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杨志为什么一定要杀了牛二?

回答
杨志杀死牛二,并非仅仅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一系列事件的累积和心理变化的推动,最终酿成的悲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杨志为何一定要杀牛二:

1. 杨志身世与处境的压抑:

曾经的辉煌与失意: 杨志出身于将门之后,是名噪一时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然而,因为失手打死了一个泼皮,他被革职发配,从云端跌落谷底。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内心深处充满了失落、委屈和对往昔荣光的怀念。
流落江湖的无奈: 发配途中,他丢了生辰纲,再次遭遇打击,这让他更加焦头烂额,无处容身。他带着“花绣”的刺青,名声狼藉,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种被社会边缘化的烙印。
寄人篱下的屈辱: 为了谋生,他不得不靠卖刀为生。然而,他的刀无人问津,他的才华无人赏识,他只能在市井中苟且偷生,这种日子对于曾经是教头的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屈辱和煎熬。他渴望能够证明自己,但现实却屡屡让他失望。

2. 牛二的恶劣品行与挑衅:

市井恶霸的典型: 牛二是市井泼皮的典型代表,他仗着自己膀大腰圆,泼辣无赖,在街头横行霸道,专门欺负那些老实本分、无依无靠的人。他没有正当职业,靠敲诈勒索为生,是社会上的渣滓。
挑衅与侮辱的持续升级: 牛二第一次遇到杨志时,就看中了杨志的宝刀,并且用言语进行挑衅和侮辱。他知道杨志是个没落的教头,没有什么背景,所以更加肆无忌惮。他故意纠缠杨志,一次次地用言语刺激他,贬低他的能力和尊严。
对杨志尊严的践踏: 牛二的每一次挑衅,都是在践踏杨志残存的尊严。他嘲笑杨志卖不出刀,嘲笑他没有本事,甚至用极其下流的语言侮辱杨志的出身和过去。对于杨志这样曾经高高在上的身份的人来说,这种羞辱是难以忍受的。
对杨志心理防线的不断蚕食: 杨志虽然落魄,但内心依然有着军人的骄傲和血性。牛二的持续纠缠和侮辱,一点点地蚕食着他的心理防线。他试图忍耐,试图回避,但牛二却步步紧逼,不给他喘息的机会。

3. 导火索的出现与杨志的爆发:

“卖刀”的困境: 杨志卖刀的困境,本身就是一种压抑的体现。他的宝刀是他的技艺的象征,是他的过去荣耀的证明,但现在却无人识货,只能任由牛二这样的无赖觊觎。
牛二的“看刀”: 牛二“看刀”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挑衅。他并非真心想买刀,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戏弄杨志。
牛二的无理要求与威胁: 当杨志好不容易解释清楚刀的来历后,牛二不仅不相信,反而更加得寸进尺,提出了无理的要求:“只愿你把这口刀卖与我,我便给你二十两银子。” 当杨志拒绝时,牛二更是恶语相向,直接威胁:“你这般不肯,我便不依,定要夺了你的刀去!”
压抑已久的爆发: 在这种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尤其当牛二喊出“不依,便要夺了你的刀去!”这句话时,杨志内心的压抑、委屈、愤怒和屈辱瞬间爆发了。他作为一个曾经的军人,不可能容忍别人如此明目张胆地威胁和抢夺他的物品,更何况这把刀对他意义非凡。

4. 杨志的“官逼民反”心理:

对不公社会的绝望: 杨志的遭遇,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他因为失手杀人而被革职发配,但牛二这样无恶不作的泼皮却逍遥法外,反而敢于欺凌善良的人。这种反差让杨志对社会充满了绝望。
将牛二视为社会黑暗的象征: 在杨志看来,牛二不仅仅是一个无赖,更是他所厌恶的、他所遭遇的不公的象征。杀掉牛二,似乎也是在宣泄他对整个不公正社会的愤怒。
一种自我保护和反抗: 当牛二的威胁直接指向杨志的人身安全和他所珍视的物品时,杨志的杀人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极端的自我保护和反抗,他不能再继续被欺凌下去。

总结来说,杨志杀牛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他内心深处压抑的失落、委屈和对尊严的渴望。
牛二作为一个社会渣滓,持续不断的挑衅、侮辱和对杨志尊严的践踏。
牛二最终升级的威胁和抢夺行为,直接触碰了杨志作为军人的底线。
他对当时社会不公的绝望和积压的愤怒情绪的爆发。

杨志杀牛二,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它不仅毁了牛二,也最终将杨志推向了梁山,成为了他人生轨迹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行为,充分展现了人在极端压抑和侮辱下的反弹,也揭示了社会底层一些人物的生存困境和扭曲心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文:

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的本事边庭上,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心中烦恼一回,在客店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陋。但见:
面目依稀似鬼,身持仿佛如人。杈怪树,变为形骸;臭秽枯桩,化作腌魍魉。浑身遍体,都生渗渗濑濑沙鱼皮;夹脑连头,尽长拳拳弯弯卷螺发。胸前一片紧顽皮,额上三条强拗皱。
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
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问道:“汉子,你这刀要卖几钱?”杨志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喝道:“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杨志道:“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牛二道:“怎的唤做宝刀?”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你敢剁铜钱么?”杨志道:“你便将来剁与你看。”
牛二便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一垛儿将来放在州桥栏干上,叫杨志道:“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向远远地围住瞭望。杨志道:“这个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准,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人都喝彩。牛二道:“喝甚么鸟采!你且说第二件是甚么?”杨志道:“吹毛得过:若把几根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众人喝彩,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问:“第三件是甚么?”杨志道:“杀人刀上没血。”
牛二道:“怎么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 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道:“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将来我看。”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现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 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我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投开封府出首,正值府尹坐,杨志拿着刀和地方邻舍众人都上厅来,一齐跪下,把刀放在面前。杨志告道: “小人原是殿司制使,为因失陷花石纲,削去本身职役,无有盘缠,将这口刀在街货卖。不期被个泼皮破落户牛二强夺小人的刀,又用拳打小人;因此一时性起,将那人杀死,众邻舍都是证见。”众人亦替杨志告说,分诉了一回。府尹道:“既是自行前来出首,免了这厮入门的款打。”且叫取一面长枷枷了。差两员相官带了仵作行人,监押杨志并众邻舍一干人犯,都来天汉州桥边登场检验了,迭成文案,众邻舍都出了供状,保放,随衙听候,当厅发落,将杨志于死囚牢里监守。但见:
推临狱内,拥入牢门。黄须节级,麻绳准备吊绷揪;黑面押牢,木匣安排牢锁镣。杀威棒,狱卒断时腰痛;撒子角,囚人 见了心惊。休言死去见阎王,只此便如真地狱。
且说杨志押到死囚牢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见说杨志杀死没毛大虫牛二,都可怜他是个好男子,不来问他取钱,又好生看觑他。天汉州桥下众人,为是杨志除了街上害人之物,都敛些盘缠,凑些银两,来与他送饭,上下又替他使用。推司也觑他是个身首的好汉,又与东京街上除了一害,牛二家又没苦主,把款状都改得轻了。三推六问,却招做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待了六十日限满,当厅推司禀过府尹,将杨志带出厅前,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那口宝刀没官入库。当厅押了文牒,差两个防送公人,免不得是张龙、赵虎,把七斤半铁叶子盘头护身枷钉了。分付两个公人,便教监押上路。天汉州桥那几个大户科敛些银两钱物,等候杨志到来,请他两个公人一同到酒店里吃了些酒食,把出银两,赍发两位防送公人,说道:“念杨志是个好汉,与民除害,今去北京,路途中望乞二位上下照觑,好生看他一看。”张龙、赵虎道:“我两个也知他是好汉,亦不必你众位分付,但请放心。”杨志谢了众人,其余多的银两,尽送与杨志做盘缠,众人各自散了。

原著里把事件的前后过程描写得非常生动。

首先,这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开封府也治不下他”——法律拿他没办法

其次,牛二具体是怎么撒泼的呢——碰瓷。你不是说这是宝刀么,宝在哪里?牛二一样一样试过来,剁铜钱,吹气断发,都实验成功,就杀人刀上不见血这没法试,说杀狗实验一下牛二也不同意,硬说杨志是虚假宣传。

牛二其实已经打定主义要讹杨志的这把刀了,就算杨志没说杀人刀上不见血,牛二还是会继续碰瓷找茬,直到把刀讹到手为止。可以想象,过去牛二这套手段一直都成功的,所以满城人看见牛二过来早就躲得远远的了,杨志是外乡人,不晓得利害,就当街撞上了。

最后,为什么牛二有这么大的底气?他算准了杨志不敢杀他!所以他给杨志出了道二选一的题目要么你把我砍了,要么你就把刀白送给我。

杨志想化解矛盾——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现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接下来是一段精彩的对白:

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
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
牛二道:“我没钱。”
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
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
杨志道:“我不与你。”
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到这个时候,杨志仍未起杀意,注意下面这个情节:

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

牛二说:"我就打死你又能怎么样了?"这可以视为已经发出死亡威胁,并且有实际行动。故事情节发展到这里,杨志才把牛二捅了。这非常合理啊,要是按照今天的法律标准,肯定算是正当防卫。杨志又不知道牛二身上有没有藏刀子,总不能要求杨志等到对方刀子接触到自己躯体的一霎那再进行“伤害制止”吧?

结果当厅发落,将杨志于死囚牢里监守,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都同情杨志。

这说明当时的法律不合理,按照自然法,杨志应该无罪,而大宋国的成文法违背了自然法,所以才造成法律和人性的冲突。

假如大宋国有“不退让法”,只要牛二侵犯杨志圆柱体,杨志就有无限防卫权。那么牛二就不敢出“要么你把我砍了,要么你就把刀白送给我”这种选择题给杨志做,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故事了......

user avatar

不是杨志一定要杀牛二,是他自己杀了他自己,牛二因其作孽深重,死期已到,而杨志只不过是那个执刀人。

先说牛二的罪孽深重

原文中这样描述牛二:

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颠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
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条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颠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却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汉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问道:“汉子,你这刀要卖几钱?”

文中可以知道,牛二是一个让开封府老百姓们人人喊打的人,但泼蛮任性,官府竟也治其不下...

在说杨志为何卖刀。他卖刀之前,是经历了人生的又一次大悲,他好不容易凑了两担金银财物,打算去东京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帅府制使职役。结果把金银都使尽了,才得到申文书,也才被得以引见到殿帅高太尉那,然而到了殿帅府高太尉那,被痛骂一顿,赶了出去。

然后回到客店,咬牙说出了句狠话:“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住了几日,发现已无出路,只得变卖祖传宝刀,投个安身之处。在马行街上站了两个时辰,也没人买(杨志眼里更像是也没个识货的)。而后走到天汉州桥后,这才碰到了牛二。

杨志和林冲很像,一个买了把宝刀,招来了杀身之祸,一个卖了把宝刀,也是招来横祸。同样的,他俩都很能忍,或许都是在官场里待过,经历了官场的锤炼,使得杨志在面对牛二的纠缠,也是一忍再忍,忍到最后,也只说出来一句硬话: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的。

在深究下卖(抢)刀时的两人的交谈:

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
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
牛二道:“我没钱。”
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
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

“我偏要买你这口刀”“偏要买” 这里的逻辑就很耐人寻味,这不是正常的商业逻辑,这是一个权力的逻辑。牛二一直在这块地面横行霸道,蛮不讲理,这里的人都让他、怕他,躲他,他自以为他是此地的主宰,所以一切都要听我的。

然而杨志本着一个良民的姿态,坚持自己的商业逻辑,说:你要买,将钱来。

而且在这片地面,牛二就没有买卖过,他知识强拿强要,所以牛二接下来就是“我没钱”,很实在,同时也意味着他想直接拿走。

而杨志一直本分的以为最后仍将是正常商业的买卖,坚持的一个良民的本分——商业逻辑,来了句: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

然后牛二这个时候只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我要你这口刀。

而当两种逻辑想碰撞时,而双方都不想退缩,导致两个人开始了厮打,而后单纯善良的杨志对着旁边熟视无睹的路人们说了句:“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

他本想换发起公平和正义,希望有人来为他主持公道,但是街坊邻居都怕牛二,没人敢上前来劝。

之后就是: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意思就是你算什么东西,我打死你又怎样。

而这一句话也最终激怒了杨志:高俅不把我当什么东西,你牛二也不把我当什么东西。杨志积蓄多年的仇恨在瞬间爆发出来。当牛二一拳打过来的时候,杨志直接拿刀对准牛二的要命之处去了。杨志已经完全没有办法按捺住心中的仇恨,他的刀对着牛二的咽喉直接地就过去了。牛二被杀了。

最终杀掉牛二的其实不是杨志。正是牛二自己。正因为平日作恶,今日才无人来劝;正因为无人来劝,所以才有杀身之祸。可见,一个人平日作恶,时时自得于一时之快,不知道这正是在积累自己的死亡啊。这难道不是牛二自己应得的命运吗?

user avatar

若是杨志举刀砍下来的那一刹那,没毛大虫牛二纳头便拜:果然有杨老令公之风!小弟佩服!再叙叙旧,吹捧一下,你猜牛二会不会也跟着一起上了梁山?

杨志要杀牛二,是因为没了奔头,迷茫了。

梁山边上遇到林冲,面对着王伦的邀请,他不为所动——洒家是杨家将,忠义之后,岂能跟你们这些土贼为伍?

这时候的他还有很大的希望,那就是杀进东京夺。。。噢不对,是回到东京上下打点,再回到体制内。

而随着高太尉把那对精雕细琢弄出来的白玉瓶砸了个粉碎(老版《水浒传》里的剧情),杨志的希望就跟那个瓶子一样,碎成了饺子馅。

这时候别说你一个泼皮牛二,便是什么鸟节级、都头、虞侯,洒家也一并砍得。

牛二是出门没看黄历。

其实牛二这号的人梁山上又不是没有,再添他一个,又算个屁啊。

对,没错!我就是在讽刺穆家兄弟!我就是要折了他揭阳镇的威风!

user avatar

我看水浒传的时候,对前面章节提到的天罡地煞下凡一段,颇不理解,净瞎扯些牛鬼蛇神,越看越觉得梁山之上净是些泼皮无赖,干尽打家劫舍,草菅人命之事。郑屠诚信待客,却在精疲力尽之时,被鲁智深夺取性命不说,国有国法,奈何阎婆惜,蒋门神,牛二之流皆遭屠戮,杀人者又偏偏跑去梁山落草。私以为水浒就是一藏污纳垢之处。

后来看了史记游侠列传,三观再次被刷新,一群视民命为草芥之人,竟被太史公列传,反观水浒,实得知古人所重者任侠也。

现代人受国法民俗所约,每至难处皆以自约明身,逢至绝路,宁有所谓成年人的崩溃,也难有伤人之举,对宋明朝之人不得解乃是自然之理。

汉唐好任侠,宋明约义理,然人皆向往快意恩仇,行侠仗义,又不义者仗剑毙之,曰替天行道,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古人中寿而殁不过三旬,比之今人空落茔木环抱,若得壮年快意,至死无憾。

所以为什么杨志要杀牛二,一句话,老子火了,就想杀你个瓜皮!

user avatar
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 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 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

杨志这是已经做好了落草的思想准备了,他可不是林冲,对上山当土匪最大的心理负担是杨家将的威名。在旅店躺尸的时候估计已经琢磨过好多次了未来的规划了,里面保不齐就有打下一个山寨自己占了快活的计划。

等到牛二来搞事的时候,杨志土匪属性直接爆发。梁山好汉怎么对付泼皮?你看看李逵怎么杀李鬼就知道了,三刀捅死已经是仁慈的了。

user avatar

激情犯罪,人到了那个气头上,就没有理智了。原来我们这有两口子吵架,女的拿话激男的,有本事你捅死我,男的气血上头,捅了一刀,结果女的忍着痛骂,有本事再多捅几刀,男的又捅了一刀,女的出血太多,没抢救过来。杨志也是如此,到了那个时候,已经不想后果了。

user avatar

因为实在是太憋屈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杨志杀死牛二,并非仅仅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一系列事件的累积和心理变化的推动,最终酿成的悲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杨志为何一定要杀牛二:1. 杨志身世与处境的压抑: 曾经的辉煌与失意: 杨志出身于将门之后,是名噪一时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然而,因为失手打死了一个泼皮,他被革职发配,从云端.............
  • 回答
    水浒时节,“智取生辰纲”一段,杨志这位“青面兽”,可谓费尽心思,从装束到路线,无一不严加防范,本以为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这十万贯的金银送往东京。然而,却在黄泥岗这个看似寻常的坡地上,被七个汉子轻易识破,最终导致全军覆没。细究起来,杨志的失算,并非源于某一个单一的疏忽,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最致.............
  • 回答
    杨志卖刀,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他“背着祖宗的罪名”说起。杨志,那是名门之后,先人杨老令公,那是宋朝数一数二的名将。可惜啊,到了杨志这一代,虽然身子里流着的是好汉的血,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得到重用,甚至还因为丢了生辰纲,成了朝廷通缉犯,一路逃亡。话说,这逃亡的日子可不好过。杨志身上虽然有点功夫,但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水浒传》中杨志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逻辑。虽然杨志出身将门,祖父、父亲都是名震朝野的大将,但他的命运和心境却处处透着一种“落魄贵族”的悲凉,甚至与刘备早期的境遇有几分相似。要探究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解读:一、 时代的洪流与家族的断层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杨家虽然显.............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杨志碰上劫生辰纲的几个人时,他的心情是极其复杂且充满戏剧性的,经历了从骄傲自信到震惊、愤怒、屈辱、绝望,最终走向落草为寇的巨大转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描述他的心情:一、 任务前的踌躇满志与荣耀感: 肩负重任的责任感: 杨志接到押送生辰纲的任务,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差.............
  • 回答
    这事儿,要是搁在寻常百姓家,杨志跟牛二就这么干起来,说不定就真成了街头斗殴,谁赢谁输,谁受谁伤,就那么算了。但杨志不是普通人,他身上背负的东西,可不是一柄宝刀那么简单。你想啊,杨志是什么身份?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是朝廷命官,虽然被贬官,但骨子里的那股子军人劲儿、那股子傲气,可不是说丢就丢的。他手里这.............
  • 回答
    杨志的马车刚一驶入蔡京的府邸,就引来了一阵窃窃私语。他此番前来,带着一份精心准备的“寿礼”,想着能以此博得太师的青睐,一扫心中抑郁。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寿礼的内容会如此……出人意料。那天,他奉命押送一批珍贵的珠宝,却在半路上遭遇了拦路虎——那伙梁山好汉,晁盖一伙。一番恶斗后,杨志虽然拼死抵抗,却终.............
  • 回答
    这还真是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假设!如果当初在stdout街头卖刀的,不是那个不识好歹的泼皮,而是《征服》里的硬茬刘华强,那这出“借刀杀人”的大戏,估计得换上另一番光景了。咱先不说杨志那刀到底有多“宝刀”,单说刘华强这人。他可不是一般的地痞流氓,那是一尊真正的“地头蛇”,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霸气和狠劲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水浒传》里一个引人遐思的细节。要说杨志没喝酒,清醒状态下能不能打过劫生辰纲的那帮人,这事儿真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得明确一下,杨志是谁。这位“青面兽”杨志,出身将门,也是个实打实的武艺高强之辈。他曾是殿帅府制使,虽然因为失陷花枪,丢了官,但那身功夫是真没撂下。书中多次.............
  • 回答
    我,杨志,如今身负押送生辰纲的重任,这可不是一桩轻松的差事。一路上不仅要应对盗贼的觊觎,更要处理好身边这些人——这群护送的官军和那帮所谓的“监视者”。要我说,这关系啊,可不是简单的客气话就能摆平的。得用心,得有章法,还得带点儿“手段”。首先,我得摆正自己的位置,更要让别人看清我的“规矩”。 对待.............
  • 回答
    《智取生辰纲》里,杨志一伙人为了缓解酷暑,买了酒来喝。不少读者可能会疑惑,大热天的喝酒,这不是越喝越热吗?喝酒解暑,这其中有没有科学道理呢?咱们先来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当时的天气是“炎炎烈日,热不可当”,杨志他们“身上热汗直流,衣襟湿透”。这时候,他们找来酒,又是“大碗饮酒,吃着肉”,结果如何呢?书.............
  • 回答
    水浒传中杨志两次押送生辰纲都失败了,如果他回去认罪,后果恐怕会非常严重,甚至可能比他后来落草为寇的命运还要悲惨。咱们就来细细掰扯掰扯,看看那时候的官场和律法,会让杨志面临怎样的境地。第一次送纲失陷:黄金失窃,泼皮闹事杨志第一次领受的是替生辰纲送礼的任务,这可是个肥差,也意味着责任重大。结果呢?在青州.............
  • 回答
    话说这青面兽杨志,自从杀了泼皮牛二,又在黄泥冈因为没钱,把那生辰纲劫了,这才逼上梁山来。这日,正是他上梁山聚义的日子,说起来这桩事,还真有点意思。杨志这人,虽然武艺高强,但性子也有些清高孤傲。到了梁山泊这等草莽之地,他心中自然是有几分不适应的。特别是这晁盖晁天王,还有那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武松和杨志在《水浒传》中都以勇武和特殊的性格著称,但他们的行事风格、行事动机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却截然不同。如果由武松而非杨志押运生辰纲,整个事件的走向,以及晁盖等人的劫取能否成功,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 若是武松押运生辰纲,会如何运?首先,.............
  • 回答
    好,若是我是这泼皮泼脸、人人唾弃的杨志,面对如此境地,非得使出浑身解数不可。大家都要吃酒,贼人也说酒无碍,这便如同把柄握在别人手里,我说话自然分量不够,反倒要惹一身腥臊。但事关重大,我不能坐视不理。且听我细细道来,我当如何应对:第一步:稳住阵脚,看清形势,绝不硬顶。此时我杨志孤立无援,众怒难犯。若是.............
  • 回答
    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杨志?杨志,作为《水浒传》中一个颇具争议和悲剧色彩的人物,其形象的塑造是作者施耐庵在一定程度上对宋代社会底层官吏和军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评价杨志,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其性格、经历、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他在梁山泊英雄谱中的位置。一、 杨志的性格特质:忠诚与落魄的矛盾体杨志身上最显.............
  • 回答
    这事儿换我杨志来,那肯定是得不一样。说实话,那帮泼才跟我使性子,我都能忍,毕竟是公事,得有官威。但说到底,这趟生辰纲,押送得太顺了,顺得我都觉得不对劲。先说这批官兵,都是从各地抽调来的,鱼龙混杂,看着就不是什么精兵强将。我杨志打小习武,带过八十万禁军,知道怎么打仗,知道怎么带兵。这帮人,说句不好听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我能为杨志选择一位三国人物来附体,让他能在东郭比武中脱颖而出,并顺利押运生辰纲,我的选择会是——诸葛亮(孔明)。为什么是诸葛亮?原因有三:1. 超凡的智谋与洞察力: 东郭比武的胜出,固然需要武艺,但更需要的是策略和对人心的把握。押运生辰纲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险途,充满了未知.............
  • 回答
    杨学志先生那篇《5G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通信技术》的文章,确实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也触及了一些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单看标题,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危言耸听,但深入去读,会发现他提出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通信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的一些观察和判断之上。首先,我们得承认,杨学志先生的这篇文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接地气的。如果杨颖(Angelababy)真写了封信“锤”黄晓明,那效果嘛,咱们得好好分析一下。首先,得看“锤”的内容是什么。这封信如果是那种撕破脸、揭黑料的性质,比如涉及到出轨、家暴、欺骗、背叛之类的严重道德问题,那黄晓明的情况就得往王力宏、罗志祥那批人身上靠了。这两位的“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