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中杨志两次送纲失陷后,如果回去认罪会怎样?

回答
水浒传中杨志两次押送生辰纲都失败了,如果他回去认罪,后果恐怕会非常严重,甚至可能比他后来落草为寇的命运还要悲惨。咱们就来细细掰扯掰扯,看看那时候的官场和律法,会让杨志面临怎样的境地。

第一次送纲失陷:黄金失窃,泼皮闹事

杨志第一次领受的是替生辰纲送礼的任务,这可是个肥差,也意味着责任重大。结果呢?在青州二龙山下,被十个泼皮看上了。这些泼皮一看这队伍人少,又都是些肥嘟嘟的官军,自然起了歹心。杨志虽然武艺不凡,但寡不敌众,再加上他自己也有些轻敌,被泼皮们用迷药迷倒,黄金也被抢了个精光。

如果这时候的杨志,丢了金银,却没有被杀,而是还能挣扎着回去:

立即被问罪: 他押送的可是皇帝的生日贡品,这等于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是要掉脑袋的。地方官一听说金银失窃,就算杨志没被杀,也会立刻将他拿下,押解进京审问。
严刑逼供: 在那个时代,官府办案讲究“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杨志会面临严酷的审讯,遭受各种非人的折磨,比如夹棍、烙铁、灌辣椒水等等。官府会怀疑他是不是监守自盗,或者与贼人有勾结。即使他真的如实招供,说被泼皮抢了,也很难让人信服。毕竟,押送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会轻易被十几个泼皮给劫了?
“畏罪潜逃”的帽子: 就算他勉强解释清楚了,但“失职之罪”是跑不掉的。一旦被判刑,官场上的规矩就是“流放”或者“杖责一百以上”。但如果他一旦被定罪,很可能就此断送前程,甚至连命都保不住。
官员的庇护?难! 卖官鬻爵的时代,杨志的顶头上司也未必敢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包庇他。即使有,也得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且,这次事件如果被上面追究下来,谁都想撇清关系,反而会把杨志往死里推。

第二次送纲失陷:梁中书的信任化为泡影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杨志心里也清楚这次任务有多重要。梁中书也算给了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又让他去北京(北宋时期的北京是南京,即现在的开封市)提领生辰纲。这次梁中书还派了高手,想着这次总不会再出什么岔子了。

然而,谁能想到,这次碰上了“史上最强盗团伙”——以晁盖为首的七个头领,再加上后面掺和进来的白胜。他们利用“药倒”的方法,把杨志和一干官军都迷倒了,再次将生辰纲劫走。杨志这次连自己都被迷得不省人事,醒来后发现金银全无,跟随的官军也死伤惨重。

如果这时候的杨志还能回去认罪:

更严重的后果: 第二次失陷,性质比第一次更恶劣。这不仅仅是丢了金银,更是让梁中书颜面扫地,在太尉面前也抬不起头来。梁中书是梁山的克星,更是把杨志当成自己的心腹,寄予厚望。这次失败,等于把梁中书推到了火坑里。
成为替罪羊的必然: 梁中书为了保全自己,绝不会允许杨志活着回去“认罪”。即使杨志真的把事实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梁中书也会想方设法将杨志变成替罪羊。他可以制造假证据,说杨志监守自盗,或者暗中勾结贼人。毕竟,相比于丢了那么重的金银,再处置一个“罪犯”显得微不足道。
生死难料: 杨志很可能会被梁中书暗中派人“灭口”,以防他泄露了任何对梁中书不利的信息。或者,他会被直接押送至刑部,以最严厉的罪名处死,以儆效尤。想象一下,朝廷重臣的生辰纲被两次劫走,这可是天大的丑闻。
“欺君罔上”的重罪: 毕竟是“生辰纲”,这已经上升到了对皇帝的“欺君罔上”的层面。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罪名足以灭九族。即使杨志是出于无奈,但在法律条文面前,他就是那个“失职”的官员。

杨志的“不归路”与“忠义”的考量

所以,杨志一旦回去认罪,基本上就没有活路了。他很可能在回京的路上就被杀人灭口,或者在刑场上被斩首。

正因为如此,杨志在第二次失陷后,没有选择回去认罪,而是选择了逃亡,这虽然是逼不得已,但也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他知道回去只是死路一条,而且很可能会牵连到梁中书,让自己背负更重的罪孽。

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理解,杨志虽然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有时有些急躁、冲动,但骨子里还是有他的忠义和军人的尊严的。他知道自己辜负了梁中书的信任,也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与其回去被折磨致死,还不如就此消失,或许还能给自己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也算是一种别样的解脱吧。

总而言之,如果杨志两次送纲失陷后回去认罪,他的结局很可能会比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来得更加悲惨和屈辱。他将直接面对的是最严酷的法律制裁和无情的官场倾轧,而那些劫走生辰纲的贼人,反而在之后的剧情里成为了英雄。这或许也正是《水浒传》的魅力之一,它展现了那个时代下小人物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在体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杨志第一次丢失的是皇帝的花石纲,第二次丢失的是蔡京的生辰纲。看起来第一次比第二次严重,事实上第一次回去认罪才是正常人的选择,第二次跑路倒是正确的。

第一次丢的是皇帝的东西不假,问题是天大的罪过还有个情节的考量,这花石纲是咋丢的?贪杯误事?管理不善?私自售卖?都不是,甚至不是被人劫了,谁曾想在船上吃着火锅唱着歌一阵大浪船翻了?这叫“天灾”,杨志有问题,但是能解释。

诸船人行船茹船,写漏、安标、宿止不如法者,若船栰应回避而不回避者,笞五十;以故损失官私财物者,坐赃论,减五等;杀伤人者,减斗杀伤三等;其于湍碛尤难之处致有损害者,又减二等,监当主司各加一等。卒遇风浪者勿论。

——《宋刑统 杂律 官船私载物条》

看到没,按照当时法律,杨志丢了花石纲根本就是“勿论”,结果他跑了,就变成了“在官无故逃亡”,100大棍打底上不封顶,可以说他是自己挖了个坑自己跳。

遇到大赦了,他想起来打通关节了,早干啥了?假如他最初就没跑,回来老老实实上报情况,再挑着礼物去见高俅,高俅见他明知无罪还来认错,大概率网开一面,东西一收,去昏德公面前说几句好话,比如“天灾人祸没办法”“就当是献给龙王了”,昏德公再生气,顶多罚几个月俸禄,至少不会在履历上成为“重大污点记录”。

第二次就该跑,不跑回去真和老都管对线?老都管确实说“杨志在我们说不过他”,但是梁中书这个蔡家赘婿敢收拾老婆家的奶公吗?那是打老都管的屁股吗?那是老丈人的脸!最后锅肯定还是杨志的。而且他在大名府举目无亲不说,还得罪了索超,怕是以后不被整死也被气死,所以第二次就该跑。

user avatar

说实在的,两次事都不大,第二次严重一些

处理花石纲倾覆这种事情,宋朝是有标准流程的:

首先到最近的州府报官,组织人员打捞,像花石这种东西,一般都能捞起来的;捞的完之后在进行调查,如果没有个人责任的话,此事到此为止了;有个人责任的话,押运官员赔没捞起来那部分。

当然,全赔肯定是赔不起的,一般就是看态度;只要没有转移资产,拒绝赔偿这种恶意行为,很快就会免除债务,继续回去供职。毕竟是公家的东西,又不是故意弄丢的,没人会在太在意的。

但是杨志跑了,这事就大了,首先“在官无故逃亡”就是重罪;

其次,沉船后不组织打捞,这是放任损害扩大;最

后,你参考一下丢生辰纲后老都管的话,你猜猜杨志跑之后,船上其他官吏船夫会怎么说?

肯定把锅都扣在杨志头上,至少杨志在殿帅府的前程没了

再来说生辰纲这件事:

这件事严重一些,梁中书的第一反应肯定让杨志带人去追,追回来啥事都没有。要是追不回来,那怎么处理全看梁中书自己的心情了,有可能直接放过,也有可能罚的很重;考虑到杨志一路上把同行的都管、虞候、兵卒得罪了个遍,所以跑也不能算错。

有时我甚至都在怀疑,杨志押运花石纲的时候,应该也不是“遭风打翻了船”这么简单;十有八九也有什么不按常理出牌的天才创举,而且一路上得罪的人也很多,否则应该不至于直接跑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水浒传中杨志两次押送生辰纲都失败了,如果他回去认罪,后果恐怕会非常严重,甚至可能比他后来落草为寇的命运还要悲惨。咱们就来细细掰扯掰扯,看看那时候的官场和律法,会让杨志面临怎样的境地。第一次送纲失陷:黄金失窃,泼皮闹事杨志第一次领受的是替生辰纲送礼的任务,这可是个肥差,也意味着责任重大。结果呢?在青州.............
  • 回答
    杨志卖刀,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他“背着祖宗的罪名”说起。杨志,那是名门之后,先人杨老令公,那是宋朝数一数二的名将。可惜啊,到了杨志这一代,虽然身子里流着的是好汉的血,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得到重用,甚至还因为丢了生辰纲,成了朝廷通缉犯,一路逃亡。话说,这逃亡的日子可不好过。杨志身上虽然有点功夫,但毕.............
  • 回答
    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杨志?杨志,作为《水浒传》中一个颇具争议和悲剧色彩的人物,其形象的塑造是作者施耐庵在一定程度上对宋代社会底层官吏和军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评价杨志,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其性格、经历、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他在梁山泊英雄谱中的位置。一、 杨志的性格特质:忠诚与落魄的矛盾体杨志身上最显.............
  • 回答
    这事儿换我杨志来,那肯定是得不一样。说实话,那帮泼才跟我使性子,我都能忍,毕竟是公事,得有官威。但说到底,这趟生辰纲,押送得太顺了,顺得我都觉得不对劲。先说这批官兵,都是从各地抽调来的,鱼龙混杂,看着就不是什么精兵强将。我杨志打小习武,带过八十万禁军,知道怎么打仗,知道怎么带兵。这帮人,说句不好听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水浒传》中杨志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逻辑。虽然杨志出身将门,祖父、父亲都是名震朝野的大将,但他的命运和心境却处处透着一种“落魄贵族”的悲凉,甚至与刘备早期的境遇有几分相似。要探究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解读:一、 时代的洪流与家族的断层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杨家虽然显.............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杨志碰上劫生辰纲的几个人时,他的心情是极其复杂且充满戏剧性的,经历了从骄傲自信到震惊、愤怒、屈辱、绝望,最终走向落草为寇的巨大转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描述他的心情:一、 任务前的踌躇满志与荣耀感: 肩负重任的责任感: 杨志接到押送生辰纲的任务,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差.............
  • 回答
    好,若是我是这泼皮泼脸、人人唾弃的杨志,面对如此境地,非得使出浑身解数不可。大家都要吃酒,贼人也说酒无碍,这便如同把柄握在别人手里,我说话自然分量不够,反倒要惹一身腥臊。但事关重大,我不能坐视不理。且听我细细道来,我当如何应对:第一步:稳住阵脚,看清形势,绝不硬顶。此时我杨志孤立无援,众怒难犯。若是.............
  • 回答
    水浒时节,“智取生辰纲”一段,杨志这位“青面兽”,可谓费尽心思,从装束到路线,无一不严加防范,本以为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这十万贯的金银送往东京。然而,却在黄泥岗这个看似寻常的坡地上,被七个汉子轻易识破,最终导致全军覆没。细究起来,杨志的失算,并非源于某一个单一的疏忽,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最致.............
  • 回答
    水浒传里,石秀劝杨雄杀掉他的妻子潘巧云和丫鬟迎儿,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生气的,也挺让人琢磨的。要说石秀为什么这么执着,还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1. 石秀的“义气”和“恩情”石秀这个人,最讲究的就是“义气”。他认定了杨雄是兄弟,那就掏心掏肺地对待。当初,杨雄因为得罪了人,被下了狱,是石秀冒着生命危险去劫狱.............
  • 回答
    提起杨幂在《宝贝儿》中的表现,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围绕她演技的一次重要讨论。电影上映后,关于她能否角逐影后奖项的说法层出不穷,那么我们不妨来仔细拆解一下,她在这部作品里究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又离那个级别的肯定有多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宝贝儿》这部电影的定位以及它对演员的要求。导演刘杰以.............
  • 回答
    《水浒传》中,杨雄的外号“病关索”的由来,可以说与他外形、性格以及他的特殊经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题主解释:一、 外形与气势上的关联:关索首先,我们来解读“关索”这个词的含义。在古代,尤其是三国时期,关索是关羽的义子(也有说是儿子)。关索以勇猛善战闻名,尽管不如关羽那样名垂千古.............
  • 回答
    水浒传里杨雄杀潘巧云,这事儿说起来,确实让人觉得残忍,甚至有些过火。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说清楚潘巧云这人。她嫁给杨雄,那会儿杨雄虽然是个头领,但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只能算是个安稳的男人。潘巧云这姑娘,年轻貌美,又是个心思多的,嫁过来没多久,就觉得日子太.............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晁盖与宋江之间的权力关系复杂,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人性格、政治智慧、权力结构以及历史背景的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晁盖为何无法驾驭宋江: 一、性格与价值观的冲突1. 晁盖的理想主义与宋江的现实主义 晁盖作为梁山泊的早期领袖,性格正直、重义气,追求“替天行道”的理想主义。他重视.............
  • 回答
    《水浒传》中晁盖的“被架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斗争过程,涉及权力转移、人物性格差异以及梁山内部派系斗争等多重因素。以下是这一过程的详细分析: 一、晁盖的崛起与初始权威1. 智取生辰纲的功勋 晁盖作为《水浒传》中“聚义”的核心人物,最初以“七星聚义”劫夺生辰纲的壮举闻名。这一事件不仅让梁山从草莽.............
  • 回答
    《水浒传》之所以如此精彩,除了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梁山好汉之外,那些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也功不可没。他们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展现人性百态,或以其独特的个性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人物。以下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几位我认为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配角:一、 孙立——治军严谨,深藏不露的“军师”孙立,人称“病尉迟”,是.............
  • 回答
    《水浒传》中对人物饮食的夸张描写,绝非偶然,而是作者施耐庵(或罗贯中)精心设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方面的深刻用意。这些惊人的食量和豪放的吃喝场面,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和传奇色彩,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作者对人物性格、社会现实以及时代精神的深刻洞察和表达。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作者为何要这样写:一、.............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一部以“逼上梁山”为主题的古典小说,着重刻画了一群被逼无奈、有血有肉的梁山好汉,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故事的主线。然而,仔细审视小说内容,确实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水浒传》中的好汉,基本上都是由社会上的某些特定阶层或群体涌现出来的,很少有我们通常理解的、在底层辛苦劳作的小喽啰(例如普通农.............
  • 回答
    关于阎婆惜为何不珍惜宋江,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阎婆惜“不识好歹”。宋江给她的钱财固然不少,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远不止是金钱可以衡量和维系的。咱们一层层地掰扯掰扯。首先,得看宋江给了阎婆惜多少钱财,以及这些钱财对阎婆惜来说意味着什么。宋江那时候在郓城县也算是个.............
  • 回答
    关于晁盖在临死前为何不将头领之位让给宋江,反而把“梁山泊主”的重担托付给捉住射死自己的英雄(也就是吴用),这确实是《水浒传》中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情节。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晁盖当时的心境和临终遗言的真实意图。晁盖在射箭那一刻,受了致命伤,生命垂危。这个时候,一个.............
  • 回答
    在《水浒传》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中,宋江的形象,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焦点。要断言他是绝对的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恐怕难下定论,更像是一个披着侠义外衣的复杂个体。从他初登场时的“孝义黑三郎”,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梁山好汉。他对父亲的孝顺,对朋友的仗义疏财,这些无疑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面品质。尤其是在江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