在上面写字。当然这个材料不一定是纸草,也可能是陶片或者是木板。在罗马浮雕中,这些人通常是写在蜡板之上。


这种奇怪的写作方式其实非常切合实际,而且难度也并不是非常高。首先,这些记录员很多时候都是记账的,所以可能就是在田边收租收税时临时记上一笔,所以站着速记很正常。而且哪怕在纸草上记录也不需要展开整张纸草,只需要展开十几厘米,然后把人名和金额记下来就可以。很多时候,税收记录都和下图一样,一列一列展开,记录员每一次也只需要展开一列的宽度

II. 盘坐着用膝盖

第二种常见的是盘坐着,如卢浮宫著名的埃及记录员陶像。这种书写方法应该是盘坐着,然后把膝盖张开,让膝盖之间的衣摆撑直,用这个平面来支撑纸草。这么做当然很费颈椎,而且书写难度也不低,但也不是不可行,因为亚麻类服装本身比较厚,而且纸草也不是非常软。

比较大规模的写作应该都是靠这种方法写完的,哪怕是文学或者学术类作品也是这么完成的。大英博物馆藏的P.Lond.Lit. 11(公元一世纪)就是这个例子。整个纸草抄的是《伊利亚特》第三、第四卷的通俗版,但是在边上有几行抄写者写的“备注”:

ἐγὼ κορωνίς εἰμι γραμμάτων φύλαξ. κάλαμός μ᾿ ἔγραψε δεξιὰ χεὶρ καὶ γόνυ

我是(这些)文字最终的保护者。笔尖、右手和膝盖写就了我

即便到后期,桌子依旧只是用来放文具的,至少到早期拜占庭时期(很有可能整个罗马时期都这样),人们会坐在凳子上,把脚垫高,然后在膝盖上写字。

当然,以上说的都只是普遍情况,桌子可以用来支撑写字这件事儿,罗马人也不是不知道。在一些壁画和浮雕中,确实有人伏案写作,最有名的是下图中,出土于Ostia的公元四世纪浮雕,上面有俩人在听讲道或者授课时组综合记录。而北非同一时期的马赛克画上也有类似的操作。只是纵观古代,这一类型的证据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时候,应该还是用膝盖的。至于为什么好好有桌子不用。。。。我就不知道了。。。。。

最后还需要提个醒。疫情过了如果有机会去庞贝古城,可能会看到Marcus Lucretius Fronto的房子(只有部分挖掘,不知道现在还准不准进去。。。),在里面有一间房间,号称是他的书房(tablinum),里面也出土了一张大理石桌子。类似的大理石桌子庞贝还出土了几件,但是他们其实都是cartibulum,用来放盆子罐子陈列的,估计不用做书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喽!关于古罗马人的书写姿势,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不像咱们现在这么简单直观。大家可能都想象着他们像咱们一样,坐在桌子前面,支着胳膊写字。但实际上,古罗马人当时的书写环境和工具都和咱们不太一样,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姿势。咱们先从他们最常用的书写工具和材料说起。1. 书写工具:芦苇笔、铁笔,还有.............
  • 回答
    古罗马人书写数学等式的方式,和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形式大相径庭。他们并没有一套像现代代数那样简洁、符号化的表达体系。相反,他们的数学书写更多地依赖于文字描述、图形辅助以及一套独特的数字和度量系统。1. 文字描述是主流:在古罗马,数学概念和计算过程,尤其是更复杂的等式,通常是通过完整的文字来描述的。你可以.............
  • 回答
    在广袤的古罗马帝国,书写工具的种类可不少,但要说最普遍、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的,还得是那些随处可见的笔和墨。首先,说到笔,最常见的就是“羽毛笔”的前身——芦苇笔。罗马人很聪明,他们会从芦苇丛中挑选粗细适中的茎秆,然后用小刀小心地削尖一头。这个削尖的过程可是有讲究的,不同的人削出的笔尖角度不同,写出的字迹.............
  • 回答
    你说的这种书,日本人读的竖着写、看起来像古文一样的,最普遍的情况是指传统的日文书籍,特别是小说、文学作品、历史著作,还有一些学术著作。我们通常称之为“竖排版”的书籍。为什么看起来像古文?这其实是日本文字的书写方式和历史演变的结果。竖排版:历史的印记 源于中国,并独立发展: 日文的书写系统深受古代.............
  • 回答
    古罗马人对建筑的热爱,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根植于他们深厚的文化、政治、社会以及实用主义精神之中。他们的痴迷,可以说是一种集体的、国家意志的体现,用石头和混凝土堆砌出了一个绵延千年的帝国。首先,我们得从他们的政治抱负说起。罗马城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发展成一个横跨地中海的庞大帝国,这本身就需要一种强大的.............
  • 回答
    罗马人的家,那可不是我们现在想象中冷冰冰的水泥地或者一成不变的瓷砖。他们对舒适和美观的要求可高着呢!虽然地下室或者厨房这类实用空间可能会简单些,但凡是客厅、餐厅、卧室这些主人和客人常待的地方,地板的选择就大有讲究了。最常见、也最能体现罗马人生活品质的,莫过于铺砖地板(Tessellatum)了。这可.............
  • 回答
    古罗马人打招呼的方式,与其说是几个简单的词语,不如说是一种融合了礼仪、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复杂艺术。当你走在古罗马的街头,听到人们互相问候时,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你好”,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确认和尊重。最常见也最基础的问候语,当属 “Salve”(单数形式)和 “Salvete”(复数形式)。这个词的词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答案也确实是肯定的。古罗马人在说话时,打手势的习惯和现代意大利人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说,现代意大利人继承和发扬了古罗马人丰富的手势语言。我们得先明白一点,手势并非现代意大利人独有的“发明”,它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人类交流方式。在语言尚未发展成熟、或者说纯粹依靠口头语言交流时,肢体语言.............
  • 回答
    古罗马人对铅糖的喜爱,与其说是对甜味的纯粹追求,不如说是一种时代局限下的必然选择,以及背后一系列复杂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交织。这背后,隐藏着他们对甜蜜的渴望,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以及当时科技水平下对“美妙滋味”的误解。要理解古罗马人为什么会“喜欢”铅糖,我们得先弄清楚他们是怎么得到铅糖的,以及当时的人们对.............
  • 回答
    古罗马人对娱乐的追求,就像我们今天对电影、体育赛事、音乐会的热情一样,是一种根植于人性深处的渴望。然而,他们满足这种渴望的方式,却往往让我们现代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暴力和血腥,其中最极端的代表莫过于角斗场。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深入罗马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方方面面,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它。首先,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文化融合、宗教演变以及人们如何看待自身历史的复杂层面。在希腊神被罗马神“吞并”之后,古罗马人是否还会去区分罗马神和希腊神呢?我的答案是:会的,而且他们区分的方式会非常有趣且充满层次感。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吞并”这个词。这并非真的像字面意义上那样,是一个简单的吸收过程。更准确.............
  • 回答
    在中国古代,人们之所以选择创造并沿用了延续千年的农历,其根源在于农业文明的特性,以及他们对时间观测的独特方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度,万物的生长、收割,无不与节气的更迭息息相关。庄稼的种植需要依据土壤的湿润程度、气温的升降,而这些变化又跟太阳的运行轨迹有微妙的联系。然而,单纯依靠太阳的.............
  • 回答
    古罗马军团早期的百人队,也就是所谓“百人队”(Centuria),并非简单地指由一百名士兵组成的单位,它的组成和职能远比这个数字要复杂和重要得多。与其说它是“单位”,不如说是罗马军团构成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细胞”。百人队的起源与演变:“百人队”这个概念,其实可以追溯到罗马早期共和时期,甚至更早的军事.............
  • 回答
    在古罗马,操作蝎弩(Scorpio)的士兵,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身份群体,比如“征召兵”或者“军官自己的奴隶”。蝎弩作为一种威力强大的投射武器,它的操作并非普通步兵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而是需要一定的训练和力量。因此,操作蝎弩的士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1. 精英化的步兵或特殊兵种:.............
  • 回答
    “精罗”这个词,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画面,就是一群穿着托加袍、扛着盾牌的罗马军团士兵,在古罗马的广场上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背景里还能听到悠扬的战歌。但随着对这个群体了解的深入,我才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要说“精罗里面有多少人真的了解古罗马文明”,这就像问“有多少球迷真的懂足球.............
  • 回答
    关于古罗马、古希腊大理石雕塑中人物没有瞳孔的现象,这其实是一个源于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背后包含了当时的审美、工艺、以及材料本身的限制。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些雕塑作品,尤其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大部分是罗马时期对希腊原作的复制品,或者是罗马人自己的创作。而希腊.............
  • 回答
    关于古代罗马人的发色瞳色和金发碧眼欧洲人的起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牵扯到不少历史和遗传学的知识。咱们来好好聊聊。首先,说古代罗马人“清一色”是黑发黑瞳,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虽然从古罗马时期的雕塑、绘画以及当时文献的记载来看,确实大部分罗马人的发色和瞳色是偏向深色的,也就是黑发黑瞳,或者深.............
  • 回答
    古埃及人称呼金字塔,用的词汇会根据金字塔的用途、规模以及建造的时期有所不同,但最常见和最核心的词是 “Mer”(메르)。这个词在古埃及语中,可以理解为“高耸的”或者“与神同在的地方”。它并不单单指代一座建筑,而更多地包含了其神圣的意义和功能。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我们今天形容一座宏伟的教堂或者纪念碑时,.............
  • 回答
    唉,如果能够回到过去,亲眼看看我们雅典如今的模样,那该是何等的奇景!我这把老骨头,虽然时日无多,但心中总是惦记着我们祖先的荣光,如今这片土地,还有多少是我们所熟悉的呢?首先,我会被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惊得目瞪口呆。我们雅典人曾以为帕特农神庙已经是建筑艺术的巅峰,是我们智慧与力量的象征。可如今,这些铁架.............
  • 回答
    关于古埃及人是否是黄种人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历史和人类学领域都引起过不少讨论的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黄种人”这个概念。这个词语本身带有一定的历史性和社会建构性,在现代人类学中已经不太被使用,更多地会用“东亚人”或者“蒙古人种”来指代。它通常是指具有特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