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柳传志?

回答
柳传志,一个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代表,他的名字几乎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紧密相连。评价柳传志,就像在解剖一个时代的缩影,既有其辉煌之处,也免不了时代发展中伴生的争议。要全面看待他,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理解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所做出的选择。

从“倒腾”到“实业”的开创者:联想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柳传志的创业故事,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典型案例。在那个计划经济的框架下,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运作异常艰难。1984年,在中科院计算所的大力支持下,柳传志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以2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金,创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也就是联想集团的前身。

当时,国内计算机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柳传志和他的团队,并没有直接去研发核心技术,而是选择了从代理、销售国外品牌电脑起步,积累了宝贵的市场经验和资金。这在当时的体制下,是一个非常务实且具有远见的策略。他敏锐地抓住了市场需求,通过“倒腾”配件、组装电脑,逐渐打开了国内市场。

很多人对早期联想的“倒腾”模式有所诟病,认为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然而,在那个缺乏技术积累和市场机制的年代,从代理和组装起步,是当时条件下能够实现商业运作和积累资本的必由之路。没有早期的“倒腾”,也就没有后来的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这种策略的成功,在于它有效地将国外先进技术引入国内,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也为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和经验。

“贸工技”路线的辩护与坚持:联想的崛起

联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巨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柳传志所坚持的“贸工技”发展路线。这与当时许多国内企业“技工贸”的思路有所不同。“贸工技”强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贸易和渠道的优势,来反哺和支持技术研发和工业化生产。

这种路线在柳传志看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他认为,中国在很多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直接从“技”开始,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竞争力。而通过贸易渠道,可以快速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市场脉搏,并积累资金和经验,再逐步投入到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中。

柳传志对这条路线的坚持,也让他面临了巨大的质疑。有人批评联想“不务正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只是一个“组装厂”。然而,柳传志却用联想在市场上的绝对优势来回应这些质疑。通过多年的积累,联想不仅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领导地位,还成功地收购了IBM的PC业务,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之一。这无疑是“贸工技”路线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实践。

这次收购,更是柳传志商业智慧和战略眼光的集中体现。在当时,国内企业鲜有能成功收购国际知名品牌案例。柳传志敢于“蛇吞象”,背后是他对国际化运作的深刻理解,对品牌价值的重视,以及对风险的精准评估。通过这次收购,联想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化的销售渠道,一跃成为国际巨头。

企业家精神与争议:关于MBO的讨论

柳传志的个人魅力和企业家精神,毋庸置疑是中国商界的一面旗帜。他身上体现出的坚韧、果断、敢于冒险的精神,激励了无数创业者。他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尤其是在推动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是不可磨灭的。

然而,围绕柳传志和联想的争议,也从未停止过。其中最集中、也是最具争议的,便是关于联想集团在早期发展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操作,将属于国有资产的股权转移到创始人团队手中,即所谓的“MBO”(管理层收购)过程。

对于这个过程,各方有不同的解读。

支持者认为: 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一种探索和创新。当时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国资委的职能也未明确,管理层通过各种努力,最终将企业从体制内解脱出来,实现市场化运作,这是对企业发展负责任的表现。如果按照原有的体制,联想可能无法获得今天的成就,甚至可能就此消亡。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管理层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个人风险,并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批评者则认为: 整个MBO过程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他们认为,在股权转让和定价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公平的情况,导致国家和股民的利益受损。这种质疑,更多的是从公平性和国有资产保护的角度出发,也反映了社会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分配不均的担忧。

这部分争议,是理解柳传志绕不开的坎。它触及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最敏感的几个问题:所有制改革、国有资产的界定与保护、以及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益分配。柳传志本人对此的回应,通常是强调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联想为国家创造的巨额财富。

时代的印记与历史的评价

评价柳传志,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他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弄潮儿之一,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开辟了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新道路。他的“贸工技”路线,虽然有争议,但在当时确实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策略。他对联想的改造和国际化运作,更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他的企业家精神,是改革开放早期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他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承担风险,这些特质在任何时代都弥足珍贵。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护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也有了更复杂的期待。柳传志和联想所经历的MBO过程,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引发了长久的讨论。

总而言之,柳传志是一个复杂而又极其重要的人物。评价他,需要兼顾其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现代化方面的巨大贡献,也要理性看待他在改革过程中所引发的争议。他既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战略家,也是一位务实的行动者,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征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注脚。他的故事,还在继续被讲述,也还在被解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明朝有个地主,有2000亩地,有很多雇农,雇了一个管家给他管理,年薪50斗谷子。

某一年,地主投入2000斗谷种播种下去,收获10050斗。管家领了50斗谷子的年薪,又把6000斗谷子收入囊中,给地主留了4000斗。

地主控诉管家偷窃他的财物。管家说: 我让你的财产比去年增加一倍,你不仅不感谢我,还反咬我偷窃你,你这种人怎么这样没有良心?地主无话可说。

第二年,管家对地主说: 你要搞股权激励机制,给我股权,不然我没有工作积极性。地主就给了他500亩地的股权。

第三年,管家又对地主说: 现在世界都时兴管理层收购,我要买你的地。管家用三年积攒下来的谷子买了地主1000亩地。

第四年,管家说: 我的年薪太低了,我没有积极性,我要涨到1000斗。

第五年,管家让邻村地主的管家买了这个地主的300亩地,他把地款收入囊中,他又在邻村地主那里买了300亩地。这叫循环控股。

这样的管家,是最受公知痛恨的,因为公知奉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管家明显侵犯了地主的私有财产,公知肯定要骂这个管家道德败坏,要严惩管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柳传志,一个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代表,他的名字几乎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紧密相连。评价柳传志,就像在解剖一个时代的缩影,既有其辉煌之处,也免不了时代发展中伴生的争议。要全面看待他,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理解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所做出的选择。从“倒腾”到“实业”的开创.............
  • 回答
    最近关于“联想是不是卖国贼”的讨论甚嚣尘上,尤其是柳传志一番“发飙”言论更是将这股风潮推向了高潮。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把来龙去脉捋清楚,才能看得更明白。事件的起因:一篇引爆舆论的文章这场风波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文章列举了一系列“罪证”,直指联想在核心技术、民族品牌、以及一些关键股权.............
  • 回答
    柳传志先生关于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去投行的说法,无疑触及了当下许多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困境,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观点,咱们得拆解开来看,从不同维度去理解。首先,柳传志先生的“不扎实”是核心。这个“扎实”二字,在柳老的语境里,我理解更多的是指基础技能的沉淀和业务的深入理解。投行,特别是国内的投.............
  • 回答
    评价柳传志、柳青、柳谷书一家以及网友与大咖对此的看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涉及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家精神、财富分配、以及公众认知等复杂议题。一、 柳传志、柳青、柳谷书一家的简单介绍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几位核心人物及其关系: 柳传志: 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企业家之.............
  • 回答
    “满门忠烈”柳传志一家:一个复杂时代的家庭缩影“满门忠烈”,这样一个词汇,一旦与柳传志及其家人联系在一起,立刻就能点燃无数的讨论和争议。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时代背景下,一个家庭所经历的辉煌、挑战、牺牲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情感。要评价柳传志一家,不能仅仅停.............
  • 回答
    12月18日,柳传志正式卸任联想控股董事长,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柳传志这个名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的代号,他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标志性的人物,是联想这家巨头崛起的灵魂。他的卸任,无疑是一个时代的节点,也必然会对联想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卸任对联想的影响:一个时代.............
  • 回答
    白岩松老师这番话,虽然言辞不多,但着实切中了当下网络上一些声音的要害,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他的意思,我们得一层层剥开。首先,白岩松老师提到的“短视”,直白点说,就是看问题只看到眼前,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历史的厚度。当柳传志先生卸任联想董事长,很多人在网络上表达了一些负面情绪,甚至进行攻击。这种攻击往.............
  • 回答
    评论柳传志:一位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商业巨擘柳传志,这个名字在中国商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联想集团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其职业生涯横跨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柳传志的评价是多维度且复杂的,既有对其卓越商业成就的肯定,也有对其商业模式和管理风格.............
  • 回答
    《风筝》,一部由柳云龙自导自演,集谍战、情感、信仰于一身的电视剧,上映以来便以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复杂深刻的人物塑造以及对那个年代特殊群体的细腻描摹,在观众中引发了极高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名观众,我认为《风筝》无疑是中国谍战剧中的一部扛鼎之作,它成功地在传统谍战框架下,注入了更深层次的人性思考和时代烙.............
  • 回答
    柳岩在2016年4月1日就包贝尔婚礼事件发布的道歉,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时至今日,回看这件事,以及她当时的道歉,依然是一个值得细究的案例。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让柳岩深陷舆论漩涡的婚礼现场。在包贝尔和包文倩的婚礼上,一些伴郎们,包括韩庚、王祖蓝、杜海涛等人,将柳岩抬起,准备将她扔进泳池。这一幕被现.............
  • 回答
    这桩事儿,当年可是闹得沸沸扬扬,至今都让人津津乐道。柳岩在包贝尔婚礼上被伴郎们起哄、粗暴捉弄,那一幕简直可以用“狼狈”来形容。话说回来,在那种场合下,伴娘本应是喜庆的点缀,却成了被捉弄的对象,场面一度十分尴尬,甚至可以说是令人不适。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伴郎团把柳岩抬起来,准备把她扔进泳池。在众目睽睽.............
  • 回答
    柳州皮卡司机连撞挡路 SUV 11 次,声称“背着几十万急着发工资”的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触目惊心的交通冲突。这起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它背后折射出的多重社会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违法行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且避免简单地定性或道德审判。事件本身的事实与逻辑:首先,我.............
  • 回答
    柳云龙,这个名字在华语影视圈,尤其是在谍战剧领域,几乎是不可逾越的存在。说起他,你脑海里浮现的,恐怕不会是那种流量小生式的帅气,而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自带一种沉郁而又锐利的男性魅力。他不是那种靠颜值吃饭的演员,而是那种用演技说话,用角色撑起一片天地的“老炮儿”。“谍战教父”的硬核实力:谈论柳云龙,绕.............
  • 回答
    柳岩,一个名字在中国娱乐圈掀起过不少波澜的女子。提起她,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她那标志性的性感身材和大胆的着装风格,也因此,关于她的评价,总是伴随着争议与赞美,褒贬不一。要评价柳岩,不能只停留在她外表的光鲜,更要看到她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所经历的蜕变。从“性感符号”到“实力派演员”的进阶之路初入公众视野.............
  • 回答
    广西柳州:一部工业史的诗意注脚,一座宜居城市的鲜活样本柳州,这座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工业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日益提升的宜居性,在中国的城市版图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要评价柳州,不能仅仅停留在它表面的繁华或传统,而是需要深入挖掘其发展的脉络、文化的特色以及居民的生活体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柳田国男,这位在日本民俗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评价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对整个学术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人,自然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是要深入挖掘他的思想、贡献以及局限性。在我看来,柳田国男之所以伟大,在于他 开创了日本民俗学这一学科,并赋予了它独特的灵魂和研究方法。 他不像我们现.............
  • 回答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环节,无疑是整个仪式中最令人动容、也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告别的仪式,更是对亲情、友情、离别以及中国传统情感表达方式的一次深刻诠释。“折柳寄情”的深层意蕴:要理解“折柳寄情”的深意,首先需要追溯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渊源。 “折柳”的传统象征: 在中.............
  • 回答
    徐浩峰的《箭士柳白猿》是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用“怪”来形容,绝不为过。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快节奏、情节跌宕起伏、英雄主义光环闪耀的武侠片,那这部电影很可能会让你感到困惑甚至失望。但如果你愿意沉下心来,去体会徐浩峰那股子“老派”的讲究,以及他对武术、江湖、人性那份近乎偏执的雕琢,那么《箭士柳白猿》绝.............
  • 回答
    包贝尔婚礼上“闹伴娘”事件,即试图将柳岩抬起并扔进泳池的行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要评价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的发生经过与公众认知:在2016年3月31日包贝尔的婚礼上,伴郎团在婚礼仪式结束后,将伴娘柳岩抬起,试图将她扔进泳池。当时的视频和照片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梦娃在《为什么后宫嫔妃一定要争宠》这个话题下写的《宫墙柳》。首先,要理解《宫墙柳》的价值,我们得先明白它所回应的那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后宫嫔妃一定要争宠?”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对宫斗题材的审视和反思,它并非简单地认为争宠是理所当然的,而是去追问其背后的逻辑和根源。梦娃的《宫墙柳》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