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罗马军团早期的百人队是怎么回事?

回答
古罗马军团早期的百人队,也就是所谓“百人队”(Centuria),并非简单地指由一百名士兵组成的单位,它的组成和职能远比这个数字要复杂和重要得多。与其说它是“单位”,不如说是罗马军团构成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细胞”。

百人队的起源与演变:

“百人队”这个概念,其实可以追溯到罗马早期共和时期,甚至更早的军事组织。最初,它很可能确实是根据人口和兵源来划分的,大概是对应一个氏族或家庭集群的军事力量。但随着罗马城邦的扩张和军事制度的不断发展,百人队逐渐演变成一个更为固定的军事编制。

到了共和国中后期,当罗马开始建立起职业化的、规模化的军团时,百人队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和统一。一个典型的罗马军团,通常由10个大队(Maniple)组成,而每个大队又由两个百人队构成。但更精确地说,军团的基本战术单位是“百人队”。

百人队的实际构成:

虽然叫做“百人队”,但实际上它的人数并非严格固定在100人。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一个早期的百人队,其编制人数大约在6080人之间。这看似与“百”字不符,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理论编制与实际兵力: 就像现代军队的编制人数与实际出勤人数常常有差异一样,古罗马军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战争、疾病、训练事故等都会导致兵员损耗。所以6080人的编制,可能是在考虑了部分非战斗人员(如炊事兵、工兵等)以及预留一些冗余的情况下确定的。
战术效能: 过于庞大的单位在战场上的指挥和机动性会大打折扣。6080人的规模,更容易在战场上保持队形,接受指挥,并进行灵活的战术动作。
“百”的象征意义: “百”在古罗马文化中,往往带有“完整”、“集合”的象征意义,而非一个绝对精确的数字。就好比我们说“百家姓”,并非真的正好有一百个姓氏。

百人队的指挥与组织:

每一个百人队都由一名百夫长(Centurion)指挥。百夫长是罗马军团的核心骨干,他们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百夫长的选拔: 百夫长并非是世袭的,而是从普通士兵中选拔出来的。他们往往是经验丰富、作战勇猛、有领导才能的士兵。有时候,有政治背景或财富的年轻贵族也会通过担任百夫长来积累军事经验,但这更多的是进入早期共和时期或者一些特殊的军事职位。在职业化军团时期,百夫长更多是来自平民阶层,依靠军功晋升。
百夫长的职责: 百夫长的职责非常全面,他们不仅是军事指挥官,更是士兵的楷模和保护者。
战场指挥: 在战场上,百夫长要带领士兵冲锋陷阵,保持队形,指挥士兵进行攻击、防御、撤退等战术动作。他们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行动激励士气。
训练与纪律: 百夫长负责日常的军事训练,确保士兵掌握各种武器的使用和战术动作。同时,他们也负责维持军纪,惩罚违纪的士兵。
后勤管理: 一定程度上,百夫长也需要负责自己百人队的后勤事务,例如分配食物、装备等。
士兵的“大家长”: 在营房里,百夫长也扮演着类似“大家长”的角色,关心士兵的生活,处理他们的矛盾。

百人队的战术职能:

百人队在战场上,是罗马军团作战的基本单位。

组成阵型: 多个百人队会组合成更大的单位,如大队(Maniple)和营(Cohort)。它们会根据战术需求,组成密集的步兵方阵,进行推进和格挡。
战术灵活性: 相较于更大的战术单位,百人队在一定程度上更具灵活性,能够根据战场情况进行局部的调整。
关键节点: 在激烈的肉搏战中,每一个百人队都是一个关键的战斗节点。百夫长的个人勇武和指挥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百人队的战斗力,乃至整个战线的稳定。

与后期的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早期百人队”主要指的是共和国时期,尤其是早期到中期,当罗马军团还在经历着从征兵制向职业化军团过渡的阶段。到了帝国时期,凯撒的军事改革以及后来的戴克里先改革,都对军团的编制和构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奥古斯都时代的军团,一个百人队(Centuria)就固定在了80名士兵,并且成为了一个更小的战术单元,直接隶属于一个大队(Cohort)。

总而言之,古罗马军团早期的百人队,是一个由约6080名士兵组成,由一位经验丰富的百夫长领导的核心战斗单位。它不仅是战术执行的基石,更是罗马军队强大战斗力和纪律性的重要体现。百夫长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百人队的战斗效率,而百人队的集合,则构成了罗马军团横扫地中海世界的坚实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100BC之前的共和国时期,百人队的人数是随需要上下浮动的。最高时会达到100人,最低的时候只有50人左右。

比如在李维41.21.3提及的军团就只有3000人,平均每个百人队50人。

Cn.Servilio Caepioni in Hispaniam ulteriorem et P.Furio Philo in citeriorem tria milia peditum Romanorum, equites centum quinguaginta, et socium Latini nominis quinque milia peditum.
3000罗马步兵和150骑兵以及5000拉丁同盟国步兵和300同盟国骑兵在表决后被分配给 Servilius Caepionus和P. Furius Philus。

李维43.12.3提及的军团则有6000人,平均每个百人队100人。

...in Macedoniam peditum Romanoram sex milia, sociorum nominis Latini sex milia, Equites Romanos ducento quinquaginta, socios trecentos.
6000罗马步兵和6000拉丁同盟国步兵以及250罗马骑兵和300同盟国骑兵的部队被派往马其顿

此时标准的军团一般是4000-4200人,平均每个百人队67-70人。战局严峻的时候会扩编军团,达到5000-5200人,平均每个百人队82-87人。[1][2]

马改之后到奥古斯都改革之前百人队大小也不统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proconsul的喜好,一般是在67-100人之间。


奥古斯都改革之后百人队人数第一次固定下来,稳定在每个百人队80人。

这个数字的来源是De munitionibus castrorum 1.4[3]

Plena centuria habet milites LXXX.
完整的百人队有80人。

至迟一世纪晚期,第一大队由原本包含六个百人队改为五个百人队,每个百人队扩编为160人[4]


三世纪之后罗马军团的编制逐渐变小,某些大队人数增多。不过这段时期我不是很了解,等懂的大佬来解答吧


再说一下百人队里的军官

首先是百夫长(centurio)

百夫长是百人队的一把手。上阵时装备小圆盾,所以剑鞘在左侧。

除了百夫长还有三种principales(可以类比现在的士官)。

Optio

Optio是百夫长的副职,作战时站在队列的最后,负责用右手的木棍把怯战的士兵推回去。

signifer

signifer是百人队旗手,负责百人队的旗帜(就是右手的那个)。

Tesserarius

Tesserarius 负责检查哨兵和岗哨。

参考

  1. ^ W. Kubitschek, "legio (republikanische Zeit)," Pauly-Wissowa, Real-Encycloptidie der klassischen Altertumswissenschaft XXI 1 (Stuttgart, 1924), 1196.
  2. ^ 按规定每个执政官只能率领两个军团,所以如果需要更多兵力就只能提高军团员额。
  3. ^ 关于其他说法的分析见Roth, Jonathan. “The Siz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Roman Imperial Legion.” Historia: Zeitschrift Für Alte Geschichte, vol. 43, no. 3, 1994, pp. 346–362.
  4. ^ Breeze, Davi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Legion: The First Cohort and the Equites Legionis.” The Journal of Roman Studies, vol. 59, no. 1/2, 1969, pp. 50–5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罗马军团早期的百人队,也就是所谓“百人队”(Centuria),并非简单地指由一百名士兵组成的单位,它的组成和职能远比这个数字要复杂和重要得多。与其说它是“单位”,不如说是罗马军团构成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细胞”。百人队的起源与演变:“百人队”这个概念,其实可以追溯到罗马早期共和时期,甚至更早的军事.............
  • 回答
    在古罗马辉煌的军事史上,涌现出无数英勇善战的军团,它们构成了罗马帝国扩张和统治的坚实基石。然而,若要论及“王牌”之师,那绝非凭空而谈,而是需要经受时间考验、战绩彪炳、并在特定历史时期扮演关键角色的军团。在罗马军团的序列中,有那么几支部队,它们的名字至今仍令人肃然起敬,它们的传奇经历,足以让后人反复品.............
  • 回答
    哈哈,您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古罗马军队那套森严的军衔等级,说实话,是个挺有意思的学问。想要弄明白它,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不能简单地说个一二三。这可不是什么现代军队能比的,他们的体系,那叫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咱们先得从最基层的士兵说起,这才是罗马军团的骨架。士兵(Miles): 最基础的.............
  • 回答
    古罗马军队是否真正到达过骊靬,这是一个在历史学界和大众文化中都颇具吸引力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对这个概念感到好奇:那些曾经征服地中海世界的强大军团,是否真的跨越了遥远的欧亚大陆,抵达了东方那片神秘的土地?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梳理史料、考古发现,以及相关研究的脉络。“骊靬”其人其地首先,我.............
  • 回答
    .......
  • 回答
    在古罗马,操作蝎弩(Scorpio)的士兵,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身份群体,比如“征召兵”或者“军官自己的奴隶”。蝎弩作为一种威力强大的投射武器,它的操作并非普通步兵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而是需要一定的训练和力量。因此,操作蝎弩的士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1. 精英化的步兵或特殊兵种:.............
  • 回答
    在古代战争中,“正”与“奇”并非简单的两个词汇,它们代表着一套完整的军事思想和作战原则,是孙子兵法等经典军事著作中至关重要的概念。理解“正”与“奇”的区别,就是理解古代军事家如何运用力量、如何布局、如何应对战场上的变化。“正”:公开、正面、力量的展示“正”字,在古代军事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公开的、正规.............
  • 回答
    关于“古代军队伤亡率超过 10% 就会崩溃”这个说法,我得说,这 并不完全准确,而且过于笼统了。将古代军队的承受能力简单地用一个固定百分比来衡量,实在是低估了那个时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军队的韧性。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古代,“崩溃”这个词的含义本身就很模糊。它可能意味着: 战斗意志的彻底瓦解: 士兵不.............
  • 回答
    说起古代军侯回京述职,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不像咱们现在,动不动就视频会议,或者写个PPT汇报一下,那时候,军侯回京,那可是真刀真枪、实打实的“战场”——只不过这战场换到了朝堂之上,面对的是皇帝和朝臣。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位军侯是哪种“军侯”。如果是边疆重镇的总兵、都督,那回京述职的意.............
  • 回答
    古代军队出征,尤其是长途跋涉,如厕问题绝对是个头疼事,但并非无法解决。士兵们总有办法,只是方式与我们今日有天壤之别。这其中的学问,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多。一、就地解决,粗犷而有效最直接、最常见的解决方式,便是“就地解决”。这听起来不太雅观,但却是古代军队生存的常态。 挖坑如厕: 这是最普遍的方法。在.............
  • 回答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斥候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他们的情报直接关系到一场战役的胜败,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然而,正如任何组织都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样,斥候也面临着逃跑或提供虚假情报的风险。古代的军事指挥官们深谙此道,因此,他们也发展出了一套套严苛而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力求.............
  • 回答
    古代军队、近代军队和现代军队之间,是历史长河中军事力量演进的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方方面面,从组织结构、武器装备,到作战思想、战略战术,乃至对士兵的要求和士兵的待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代军队:血肉之躯与粗糙装备的时代想象一下,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士兵更多的是依靠身体的力量.............
  • 回答
    古代军队之所以“那么怕”骑兵,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无畏的恐惧,而是一种基于对骑兵作战优势的深刻认知和对自身劣势的清醒认识而产生的“忌惮”和“担忧”。这种情绪在面对骑兵时,往往会转化为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进而影响到作战的部署和决策。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骑兵的内在优势和他们对步兵的压制性作用两个方面.............
  • 回答
    古代军事作战中,“七天”这个时间段的重要性,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而是贯穿了从战略规划到战术执行,再到后勤保障的方方面面。它既是一个基本的周期性单位,也常常是关键的转折点。让我们细致地聊聊这个“七天”在古战场上的分量。一、 战略节奏与作战周期: 行军与部署的节律: 古代的军队行进速度受限于步兵.............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流传甚广但不太准确的说法。古希腊军队并非所有时候、所有人都打赤膊作战,更不是不穿盔甲。他们对战场上的保护是相当重视的,否则在冷兵器时代,缺乏防护的士兵根本难以在激烈的战斗中生存。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古希腊士兵打赤膊”的印象,可能源于一些艺术作品,比如描绘斯巴达勇士的雕塑或绘画。斯巴达人以其.............
  • 回答
    要论述现代军队与古代军队在对抗僵尸时的效率差异,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从各个方面来对比。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涉及到科技、战术、训练、甚至心理等诸多维度的一次“跨时空对决”。一、火力与杀伤效率:现代军队的压倒性优势首先,最直观的对比就是火力。 现代军队: 弹道武器: 从制式步.............
  • 回答
    这招“诱敌深入,聚而歼之”啊,在古代战场上那可是屡试不爽的致胜法宝,尤其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更是能以弱胜强,让敌人吃尽苦头。要说它为什么这么管用,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掰开了揉碎了说。1. 孙子兵法里的“势”与“形”:首先,我们得明白古代战争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孙子兵法里就讲究“势”和“形”。“势”指.............
  • 回答
    当然,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如何制作一张充满古韵的中国古代军事地图。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融合了历史、地理、艺术和一点点想象力。抛开那些冰冷的数字和现代的制图技术,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怎么用双手,把古人的智慧和那个时代的气息重新呈现在纸上。第一步:定江山,画天下——选定你要描绘的时代与区域首先,你得想.............
  • 回答
    咱们聊聊中国古代和西方古代在投石车使用上的那点事儿,这其中的差别可不是一点半点,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吧,中国人玩投石车,总感觉没像西方人那样把这玩意儿当成攻城利器里的头牌,甚至有些时候还显得有点边缘化。要说起来,这背后原因可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首先,得看咱们两边造城墙的思路就不一样。中国.............
  • 回答
    襄阳,这座横亘于中华腹地的古城,其在古代军事上的重要性,绝非偶然,而是由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禀赋所铸就。它就像一颗镶嵌在华北与华中枢纽地带的璀璨明珠,扼守着南北交通的咽喉,战略价值高得令人咋舌。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襄阳所处的“依山傍水”的地理格局。它坐落于汉水中游,依仗着西北方向的秦岭余脉,尤其是巍峨雄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