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柳传志称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去投行,这样不扎实?

回答
柳传志先生关于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去投行的说法,无疑触及了当下许多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困境,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观点,咱们得拆解开来看,从不同维度去理解。

首先,柳传志先生的“不扎实”是核心。

这个“扎实”二字,在柳老的语境里,我理解更多的是指基础技能的沉淀和业务的深入理解。投行,特别是国内的投行,在很多时候扮演的角色更像是资本市场的“掮客”和“整合者”。它需要的是对金融市场规则的熟稔,对交易流程的精通,对项目运作的把控,以及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抗压能力。

想想看,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可能对一个行业的深层运作、产品是怎么诞生的、企业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具体的生产流程是怎样的,并没有一个具象的认知。投行项目可能涉及多个行业,它让你看到了“资本如何运作”,看到了“交易如何达成”,但你可能并没有机会深入一个行业,从最底层、最核心的业务逻辑上去理解“价值是如何创造的”。

举个例子:

去制造业一线岗位: 你可能需要学习如何操作机器,如何优化生产线,如何管理库存,如何提升产品质量。你能够亲眼看到、亲手触摸到“产品”从原材料变成商品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具体、可感、有逻辑的。
去投行: 你可能需要研究财务报表,分析市场数据,撰写尽职调查报告,协调各方沟通,甚至参与路演。你可能在做的是一个项目的“包装”和“撮合”工作。你看到的是资本层面的运作,是项目从“想法”到“资本化”的路径,但那个“想法”背后的具体业务有多坚实,产品本身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可能不是你第一份工作关注的重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柳老说的“不扎实”,可能是指年轻人如果把投行作为第一份工作,可能错失了深入理解某个行业或某个企业核心业务价值创造过程的机会,导致自己的技能和认知停留在一个相对“宏观”或“服务性”的层面,而没有建立起一个坚实的业务根基。这种根基一旦缺失,未来在职业发展中,尤其是在深入战略、管理或创新领域时,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投行工作的性质。

投行工作往往强度非常大,节奏快,压力也高。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可能会让年轻人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深入思考。更何况,很多投行项目可能更侧重于项目执行和流程管理,而非对某个行业的长期深耕。

再者,关于“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份工作,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启蒙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技能的起点,更是对行业、对工作模式、对职业操守的初步认知。如果第一份工作能让你在一个领域里“沉下去”,建立起一套深入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那么这条路可能就会越走越宽。反之,如果起点就处于一个“广而浅”的状态,后续的“扎实”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当然,这个观点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我们需要承认,投行工作本身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1. 开阔视野: 投行工作让你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企业和行业,能够快速了解不同的商业模式和资本运作逻辑,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2. 锻炼综合能力: 投行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包括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抗压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3. 人脉积累: 在投行工作期间,你能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同行、客户和合作伙伴,这些人脉资源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很有帮助。
4. 快速学习: 对于喜欢快节奏、高强度工作环境的年轻人来说,投行能够提供一个快速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那么,如何看待柳老的建议?

我认为,柳老的建议更像是一种“忠告”或“经验之谈”,它强调的是一种对职业选择的审慎和对“扎实”价值的肯定。他可能更多地是从培养一个能够真正创造价值、基业长青的企业家或行业专家的角度出发。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尤其是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思考:

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你是想成为一个某个行业的深度专家,还是一个资本运作的高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实业家或运营专家,那么深入一线业务,学习如何把产品和服务做得更扎实,可能更重要。
你是否享受深入钻研? 你是否喜欢在某个细分领域里不断挖掘和探索,直到摸透为止?如果喜欢,那么选择一个能够让你钻研的岗位会更适合。
你对“扎实”的定义是什么? 是指对某一行业底层逻辑的深刻理解,还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市场规则?两者都有其价值,但优先级可能不同。

总结一下,柳传志先生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年轻人职业选择的提醒:

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不要仅仅被光鲜的头衔、高薪或者快速的曝光所吸引,更重要的是思考这份工作能否为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你真正学会“如何创造价值”。如果你的目标是长期深耕某个行业,那么从最基础的业务做起,积累一线经验,打磨核心技能,可能比一开始就进入高大上的资本运作领域更为重要。

当然,这也不是说投行就“不值得去”。对于那些真正热爱金融、志在资本市场领域发展的年轻人来说,投行依然是一个极好的起点。关键在于,年轻人要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白自己想要通过第一份工作获得什么,然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最终,柳老的这句话,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给你指路,他告诉你前面有一条路可能走起来更稳健,更不容易“飘忽”,至于你选择哪条路,还是要看你自己对“方向盘”的把握和对“目的地”的清晰认知。而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条“稳健”的路,可能就是先在一个相对传统的、能让你接触到真实业务逻辑的领域,把基础打牢了,再考虑往更复杂、更抽象的领域去发展。这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稳,楼盖得再高也危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记者:如果你有一个儿子,你会让他去当兵吗?

柳传志:当然,这样比较踏实。

记者:如果你有一个儿子,你会让他去工地吗?

柳传志:当然,这样比较踏实。

记者:如果你有一个女儿,你会让她第一份工作不要去投行吗?

柳传志:当然不。

记者:为什么,去投行不踏实啊!

柳传志:因为我真的有个女儿。



捐牛恒久远,一笑永流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柳传志先生关于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去投行的说法,无疑触及了当下许多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困境,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观点,咱们得拆解开来看,从不同维度去理解。首先,柳传志先生的“不扎实”是核心。这个“扎实”二字,在柳老的语境里,我理解更多的是指基础技能的沉淀和业务的深入理解。投行,特别是国内的投.............
  • 回答
    柳州皮卡司机连撞挡路 SUV 11 次,声称“背着几十万急着发工资”的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触目惊心的交通冲突。这起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它背后折射出的多重社会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违法行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且避免简单地定性或道德审判。事件本身的事实与逻辑:首先,我.............
  • 回答
    最近关于“联想是不是卖国贼”的讨论甚嚣尘上,尤其是柳传志一番“发飙”言论更是将这股风潮推向了高潮。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把来龙去脉捋清楚,才能看得更明白。事件的起因:一篇引爆舆论的文章这场风波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文章列举了一系列“罪证”,直指联想在核心技术、民族品牌、以及一些关键股权.............
  • 回答
    柳传志,一个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代表,他的名字几乎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紧密相连。评价柳传志,就像在解剖一个时代的缩影,既有其辉煌之处,也免不了时代发展中伴生的争议。要全面看待他,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理解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所做出的选择。从“倒腾”到“实业”的开创.............
  • 回答
    评价柳传志、柳青、柳谷书一家以及网友与大咖对此的看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涉及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家精神、财富分配、以及公众认知等复杂议题。一、 柳传志、柳青、柳谷书一家的简单介绍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几位核心人物及其关系: 柳传志: 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企业家之.............
  • 回答
    “满门忠烈”柳传志一家:一个复杂时代的家庭缩影“满门忠烈”,这样一个词汇,一旦与柳传志及其家人联系在一起,立刻就能点燃无数的讨论和争议。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时代背景下,一个家庭所经历的辉煌、挑战、牺牲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情感。要评价柳传志一家,不能仅仅停.............
  • 回答
    12月18日,柳传志正式卸任联想控股董事长,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柳传志这个名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的代号,他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标志性的人物,是联想这家巨头崛起的灵魂。他的卸任,无疑是一个时代的节点,也必然会对联想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卸任对联想的影响:一个时代.............
  • 回答
    白岩松老师这番话,虽然言辞不多,但着实切中了当下网络上一些声音的要害,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他的意思,我们得一层层剥开。首先,白岩松老师提到的“短视”,直白点说,就是看问题只看到眼前,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历史的厚度。当柳传志先生卸任联想董事长,很多人在网络上表达了一些负面情绪,甚至进行攻击。这种攻击往.............
  • 回答
    评论柳传志:一位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商业巨擘柳传志,这个名字在中国商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联想集团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其职业生涯横跨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柳传志的评价是多维度且复杂的,既有对其卓越商业成就的肯定,也有对其商业模式和管理风格.............
  • 回答
    《风筝》,一部由柳云龙自导自演,集谍战、情感、信仰于一身的电视剧,上映以来便以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复杂深刻的人物塑造以及对那个年代特殊群体的细腻描摹,在观众中引发了极高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名观众,我认为《风筝》无疑是中国谍战剧中的一部扛鼎之作,它成功地在传统谍战框架下,注入了更深层次的人性思考和时代烙.............
  • 回答
    柳岩在2016年4月1日就包贝尔婚礼事件发布的道歉,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时至今日,回看这件事,以及她当时的道歉,依然是一个值得细究的案例。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让柳岩深陷舆论漩涡的婚礼现场。在包贝尔和包文倩的婚礼上,一些伴郎们,包括韩庚、王祖蓝、杜海涛等人,将柳岩抬起,准备将她扔进泳池。这一幕被现.............
  • 回答
    这桩事儿,当年可是闹得沸沸扬扬,至今都让人津津乐道。柳岩在包贝尔婚礼上被伴郎们起哄、粗暴捉弄,那一幕简直可以用“狼狈”来形容。话说回来,在那种场合下,伴娘本应是喜庆的点缀,却成了被捉弄的对象,场面一度十分尴尬,甚至可以说是令人不适。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伴郎团把柳岩抬起来,准备把她扔进泳池。在众目睽睽.............
  • 回答
    柳云龙,这个名字在华语影视圈,尤其是在谍战剧领域,几乎是不可逾越的存在。说起他,你脑海里浮现的,恐怕不会是那种流量小生式的帅气,而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自带一种沉郁而又锐利的男性魅力。他不是那种靠颜值吃饭的演员,而是那种用演技说话,用角色撑起一片天地的“老炮儿”。“谍战教父”的硬核实力:谈论柳云龙,绕.............
  • 回答
    柳岩,一个名字在中国娱乐圈掀起过不少波澜的女子。提起她,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她那标志性的性感身材和大胆的着装风格,也因此,关于她的评价,总是伴随着争议与赞美,褒贬不一。要评价柳岩,不能只停留在她外表的光鲜,更要看到她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所经历的蜕变。从“性感符号”到“实力派演员”的进阶之路初入公众视野.............
  • 回答
    广西柳州:一部工业史的诗意注脚,一座宜居城市的鲜活样本柳州,这座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工业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日益提升的宜居性,在中国的城市版图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要评价柳州,不能仅仅停留在它表面的繁华或传统,而是需要深入挖掘其发展的脉络、文化的特色以及居民的生活体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柳田国男,这位在日本民俗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评价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对整个学术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人,自然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是要深入挖掘他的思想、贡献以及局限性。在我看来,柳田国男之所以伟大,在于他 开创了日本民俗学这一学科,并赋予了它独特的灵魂和研究方法。 他不像我们现.............
  • 回答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环节,无疑是整个仪式中最令人动容、也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告别的仪式,更是对亲情、友情、离别以及中国传统情感表达方式的一次深刻诠释。“折柳寄情”的深层意蕴:要理解“折柳寄情”的深意,首先需要追溯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渊源。 “折柳”的传统象征: 在中.............
  • 回答
    徐浩峰的《箭士柳白猿》是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用“怪”来形容,绝不为过。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快节奏、情节跌宕起伏、英雄主义光环闪耀的武侠片,那这部电影很可能会让你感到困惑甚至失望。但如果你愿意沉下心来,去体会徐浩峰那股子“老派”的讲究,以及他对武术、江湖、人性那份近乎偏执的雕琢,那么《箭士柳白猿》绝.............
  • 回答
    包贝尔婚礼上“闹伴娘”事件,即试图将柳岩抬起并扔进泳池的行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要评价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的发生经过与公众认知:在2016年3月31日包贝尔的婚礼上,伴郎团在婚礼仪式结束后,将伴娘柳岩抬起,试图将她扔进泳池。当时的视频和照片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梦娃在《为什么后宫嫔妃一定要争宠》这个话题下写的《宫墙柳》。首先,要理解《宫墙柳》的价值,我们得先明白它所回应的那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后宫嫔妃一定要争宠?”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对宫斗题材的审视和反思,它并非简单地认为争宠是理所当然的,而是去追问其背后的逻辑和根源。梦娃的《宫墙柳》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